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刘以榕,黄奕聪:心系故土的闽商巨擘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004年,黄奕聪(右三)再次回到故乡,为家乡教育事业而奔走。■刘以榕(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台海网2月28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上世纪90年代起,他捐巨资在家乡创办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在内的奕聪学园,设立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以他名义创办的基金会参与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的抗灾减灾及灾后重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所创办的金光集团第一时间向疫区捐款1亿元。

华侨大学刘以榕

2004年,黄奕聪(右三)再次回到故乡,为家乡教育事业而奔走。

人 物 名 片

黄奕聪(1922年—2019年)祖籍福建泉州洛江,印尼著名华人企业家。他年少时远赴印尼,靠着诚信、努力、才智,几经商海沉浮,最终创建著名的跨国企业金光集团。事业有成后,他满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回乡兴建奕聪学园、金光大道,为推动家乡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祖籍国扶贫、救灾、科研、文体、医疗、环保公益等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

华侨大学刘以榕

每年9月,“奕聪奖教奖学助学基金”表彰大会都会如期举办。

年少离乡远赴异国 搏击商海铸就“金光”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疫情发生后,中国侨联向海内外侨胞发出向疫区捐赠款物的倡议。

听闻此消息,金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黄志源第一时间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联系,通过该基金会捐款1亿元用于抗击疫情。同时,该集团还为疫区紧急调配捐赠了价值35万元的消毒湿巾。

提起黄志源,很多洛江人并不陌生。因为,他的父亲黄奕聪便是从当地罗溪镇走出去的商界奇才,是如今享誉海内外跨国企业金光集团的创始人。

罗溪镇四面环山,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重重的山峦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20世纪初,不少当地人为了改善生计,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前往东南亚一带谋生。黄奕聪的父亲黄则在就是其中之一。

1922年,黄则在与邻村姑娘赖汶娘喜结连理,诞下长子黄奕聪。1930年,年仅9岁的黄奕聪与母亲告别故乡,前往印尼与父亲团聚,共同经营一家杂货店。“做生意一要诚信,讲话要算数,要不然在社会上没法生存。”这是父亲最常对黄奕聪说过的一句话,也成为他日后纵横商海时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

因为战乱,黄奕聪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早早地踏入社会,做起了小生意。从卖油条、糖果饼干、面粉、水泥、椰油等起步,慢慢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上世纪50年代,他从椰农手中收购椰子,加工成椰干销售到印尼多个地区,几年时间下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椰干商。

上世纪60年代,黄奕聪创办金光集团的前身“金光公司”,从事椰干等土特产品的进出口生意,企业规模日渐壮大,赢得“椰干大王”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他筹建椰油炼制厂,此后又转向食用油生产,同时涉足造纸领域,靠着“诚信第一”的原则,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使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食用油大王”和“纸业大王”。

此后的几十年,黄奕聪在商海中几经沉浮。在他的带领下,金光集团已发展形成造纸业、金融业、农业及食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煤矿、移动通信等六大核心产业,投资范围远及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

其中,金光集团旗下的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简称“APP”)是世界纸业十强之一,亦为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规模最大的浆纸业集团公司。自1992年起,金光集团APP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投资重点,先后斥巨资建立了以金东、宁波中华、金华盛、金红叶、海南金海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浆纸业企业,以及大规模的现代化速生林区。大众所熟知的“清风”“唯洁雅”等纸巾品牌,便是出自这些企业。

华侨大学刘以榕

在黄奕聪及其后人的支持下,奕聪中学办得越来越好。

捐巨资建奕聪学园 提升家乡教育水平

尽管年少就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但黄奕聪却时时惦念着祖籍国和家乡的发展。“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是在启发人的智慧。国家的富强,家乡的发展,要依靠教育的力量。”他说,一个人有知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才能改善生活环境,才能让社会走向繁荣。

早在1957年,黄奕聪和一百多位印尼侨胞共同捐资,在家乡创建了罗溪华侨中学(罗溪中学前身),改变了当地没有中学的历史;1964年,他与其他几位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再次集资,为晋江二十九中学(更名后的罗溪华侨中学)捐建一座大礼堂;1983年,他再次联合二十位海外乡贤捐资,为罗溪中学兴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各一幢,并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1992年,黄奕聪回到罗溪中学,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后,当即表示捐建一幢科学楼。

“奕聪先生捐资助学,从来都是不求回报。”洛江罗溪镇侨联主席黄其东言语之间满是感动与钦佩。1993年,为争取更多海外乡贤支持家乡建设,当地政府几位部门负责人组团前往印尼,受到黄奕聪的热情接待,黄其东亦是其中一员。

“我没读过多少书,吃过没念书的苦。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尽力支持家乡教育建设。”在与黄其东一行交流后,黄奕聪当即答应出资捐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回到罗溪后,经过两年时间筹备,1995年奕聪中学成立,因校舍还未建成,日常教学依托在当地一所小学进行。1997年元旦,奕聪中学和奕聪小学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黄奕聪偕夫人、子女一起回到家乡,参加学校落成典礼。

2001年,黄奕聪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连老家都没回就直达学校。奕聪中学校长黄向荣回忆说,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参观学校过程中,黄奕聪牵过黄向荣的手轻轻地拍了拍,语重心长地说:“校长,我们任务很重!尽管现在学校条件有限,但我们也要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才。”

在了解到家乡教育发展仍有不足之后,黄奕聪于2002年继续捐资新建奕聪中学科学楼和校门。同时,为改善家乡幼教办学条件,他捐资在罗溪镇双溪村新建罗溪中心幼儿园(后更名为奕聪第一幼儿园)。2004年,他再次回到家乡,进一步捐资完善奕聪中学、奕聪小学和奕聪幼儿园的建设。

由于奕聪中学建成之初仅是初中校,2005年,黄奕聪继续捐资在原有奕聪中学基础上增建高中部。在写给当时省、市领导的信中,他言辞恳切地说:“我幼时在家乡成长,经历过贫困,深知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只有尽力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再为家乡设立一所高中,让学子们能受到比较完整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使他们能走出贫困山区,改变贫困农村的现状,从而能为国家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

2007年,历时近两年的建设,一所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屹立在罗溪八峰山麓金溪水畔,翻开了奕聪中学办学的新篇章。2014年,为继续支持当地幼教发展,黄奕聪再次捐资,创建了奕聪第二幼儿园。2017年,奕聪第二幼儿园正式投用并招生。

华侨大学刘以榕

金光大道建成通车后,极大方便了洛江北部地区居民出行。

家国情怀言传身教 六子助建“金光大道”

身处异乡的黄奕聪始终牵挂家乡的亲人。“逢年过节,伯父都会给我们寄钱寄物。”79岁高龄的黄世扶是黄奕聪的堂侄,从小在罗溪老家长大,如今居住在泉州市区。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50年代正在上中学时,自己因为家庭困难无法负担学费,伯父知悉后立即从印尼汇钱过来,资助他继续读书。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伯父从印尼给在家乡的亲人们寄来面粉、罐头、椰油,让一家人免受饥饿的折磨。上世纪70年代,伯父几次回乡省亲,每次都会带些钱给亲人。“后来,他给我们寄来电视机、自行车、电风扇、手表等物品,还给我们寄钱翻修破旧的房屋。”黄世扶回忆,此后他的父母生病、去世,伯父一得知消息,则立即寄钱过来帮助这边的亲人。

除了关心家乡亲人外,黄奕聪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时常教育他们不能忘了自己的祖籍国和家乡,有能力要尽力回报社会。为了让孩子对故土有更深的感情华侨大学刘以榕,上世纪60年代,他将大儿子黄志源和二儿子黄鸿年送到中国接受教育,其间两个儿子也多次回到家乡。“黄志源回老家时,还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星期。”黄世扶说。

黄其东回忆,上世纪90年代黄奕聪几次回乡,都带上几个孩子同行。“虽然你们不是在罗溪长大,但这里是你们的祖籍地,是你们的故乡。对于故乡的发展,你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回乡时,黄奕聪不止一次对随行的孩子们说。

黄奕聪的子女同样不负所望,传承父亲爱国爱乡的精神。2005年,为推动洛江北部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对万虹公路罗溪至马甲段进行改建。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工程建设迟迟无法启动。听闻此事,黄奕聪的6个儿子每人捐出一笔善款,以金光集团名义,支持道路建设。同时,罗溪镇政府发动当地民众踊跃捐款,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公职人员捐献一个月工资,中小学生也拿出了零花钱,罗溪籍的企业家和社会贤达更是捐资近千万元。最终,社会捐资总额近4000万元,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

为表彰黄奕聪家族及金光集团对家乡公益事业的重大贡献,洛江区人民政府决定将所改建的路段命名为金光大道,金光大道的控制性工程岭头亭隧道命名金光隧道。2007年,金光大道顺利竣工。通车后,罗溪到马甲距离缩短了1500米,一路视线开阔,行车时间节省十多分钟。

奕聪第二幼儿园园长赖秀春就是金光大道建成后受益者之一。家住罗溪镇三合村的她1989年考上泉州幼高专,每次上学都要搭车从罗溪前往学校。“金光大道未改建之前,从罗溪到泉州市区走的是一条弯多路窄坡陡的崎岖山路。车在山路上颠簸,每次乘坐我都会晕车呕吐。”她说,金光大道改建中开凿了金光隧道,大大缩短了洛江北部与泉州市区的距离,让当地人民告别了出行难,交通的改善进一步带动了罗溪、马甲、虹山一带经济发展。

华侨大学刘以榕

2007年,黄志源(左一)偕夫人、儿子儿媳一同回到故乡。

斯人虽逝精神永存 慈善事业子女传承

“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可以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烛光就可以照亮各个角落。做善事会从内心发出一种很自然的安详,让人喜欢亲近。”黄奕聪曾这样解释自己热心公益的初衷举动。他身体力行支持祖籍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着子女们。

2007年,奕聪中学举行盛大的高中部落成典礼,黄奕聪长子黄志源带着家人一同出席。“家乡的事情,你们都要全力以赴地支持。”黄志源用与父亲相似的口吻对儿子黄杰胜和儿媳虞蘅说道。

早在一年前,也就是2006年,黄杰胜与虞蘅为传承祖父热心公益的精神,捐出他们的结婚礼金,同时进一步捐资,发起创立“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经过几年时间筹备,该基金会于2010年正式获得国家民政部批准,登记成为全国非公募基金会。

“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成立后,积极投身助教、扶贫、救灾,扶持科研、文体、医疗、环保等公益项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这些公益项目包括联合集团员工,与甘肃等偏远地区的学校结对,开展资助活动,帮助学校改善硬件设施、添置文体用品;设立“奕聪奖学金”“金光希望之星班”,帮助广西、甘肃等地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完成学业;实施“金光读书乐”项目,帮助甘肃、河北等地偏远地区中小学建设和丰富图书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阅读习惯;与宝贝基金会医疗合作,为4岁及以下患有先天性神经外科和胃肠外科疾病的孤儿提供医疗资金,帮助患儿得到及时的手术和治疗等。

“血浓于水,骨肉情深。”黄志源这样形容对祖籍国和家乡的感情。每次祖籍国人民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亲自筹措善款,敦促尽快执行;2008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中国十几个省份,金光集团和“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第一时间向受灾地区捐款;同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金光集团和“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就向国务院侨办捐款捐物,同时发动集团3万多名员工为灾区奉献爱心……

2008年,在金光集团和黄奕聪支持下,“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成立奕聪学园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每年拿出30余万元华侨大学刘以榕,奖励优秀教师与学生,帮助困难学生。“这项奖励极大地激励了学园师生,为更多学子的成长成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对学园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提升教学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黄向荣高兴地说,如今的奕聪中学办学成绩蒸蒸日上,最近两年高中学生高考成绩均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赖腾辉同学以639分获洛江区理科第一名,录取武汉大学,本科上线人数178人;2019年,赖莹莹同学以609分成为洛江区理科第一名,录取厦门大学,本科上线人数235人。

2019年1月26日,黄奕聪走完自己光辉而传奇的一生,享年98岁。“奕聪先生的去世,是家乡的重大损失。”听闻这个消息,黄其东心情悲恸不已,第一时间向其家人发去唁电。

斯人虽逝,精神永存。如今,黄奕聪的子孙后辈仍秉承其志,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年6月,黄奕聪孙媳妇、“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创办人、副理事长虞蘅一行再次回到家乡,继续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记者 许文龙 通讯员 庄培榕 邱宏明/文 奕聪中学/供图

专 家 点 评

■刘以榕(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童年时期家乡的青山绿水、邻里乡亲、乡村生活给他深刻印记,华人社会浓郁儒家文化与商业竞争文化交融的成长环境,使他更加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父亲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生活化表达:“做生意一要诚信,讲话要算数,要不然在社会上没法生存。”

他的成功是华人在海外拼搏奋斗的缩影,具有典型意义,内心世界有着优秀企业家的情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彰显华人的优秀品质,成就其事业的“金光大道”。

他对家乡的情感和对教育事业育人功能的独到见解,是他用心用情倾力办学的源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捐资办学,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大量心血,每一次捐赠都促进家乡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跨越式提升。

他的善举与奉献不仅仅局限于生他养他的家乡,更升华为人类社会最美的慈善事业,在他看来慈善是一支“蜡烛”,光芒烛照世界,慈善是其内心的“自然”与“安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而他善良的基因与品质也得到子孙传承。

华人善良、勤奋、拼搏与义利观的代际传承,是华人成功的密码。因此,他的精神世界更贴近了“上善若水”的境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6501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日 下午3:02
下一篇 2023年8月1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 […]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福建泉州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关键词:泉州华侨;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地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泉州港扼晋江下游,水道深邃,港湾曲折,水陆交通便利,是一个天然良港。入唐以后,泉州港逐渐兴起。宋代,泉州海外交通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南宋至元代,它不仅是我国对外最大贸易港,而且也是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连结东西方、沟通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外人士共同努力开拓的结果,其中也留下了华侨的足迹。泉州华侨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从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探讨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番;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