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侨情
回龙镇位于肇庆市高要区东南部,距高要城区24千米,总面积124.25平方千米,下辖17个村(社区),总户数7623户,总人口2.6万多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特色小镇等称号,同时也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是广府文化发源地;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约3.6万人,归侨侨眷约1万人,亦是别具特色的著名侨乡。
回龙人侨居海外始于十九世纪中期,由“卖猪仔”开始,形成于淘金热,盛行于菜园潮,壮大于改革开放后,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旅居澳大利亚最多;其主要特征:地域集中,职业集聚;数量庞大,反哺力强;社团活跃,爱国爱家。海外侨胞始终心系祖国、情系桑梓,为回龙镇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侨力量。据统计,回龙镇历年历代侨捐数据约1400万元人民币。杰出侨领有吴其芬、蔡瑞修、陈驹华、伍琚华,杰出企业家有黄泽南等;其中澳大利亚广东会馆创会会长吴其芬先生积极密切海内外联系,主动建言献策,为肇庆市侨联开展广府肇庆华侨文化课题研究提供了历史资料。
二、侨乡文化
回龙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侨乡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回龙镇、澄湖村、赤水塘社区被评为肇庆市侨联系统先进集体,2022年回龙镇被评为肇庆市第一批“侨界文化交流基地”。
(一)澄湖村
澄湖村位于回龙镇西南部,已有800多年历史,总人口2914人,近年被授予“中国古村落”称号。澄湖村村民150年前因宋隆河水患,生活艰难,渐渐开始向外国移民,初期多以种植蔬菜和开餐馆、开采矿山为生,现海外华侨约3600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是著名侨村之一。
澄湖村现存传统广府民居2500座,传统建筑有始建于明朝的文武宫、回龙庙等,特色建筑有麻石门楼20座、碉楼14座;现存宗祠6座,均为古青砖麻石建造,现仍作为宗祠或酒堂使用,供族人供奉祖先或红白事设宴之用。宗教场所回龙祖庙、文武宫、广利宫等均建于300年前,保存较为完整。其中,广利宫由村民、海外华侨和侨胞集资,于2000年后重修。
(二)邓甲楼-邓慕周旧居
邓甲楼位于回龙镇澄湖村中,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系著名侨胞邓慕周的旧居。邓甲楼为四合院式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前屋为四合院建筑,大门口居中经廊道、天井进入厅堂,厅堂后建有一幢中西合璧、五层高的青砖碉楼,别具特色。
邓慕周,(1891-1920年),回龙镇澄湖村人。他自幼随父前往澳洲经商,17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事业,被委任为驻澳洲国民党全权代表,随后在澳洲积极开展民主革命活动,深得澳洲华侨信赖和响应。1908年,邓慕周带头将上海纱厂变卖,并号召广大华侨踊跃捐资,很快便筹到一笔巨款中国华侨最多的地方,用于捐助革命事业。由于他对革命事业贡献卓越,深得孙中山先生器重,但不幸的是,由于积劳成疾,于1920年逝世,终年29岁。邓慕周逝世后,孙中山先生为其举行追悼会,降半旗致哀,并致祭文:“呜呼!昊天不吊,丧我股肱,君真健者,乃生浦申,勇往直前,不避艰辛”。
(三)赤水塘社区
赤水塘社区位于回龙镇西北部,始建于明朝初期,占地1.05平方公里,总人口615人,2022年该社区被评为肇庆市侨联系统先进集体。百多年前,社区便有不少居民背井离乡前往澳洲和南洋一带,目前海外侨胞有875人,是著名侨村之一。社区中侨胞别墅等古建筑保留完整,现存吴氏宗祠2座。
吴氏宗祠(至德堂),主要由海外华侨捐资建造,始建于清宣统三年,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至德堂为砖木结构,堂内四周有人物山水画,系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
村史侨史文化馆(旧吴氏宗祠),2018年由居民、海外侨胞捐资捐物进行修缮改造而成,占地面积98.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人字形山墙。
杰出代表人物:吴其芬中国华侨最多的地方,男,生于1941年11月,回龙镇赤水塘人。现为澳大利亚广东会馆创会会长、肇庆市侨联荣誉主席、澳洲侨领,曾获澳大利亚维省政府授予“太平绅士”称号和澳大利亚政府“OAM国家勋章”,2001年创立澳洲广东会馆,先后接待过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等领导,致力于推广华文教育,多次组织澳洲华裔青少年回国参加中国语言文化学习冬令营活动,为促进中澳友谊关系和发展侨联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四)黎槎八卦村
黎槎社区位于回龙镇东南部,始建于南宋嘉定年初,占地面积2.93平方公里,社区古村四面环水,房屋排列状似八卦圆形,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别称黎槎八卦村。黎槎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400余人,而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居民超过1000人。据记载,黎槎社区旅澳历史超170年;海外侨胞们凭着祖祖辈辈万里迁徙的磨炼经验在海外得以生存和发展;到清朝中后期,由于从海外回乡建房的人数较多,被人们称为“华侨村”。
黎槎八卦村已开发为国家级3A风景旅游区。村中呈八卦形态,布局精致,暗藏洛书河图玄机,亦称八卦。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以八卦阵型排列,玄机重重,风格独特。村中有巷道99条,似通还连,看似相通却已尽头。村中有门楼10座,俗称“十里一坊”,各具特色;有青、红砖屋3000多座,是元明清三代广府村落的特色建筑,并留存着周家井、敦善书舍、灰雕壁画等多处古迹。其中敦善书舍始建于清朝,一楼长年供奉万世师表孔圣人。
(五)黎槎儒教园
儒教园位于回龙镇黎槎社区中部,前身为黎槎小学,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当时由海外侨胞捐资捐物建设而成,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加之园内的教学规模有限,于2006年改造为儒教园,作为儒学教育景点和八卦村游客服务中心对外开放。
作为儒学教育的学堂,园中含有许多典型传统文化元素,门口以及园内有10座以儒家文化思想命名门楼的红木楹联。儒家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人是黎槎先祖。园内设有周敦颐雕塑及其人物介绍,还设有黎槎社区村史侨史文化馆,展示区上摆放着海外侨胞、侨眷曾使用过的旧时耕作农具、木制风箱、古老器具等物件。
三、侨胞历史
由于回龙人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在旅居澳大利亚后,经过多年积蓄,他们逐渐摆脱了单靠出卖劳动力的困境,开始有了自己的菜地。再后来,由于种植的蔬菜质地口感都迎合悉尼人的爱好,逐渐占据了市场。现已掌握了悉尼95%以上的菜园、80%以上的蔬菜市场摊位,以及部分超市的蔬菜供应市场,不少人成为了“小老板”。
改革开放以后,回龙农民在悉尼站稳脚跟,许多回龙人开始投靠亲戚,移民澳洲,或参与劳务输出,加入悉尼种菜大军,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劳务收入得到较大的改观。而早期移民悉尼的回龙人后代由于多年财富积累、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脉关系的建立,不少人已不再从事种菜业,而是转型办工厂、开饭馆等工作。
据澳大利亚悉尼华人农业协会会长钟荣介绍,在悉尼原有的3万多高要回龙人中,目前只有四成仍然在种菜。在悉尼市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250多个菜园,他们的菜园多则100多亩,少则10多亩。一个面积10多亩的菜园,十几年前只值30多万澳元,现在已经升至200多万澳元。许多回龙人如果将自己的菜地卖掉,便可坐享其成,但是闲不住的他们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仍然每天在菜地里忙碌。目前,高要菜农绝大部分居住在悉尼市区,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住房,有的甚至还住上了豪华别墅。
四、为侨服务
(一)海外侨社团
在世界各地以高要为名的华人华侨组织就有近10个,其中以澳大利亚要明洪福堂同乡会、马来西亚雪隆高要会馆、霹雳要明会馆、新加坡高要会馆等历史最为久远、影响力较大。回龙人也多是这些社团参与者和拥护者。目前很多侨社团已由传统的联谊、互助转向商贸、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发挥侨界群众的影响力。
(二)本地涉侨组织
回龙镇高度重视侨联组织建设,目前已成立有镇级侨联1个和村级侨联8个,现有镇村两级侨联主席、专职副主席共18人,运作经费由镇侨联组织统筹,负责镇村日常侨务联系相关工作。镇内有两家名为“和兴”“泰来”的公司,专门帮助内地人对接联络在澳亲人好友,协助办理去澳洲探亲和定居手续,免费为侨胞春节团聚和清明扫墓提供住宿等业务。
(三)暖心捐赠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华侨同乡会捐资1190.5万元人民币支持回龙镇建设,资助项目包括中小学、卫生院、敬老院以及村道交通、自来水改造等;其中部分项目的捐赠金额达100%。数据记载,陈连坤、邓广源、邓广、李汝雄等热心侨胞于八九十年代分别向回龙中、小学捐资共560万元。
2016年10月,旅澳华侨魏基成伉俪带领数十名侨联侨界爱心人士到回龙镇刘村开展爱心物资捐赠及慰问活动,其本人共捐出冬衣500件、老花镜500副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67290.html
评论列表(1条)
[…] 蚆窗:袂鼓浪屿别墅的窗有欧式的、中式的、有中西混合的,有尖拱的、圆拱的、落地的、半墙的等。袈廊:莆鼓浪屿别墅的廊,有单面、双面、三面和回廊之分,廊间铺以圆拱、平托,圆柱、方柱、螅八角柱、凹槽柱等,使别墅平添许多灵气。芁屋顶:蚈鼓浪屿别墅的屋顶,有僧帽顶、圆顶、八卦顶和平顶、坡折顶、双坡顶、四坡顶等多种形式。蒈精美别墅袃八卦楼(鼓新路43号)蚁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鼓浪屿华侨别墅,。荿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民间就称它为”八卦楼”,葿它既成为海轮进出港口的标志,也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的芅第三房林鹤寿,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自告奋勇免费为其设计。当时,西方设膀计崇尚复古,郁氏也借鉴了古罗马、古希腊、阿拉伯和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多种艺术风格,设计出腿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芆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莄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螄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