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的海洋生产中,在渤海湾作业的沿海渔民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已经三、四年难得“见面”的渤海梭子蟹今年却出人意料地多,一只中型船出海4—6天,可捕蟹500多公斤,近海作业的小船一天也可捕50多公斤。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季家堡渔民杜国彦,一条135马力的渔船,九、十两个月捕蟹3000多公斤。
梭子蟹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是渤海湾的特产,它以体肥、味美、肉嫩居海产蟹类之冠。在历史上,渤海湾每年3月和8月形成蟹汛,产量相当可观。在八十年代初期,梭子蟹还是渤海沿岸渔民海上生产的主导产品,单船一个航次(4—5天)的捕捞量达到5000多公斤。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渤海梭子蟹涌进京津、空运海外,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随着渤海梭子蟹的声名远播,它的身价也越来越高,八十年代末每公斤达到15元,10公斤梭子蟹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职员的一个月的工资。价格昂贵、经济价值极高的梭子蟹给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捕蟹船越来越多。受利益驱使,各种各样的捕蟹渔具纷纷出笼,其中有些是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渔具,加速了梭子蟹的急剧衰减。
“物以稀为贵”。产量的减少刺激了梭子蟹价格的上扬,价格的上扬又刺激起人们捕捞的高涨,如此就陷入了“越少越贵、越贵越捕、越捕越少”的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过度捕捞,到八十年代末已形不成蟹汛,九十年代初渤海梭子蟹已少得可怜,一只大船出海4天捕捞量仅几十公斤,失去了捕捞价值。但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对梭子蟹打起了绝主意:他们制作铁耙在初冬和早春渤海湾四大特产,到蟹的冬眠地把冬眠在半尺来深的海泥之中的母蟹强行扒出,使这些养精蓄卵准备生儿育女的蟹母被残忍地摆上刀俎。更为令人心痛的是,在强扒过程中,有更多没被捕上来的母蟹惨遭伤害,死于烂泥之中。加之来自陆地和海上的污染加剧,使渤海梭子蟹蒙受了灭顶之灾。到1995年,渤海湾已很难见到梭子蟹了。
这种情况引起渔区党委、政府的关注渤海湾四大特产,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海洋资源的举措。一是大力宣传渔业法规。黄骅市的南排河镇三年来一直坚持利用冬休、伏休和禁渔期举办船长学习班、技术骨干培训班,在讲解新的科学技术的同时,宣讲有关用海养海的科学知识,用梭子蟹急剧减少的严峻现实教育人们,向渔民灌输科学用海的意识。二是制定保护海洋资源的硬措施,按季节控制生产海域、作业时间以及捕捞渔具的使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三省一市的渔政部门都强化了禁渔期的渔政管理。三是政府、人大和环保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监控力度,对入海河流按时监测,控制陆源污染,对海上油井,从防泄漏和泄漏油回收两个方面入手,强化防护措施,使梭子蟹的海底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这些措施的施行,给梭子蟹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三年多来,给梭子蟹带来灭顶之灾的“铁耙子”没有再骚扰“蟹巢”。去年秋天,开始有零星的梭子蟹见诸网底。今天春天,又见抬头,一个大船一次出海可有几十公斤的收获。今年秋天以来,尽管没有出现蟹汛,但产量已令人欢欣鼓舞。
但一些有识之士欢欣之余亦为梭子蟹之忧而忧,黄骅市南排河镇主管海上生产的副镇长杜立凯说:“梭子蟹资源回升来之不易,就怕那些手握铁耙的人见利忘义,不该出手又出手,今年冬天故伎重演,把梭子蟹扼杀于母腹。保护好梭子蟹资源需要环渤海三省一市渔政部门统一政令、统一行动,通力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渤海梭子蟹的资源回升说明,扼制资源衰退状况,拯救渤海湾,使其恢复生机是大有可为、大有希望的,只要能有效地加强渔政管理,控制污染,科学用海养海,大自然就会还人类一个洁净、富饶、美丽的渤海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20068.html
评论列表(1条)
[…] 近,电子签名赛道出现了同时颇有看点的融资事件。一边是在电子签名行业打拼17年的元老级别选手——e签宝,另一边是国际化的金融科学技术巨头——蚁金服,此次融资中,蚁金服作为领取投方,和戈壁创业投资、老股东靖亚资本向e签宝共计注资6.5亿元。这笔融资金额,也创下了整个互联网电子签名行业高融资额的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