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宝是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的品牌。
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
遐迩闻名的大理洱源被誉为“中国梅子之乡”,列为“全国第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100个“经济林示范县”;洱源梅子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
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梅子、核桃基地建设及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下设一个总厂大理特色饮品,两个加工分厂,建有优质梅子基地3.5万亩,核桃基地1万亩。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自主创新”的新型农林产业化发展路子。
公司主要利用梅乡丰富的梅子、木瓜、核桃等资源优势大理特色饮品,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先后研发生产了洱宝话梅、冰话梅、雕梅、脆梅、木瓜、地参、鲜梅醋、炖梅醋、大理情精品青梅酒、雕梅酒、青梅爽、青梅醋饮料、青梅条、青梅糕、酸角糕、木瓜糕、西番莲糕、核桃糕、青梅酱、木瓜酱、核桃乳等系列产品150多种。产品荣获大理州地方产品“金花奖”、大理州建州50周年州庆宴会唯一指定果酒和饮料、2010中国?大理第三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唯一指定核桃饮品、“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第五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云南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81推荐果品等40多项殊荣。
公司现已全面通过∶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HACCP: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通过出口原料基地备案;通过国家质量安全七项QS认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等。
公司被省工商局评定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云南省消协评定为“诚信单位”,“洱宝”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原云南省人大主任尹俊为公司题写“梅果飘香”;全国梅子专家、国家园林园艺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先生为公司题写“洱宝梅品扬天下”;著名剧作家、电影《五朵金花》剧作者王公浦先生为公司题写“天下第一梅”。
公司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称号;被列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云南省第一批县域经济工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云南省第一批100户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被大理州旅游事业局定为“旅游涉外定点接待单位”。被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等部门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最近公司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并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国家科技部的公示。
公司党、团、工会、妇联、科协等组织建立健全,并不断开展各项工作,公司党支部被大理州委组织部列为“大理州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示范单位”;被省委评为“云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公司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文化品牌建设十佳单位”等殊荣。
公司奉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热诚欢迎您的光临与合作,共创梅子、核桃产业辉煌。
乳扇,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牛奶做成片片卖”,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凡是到大理的人,总会慕名找一片这样的奶片来尝尝。不过,在大理,乳扇更像是一道家常菜,或者是小孩子的零食,对大理人来说,“牛奶片”一点也不怪。而作为一项传承百年的民间技艺,2020年,乳扇制作技艺也入选了大理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大理视点 | 小乳扇助力大产业
在大理市上关镇,有一家乐众乳扇坊,专门加工、制作和销售乳制品,同时带动了周边的养殖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上关镇奶牛养殖户们开始在自家牛棚里忙碌起来。补饲、挤奶、清理牛棚……虽然忙碌,大家却一脸的满足与幸福。
每天一大早,上关镇马厂村村民李育凤就开始忙活着给奶牛挤奶了,现在挤奶非常地方便,使用机器挤奶,既干净又卫生。李育凤告诉记者:“我们每天挤奶要挤两次,早晨6点和晚上6点,挤好的牛奶就送到乐众乳扇坊设在村里的牛奶收购点,每天可以挤70公斤左右的牛奶。”
今年53岁的李育凤和丈夫杨金贤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做农活的间隙,他们家里还养了三头奶牛,杨金贤还要负责乐众乳扇坊在马厂村里的牛奶收购。每天早晨7点,杨大哥就准时来到自家门外的空地上,等着附近的农户将牛奶送过来。
杨金贤说:“我们这个牛奶收购点,每天多的时候收购500多斤,少的时候收购300多斤牛奶。现在家里的收入还不错,在牛奶收购点有1000多元的工资,家里还养了三头奶牛,每天产奶量在70公斤左右,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
住在李育凤家附近的王吉仙家养了三头奶牛,10多年来,王吉仙家的牛奶都是交到收购点,几步路的距离,减轻了王吉仙的负担,定点收购也让她不用担心牛奶没有销路。
随后,记者来到了上关镇乐众乳扇坊,刚刚收集到的牛奶正被运送到厂房进行加工。进入到厂房,可以看到这里有消毒更衣室、鲜奶冷藏室以及封闭式晾晒房、成品冷藏间等,工人们在厂房里正在有序地进行乳扇的手工制作。
在操作台上,上关镇河尾村村民杨红凤正熟练地制作乳扇。6年来,她的乳扇制作技艺从生疏到娴熟,全靠乐众乳扇坊负责人杨琼的传帮带。
对于这份工作,杨红凤说:“我每天早上8点左右来到这里,工作时间8个小时,在这里做活方便,离家近,每个月收入2800元左右。”
像杨红凤一样,江尾村村民王晓兰也很喜欢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既能照顾年幼的孩子,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王晓兰说:“我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在这边工作可以照顾13岁的女儿,家里面也可以照顾得到,又可以赚到钱,改善我们的生活。”
乳扇是滇西各民族中自古流传的一种美味奶酪,将鲜牛奶煮沸混合三比一的食用酸炼制凝结,制为薄片大理特色产品,缠绕于细竿上晾干而成,乳白色,片状,成卷,状如折扇,故得名乳扇。乳扇吃法众多,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夹沙乳扇膨酥,入口即化,是大理白族地区待客的必备名菜。乳扇也可切碎后加进白族三道茶中的第二道甜茶里饮用。
大理乳扇作为历史悠久且最具大理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来大理旅游的游客也是赞不绝口,因此除了大理本地,省内外市场也有对乳扇的需求。
上关镇乐众乳扇坊负责人杨琼介绍:“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乳扇,那个时候我只是在家里面做,一天只做几小架,当时消费者都说我做的乳扇品质好,然后逐步就做大了,把周边的一些养殖农户都带动起来,他们每天都交售给我新鲜牛奶,还把周边的农村妇女集中来,把我所学的乳扇技艺教给她们,和我一起做乳扇。”
多年来,只要附近的村民找到杨琼,她总会毫不保留地教他们做乳扇,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2019年,杨琼被评为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理乳扇)代表性传承人。
杨琼说:“现在厂里面有固定员工6人,村里面有5户帮我加工乳扇,每户有2个员工。每天的乳扇产量有300多公斤,主要批发给大理和昆明客户。乳条是我们去年研发出来的,销量比较大,主要销往西藏,相当受欢迎大理特色产品,大理视点|小乳扇助力大产业,去年发了3000多斤,今年订购了5000斤左右。”
一直以来,杨琼坚持以乳扇传统制作技艺手工生产乳扇,因生产的乳扇品质优良、口感纯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响应政府保护洱海的号召,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对入湖河道造成污染,杨琼主动将原来距离弥苴河不到50米的乳扇加工点搬迁到上关镇江尾村委会赵家登二组,用实际行动保护洱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只有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虽然大理市的特色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落后、宣传销售模式单一等困难和问题,如何依托乡村资源,让特色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成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香饽饽”,仍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
记者:朱滢 吴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dali/14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