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球不少富豪都来本地设立家族理财办公室,促使金融机构纷纷扩大财富管理业务抢占商机。
当中,中国企业家南来设立“家办”更是蔚然成风,成为圈子里的新兴时尚。
本期“东南亚华尔资”系列报道华侨理财,了解新加坡为何成为他们管理境外资产的热门地点。
新加坡乌节路的一座商城夜晚霓虹闪耀。(海峡时报)
37岁的赵洪影三年多前带着当时三岁的儿子来新加坡考察居住和教育环境,很快就为他报读国际学校联合世界学院( World ),明年将入学。
她的家族在中国从事私募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以北京和深圳为据点,也在香港置产。她原也考虑让儿子到香港就学,不过相对于那里普遍讲粤语及使用繁体字的环境,新加坡中英双语并重,更接近理想。
孩子教育大计确定后,她也来新定居,在2019年将香港的部分资产转到本地,成立单一家族办公室( )。
家族办公室是企业家族设立的公司,集中管理家族财富、投资和传承规划,在大中华地区普遍称为“家办”。
赵洪影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我在这里设立家办,首要原因是资产保值和安全。同时,新加坡是东南亚经济高地,从这里俯瞰东南亚华侨理财,能抓到很多投资机会,包括一些高科技公司,在新加坡会比中国接触得更多一些。”
近年来,跟她一样来本地设立家办的中国企业家显著增加,但多半低调,媒体曝光不多。
少数广为人知者如海底捞联合创办人张勇和舒萍夫妇2018年入籍新加坡后,连续几年蝉联新加坡首富,难免特别受瞩目。据报道,舒萍2019年在本地设立了家办资本管理公司,是唯一股东和董事。
疫情年家办数量大增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估计,本地截至去年底约有400个单一家办。
星展私人银行(DBS Bank)财富规划、家族办公室与保险方案区域总监李文修说:“过去三年,大中华区客户每年都取得双位数增长。我们重点部署资源抓住这块市场机遇,有信心未来五年能维持这个势头。”
三年前,星展的大中华区家办客户约占总数25%至30%,如今已增至45%,比重最大。其余35%来自东南亚,欧美及其他地区则占20%。
华侨银行(OCBC)旗下私人银行新加坡银行(Bank of )大中华与北亚财富规划主管何玉仪向《联合早报》透露,该行2020年的新家办客户总数是2019年的三倍以上。当中,大中华区寻求来新设立家办的客户自2019年以来增长了三倍。
看到庞大潜能,华侨银行行政总裁黄碧娟上月底在常年股东大会表示将显著扩大家办业务。
本地专为家办提供法律、税务和资产管理等咨询服务的曙光至尊家族服务集团(SG Royal Group)创办人徐钦实向《联合早报》透露,公司2019年协助10多名客户处理设立家办事宜,包括赵洪影家族。
赵洪影的家族在中国从事私募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来新设立家办,主要目标是资产保值。(联合早报)
2020年初疫情暴发,飞行往来不便,他原以为业务将大跌。没想到下半年疫情好转,有更多富商飞来新加坡,从去年7月到现在有60多人探讨设立家办,七成以上来自中国。他们起始投放的资产介于1000万至2000万美元。
源自中国的财富管理咨询公司德安咨询去年9月才正式在新加坡设点,半年多来已协助10名中国客户来新设家办。德安的最低资金要求是500万新元,该公司董事陈卓指出,这是客户在短期内可轻易调动的资金,客户的真实财富远远超过,一般在营运上轨道后再逐步增资。
陈卓透露,还有不少人正在计划,当中一些想安排家人或小孩过来,须亲自来考察一段时期才确定,但疫情毕竟影响了跨境往来,隔离要求对他们日常工作有影响,多少造成计划延缓。
政策优势近年更突显
业者点出,中国家办在本地数量突飞猛进,主要是新加坡的税务和相关法律的优势近年更加突显,让他们可对资产规划进行“超前部署”。
李文修说,全球多国2017年至2019年间陆续采纳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通用汇报准则( )后,原先在英属维珍群岛、开曼群岛等地注册公司管理资产的优势也消失,而且要继续归类为当地缴税居民,还须聘用当地雇员及符合当地实际营运的条件。
他说:“这个准则的生效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折。不少人意识到新加坡是更理想的驻足地。第一,这里的格局是上台面的;第二,如果资产规模够大,可申请永续的税务减免。”
徐钦实也透露,正是通用汇报准则落实后,他的中国客户在2019年显著增加。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框架下设立家办,可在所得税法令第13R和13X条文下申请税务减免。单一家办的设立,也无须取得当局颁发的资本市场执照( ),管理资产者也无须相关金融专业资格,即可申请本地工作准证。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全球投资者计划( ,简称GIP)也设置管道让外地企业家来本地设家办,不过净可投资资产须至少2亿元。
经发局家族办公室发展组副总裁陈朝受访时透露,通过GIP设立单一家办者目前仅占少数。
为了加强新加坡对家办的吸引力,金管局和经发局在2019年组成家族办公室发展组。陈朝指出,这个策略联盟通过打造有利的营运环境、深化各专业领域的能力及强化单一家办跟本地与国际市场的联通,推动整个家办生态体系的发展。
除了政策利好,新加坡司法的独立性在国际社会受到认可,也是一大优势。
智阔法律(Zico Law)董事邱洋博士透露,最近处理的一宗国际项目,交易双方都不是新加坡机构,交易也完全不涉及本地,但双方仍坚持交易文本以新加坡法律为基础。“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本地法律更务实、可测、透明、稳定和中立。”
本系列下期(5月30日)将剖析中国电商巨头抢占东南亚市场的趋势。
圈子文化加持新加坡声望
赵洪影2019年在新加坡设立家办,刚开始时因为业务必须到处飞,并未完全专注运营。
之后一年多因为疫情,她长居新加坡,反而加速了家办的运转。近期,她进一步和几位同样在这里有家办的中国友人探讨联合成立一个可变动资本公司( ,简称VCC),打算集合资金一起投资。
赵洪影说:“我们打算集合1亿美元左右,做一些私募和风险投资。每个项目投资额500万至1000万美元左右。”
新加坡政府去年1月正式落实VCC架构,家办也可采用。
VCC可以单一基金形式设立,也可由两个或以上的子基金组成,分开持有各自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和风险管理上提供更大灵活度。
此外,VCC也不必公开股东名单,投资者可保有隐私。
徐钦实和李文修都指出,中国富人之间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近几年不少前来设立家办,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种圈子文化的助长——有一人来到本地考察和落实后,新加坡种种优势即在圈子里口耳相传,吸引更多人陆续前来。
徐钦实说,家办在VCC架构下享有同等税务减免,又可让同一圈子结合资金,以更大规模投资,具有吸引力。
李文修进一步指出,VCC对家办进行私募投资特别有利。一些中国客户就向他透露,圈子里不少朋友正计划前来。这些企业家已从以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主,逐渐扩大到从事私募投资的人士。
他说:“私募投资一般涉及一组投资者,在一般公司架构下,所有股东的风险将捆绑在一起。VCC架构则可在法律上把股东各自的风险进行很清晰的切割。”
财富创造与管理新港相辅相成
中国企业出境,香港是首选资本市场。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挂牌的中企H股及红筹股市值逾12万亿港元(约2万亿新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逾23%。至于企业家的财富管理首选,新加坡和香港可说并驾齐驱。
华侨银行旗下的新加坡银行总部在新加坡,并在香港和迪拜设点,大中华区客户由新港两地共同服务。对于两地相对优势,常驻香港的何玉仪说:“香港优势在于资本市场蓬勃,很多客户都寻求香港专家帮他们管理资产。新加坡的优势则是出台了特定税务优惠。”
华侨银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的开放式柜台。(华侨银行提供)
星展私人银行的李文修说,香港在上市公司方面做得很好,至于家办领域,之前在策略上未精准瞄住,直到最近方开始探讨。相比之下,新加坡更有前瞻性地布局发展家办领域。
他强调,香港市场对新加坡发展家办其实起相辅相成作用,因为香港吸引中企上市做得红火,之后才产生庞大的境外家办需求。
若香港没做好这块市场,中企都在国内上市,境外私人银行可服务的客户和资金将受限。
至于香港近几年政治和社会剧烈变动,是否为新加坡带来相对优势,赵洪影受访时坦言,自己和家人讲普通话,近几年到港时确实感受些许压迫感,若儿子在那里就学,她并不完全放心。
她说:“将部分资产投放在境外是中国企业家都有的需求,我们也须支付小朋友的教育和家人的生活等等。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很好,但在境外配置一些资产比较理想,不能完全在中国。而确保这些境外资产的安全,也是我来新加坡的主因。”
对于外界普遍观察到中国政府正加强对香港的整体影响力,是否对两地的相对发展带来影响,德安咨询的陈卓直言,在香港股市的层面,影响是正面的。中港继续紧密相连,将有更多优秀的中企赴港上市。
至于企业家资产的层面,陈卓指出,当涉及到税务框架,一般看法是香港的法规会逐渐受中国更多影响。“他们对现有法律体系不是那么确定,回归50年后是否会有改变,而这涉及到财富的传承。从这点来考虑,新加坡的环境相对稳定。”
中国资金渐活跃于东南亚投资圈
冬海集团(SEA Group)、雷蛇(Razer)、Grab、Gojek和等东南亚科技公司近几年崛起,引起中国企业家对本区域浓厚的投资兴趣。
隶属于冬海集团的虾皮购物在新加坡的总部,图片摄于3月5日。(路透社)
淡马锡旗下的创投公司祥峰控股( )三年前为东南亚基金集资时,获得两名较早来本地定居的中国超级富商注资。
祥峰控股总裁蔡其乐向《联合早报》指出,本区域的创投市场就像15年前的中国那样步入高速增长期。
冬海和雷蛇等成功上市的例子让中国富商看到可从创投基金获利退场的潜力,因此愿意投钱进来。
星展私人银行的李文修也说,新加坡本身不大,中国家办以这里为基地,投资展望是面向整个东南亚市场,希望在中国以外也打出一片天,星展的区域网络因此显现优势。
新加坡银行的何玉仪说,银行以新加坡为总部,可为家办客户提供本区域独有的投资管道,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直接投资和房地产,也能从亚洲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
经发局的陈朝指出,外国企业家设立家办,扩大了本地起步公司、商业发展项目及投资基金的耐心资本( ),许多本地公司也获益于这些成功企业家的指导。
据蔡其乐观察,新近移居本地的中国富商目前主要还是投资在D轮以后或更成熟的企业,早期投资的圈子仍未见到太多他们的身影。
他说:“他们主要是通过私人银行的管道投资在较成熟企业,毕竟初到本地,还未建立深广人脉和网络,还需要时间摸清门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63677.html
评论列表(1条)
[…] O·T·捷列申科,方人;菲律宾的货币金融近况[J];东南亚研究;1980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