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华侨畜牧场,记录侨故事丨吴裕光:为8200多位归侨侨眷排过忧解过难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数十年来,吴裕光深耕侨务工作,以为侨服务为宗旨,为光明地区归侨侨眷谋福祉,解决归侨侨眷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广受侨界群众肯定和好评。据《深圳侨务史志》记载,光明华侨畜牧场的前身是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国营农牧企业,也是当时深圳归侨侨眷较集中的地方。当年安置越南归侨的果林村(图片来源:《光明归侨30年》)只是,回忆起初到光明的场景,吴裕光连说了几个“荒凉”。

吴裕光,越南归侨,原深圳市光明新区侨联一届副主席、原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街道侨联主席。1950年出生于越南广宁省云屯县。1978年底因越南排华回国,并于1979年1月被安置在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

数十年来,吴裕光深耕侨务工作,以为侨服务为宗旨,为光明地区归侨侨眷谋福祉,解决归侨侨眷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广受侨界群众肯定和好评。2005—2009年连续5年获评深圳市侨联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中国侨联授予“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广东省侨联授予“从事侨联工作30年以上工作者”称号;2009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光明华侨畜牧场

吴裕光

“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在圳美社区,吴裕光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那是儿子吴强在2012年3月23日结婚时他们在家门口的合影,而在这张照片下面,就配着这么一句励志的话语。一直以来,吴裕光都将其作为鞭策自己和三个子女努力上进的座右铭。

圳美社区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北片区,与东莞市的黄江镇相毗邻。这里的户籍居民中,广府原住民和归侨侨眷的比例接近1∶1。归侨侨眷之中,大多都是从越南回来的,72岁的吴裕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越南记忆:上过战场,打过美国

1950年,吴裕光出生在越南广宁省云屯县下龙乡的一个华人家庭里。云屯县位于广宁省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星罗棋布着60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吴裕光在越南的老家就在其中一个岛上。云屯县距下龙市(如今的广宁省省会,市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下龙湾有“海上桂林”之美誉)约50公里,与越南芒街(跟中国交界)的直线距离仅70多公里。

吴裕光家里有兄弟姐妹一共9个光明华侨畜牧场,他排行老二。据吴裕光介绍,爷爷是中国人,在日军侵华时从广西逃难到了越南。吴裕光的父亲也是在越南出生的。吴裕光的外公是中国人,外婆是越南人,但他们在骨子里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在吴裕光的记忆中,虽然那个时候是生活在越南,但是他们的根还是在中国。“很多越南人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后裔,他们很多人都认了祖宗,祠堂、神台上写的都是中文字。越南的很多文化习俗,像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都跟中国差不多。”

“当时我们在越南的那个村里,基本都是华人,大家都认祖归宗,都学中文,越文学校反而开不起来,我从一年级到初中,学的都是中文。”吴裕光透露,自己的初中毕业证就是在越南那边的中文学校拿到的,“胡志明(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1890—1969年)还在的时候,越南是可以随时学中文的,之后就不能再学中文了。”

光明华侨畜牧场

吴裕光在越南拿到的初中毕业证书

1969年,吴裕光初中毕业,随即进入了一所越文学校读高中。“那边的高中没有中文学校,而且当时我们在越南的乡里,读高中的人不多,也就三五个人。不过,越南的高中学校里有一门课是中文。”吴裕光顺便补充了一句:“现在在越南,会中文的人可吃香了,工资很高的。”

高中毕业后,吴裕光就去参军了。他要保卫自己的家园,于是参加了“越南战争”。这是一场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民族解放战争,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中国对越南人民正义事业的大力支持。用吴裕光的话来说,就是“越南打美国,他们上前线去打美国侵略者”。

1975年5月,越南战争结束,越南实现了国家统一。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吴裕光就被安排在一个合作社里当会计员。这个合作社其实是一个船运公司,男的在社里负责在海上跑运输、打渔,女的则在家负责后勤工作。因为上过高中,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成了合作社里的一名干部,手下管理着50多名妇女,主要负责加工面条给国家。

很可惜,这种宁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吴裕光及其家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初到光明:一片荒凉,人少地多

自1975年越南统一以后,中越关系开始恶化,大规模的排华运动在该国蔓延开来。在1979年以前,当地针对华人的暴力活动司空见惯,而且在1979年之后仍未绝迹,甚至还相当严重。

在一篇题为《从排斥到接纳:越南华人政策的转变》的学术论文中,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衍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主要是“当时的越南领导集团出于对国际层面上和国家利益层面上更深的考虑,同时企图通过阻挠华人生计而达到抑制其经济发展的目的,或者通过转移对国内社会矛盾的视线而达到安抚土著民族的目的”。(参见《世界民族》2008年第6期)

正是因越南政府实施全面的排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大批华侨华人纷纷沦为难民,不得不拖家带口逃离越南光明华侨畜牧场,经水路和陆路回归祖国或前往第三国。1978年底,吴裕光和家人从越南广宁省云屯县坐船到了芒街,再向北跨过北仑河,进入中国境内。他们在广西东兴逗留了一个月,次年1月,被安置在广东省宝安县的光明华侨畜牧场(俗称“光明农场”)。

据《深圳侨务史志》记载,光明华侨畜牧场的前身是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国营农牧企业,也是当时深圳归侨侨眷较集中的地方。至1977年,农场已经接收了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回来的归难侨163人。1978年7月至1979年6月,光明华侨畜牧场又先后接收了6批909户4349名被越南当局驱赶的难民(大部分是华侨华人)。当时,中国政府基于人道立场,配合联合国难民署,接收了25万余被越南当局驱赶出来的归难侨,安置在光明华侨畜牧场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约占深圳归侨总数的20%。

这些从越南回国的归难侨分别被安置在石介头、红坳下、果林、上其、凤凰、东周、木墩、北岗、红湖、圳美等自然村,共分18个点。另据《光明归侨30年》记载,当年农场按人均6平方米给归侨分配了砖瓦房,男未满60岁、女未满50岁的全部安排为农场职工。虽然创业初期正式职工人均工资只有29元,但在那个时候能当上国营农场职工还是周边乡镇农民十分羡慕的事情。

光明华侨畜牧场

当年安置越南归侨的果林村(图片来源:《光明归侨30年》)

时至今日,吴裕光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们一家来到光明的时间是1979年1月21日,安置地点是圳美大队。“我们当时回来这里就是种稻谷,后来又种甘蔗,还有部分人去种象草,养奶牛。我们一家就住在圳美大队,当时队里有个菜场,是光明农场专门给香港供应蔬菜的,就叫圳美菜场。”吴裕光说。

只是,回忆起初到光明的场景,吴裕光连说了几个“荒凉”。“我们当时回来,光明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有部分本地人都跑去了香港,留下这里的土地都荒废了,没有人耕种。当时的光明真是人少、地多。”吴裕光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原来光明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有一个外号,就叫做“深圳的西伯利亚”。由于条件还比较差,生产比较落后,经济不宽裕,再加上生活习惯、语言等不适应,部分归难侨人心不稳,初期还出现了个别外逃现象。

光明华侨畜牧场

回国后不久,吴裕光夫妇与一对女儿在深圳的合照(图片来源:吴裕光)

扎根光明:生活美满,要好好珍惜

近年来,光明区开始逐渐成为深圳科研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正慢慢实现从一个农场到“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的华丽蝶变。在吴裕光现在所居住的新湖街道圳美社区,南边是风景如画的华侨城光明小镇,北边则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和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区,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呼之欲出。

“现在光明、深圳都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老了可以有退休金,小孩上学也免费了。我们归侨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如今是最幸福的了。这个不是我一个人讲的,周围的老百姓也都这样讲。”吴裕光口中的“改革开放的红利”,应该是指过去10多年以来,省、市、区各级政府在当地实施的侨心工程、安居工程、同富裕工程、三业(学业、就业、创业)工程、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程等重大惠民政策,不断改善着归侨侨眷的整体生活水平。

“现在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洋楼,干农活的人也少了。”说到这里,扎根光明40多年的吴裕光突然幸福地笑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满,说明了党和政府的归侨政策在光明是真正落到了实处,这个改革红利很难得,要好好珍惜。我真的很感动,有时候说到以前经历的磨难,他们(归侨)都会忍不住流泪。”

吴裕光表示,他在越南出生的那个地方是海边,比起越南内地许多山区,经济条件已经算是不错的,但是,相较深圳而言,还是差远了。“就算是现在越南一个国家的经济全部加起来,都不如深圳一个市,对吧?”吴裕光向记者问道。

他说得一点儿都没错。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越南的GDP为3626亿美元,而深圳的GDP则达3.07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度平均汇率计算,约为4750亿美元。

“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亲戚在越南,那边的生活现在怎么样,我是了解的。”在吴裕光家中的电话旁边有个旧笔记本,上面用越文密密麻麻写满了一个个他越南亲友的联系电话。虽然已经离开出生地几十年,但是他每个星期都会与在越南的妹妹、老表、同学或战友联系一两次,以前是打长途电话,现在则是用微信沟通比较多。

光明华侨畜牧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0336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4日 下午12:05
下一篇 2023年9月4日 下午12:0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