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ID:)授权转载。
本 文 约 4415字
阅 读 需 要
12min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假如你突然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不如先放慢脚步,尝试一下走进自然,回归本真。
很多人听到回归自然想到的都是去游历山河林海,高颜值的景色和新鲜空气的确很治愈,但如果只有这些也未免过于寡淡了些。把自然和人文结合起来才算得上是完美,而腾冲就是这样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
“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密度分布以黑河—腾冲为界
第一次听说腾冲是在初中的地理课上,当老师讲到我国的人口密度以黑河——腾冲线为界时,我忍不住开了个小差,想着腾冲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腾冲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
数千万年前,亚欧大陆和印巴大陆只是在大陆群里互相看了一眼,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的容颜。它们非常努力地想要靠近对方,终于有一天,它们牵手成功了还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和结晶——并存于此的火山、地热和高黎贡山脉。
直到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90余座火山喷累了就去睡觉了,睡得久到头上都长出了浓密的花草树木。再后来保山腾冲特产有哪些,高黎贡山脚下有一个叫腾冲的小镇出世了。
目前该镇已被发现的地热活动区有60多处,温泉有80多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属热海了。热海是我国的第二大热田,由热海石、大滚锅等构成。累了倦了、身体不舒服了,去那儿疗养一下的效果可是极好的。
01
腾冲隶属于云南,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而腾冲则在云南的西南方向,还与缅甸接壤。腾冲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山青水秀的风光,境内的高黎贡山因物种多样而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还将其列为A级保护区,并授予它“中国森林氧吧”的殊荣,腾冲亦因此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腾冲又名“腾越”,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写到“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保山腾冲特产有哪些,终莫能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滇越”就是指腾冲。后各朝历代均对其名做过更改,直到民国二年才定为腾冲。
至于为何叫腾冲,有说是因当地藤条充足以“藤充”二字的变体命名的,也有说“腾”是“藤”竹多的地方,“冲”和“越”是描述我国国土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方位的,真相到底如何尚无定论。
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腾冲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445年,明朝“侍郎杨宁、侯琎统南征壮士一万五千,以都指挥使李升为首,取西山之石以筑石城”,其规模“厚二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周七里三分”。当时的旅游博主徐霞客曾来此打卡,并在游记中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这座石头城见证了腾冲近五百年的历史,直到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它才在炮火中倒塌。英勇不屈的腾冲军民用坚持与配合换来了两年后中国远征军的反攻,数千位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收复了腾冲,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国殇墓园是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战火摧毁了历史古迹,腾冲却依然保持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持着难得的、不变的纯真。因为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磨砺,只有保持初心才能获得与之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02
腾冲被誉为中国人“心灵的故乡”,我想可能是因为那里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汉文化生命力的强大。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共拥有2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虽然腾冲境内的少数民族也早已达到了25个,但它仍然是云南25个边境县市中唯一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城市,汉族人口更是达到了9成以上,这在云南甚至西南边陲都是十分罕见的。
故事还要从明朝洪武年间说起,1382年,朝廷派“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今保山)、俱下”。来此屯田戍边的数十万军民成为腾冲早期的外来群体,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带来了儒家文化。
腾冲人家中大都供奉着“天地国亲师”的牌位,著名的侨乡和顺古镇里还有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大宗祠。其中寸氏宗祠修建得最早,祠内挂有明万历年间著名儒将邓子龙为缅怀“桥头老爷”寸玉题书的“白发朝仪”匾额。保留了明清汉文化特色的传统建筑体现着“天人合一”,百岁坊和由侨商捐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乡村图书馆等景观都展示着“耕读文化”。
在那之后还有不少的中原军民陆续来到腾冲,他们已经在此生活了五六百年。尽管被回、白、傣、佤、傈僳、阿昌等各族包围着,中原文化也和南诏、各少数民族及异国文化都发生了交融和碰撞,甚至衍生出了多元的腾越文化,腾冲仍坚定地保持着汉文化传统,它也因此被誉为是“散落边地的一部汉书”。
03
光看文字,也许你内心深处对腾冲的印象和定位还不是很清晰。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品尝一下腾冲的美食,见识一下腾冲的民间艺术,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腾冲的开放和包容,才能实实在在地领略了腾冲的质朴和纯真。
腾冲人起床后可能会用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稀豆粉开启新的一天,稀豆粉最纯正的原料是保山的蒲缥豆。热乎乎的稀豆粉端上来再按个人口味往粉上撒点葱花、芫荽,舀上一勺姜汁儿、蒜泥儿、腐乳水,滴上几滴酱油、花椒油、芝麻油,喜欢吃辣的再来点儿辣椒面。
有些人会在煮好的饵丝上浇上稀豆粉,再佐以调料又是另外一种风味。
忙碌了一上午,中饭得吃点挡饱的,那就该“大救驾”登场了。这“大救驾”就是把切成菱形片的饵块和鲜猪肉片、火腿片、葱、菠菜、酸菜、番茄、鸡蛋、糟辣子(腌制的辣椒碎)等一起炒香后,再加入肉汤焖软,最后用酸菜和肉汤再煮成一碗汤,同样是好看又好吃的一道家常菜肴。这“大救驾”不仅仅是一种吃食,还能搬到皮影戏台上。
传说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吴三桂率军攻打昆明。永历皇帝都逃到滇西去了,清军还是穷追不舍。永历皇帝在随从的护送下躲到腾冲去避难。他们走了一天的山路,又累又饿,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歇脚的地方。好心的人家为了能让他们尽快吃到东西就炒了一盘易熟的饵块,又用开水泡了些干腌菜,再放上几段大葱和调料就端上去了。
人饿起来吃啥都觉得香,永历皇帝吃饱喝足龙颜大悦,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那以后,腾冲炒饵再配上“青龙过海汤”就被叫做“大救驾”,当地的皮影戏里也多了一段可以演绎的故事。
腾冲皮影戏中的皮影靠子一般以黄牛皮为主,需要经过制皮、画稿、雕刻、着色、出水、罩漆、衔接等多道工序才能基本制作完成
腾冲人吃饭时常会配上辣椒拌树番茄,既下饭又开胃。树番茄是腾冲的特产,本地人叫它“洋酸茄”,因生于树上而得名。这样一道酸辣的菜品,任谁都是只要尝上一口就停不下筷~
雨季到了就能约上小伙伴去山上捡菌子了。鸡枞是大家都喜欢且在云南各地都有生长的一种菌,然而腾冲的鸡枞凭着产量大、品种多稳居榜首。黄的、白的、青的、土堆的,在别的地方可找不到这么多种鸡枞,这都多亏了喜人的降水量和肥厚的火山灰。腾冲人做鸡枞的方法也很多,炒煮腌炸,无论怎么做都好吃。
你看,腾冲人的小日子惬意得完全担得起“有温度的边地桃源”的名号。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每个人都是最悠哉、最放松的状态。
04
藤编小篮,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腾冲除了吃喝,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腾冲三宝”之一的藤编,因当地盛产藤条,藤皮色泽、手感、弹性都极适于编织,心灵手巧的腾冲人就用它编了许多种精美且耐用的藤器。
藤条还被白居易用一首《红籐杖》点了赞:
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
时时携步月,处处把春寻。
劲健孤茎直,蔬园六节匀。
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
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
天边望乡客,何时拄归秦?
“腾冲三宝”的另一宝腾宣则获得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的疯狂安利,据说他从东南亚取道腾冲回国时,发现用腾宣作的画别人偷揭不下来,就特意买了三驼带回去。这种纸沿袭了蔡伦造纸法,以构树皮为主要原料,经过捣、抄、烘等数道工艺才能制成,当地人称之为“手抄纸”。
荥阳有可以让你化身为戴望舒、或是他在雨巷里希望逢着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油纸伞。它不仅可以遮风雨挡太阳,还因伞的繁体字“傘”中有四个“人”而被赋予了“多子多孙”的吉祥含义。
一把手工油纸伞不仅要选好竹子、伞纸和棉线,还要分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才能制作完成,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桐油和柿子水更是要严格依照古法调配。
只有这样用心做出来的才是合格的油纸伞,爱惜一点能用上许多年还不会坏。荥阳油纸伞也正是因为匠人们秉持着初心,不曾降低手艺的标准才得以传承近三百年。
三联村号称需要历经选土、搅拌、搓泥、发酵、捏制、初晾、拍型、阴干、上釉和焙烧等共计72道工艺的碗窑土陶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
县志里说“陶器生产主要集中在马站区的碗窑,烧制土陶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碗窑土陶就地取材,以高岭土(胶泥)为原料,以草木灰为原料制成釉,重实用,轻装饰。这里的土陶产品以碗为主,其他的器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蒋家蒋大瓮,孙家孙小瓯,刘家刘大坛”。
我国唯一的世界级翡翠专题博物馆也在腾冲,原是缅甸产翠,而据史书记载,因着现缅甸密支那、孟拱一线在元明清时代曾隶属于我国版图云南省腾越州所辖,这才有了“玉出腾越”的说法。
不过腾冲采、琢、市玉的历史也很悠久,到明代时就已经因玉石加工和贸易而举世闻名。清末民初之时,“琥珀牌坊玉石桥”之类的传奇故事更足以证明腾冲加工、雕刻玉石的作坊之多。
腾冲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同胞们还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群众性绘画活动中开创出了腾冲农民画。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傣族、佤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创作者们从一种独特、新颖的角度出发,用纯真、质朴的绘画语言,把他们的生活和民间传统艺术都画进了一幅幅色彩丰富、风格多样的作品里。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忙碌的生活,不妨去感受一下腾冲的慢节奏,去这个中国人“心灵的故乡”体会一下诗意与远方的完美融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文献:
屠述廉修《云南腾越州志》
杨焰东《腾冲地名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
陆韧《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
风之末端《腾冲汉文化的守护者》
杨文英《腾冲北部古代戍边移民及汉文化传播》
梁洁《人类学视野中的和顺侨乡》
杨晓帆《腾冲和顺古镇“耕读文化”景观特色研究》
何马玉涓《云南腾冲的皮影戏》
马加巍《略论云南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张苏艳《云南腾冲碗窑土陶工艺的调查和研究》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37153.html
评论列表(1条)
[…] 小爱絮语:Boss级寒潮来袭,你打算去哪里躲避寒冷呢?三亚花费太贵,东南亚转机很辛苦。去年春节,川澜妈去了油菜花开,地热蒸腾的边城腾冲,白天甚至可以穿短袖呢。春节期间的机票不多了,赶紧决定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