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
不少地方开启了“人从众”模式
#五一预计人次出游#
#五一的堵 逐渐离谱#
纷纷登上热搜榜
作为网红城市的长沙也不甘落后
截至5月3日下午
“五一”期间
五一商圈接待游客约530万人次
随之“爆火”的
还有解放路黄兴路口
民警、武警们用身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保卫着星城夜幕下的热闹与平安
文和友、坡子街、国金中心……
各个“网红景点”
都堆满了游客、排起了长队
或许你还只知道
从网红奶茶、臭豆腐中浅尝长沙
但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厌倦了旅途中的拥挤和喧闹
摆脱一个个所谓的网红标签
开始走进老街小巷
探寻属于长沙这座网红城市背后的
文化韵味
妈妈去哪玩,这次我们开启了
跟着建筑游长沙之
太平老街
有人说,贴着老街走,
才能走进城市的心脏。
而千百年来,
静静地躺在时间长河里的太平老街,
早已成为长沙整个城市的文化根源。
一听太平老街,
不少本地人心里犯嘀咕“老景点了”,
不少游客也感叹“老网红了”,
但是这一次,
所谓的老街被他们玩出了新花样!
4月30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今日女报/旅行记者受邀,走进太平老街,参与了长沙玩客五一游览项目“清晨太平老街有好戏”。
这次城市文化探寻活动特邀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会长、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岳麓书院首席顾问专家柳肃,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湖南省文旅局首席文化顾问刘伟,中南大学副教授、湖南省文物局智库专家罗明作为专家指导,以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路线的讲解词,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建筑学、历史学、传媒学新生代文化学者任志愿者、讲解员。
在诸位学者的陪伴下, 跟着“行走的论文”, 和众多亲子家庭一起, 开启老街的“寻宝之旅”:跟着老建筑游长沙。
一些本地人都不曾知晓的老街故事和宝藏,将从这里慢慢开启……
早晨七点钟,
灯火通明、人群熙攘的夜晚生活结束不久,
属于崭新一天的游玩旅程尚未开启,
是太平老街难得的静寂时分。
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
清洁工人拿着水枪冲刷着麻石路面,
路边店家们收拾妥当 准备好随时开门迎客。
从太平街北门牌楼进入,
主街通往各个小巷,
连接新旧建筑,也联通了时间。
只觉得悄然一个转身,
便从喧嚣商业气息和拥挤的人潮,钻入充满生活韵味的居民老巷。
这座带有屋檐的石牌坊门楼,绝对是整条太平老街第一个应该打卡的地标。
古朴厚重的石质、延伸攀援的纹路,低头抬头之间,就可以领略那句“天下太平、世道昌盛”。
走过牌楼,太平街口的一栋老建筑吸引了大家注意。
掩映在葱郁树木中的这座木制楼阁,为老街增添了不少古意。
领队小姐姐介绍道,昔日文夕大火,不少长沙老建筑毁于一炬,而这栋老建筑的外墙和街口的四棵梧桐树都是被保留下来的。
太平里文创区,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门面,从一方小巷口进入,斑驳的墙壁、透亮的天井、黑色木制长廊……旧式建筑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历史和新生相得益彰。
太平里附近原有一座孙坚庙,今立有“孙坚庙旧址”标志牌。孙坚(155-191),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是东汉末年将领,三国时期东昊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其性阔达,好奇节,少为县吏。186年任长沙太守。
《宋书 · 礼志》载,孙权因其父孙坚曾任长沙太守,在临湘县(今长沙)西建孙坚庙,并视其为东吴祖庙,庙宇宏大,岁时庙祭,时为古城盛景。
还有一家太平街老秤店,是“长沙城最后一个制秤人”文志飞嗲嗲在这条街上五十多年的坚守,他的秤也早已成为了市级非遗项目,店门口形似藤椅的大称,常常引得无数游客“争相一坐”。
再往前走,就到了利生盐号旧址,这是一栋典型的民国商业建筑,坐东朝西。
利生盐号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由胡自成与陈晓吾合资开设。光绪八年(1882),由胡自成之孙胡茂春独揽店务,扩大业务范围,以油盐为主,兼营花纱。至1931年,员工和学徒增至70人左右,年获利一般在1万元以上。1956年利生盐号实行公私合营,转入长沙盐业公司。
如今仍位于沿街,立面三层,有着长形立式窗户和完整山墙。随行老师介绍道,这是一栋典型的前进为铺面,后进为三合院式住宅,中间还有小型天井采光。
位于太平街中段的乾益升粮栈,则高高屹立,等待游人一观。
远远地,便能望见“乾益升粮栈”五个大字竖着排列在门侧墙上。
为什么竖着排列?随行的老师告诉大家,太平街本来就是一条商业街,之所以旧时很多商业店铺将其字号放在伸出的侧面墙上,一方面可以节省广告面积,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从街巷两头而来的商旅行人相隔甚远也能一眼看见。
而粮栈的名字“乾益升”也有深意:如“乾”与“钱”谐音,“益”取增加、更加、更多之意,“升”既是容量单位,也是旧时计量粮食的器具名称。
再走几步,就到了宜春园戏台,一座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宛然眼前。
这个集喝茶与听戏于一体的戏园,在清光绪年间曾风靡长沙城,仿照北京“广德楼戏园”款式营建,却又不失长沙建筑风味。
随行老师一边给大家看着老照片,做新旧对比,一边拿起纸笔,勾画着不同形状墙的名字,像一座山形的叫做山墙,如一只猫弓着身子形状的叫做猫弓背,还有斗拱、马头墙……
小小的孩子努力辨识着各种老建筑,也体味着留存在建筑里属于那个年代人们的智慧。
戏台对面,左侧是“长沙”打卡墙,右边高一点的建筑是美孚洋行旧址,今为太平街游客中心暨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
走进非遗展示馆,”湖湘记忆、摧残天心“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从序厅开始,整个展厅分为五个部分,将湘绣、剪纸、陶瓷、雕刻、棕编、湘菜、粉面、湘剧、花鼓戏等17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一一展示出来,令人目不暇接。
展厅是由原长沙美孚洋行旧址修缮而成,建筑风貌为江南地区独有的灰墙青瓦样式长沙太平街特产,并融入了欧洲建筑风格,分为上下两层。
孩子们跟着随行老师的步伐,走上二楼,开启了今日的重头戏之一——湘剧之旅。
开戏之前,领队老师们先给小朋友们分发了今日的特别早餐——鼎鼎有名的清泉阁包子,殊不知,关于长沙人的早餐也颇有讲究。
“大家都以为长沙人喜欢嗦粉对不对?但其实除了嗦粉之外,面食也是不少老长沙人早餐餐桌上的必备。”听着随行老师的讲述,孩子们瞪大了眼,“还有啊,对于包子,长沙人也有很特别的吃法。”
只见老师将包子底部的面皮先咬去,然后将两个包子叠在一起,两只手夹住咬了一大口,再抿上一口茶,顿时心满意足。不少孩子们也纷纷效仿着,学习长沙老口子的包子吃法。
一边吃着早餐,戏台上,两位青年湘剧演员也陆续登场亮相,为大家带来了一出《白兔记》。他们操着一口老长沙方言,精美的扮相和身段在小小的舞台上崭露无遗,孩子们一边看着桌子上的唱词,一边细细品味着长沙话演绎的剧目。
演出结束,两位演员还向大家普及了诸如何谓“高腔”之类的湘剧有关知识,还和大家在戏台上合影留念。
离开天心非遗馆,前行不远就到了太平街支巷——马家巷。
巷子进去不远处,便到了共进会旧址。随行老师讲解道,太平街马家巷17号系清末旅社同福公栈旧址,民国时期重修,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革命组织秘密机关共进会曾设此,今为居民住宅。
走进一看,只见一栋格局十分简洁的建筑,大门为竖状木条镂空设计,中部则有一圆形小木门,颇具特色。
“考考大家,谁知道这个门藏着哪些玄机?”
“这个门好像是往里开的!”“上面是镂空的,下面是实心的!”
“可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外街面的门槛高于大门,也就只能让门朝里开了。”随行老师笑着解答道,“门轴也设置在里面,还可防盗。还有啊,大门中间的圆板实心,是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而上下部分镂空,则是便于在三伏炎夏时通风更凉爽。”
听了老师的解释,不少小朋友若有所思。
再向前行,街边墙上爬着的一道“竹子”水管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老师,这个水管怎么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呀?”
“这是旧时长沙的落水管。”随行老师告诉大家,这种水管都是每一节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然后一个跟一个首尾套合而成的,坏一节就只要更换一节,便于维修。
走在弯弯绕绕的老巷子里,空斗墙、弧形墙……一些长沙少见的老式建筑在这里可以寻觅到不少踪影,小小的孩子们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学。
走出马家巷,路过卫国街,拐个弯,又到了孚嘉巷。
沿途不少零售商贩,还在售卖着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玩意儿,仿佛时光从未在此留下印记。
巷子里琳琅满目的货架旁,摆着三三两两的绿植长沙太平街特产,缝隙里还挂着晾洗的衣物,店家们闲来无事坐在门前打个盹,或者索性在巷子里下棋、跳舞,守着属于他们的小小乐园。
而在孚嘉巷口一民房老建筑的墙角,立有“私墙私脚并无寄缝”的麻石界碑,随行老师解释道,这标志着该处不与周旁建筑共墙共脚,是比“地契”还要好用的分界线。
而邂逅位于孚嘉巷42号的四正社旧址,则不失为一场建筑盛宴,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历史上称为“兰庄”。遗憾的是,原建筑于文夕大火中被毁,现在大家所能看到的是1946年在原址上进行重建之后的样子。
随行老师介绍道,据悉,为了保护旧址,该老建筑内今已无人居住,平日也并不对外开放,此次是为活动特别开放参观的。
走进四正社内部,只见二楼的阁楼天井处加盖了屋顶,随行老师解释道,这叫干天井,原来是没有封顶的,后来有段时间作为商用,为了扩大使用面积,保证下雨时候不会漏雨,便加设了这种顶。
参观间,不少孩子发现,屋内最里面一侧,还有一处小门,门外有一狭窄通道,与外面相连。随行老师便向孩子们讲述起,属于这座小小民居里的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
1911年7月,焦达峰、彭友胜等人在此设立“四正社”(心正、身正、名正、旗正),聚集革命力量,他们以“四正社”和“共进会”为据点,派人在长沙密设机关,准备武器,发展社员。辛亥革命期间,“四正社”成为了湘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而那扇小小的门,也成为了革命道路的重要出口。
听到这里,不少孩子争先恐后地挤上前去,纷纷探出脑袋,想要看看隐藏在这扇门后的那段峥嵘岁月。
离开孚嘉巷,下一站——贾谊故居。
这座可谓是太平老街的“镇街之宝”的建筑,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然保存着清末民初的建筑特色,作为楚汉名称的地标性古迹,贾谊故居所能带给孩子们的历史厚度不言而喻。
走进故居,左边的长怀井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这口长怀井,又名贾谊井、太傅古井,名字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这口井啊,还是贾谊故居的定位神器呢!”老师向孩子门讲述道,当时史书中并没有确切地记载过贾谊故居在何处,而正是井中发现的这截麻石碑上刻有的“傅”字,确定了古代长沙贾太傅祠的具体位置,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贾谊故居所在地。
听了老师的讲述,不少孩子凑上前去,看到井的形状,不由地问老师:“为什么是两个并列的井呢?”
随行老师接着解释道,长沙古井井口上一般不置辘轳,老长沙人打井水是通过绳子牵引水桶在井中甩动,利用惯性舀水入桶后,双手轮流扯绳,将装水吊桶提拉上来。
从贾谊故居走出,太平街上已是游客匆匆。大家又回到天心非遗馆体验非遗代表性项目——面塑。
看着造型各异的面塑手工艺品,小朋友们跃跃欲试,一会儿问面塑能不能吃,一会儿问面塑怎么做……
看着大家热情洋溢的脸,面塑老师温柔地介绍道,面塑,作为一种为数不多的使用”加法“的雕塑,区别于木雕、纸雕,是先捏出基地,再一点一点添加上去。
跟着老师的讲解,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开始学习制作面塑。一会儿问问怎么搓椭圆,一会儿问怎么捏花瓣,学得热火朝天。
在温馨的手工劳作过后,此次太平老街的“寻宝之旅”就接近了尾声。不少孩子们玩得乐不思蜀,就连家长们也纷纷感叹,受益良多。
长沙妈妈赵女士分享道:“我本身也是从事建筑行业的,还是老长沙人,但也从来不知道太平老街有着这么多有关建筑的故事,这次旅程不仅孩子学习知识,我们做家长的也学习到了许多。”
走出太平老街,
和五一熙攘的人群擦肩而过
但不同的是,
我们带着老建筑的知识,
和老长沙的专属记忆
满载而归~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又好玩的老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7040.html
评论列表(1条)
[…] 长沙,别称:潭州,湖南省省会,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