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华侨农场,“生活有滋有味,心里满满当当”(侨界关注)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曾妮说,许多老归侨年事已高,没法亲手“做糕”,但仍然非常留恋印尼糕点的味道,也很爱和归侨朋友聊聊从前的故事。前不久,在百色举办的“广西三月三·乡音播全球”文艺演出上,印尼侨眷黄玉红带领的百色市华侨管理区归侨侨眷文艺队表演了一支别具风味的印尼舞蹈《呀哩呀哩》。逢年过节,作为印尼归侨的媳妇儿,黄玉红会为亲朋好友做上一大盘印尼糕点“黄金糕”,当地朋友总说她做的好吃,归侨朋友也夸她味道地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华侨管理区(下文简称百侨区),平缓的右江依着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流淌。百侨区地处右江河谷南百公路边,东起百色市田阳区头塘,西至百色市右江区五塘,东西距离19公里。一条百色大道贯穿百侨区,连接着百侨区的11个生产生活区,也串连起大道沿线印尼越南归侨侨眷和当地居民的点滴生活。做糕点、出门耍、卖果蔬、约跳舞,百色大道仿佛一条幸福大道,勾勒出归侨侨眷的生活图景。

2020年是百侨区(原百色华侨农场)建场60周年,也是当地印尼归侨回国60周年。本报记者走访了百侨区的3户印尼、越南归侨家庭,听他们讲述回国后的生活变迁。他们是百侨区60年发展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百侨区数千名归侨侨眷的代表和缩影。在他们的故事里,60年沧桑岁月,在这里已悄然化作一派岁月静好。

“从前的味道”

清晨5点半,62岁的印尼归侨张巧珍已在厨房忙碌起来。和面,糯米面团揉成丸子,包上红糖心,上锅蒸熟,滚上新鲜刨出的椰丝……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张巧珍总要这样耗费一整个早晨,做一大桌印尼糕点。这是张巧珍从母亲身上学到的“绝技”,也是家住头塘华侨三区的张巧珍一家一直以来的传统。

“这手艺都是我妈传的,以前我上班,下班回来就能吃到我妈做的糕点。”张巧珍回忆起年轻时的光景,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60年前,2岁的张巧珍随父母从印度尼西亚回国,被安置在广西百色,从此在百色华侨农场(今百侨区)扎下根。高中毕业后,张巧珍在当地华侨农场七队担任小学教师时,结识了丈夫——同为印尼归侨、当时在百色华侨农场淀粉厂做机修工作的曾春祥。如今,大学毕业的女儿曾妮,也回到百侨区下属百色华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

曾经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印尼糕点制作工艺,如今被张巧珍悉数教给女儿。每次母女俩“做糕”,都要料足量足,不仅是为了全家人大饱口福,也是为了让街坊邻里的老归侨都尝尝鲜。

“妈妈每次一早做好糕,总会给附近的归侨婆婆和奶奶送去。每次送一小份,老人家吃上一两块都很高兴,一高兴就跟我们聊原来在印尼的故事。”曾妮说,许多老归侨年事已高,没法亲手“做糕”,但仍然非常留恋印尼糕点的味道,也很爱和归侨朋友聊聊从前的故事。“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从前的味道。他们吃得越开心,我和妈妈就越高兴。”曾妮说。

2017年,百色大道通车,曾春祥从淀粉厂退休。“以前坐班车到百色市要一个半小时,现在自己慢悠悠地开车去,也就40分钟。”曾春祥笑道,现在除了照顾90岁的母亲,他和张巧珍日常爱四处串串门,和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玩伴聊聊天,傍晚还在小广场跳跳广场舞。

“现在爸妈开车去城里逛街,微信支付溜得很!”曾妮说着,一家人开怀笑起来。

“‘呀哩’的舞步”

前不久,在百色举办的“广西三月三·乡音播全球”文艺演出上,印尼侨眷黄玉红带领的百色市华侨管理区归侨侨眷文艺队表演了一支别具风味的印尼舞蹈《呀哩呀哩》。这场纪念百色华侨农场建场60周年、印尼归侨回国60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颁布30周年的文艺演出,吸引了在百侨区及周边居住的近千名观众。

“我们10个人,排练了6天就上台啦。”作为文艺队领舞,黄玉红介绍说,“我们的队员有住在附近的归侨侨眷,也有在百侨区作工(打工)的务工人员。我们的舞蹈名字叫‘呀哩呀哩’,在印尼语里是开心快乐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一起跳舞能开开心心的。”

百色华侨农场

2015年起,百侨区每年举办广场舞比赛,黄玉红的队伍一直都是“金牌预备队”。“原来农场(百侨区)的文艺活动比较少,大家只是在厂部作工,有点‘死气沉沉’。有了广场舞比赛,农场每年都能热闹一阵。”百色华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侨联副主席叶华说,“百侨区11个生活区,有10支队伍,黄老师的队伍几乎年年都拿第一!”

黄玉红最开始跳广场舞,还源于黄玉红老伴儿杨建华的一次体检。2009年,印尼归侨杨建华从当时的百色华侨农场计财科退休,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些“三高”。年轻时在田阳区文化馆工作的黄玉红决定拉着老伴儿“重操旧业”,通过跳舞锻炼身体。

“最开始跳双人舞,需要两个人配合,门槛有点高,参加的人不多。后来我们就从手机和电脑上看视频,学广场舞,更容易学,也更热闹,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杨建华说,如今夫妇两人都退休在家。逢年过节,作为印尼归侨的媳妇儿,黄玉红会为亲朋好友做上一大盘印尼糕点“黄金糕”,当地朋友总说她做的好吃百色华侨农场,归侨朋友也夸她味道地道。平常,除了在家带孙子,跳舞是两人最大的爱好。

“现在只要不下雨,我们天天去跳舞!”杨建华说着,兴奋地拍了拍大腿。

“回家的心愿”

从头塘镇出发,沿百色大道向西北方向行进19公里,位于百色市右江区五塘的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业务繁忙。

这是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冷链仓储库所在地。2013年,百色—北京果蔬专列百色一号正式开通,成为全国首条南菜北运铁路绿色大通道。距离交易中心3公里百色华侨农场,越南归侨唐国侨和小儿子唐永周的小楼伫立在百色大道旁五塘华侨十区的山坡上。

81岁的唐国侨是家族中在越南出生长大的第5代人。1978年,唐国侨从越南回到中国,在百色市那坡县平孟口岸落脚。回到祖国,是唐国侨一直以来的愿望。

“在越南再好,那里不是我的祖国。”说起回国的心愿,唐国侨中气十足,感情充沛,“我们家族5代人在越南,家里的男人都要娶中国人做老婆。我从小被姑妈带大,她从小教导我,我们是中国人。”

对于唐国侨的小儿子唐永周而言,回家是唐永周最大的愿望。作为家中4兄妹中最小的一个,唐永周回国时刚满1岁。2009年,在南宁工作10年的唐永周回到华侨十区。“我在南宁做缝纫机机修工,两夫妻赚得不算少,但花的也多,孩子要上学,父母在家年纪也大了。回家陪陪父母、照顾小孩,比赚多少钱都重要。”唐永周说,回家后他和父亲兄弟一起种芒果树,养鸡、养鸭、养鱼,“日子过得挺有滋味”。

2014年,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复线工程启动,唐国侨家的土地因铁路扩建被征用,一家人搬到如今居住的统一规划搬迁区。新房盖起来,父母搬进来,小车停在家门口,两个女儿陆续上学,这对唐永周来说,就是稳稳的幸福。

“现在大女儿上初一,住校了,一星期才回来一次。想她的时候,我就买点东西给她送去。”说起孩子时,唐永周露出羞赧的微笑,“赚的钱多少都够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心里就满满当当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huaqiao/10170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3年9月2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