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筱原一男“伞之家”德国重现,思考无用空间
澎湃新闻2022.07.0707:53
出生于1925年的筱原一男被认为是 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日本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伊东丰雄和妹岛和世等多位日本建筑师都产生了影响。近日,筱原一男的标志性建筑“伞之家”在德国莱茵河畔的维特拉设计园区重建,成为第三座在这个家具工业设计园区重建的经典建筑佳作,该园区聚集了包括安藤忠雄、伦佐·皮亚诺、弗兰克·盖里、扎哈·哈迪德等多位著名国际建筑师的作品。“伞之家”则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京德国建筑特点,在“伞之家”中,筱原展开了对“无用空间”的思考,作为对现代主义中功能性要求的回应。
近日,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伞之家( House)经过重建,出现在魏尔(Weil am Rhein)的维特拉设计园区(Vitra )中。该建筑属于其设计样式的早期第一阶段。伞之家( House)最初于1961年在东京建造,如今将在德国作为校园内小型聚会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了解现代日本建筑的途径。继1975年由巴克敏斯特·富勒( )和乔治·霍华德( )合作设计的穹顶、1953 年让·普鲁维(Jean Prouvé)的加油站之后,该项目是维特拉设计园区中的第三座历史建筑。
出生于1925年的筱原一男被认为是 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日本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伊东丰雄和妹岛和世等多位日本建筑师都产生了影响。
彼时日本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1950年代,日本接受在美国盛行的欧洲现代主义,将其与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等同。“现代建筑”成为日本战后社会城市建设的强大武器,被简化为描绘日本美好未来蓝图的技术工具,并被年轻一代建筑师们奉为圭臬。而以日本传统为主题的方法被孤立。筱原一男敏感地察觉到这一点,他放弃“现代建筑”立场,转而探索日本传统空间的强大资源,对当时的“日本现代建筑”进行批判。“一座家宅就是一件艺术品”的论断,正是他批判的立足点。伞之家© Dejan
木屋采用方形布局,在其“伞形”屋顶下为一个小家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筱原借鉴了日本家庭和寺庙的传统乡土建筑,采用了各种图案,例如以前只在寺庙建筑群中会看到的金字塔形屋顶形式。在建造过程中,筱原倾向使用简单且廉价的材料,例如外立面使用的的当地木材和水泥。伞之家© Dejan
筱原的作品分为四种样式,每种样式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伞之家建于东京练马住宅区,是他第一样式时期中最小也是仅剩的住宅。这个5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设有厨房和餐桌、客厅、浴室和一个传统榻榻米房间,为全家提供生活和睡眠区。榻榻米房间地面略高于其他空间,并带有一个平顶天花板,可以通过五扇推拉门()与客厅隔开。推拉门上的版画是日本艺术家 Setsu 按照筱原的规格进行创作的。屋顶可见的伞状结构跨越了4米高的内部体量,增大了整个房间的空间感。内部的家具由建筑师本人和设计师 设计。“伞之家”,1961年,图片来自新建筑社写真部。
在“伞之家”中,筱原非理性地引入了日本传统手工艺制品——纸伞。与建筑毫不相干的伞被转化为建筑的屋顶结构。伴随这一转化,建筑师的意图得到最大化体现:从建造过程到空间气氛,理性和功能消散其中。在此,伞成为一种象征之物,它携带日本传统文化的基因,创造出一个象征性的空间,成为对“一座家宅就是一件艺术品”的巧妙诠释。
筱原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对“无用空间”的思考,这一概念是对现代主义中功能性要求的回应,它拒绝对于空间的具体功能要求。筱原希望在具有几何形状的、被高天花覆盖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在视野中表现宽广。
伞之家对 1960 年代日本的建筑论述做出了显着贡献。由于一个东京的道路建设项目,伞之家计划被拆除。为此,维特拉决定收购并保护它。该建筑采用木桩梁施工方法建造,于2020年夏天被精心拆除并被分成单独的部分。木结构由日本扁柏、日本松和俄勒冈松制成。维特拉设计园区2021 年 9 月开始与东京工业大学密切合作,并于今年夏季完成对伞之家的重建。如今,这座房子兼具原配和复制品。东京伞之家© Akio
维特拉设计园区还包含众多建筑师作品,包括安藤忠雄、SANAA、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扎哈建筑事务所、弗兰克·盖里、 事务所、阿尔瓦罗·西扎、伦佐·皮亚诺、 和 、让·普鲁维。维特拉设计园区地图
附:维特拉设计园区其他建筑
维特拉设计博物馆,1989年
建筑设计:弗兰克·盖里
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是盖里在欧洲的第一座建筑,是一个解构主义的纲领性作品,由塔楼、斜坡和立方体拼贴而成。其表现形式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其功能和照明决定的。总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展览区延伸至两层楼,日光通过大窗户进入屋顶区域。维特拉设计博物馆致力于研究和展示过去和现在的设计,并研究设计与建筑、艺术和日常文化的关系。该博物馆每年举办两次大型临时展览。
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画廊建于 2003 年,是前门的附属建筑。在2010年之前,它一直是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商店的所在地,后来商店搬到了。自2011年起,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画廊被用于举办小型展览和实验项目,与维特拉设计博物馆主楼的大型临时展览并行。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画廊©Vitra
维特拉工厂大楼,1989年
建筑设计:弗兰克·盖里
由盖里设计的工厂大楼位于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的后面,与邻近的由 设计的建筑规模相似。该建筑中,坡道和柱子作为与博物馆的正式连接。该建筑包含生产室、陈列室、测试中心、食堂和办公室。一楼的窗户可以看到整个大厅,使参观者可以观察到正在进行的生产阶段。
维特拉会议中心,1993年
建筑设计:安藤忠雄
于 1993 年建造的会议中心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外的第一个建筑。这个平静而克制的结构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会议室,它的特点是高度有序的空间衔接,其大部分体积隐藏在地面以下。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通往展馆的人行道,它与日本寺院花园中的冥想路径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樱花树在日本具有重要的传统意义,安藤试图保留尽可能多的樱花树,为了给建筑腾出空间,只有三棵樱花树被砍伐。
消防站,1993 年
建筑设计:扎哈·哈迪德事务所
在 1981 年的一场大火之后,维特拉决定建立一支消防队。扎哈·哈迪德被委托为其设计一座建筑。消防站包括消防车的空间、淋浴和消防员的更衣室,以及一个会议室和一个小厨房。这座雕塑般的建筑是在现场用混凝土浇筑的。它与邻近的生产设施的棱角特征放在一起,有一种冻结的爆炸效果。它缺乏色彩和直角,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空间体验。
工厂大楼,1994 年
建筑设计:阿尔瓦罗·西扎
这座由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设计的大型简单砖瓦建筑让人想起19世纪的无名工厂建筑,与院内的其他建筑相比,显得极为不显眼。该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弯曲的桥顶,它将该建筑与相邻的建筑连接起来,它的高度,既不会妨碍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消防站的视线,而且在雨天会自动降低,从而保护前往格里姆肖大楼的物流车辆。
加油站,2003 年
建筑设计:让·普鲁维(Jean Prouvé)
这座加油站2003年被安装在维特拉设计园区内,由独立的部件组成。该建筑由棱角分明的铝制部件和穿有牛眼孔的板材组成。承重结构和墙体结构彼此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通过颜色方案得到了加强。普鲁威用预制金属构件建造的许多建筑,其结构和形式上的特质几乎与他的桌子设计相同,显示了他在设计过程中对构造原则的一贯坚持。
穹顶,2000年
建筑设计:巴克敏斯特·富勒( )与托马斯·C·霍华德( C. )
重建于2000年的穹顶(Dome)德国建筑特点,由巴克敏斯特·富勒与托马斯·C·霍华德于1975年合作设计,并在1978/79年被用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陈列室。富勒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改进的网格穹顶系统,作为军队、伤员或难民的住所。组成框架的旅馆通过插件系统连接,这有助于建筑的快速组装和拆卸。该建筑原理于1954年在美国获得专利。
维特拉工厂,2012 年
建筑设计:SANAA
这个工厂由 SANAA 设计,除 2012 年完成的外墙,其他部分于 2010 年建成。从外看该建筑,视觉上呈圆形,实际上是由两个半圆形的混凝土外壳连接组成。这一形式优化了物流过程,让卡车有足够的空间在里面循环。
第欧根尼(),2013 年
建筑设计:伦佐·皮亚诺
通过“第欧根尼”,伦佐·皮亚诺和他的建筑事务所开发了一个生活单元,将临时居住的所有基本功能集中在一个 6 平方米的适度的生活空间内。作为对古代小屋的现代诠释,第欧根尼是莱茵河畔威尔市建筑群中最小的建筑,该建筑以古希腊哲学家西诺佩的第欧根尼(意大利语为 ” di “)命名,据说他曾住在一个木桶里,因为他认为世俗的奢侈品是多余的。
维特拉滑塔,2014 年
装置设计:卡斯滕·霍勒( Höller)
德国艺术家 Höller设计的 30.7 米高的维特拉滑塔是一座集观景塔、滑梯和艺术装置于一体的作品。它由在顶部相交的三根对角线柱子组成,在它们的交汇点有一个直径为 6 米的旋转钟。17 米高的观景平台为维特拉园区和周围的景观提供了新的视角,该平台是38米长的开瓶器滑道的起点。
(本文根据“有方空间”“建日筑闻”“烟囱PSA”的相关文章整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ngdian/10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