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贵阳市供销社积极探索发展订单农业,依托社属企业贵阳供销电商公司在贵州省内11个区县,包括毕节市黔西县、威宁县、赫章县,黔南州都匀市、平塘县、独山县、长顺县,贵阳市息烽县、修文县,黔东南州榕江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地开展果蔬订单农业,面积达4.6万亩。通过订单农业、产销对接等方式带动省内5000余户农民实现增收100余万元,订单基地用工数超3.5万人次。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提供生产、销售服务
围绕“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大力推广“龙头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建立自有、合作生产基地等方式,向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利益联结为核心的产销合作关系。上游端,与种植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种子、化肥,在种植期间开展无偿技术指导服务;下游端,通过自身渠道优势,找到买家,以销定产,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基地种植农产品的全部包销。
(二)转思路与拓市场并重,全力实现农产品销售、助推黔货出山
线下平台,多渠道推销售:发展生鲜配送供应链,直供农产品,在修文扎佐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设立集采集配中心,为贵州省内多个区县生鲜配送公司提供集采集配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推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并依托贵阳供销百合联线下社区网点实现农产品销售。
抓住贵州可以根据不同纬度海拔和市场供求关系,不同坝区不同时段与省外市场错峰种植的优势,重点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川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中、高端消费市场,逐步在这些区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销售网点;同时积极拓展港澳、东南亚市场,与全国知名农产品出口企业展开合作,打通贵州农产品外销出口渠道。
线上平台,完善稳定销售渠道:在线下加强开拓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上农产品销售模式。依托贵电商微商城,开设“毕节扶贫馆”“望谟扶贫馆”“罗甸扶贫馆”和“贵州水果馆”等助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利用“贵电商”“黔食荟优选”“马车队邻里”平台,采取“全城配”和“社区社群”两种配送方式开展市民生活必须品的销售和配送。
二、存在的问题
订单农业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成熟机制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贵州农业发展本身特点问题
1.贵州省蔬菜种植受土地、海拔、地形、气候等影响不具备成本优势,种植基础设施、农技服务投入不足,品种单一贵州有什么特色农产品,价格高,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贵州省蔬菜主要种植品种多为生产条件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换季快的品种,在还未打通外部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单一品种大量集中上市时,容易出现本地市场无法全部消化,外地市场占领不了,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
3.贵州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时间较短,农民技术积累不足,种植、流通各环节缺乏经验,造成农产品品相较差,商品化率低,标准化程度低。
(二)技术、人才问题
农产品种植技术不够,针对不同农产品,没有形成有效的种植技术措施和规范标准;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产品开发、标准化建设及品牌管理等板块的工作推动能力和人才储备不够,无法有效应对订单农业规模扩大和产销对接的实际需要。
(三)机制、管理问题
在规范提供种子、化肥农技服务的基础上,由于合作基地、合作社管护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产销双方协作不紧密、不及时、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不能达到交付的标准,品质上不去,影响长期合作。
(四)农产品市场波动问题
农产品产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大,订单在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程序上、在履约的难易程度与工业订单区别大,因此订单农业履约难度相对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统筹谋划,形成农业产业链建设战略聚焦
1.优化上游供应链,形成核心产品优势。按照紧贴市场、因地制宜及适度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全省蔬菜、瓜果、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紧密联系市场,不断缩短农产品供应源头距离,掌握优势产品资源,形成供应链核心竞争力,重点攻克肉、蛋、米、油等大宗农产品资源。
2.多终端资源整合,形成关键渠道优势。以营养餐配送业务为基础,加大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做好农产品组织、供应商服务、仓储物流等工作,继续深化与海南科鼎等存量渠道的合作关系,加强对美团优选、十荟团等大型平台的业务拓展,逐步形成渠道优势。
3.多元化业务创新,形成公司电商业务优势。坚持以“传统电商+社区社群新零售+自媒体电商”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运营,发展产地直播带货模式;聚焦东西部协作和消费扶贫的政策红利,有效发挥火石坡供销产业园电商云仓的仓储、运输、分拣、打包等优势,通过拓展和参与“832平台”,与贵农优选及全省供销系统进行合作并掌握线上平台店铺资源。
4.业务系统化串联,形成供应链条优势。深刻抓住农产品流通高频、短效的特性,充分挖掘贵州农产品的地域化优势,通过公司优势的产品、渠道、服务和技术的系统性串联贵州有什么特色农产品,贵阳市社:做强订单农业 助力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全力打造贵州绿色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形成具有供销特色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势。
5.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围绕萝卜、南瓜、莲花白及莴笋等具有加工潜力的单品,逐步整合全省农产品烘干的存量闲置资源,以乌当火石坡供销产业园为基地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产地初加工,推动上游订单农业发展,同时拓展下游销售终端,加工农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
(二)坚持规范管理,健全基地系统性运营管理体制
1.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推进基地种植农产品产、加、销全产业链建设,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推进全过程标准化。完善基地种植养殖模式,制定农产品行业(或地方)标准,严格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和分级经营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推进教育培训常态化。组织农技专家,按市场需求和标准,强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着力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水平。
4.推进产品认证品牌化。以提升供销社农产品质量和产业形象为核心,逐步建立供销社农产品品牌标准体系,推广品牌应用,加快对有规模的品种、基地及产品开展特色品牌创建,商标注册,有机农产品认证及产品地理标注。
(三)坚持联农带农,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实现示范效应、规模效应
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与村支两委、农村能人(大户)等以市场化方式共同投资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创新和规范其内部运营机制,解决其产、供、销各环节的问题,并逐步引领其步入良性发展状态。同时在专业合作社初期以流转部分土地为基础,建设示范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引导,进行科学化的生产排期和种植,整合供销系统农资、物流、流通等为农服务资源,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将其建设成为农的综合服务点和示范点,逐步使其对周边农民形成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订单种植,吸引更多农民入社,从而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实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优化。
谌晗
以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周末经济等为内核的超好吃、超好玩、超好游、超好住等“超”字号系列产业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得到持续释放,“超经济”所展现的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活力令人惊叹。
芦笙舞、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着榕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款款而出;央视名嘴、地区名人、网络达人到场助阵;璀璨焰火中万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一颗“魔球”旋转乡风烟火,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贵州榕江“村超”总决赛再度霸榜热搜,成为顶流话题,持续演绎成“现象级”的乡村嘉年华。
场内比赛火,场外经济热。“村超”所产生的热度从足球辐射到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领域,并衍生出一个全新文旅消费业态——以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周末经济等为内核的超好吃、超好玩、超好游、超好住等“超”字号系列产业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得到持续释放,“超经济”所展现的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活力令人惊叹。
数据或许抽象,但成长足够深刻。县里的酒店家家爆满、一房难求;各大餐饮店小吃街人影憧憧人声鼎沸;传统银饰、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体店更是顾客盈门采买不绝……今年5月13日到7月23日,榕江住宿业营业收入达3714.8万元贵州有何土特产,同比增长172.6%,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村超”叫好又叫座,既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
聚光灯之下,外界不禁追问:平均每场现场观众超5万人,“村超”为啥引来众人夸?网络流量转化为振兴活力,“村超”何以撬动“超经济”火爆出圈?布局“体育+”融合新赛道,“村超”效应能否持续,“村超”模式可否复制?重重思辨,激荡遐想。
因为纯粹热爱,所以热烈精彩。
作为一项不折不扣的草根赛事,拥有近80年“足球热爱史”的“村超”之所以引爆全网,靠的绝不仅是足球运动本身所独具的号召力,最根本还在于它扎根乡土,将体育运动的魅力与当地民族民俗文化水乳交融,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乡土情结撞了个满怀。
因为乘风而起,所以百花齐放。
“村超”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激发着人们对贵州地道风物的好奇。以“村超”为核心消费场景贵州有何土特产,贵州日报-“超经济”蹚出富民兴村好路子,榕江县迅疾规划建立夜间经济聚集街,就近设立农特产品展销点,一批榕江土特产走进更多人视野,风情与风物的互融共促,“看一场球赛,吃一碗榕江卷粉,尝一顿地道牛瘪,吃一口榕江西瓜,喝一杯酸甜杨梅汁”成为五湖四海而来的游客打卡“新标配”,浓浓烟火气抚慰每一次聚首相逢。
“村超”带来的品牌效应,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于热闹之中冷静审视,“村超”与“超经济”的辉映绝非急就章,硬套“乡村+体育+文化+旅游”公式并不可取。跳出“村超”看“村超”,为“超经济”多添富民味,更多路径思考和模式创新理当落地落实。
“当红”变“长红”,激发“体育+”乘数效应。从今年5月13日开始,“超级星期六村超之夜”每周如约而至,热度延绵不绝,周末IP影响力与日俱增。抢抓流量“风口”机遇,一方面可探索将周末IP逐步拓展为假日IP、寒暑假IP乃至365天长周期产品,策划好体育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办好民族体育赛事,创新设计一批具有娱乐趣味性、可以让游客体验参与的系列文体旅融合项目;另一方面将传统非遗与“村超”有机嫁接,活化文化瑰宝,围绕“村超”开发新文创产品,将“村超”IP深度嵌入旅游产业化进程中。
“头回客”变“回头客”,增强“村超”口碑效应。超粉、超迷入场仪式花样翻新,文艺展演各显千秋,“村超”成为深山秀场、风物展台,满足了人们心中对和美乡村的美好憧憬。乘势而上打造贵州旅游新地标,一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优化观赛体验上来,强化用户思维,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功能性服务设施水平,将好的服务延伸到细节,珍视每一次关注,珍惜每一次发声,积极回应解决游客关切,进而增强游客口碑效应和二次消费;另一方面要深化已有业态,衍生增量经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将体育、旅游、产业链接得更为紧密,让“一二三产”携手共舞,富民兴村。
终点与起点转承,奋斗和拼搏接续。今年8月,贵州“村超”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将再燃战火,来自全国各地的276支球队相聚榕江竞技角逐,这一独具烟火气质的比赛是榕江“体育+美食”品牌打造的又一探索,我们有理由期待,“村超”所点燃的“超经济”星星之火必将以燎原之势再度引燃8月的夏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guizhou/15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