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山西大同行。前文发表了一篇关于从哈尔滨到大同的见闻,大同的网友热心地推荐我去尝尝大同的美食,有刀削面、凉粉、烧麦、羊杂汤等,我当即就表决心了,一定都尝遍再走,我是不是有点膨胀了
到大同的第二天,上午去了云冈石窟,晚餐准备找一家特色小店体验一下。住在了古城和阳门附近,骑上共享单车找家吃刀削面的地方。按照手机导航,一路骑到了永泰门,夕阳西下时的城墙真是太美了,永泰门的对面有一家小面馆。
就是这家南关小梁面馆,小小的门脸,是我喜欢的街坊小店。除了这家小店,网友还向我推荐了东方削面,老柴削面,七中刀削面,小南街刀削面,东关刀削面,二板刀削面,以及近年来吃环境文化的喜晋道,太多了,我怎么感觉尝不过来呢?
小店不大,十来张小桌子,我去的时候食客并不多,店里虽比较简陋,还算比较干净。看来都是本地人在这里吃面,这我就放心了。
本地人进来后直奔柜台,简洁地说“中碗,加蛋”,漂亮的老板娘(估计是老板娘,一般这样的关键岗位,非老板娘莫属),干脆利落地报出总价,并无丝毫停顿。先付款,后吃面。
我可没有那么熟练刀削面是什么地方的特产,先研究一下小店的菜单,好在就那么几样,刀削面分大、中、小碗,价格10元至12元;还有扒肉条、丸子、鸡蛋豆腐干、油炸豆腐和凉菜,一目了然。我点了大碗面加丸子和豆干,再来一个油焖尖椒。
菜单上的几样食物,在柜台的玻璃罩下一字排开,模样很诱人啊。
厨房不大,显得有点局促,临近窗口的这口大锅,就是削面师傅的“舞台”,师傅托起一大块长方形的面团,手中刀翻飞自如,一块块条形的面直接下到锅里,节奏感很强。今天在云冈石窟出口的仿古街上,看到一家面馆用机器人在削面,这样的削面是不是没有灵魂?
面很快上来了刀削面是什么地方的特产,盛了一碟免费的小咸菜,嘎嘣脆;豆干很有嚼劲,丸子中规中矩,尖椒有点辣。正准备大快朵颐,不经意间看了下邻桌,我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呢?
邻桌的面和我的不太一样,他们为啥有两只大碗?他们的面上面怎么有碧绿的菜?他们的面汤色更深一些,什么情况?欺负我们外地人。
稍稍观察下,我才发现,原来柜台长案上有一盆“青菜末”,食客根据自己需要添加。那还客气啥?我也端着碗过去,加了一大勺。
哈哈,以为是青菜末儿,原来是葱花啊!不管了,别人有的,我也要。这回我的这碗面看着就像样了。削面的棱角明显可以看出刀切的痕迹,入口很劲道。最出彩的是肉卤,大块的猪肉肥瘦搭配,味道不错,感觉肉是蒸过的,肥而不腻,关键是老板娘很实在,量很大。
另外一只大碗其实盛的是面汤,我也向老板娘要了一碗。老板娘麻利地拿起一个大碗,没用勺子,直接用碗从锅里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透着豪爽。那么,刀削面里面汤的颜色又是怎么回事?答案就是图中上方,一个是辣椒油,茶壶里不用说,是山西老陈醋。抗日神剧《亮剑》中的台词,不吃醋,还叫老西儿吗?我的面,这下齐活儿了。一边吃面,间或端起大碗趁热大口喝面汤,从没感觉到,面汤也能如此甘冽!须臾,面和面汤同时见底儿,脑门上早已渗出一层细汗,爽!
老板娘一边收拾着桌子,一边随意地和进来的食客打着招呼,感觉都比较熟的样子。看着网上对这家小店的评论,有人说肉卤比较咸,有人说筷子不卫生,在我眼中,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坐在了本地人的中间,坐在一家老店里,吃着一样的热气腾腾的刀削面,这种体验就是我喜欢的。在大同,每天期待三餐的惊喜,感觉简直太好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