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党史百名人物
第92期
王越丰
(1930-1999)
王越丰,黎族,海南琼中县人。1948年4月参加工作,195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白沙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中共白沙县委书记,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自治州革委会副主任、自治州州长,海南区党委副书记,海南建省筹备组成员、省工委常委、省政府负责人,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王越丰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大公无私,时刻想着人民,想着贫困落后的山区如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黎村穿苗寨,特别是对孤寡老人、英烈属、贫困户、革命伤残军人、白沙起义和琼崖纵队的老战士等极其关心,对他们嘘寒问暖,有时还拿出自己的工资,送给孤寡老人。黎村苗寨的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王越丰为“亚公”。黎族一首民歌唱道:“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下真有味,见到亚公心欢喜,男女老少笑咪咪。”老百姓发自内心称王越丰为“亚公”,是对其的敬意和肯定。20世纪70年代初,王越丰担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筹备州府通什市各项建设。他深入调研,确定分期建设自治州政府大楼、自治州民族博物馆、自治州民族影戏院、高山电视发射台、高山微波站、广播电台、科学馆海口华侨村,改造通什影戏院,打通阿陀岭隧道、改海榆中线公路从牙问村出福安路段,拆除通什河两岸的建筑物兴建水上游览设施等28项工程项目,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他担任组长。工程建设资金不够,王越丰马不停蹄地跑海口、跑广州,四处宣传,寻求帮助。不到2年时间,第一期上马的10项工程相继竣工。尤其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别具特色,当时不仅在海南就是在广东省也是唯一一座民族博物馆。随着一系列建设工程的完工,通什这个黎语原意为山高水寒的山区小城成为闻名遐迩的翡翠城。
王越丰从基层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稳定农村,必须把农业生产搞上去,要兴修水利,改变生产条件,推广良种,实行科学种田。不发展工业企业,农民就富不起来,要兴办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促进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 在白沙县任党政领导期间,王越丰带领干部群众建成珠碧江、罗信、木棉、坡生、红坎等水利、水电工程,开山劈岭建设公路,建立橡胶、甘蔗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在担任州长期间,大力抓好外贸、外经等商业企业建设,领导创办民族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和对外贸易总公司。这两家公司从2万元起步,发展成为具有雄厚实力的经济实体,建起一幢面积1万多平方米9层楼的友谊商场,向财政上缴4000多万元利润。作为自治州州长的王越丰关心三亚的建设发展,提出把三亚建设成中国式的夏威夷,建设成为世界的度假中心。他指示崖县(今三亚市)的领导到北京邀请中国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专家为三亚量身制订总体规划,还邀请四川省规划学院的专家团队到三亚做具体规划,打下三亚城市科学规划的基础。王越丰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担任海南省副省长兼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期间,一方面亲自出面和海南大学、海南中学联系,要求学校增设民族班,由各民族市县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入校学习,经费由他发动社会各方捐助;一方面积极筹建省立国兴中学海口华侨村,王越丰到东南亚的国家地区华侨中动员,争取华侨的捐助,华侨李强欣为国兴中学捐资150万元,用这笔款建起一幢教学楼,命名为“李强楼”。国兴中学1990年建校,当年招生,王越丰还兼任国兴中学第一任校长。
王越丰离休后,依然惦记那些还没有脱贫致富的黎、苗族乡亲,他把扶贫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到白沙黎族自治县成立白沙余热发展公司,创办白沙黎族生态园;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乌石镇创办热带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开荒种植荔枝、龙眼,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的贝湾和加峒创办菠萝种植示范基地,引导琼中各族人民发展热带水果种植,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王越丰是第五、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99年7月25日,王越丰因病在海口逝世,终年69岁。
扫码进入海南党史专栏
本栏目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推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8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