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博物院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思明南路493号。华侨博物院是一所以华侨历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56年倡办。
陈嘉庚与华侨博物院
设在厦门的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在1956年倡办的。华侨博物院坐落在厦门市蜂巢山西侧,院址是陈嘉庚在1956年初亲自选定的。这里原是一片基督教徒的墓地(俗称“番仔墓”)。那时候,陈嘉庚每周都从集美来厦门大学巡视建设工地,每次往返都要经过“番仔墓”。有一次,时任厦门大学建筑部主任的陈永定随同陈嘉庚乘汽车从厦大到市区,路过这里时,陈嘉庚忽然叫司机停车。他下车走到墓地里的一棵大榕树下,认真察看了好久,然后对陈永定说:“这个地方很好,宽阔又安静,交通也方便。”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情。后来决定筹建华侨博物院时,陈永定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嘉庚很早就在物色院址了。
华侨博物院开幕典礼留影
1956年9月,陈嘉庚亲自撰写了《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对创办华侨博物院的目的、意义、定名和规模等,做了详细的阐述。
陈嘉庚的倡议立即得到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国内外华侨的支持。厦门市人民政府拨地约97亩作为建院用地,陈嘉庚带头认捐10万元,华侨、归侨知名人士也积极响应,纷纷捐资,不久就募得37万多元,并于同年动工兴建大楼。博物院1958年竣工,1959年5月正式展出。从1956年9月份报送《缘起》厦门市华侨博物馆,到开放展出,历时不到3年。
华侨博物院的陈列大楼,富有民族风格,楼身由花岗岩砌成,屋檐以翠绿琉璃瓦铺饰,斗拱玲珑,飞檐凌空,古色古香,雄伟壮观。这庄重壮丽的大楼是陈老先生亲自设计的。
华侨华人展厅
在华侨博物院修建期间,陈嘉庚已是83岁高龄,他每星期都要从集美来工地巡视,对每项工作都一一加以指导,考虑得十分具体、周到。在修建中陈永定曾多次看见陈老先生站在楼前,反复观看后说:“大门前的石阶应为半月形,石阶是大众参观博物院必经之地,要雅致美观,且每阶须宽一尺一寸较好上下。”单单这个小小的台阶,陈老先生都这样认真思考,一丝不苟。他还时常写信给陈永定,详细交代应该注意的事项。他谆谆教导:“切不可浪费,事事要注意精打细算”。“陈列橱、天花板的木料需及时购办,木料要计划好才剪锯,短小不合用的木料要折价运回集美制作学生课桌椅等,一点也不能浪费”。“锯好的杉枋料,要以人字形或井字形叠放,这样木料易干,不可随意堆积在一起”等等。
院内各馆的陈列品绝大部分是陈老先生亲自征集、收购的,多达七八千件。其中铜器、陶瓷器、书画等,是陈老先生在庄明理、张楚琨二位同志协助下,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征集、搜购来的,里面有不少珍品;而东南亚各国的文物、实物及动物标本是陈老致函南洋各地的侨团、爱国侨胞以及厦大、集美校友会征集的。
1959年5月14日,华侨博物院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那时老先生已86岁高龄,右眼已失明,他还亲自前来主持剪彩并举行座谈会,邀请各方面领导前来参加。
如今,华侨博物院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藏品近万件,许多侨胞港澳同胞及外宾来厦,都爱来参观。50多年来,华侨博物院接待了海内外观众160多万人次,在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进中外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厦门市华侨博物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09247.html
评论列表(2条)
[…] 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厦门,是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华侨领袖、教育家。他十七岁前往新加坡跟随父亲经商,后来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陈嘉庚经营的产业以橡胶和胶制品为主,鼎盛时期销售网遍及全球著名爱国华侨,他也被称为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 […]
[…] 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