毕业季、考试周陆续完结,一个学期的忙碌渐进尾声。但清华、北大等高校,却并未因此而静寂下来——一批批来自天南海北的暑期高校游游客,早已跃跃欲试。
今年,清华、北大先后出台新规定,实行校园参观网上预约,限制每日入校参观人数,并配套推出微信预约小程序、人脸识别等多项举措,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秩序、改善参观体验。学校表示,此举是为了扭转往年暑期游客在校门口排长队、校园秩序难以维持的状况。
事实上,每到此时,关于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怎样开放的话题总会被拿出来翻炒一下,引发公众议论。一边是人们对参观名校的热情与愿望;一边是校园内部老师学生身处喧闹的无奈。宁静校园,究竟如何与“外面的世界”和谐相处,如何在开放与秩序中找到平衡?
校园不是景区
因校园风光旖旎而著称的厦门大学,去年曾发布校园参观提示明确强调,厦大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场所,非旅游景点,除学校有关部门确定的参观时间、指定路线、活动区域外,校内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区域不接待参观。
事实上,每到一些特殊节点,具有显著风光特色、人文特色的学校往往成为游览胜地。
三月,武汉大学,樱花盛开,但校外游人攀爬、折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却屡成新闻热点,樱花节甚至被网友“吐槽”为“樱花劫”。
而每到暑期,清华、北大校门口都会挤满了游客。为了能顺利入校参观,有些游客甚至不惜凌晨排队。虽然两校均出台了限流制度,但每天数千,甚至过万的游客依旧对原有的校园秩序冲击不小。去年,清华大学二校门、日晷等标志性建筑,均被发现有人刻画的痕迹。
最近清华大学著名景点介绍,看着越来越拥挤、嘈杂的校园,一位清华大学教授有些无奈地拍下游人如织、人声喧哗的二校门,发出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此时的清华,我最不喜欢,根本不像大学,就是一景区。”
“虽然‘名义’上我们进入了暑假时间。但实际上很多高校都实行‘小学期’制,不少老师和学生在此期间仍有教学或科研任务。但却有些游客在参观教学楼等教学工作场所时大声喧哗、不遵守交通秩序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教学工作秩序。”北京某高校教师杨峰告诉记者。
日益火爆的校园游,也催生了一条利益链——校门外,盘踞着承诺“不排队即可带入校园”的“黄牛党”;校园里,游走着兜售盗版纪念品的小商贩;甚至还有大讲成功学的“伪教授”和“假导游”。一位清华教师告诉记者,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曾在清华著名地标日晷前听到4个导游给游客讲解其历史,但“听了4个,4个都是错的。甚至有些在歪曲历史”。
种种“校园游”乱象之下,相关专家建议,应该以一种更合理、科学的姿态开放校园,让其既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又能与公众保持良好互动。
“大学不是旅游胜地和参观景点,但禁止参观亦不妥。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国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等学府也要在不影响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存在于世。”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占仁说。
在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看来,大学作为一个需要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机构,应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和互动,学生成年且有较强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大学可以将校园向社会人士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要像公园、旅游景区那样供人随意游览。即便可以游览,也必须在一定的限制下进行。”
有限制地开放校园
如今,这种更理性、更人性的校园开放正在成为现实。
在北大的校园参观网上预约系统,个人可扫码进入“参观北大”小程序进行预约;或通过预约系统主页按照指引完成预约等;每个手机号、身份证号,假期内只可成功预约一次入校。在清华,个人参观通过微信小程序“参观清华”,绑定个人身份信息就可以提前7天预约校园参观。团队预约通过登录电脑客户端,至少提前14天进行网上预约,提交相关材料;根据申请先后顺序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后,提前一周在网上反馈预约结果。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朗朗表示:“北大一直探索暑期校园参观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新系统的开发旨在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北大校园参观需求的同时,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使参观者更好地感受北大优美的校园风光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清华大学保卫部部长李志华则介绍,今年清华不仅投入专门经费新建和改建5处公共厕所,还专门组建了校园参观引导员队伍,免费为每个入校团队提供校园参观导引,在重要景观处有学生校园讲解志愿者进行公益讲解。
而此前,武大就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加强樱花开放期间校园管理的通告》,免费预约、严格限流、双重核验成为其校园管理的关键词。今年樱花季,武大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和自动闸机等技术手段,使社会公众入校核验更加准确高效,更加安全可靠。
罗志敏认为,大学校园向社会大众开放,是大学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这也使民众多了一条知晓大学的途径,有利于大学获取更多民众支持,从而也有利于大学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
“同时,这可以让大众更直观地了解大学,促进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风尚;有利于激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增强在校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江华说。
“有限度地开放。有时间限度,也有空间限度,有人数限度,也有内容限度,一切都应建立在不影响大学日常工作、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一再强调,如果校园开放与校园秩序平衡被打破,大学就应该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来维持平衡。比如,武大樱花季如果不限流,一天可能会有20万名游客涌入校园,严重干扰学校工作、生活秩序。近年来,学校限制游客量,采取预约和刷脸方式,就是在校园开放和校园秩序之间寻找平衡,以达到双方需求最优化。
罗志敏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目前清华大学著名景点介绍,一些大学出台的校园管理制度,虽不尽完美,但也不失为大学在面临校园“开放与秩序”矛盾日益突出情况下的应对之策,对维护校园的宁静具有积极作用,大众应对这一做法给予理解和支持。
不能只是简单“开门迎客”
“大学服务社会,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提供公共智力产品等方面,而有些社会人士所主张的将校园向大众开放作为游览之地,并不是大学的应有责任和义务。”罗志敏认为,大学即便将校园向社会开放,也应是基于自身条件和现实需求的自觉自愿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根据目前大学游的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和高校,在广泛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进行校园怎样开放的民主决策,建立开放的学校管理决策机制,其实是大学最重要的“开放”。按照这种决策方式,有的高校不热门,校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开放,而且,学校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博物馆也向游客开放;有的高校太热门,则需要按景区管理、规划。这是处理大学游供求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和需求的选择。
张江华也表示,目前,刷脸、预约等方式只是通过建立制度,从而规避一些可能在游览校园时发生的不端行为。“现在的校园游览,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往往都是走马观花,偏重于浅表层次,很难说能给学生发展带来什么真实可见的好处。因此,必须进一步开发校园游的深度,通过学生志愿者讲解、开放部分教室、校史馆等方式,真正把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传递到每一位青少年心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以文化人的教育辐射作用。”
“比如可以主动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甚至课堂,邀请适当数量的公众来观摩、体验;也可以举办科技、文化公益讲座,举办校图开放日活动,主动把公众请进来。”王怀民举例说。
而在罗志敏看来,大学的开放,不仅仅单纯地指“开门迎客”,而且是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促进高校为社会服务。“比如,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虽不能全部向社会开放,但却可通过创办或与当地政府、社会、企业、社会公益组织联合创办固定的联合体,如智库、科技型公司等,在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推广等服务过程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39420.html
评论列表(1条)
[…] 清华大学暑期参观预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