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侨华人,海外华人新移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状态及对策分析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二、影响海外华人新移民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因素有许多内外因素影响着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状态。三、海外华人新移民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1、中华文化是华人新移民较高层次的精神生存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维系和促进广大海外侨胞与祖国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数千万华侨华人生活在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们既要传承中华文化,又要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基于生存需要的文化融合。支持和帮助海外华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开展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海外华人新移民对中华文化传承的现状1、中华文化地位在海外尚待提高,文化传承和融合程度参差不齐尽管随着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新华侨华人,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无论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还是以现实的标准衡量,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主要聚居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少数族裔文化尚未走出唐人街,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声音不大。由于受华人居住国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国与该国的双边关系(包括外交状态、经贸往来、文化渊源、历史恩怨等)、华人在当地的数量与政治经济地位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不同国家华人社会的中华文化传承程度、与当地主流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参差不齐。2、中华文化活动在华人居住国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相应的机构运做和资金保障。受聚居国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民族宗教传统和对外来文化接受程度的影响,在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实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中华文化的存在基本上是靠两条腿走路,一是靠政府间的双边文化交流;二是靠当地华人社会对中文、中餐、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伦理道德等中华文化特色生活方式的自发性保持和继承,而这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有效的机构运作和必要的资金保障。

大多充当为主流文化或多元文化锦上添花的角色,很多新移民文化社团都严重缺乏资金来源、管理人才和适当的文化项目,处于自生自灭状态。3、文化传承需要置于海外华人生存发展需要之后。近几十年到海外寻求发展的新移民,当他们从自己的家乡来到异国他乡,首先要做的是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字,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接受主流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此,“取新”比“守旧”更迫切。4、中华文化对华人新移民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使他们中的不同个体在异国他乡聚集时新华侨华人,有强烈而亲切的文化归属感,即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促进了华人的团结,提高了他们的凝聚力。(2) 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中华文化中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敬老爱幼、以礼相待等思想精髓使海外华人在战胜困难、积累财富、提高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3) 通过华人给移民目的地带去的中国饮食、服装、节日等中国文化习俗,既为华人提供了谋生的手段,也促进了在当地树立华人社会的良好形象。(4)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能够与当地主流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对海外华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交圈子小,大多以宗亲、乡亲、校友等为活动圈子;二是不团结,一些华人社团凝聚力不足,许多地方的社团矛盾重重;三是不注意自身形象,比较典型的是唐人街普遍存在的脏乱现象以及个别华人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言行等。二、影响海外华人新移民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因素有许多内外因素影响着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状态。内因包括:1、个体的文化程度;2、个体及家庭的经济水平;3、个体及族群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立场;4、个体生活目标等。外因包括:1、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2、居住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3、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4、居住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和社会稳定程度;5、居住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程度;6、华人在当地社会的形象;7、华人社会与当地主流社会的交流与融合程度。三、海外华人新移民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1、中华文化是华人新移民较高层次的精神生存需求。所有移民,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问题,即维持一个“自然人”的基本需要;第二步就是要解决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养老、教育、保险等生活条件等问题,即实现向一个“经济人”过渡;当经济条件改善到相对满意的程度,就会考虑第三步,取得合法的永久居留权或加入当地国籍以及家庭团聚等问题,即解决“国家人”的政治和法律身份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在近三十年移民海外的华人来说,这三个步骤要花费他们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与财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掌握当地的语言、文字,了解基本社会规则和主流社会价值取向,华人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调整—向当地主流文化的适应性融入。当以上三个关系到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由于他们的文化根基不在当地而在中国,所以中国内容和中国形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就自然升格为基本需要之一,而且随着物质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这种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具体说来,他们需要汉字环境、中文环境和中华文化环境,特别是熟悉、亲切的、来自祖籍国和家乡的文化信息,即在精神层面成为归属感较强的“文化人”。2、华人新移民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差异较大。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能力、不同政治地位与政治立场以及居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传承原因、传承能力和传承目的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举三个例子予以说明:1)从新移民的出生地比较:第一代移民与他们在当地出生的第二、三代后代有区别。第一代移民有着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和需求,而他们在当地出生的后代比他们要更早更深入地融入当地主流文化,而视中华文化为“外来文化”,视中文为“外文”。

因此,出生地和早期文化环境决定了第二、三代移民较容易成为“当地文化人”而较难成为“中国文化人”。2)从新移民的经济能力比较:经济实力较强的华人新移民家庭,可以通过送子女进中文学校甚至来华学习中文、安装中文电视、订阅中文报刊等,为自己及后代营造一个中国文化的“小环境”;而经济实力较差的则几乎不可能为自己和后代在营造中国文化“小环境”方面做任何事。3)从新移民的居住国家和地区比较:生活在政治民主、民族及文化环境宽松、对外来文化包容性较强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就有比较自由的环境和较大的伸展空间,可以组织和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而生活在民族及文化比较单一、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较差、甚至由于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冲突而对华人和中华文化在当地的存在和发展都比较敏感的国家,华人就只能十分谨慎地、甚至不能完全公开地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汲取中华文化资源,而仅仅停留在延续“香火”的层面,基本谈不上弘扬。3、与经济融入相比较,中华文化融入当地主流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华人特别是新移民,不管是怎样的职业、地位和经济状况,几乎都有一个共同而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勤奋、节俭和聪明才智实现经济上从一无所有到丰衣足食只是时间问题,但精神文化上要与当地主流文化相互认同却大多举步维艰。

4、对来自中国的文化产品和信息的要求强烈。国务院侨办等部门组织的赴海外各类民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文艺展演活动受到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新移民的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乡音、乡情、乡讯是海外游子们宝贵的精神食粮。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新移民文化社团纷纷主动到国内联系文化项目前往展演。5、全球化对海外华人的文化冲击巨大。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全球升温,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论是在两岸四地还是在海外,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主流文化巨大影响之下的海外华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该说形势不容乐观。四、侨务文化工作中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1、进一步提高对侨务文化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海外侨胞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积极最热情的传播者,因此,侨务文化工作是促进侨务工作、构建和谐侨社的重要内容,应在侨务文化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渠道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2、甄选适合海外华人的文化精品。我们在遴选用于支持海外华人开展中华文化活动的项目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甄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二是要注重考虑项目的形式、内容和海外华人的接受能力及可操作性。

3、国内各涉侨文化部门在开展海外华社文化工作中要统一规划、协调行动。目前,国内除了文化、侨务部门外,还有一些涉侨部门、民间机构和商业机构也在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涉侨文化交流工作,在其海外受众中华人占有相当的比例。近年来在海外主要华侨华人聚居国家和地区经常出现国内几个部门同时组织的文化项目在当地“撞车”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4、侨务文化工作要注重三个“结合”的问题。(1) 赴海外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与帮助华人开展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和经常性文化活动相结合。(2) 直接组织文化项目、提供文化用品及资金支持与邀请来华观摩、交流、培训相结合,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3) 自主派团赴海外展演与支持当地华社特别是华人文化社团开展活动相结合。5、着力加强华裔青少年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问题。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无论是“传”还是“承”, 在海外出生的华裔青少年都是重要的主体。而从长远观点来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前景。 因此,帮助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我们侨务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数百万计的海外华人新移民,是中华文化这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海外无数的枝蔓和无限延伸,也是侨务文化工作的重要对象。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将丰厚的中华文化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他们,使他们永远保持鲜活的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在海外得到更好的弘扬。(作者系国侨办文化处处长)

出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新华侨华人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编:

电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1396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6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3年9月16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