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与郑州大学师生赴兰考、红旗渠开展“重走穆青路”活动,两校师生在红旗渠青年洞前留影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阿娜
4月14日至16日,复旦大学与郑州大学联合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重走穆青路——兰考、红旗渠之行”新闻实践教学活动,追寻穆青足迹,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传承新闻使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20余名师生参加。
兰考是焦裕禄带领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地方。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总结出“先贴膏药后扎针”(翻淤泥压沙、种泡桐固沙)的治沙方法。后人将他亲手种植的一株泡桐命名为“焦桐”。站在焦桐树下复旦大学风景,师生们聆听焦桐故事,重温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峥嵘岁月。听到焦裕禄同志临终时留下的话语“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在场师生无不为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动容。
了解当年穆青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曲折经历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一幅幅照片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一生。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手稿前,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师生开展现场教学,介绍穆青三次采写焦裕禄的故事复旦大学风景,重温历史深处的新闻名篇。通过讲解,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穆青扎根人民、服务群人民的新闻情怀。
聆听焦裕禄栽种泡桐的故事
红旗渠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施工时间将近十年,被称为“人工天河”。在前往青年洞的路上,红旗渠之水缓缓流淌,林州的秀美风景映入眼帘。来到青年洞口,带队教师讲述了穆青两上红旗渠采访的事迹和《两张闪光的照片》背后的种种往事,激励同学们要将新闻工作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童兵在红旗渠纪念馆前现场教学
红旗渠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修渠时的老物件和图文资料,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修筑红旗渠的真实状况,也彰显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面对照片《凌空除险》,师生们激动地说起了“血腰带”的故事,讲述了穆青与杨贵、任羊成、郭秋英等人的深厚友谊。穆青采访红旗渠劳模的事迹,生动体现了他深入基层的采访作风和勿忘人民之情。
学习红旗渠的建设历史
在红旗渠纪念馆前,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童兵勉励两校师生认真学习红旗渠精神,“一是要全面深刻地了解红旗渠的修建历史以及媒体对红旗渠的报道,用红旗渠精神激励我们的学习与工作,加强团队精神建设;二是要思考红旗渠精神在党的二十大以后、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用红旗渠精神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和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11240.html
评论列表(2条)
[…] 2021年7月19日,由聂校长等各位领导带领下我带着无比激动的心参加了咱们领航22届团建。这几天的团建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或者说给我内心带来洗礼的,是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以及欣赏了红旗渠真人演绎的话剧表演。我被可歌可泣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着。 […]
[…] 申请者须对所填信息及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隐匿、造假、谎报、虚填、错填成绩致使获录取资格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官网,一经查实将取消学生的自主招生录取资格。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逾期未提交报名信息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