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环球视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创新情况进行了评估。该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和关注会直接影响创新指数的表现,而高校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往往是通过创新高地得以发挥。
从历史维度来看,高等学校的创办和普及,有力助推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代表的世界著名高校,引领了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并促使其所在国孕育出一批创新高地。未来,在以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新材料、量子技术和基因工程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高校对于创新高地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显突出。
1、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皿”
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养人才。创新的培养目标、自主的培养模式和开放的培养体系,能够源源不断为创新高地输送高质量人才,有效促进创新高地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对此有深刻认识,均在运用各种举措鼓励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022年6月,欧盟委员会在欧洲教育与创新峰会上针对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提出成立欧洲创新高等教育机构网络,并从全欧洲大约5000所高校中挑选出37个高等学校组成。该机构成立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高校联盟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共同塑造欧盟创新高地研究、教学和创新的未来。日本政府在2021年3月颁布的《第6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规划(2021—2025)》中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创新,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着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创新中心建设。在高校层面,硅谷著名的《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提出了“开环大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宽松的时间来接触和了解现实社会,也为学生创新培养提供了社会支撑。而以创新创业闻名的英国华威大学,则坚持“学术创业、知识应用”的实用主义导向,通过建立华威科学园、沃尔夫森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吸引大批科技企业入驻校园,为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
在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是建设创新高地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法国,基础教育阶段就进行层层分流,最终筛选出本国不到十分之一的顶尖人群,进入“精英大学”轨道,接受有别于普通公立大学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英国剑桥大学则通过荣誉学位系统培养拔尖人才,其核心在于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方向、导师和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日本则在2021年“高大衔接”考试改革中,加强了对未来知识问题的考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创新人才选拔功能。上述国家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本国科技创新,有效支撑了创新高地的建设。
2、攻坚基础科研与前沿创新的“动力源”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创新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创新根基的关键要素。重大前沿成果或关键技术往往根植于扎实的基础研究,而高等学校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
正因如此,各国创新高地都在持续支持高等学校巩固基础学科建设,推进原始创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视基础学科发展的国家之一,视基础科学研究为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本,在刚刚发布的2024年预算中,联邦政府为科学、技术和创新前沿研究提供了210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对高校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微电子学和同位素生产方面前沿基础研究的重大支持。之前,美国国会还于2020年5月提议,至2025年将陆续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额外拨付1000亿美元,用于资助若干高等学校在10个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日本政府2021年发布的《综合创新战略2021》中也专门指出,需进一步开拓知识前沿,强化大学基础研究开发。为推进综合创新战略,日本的大学不仅仅要追求知识,还要强化科学基础的创新创造,并同企业一起促进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法国则在2020年7月发布了《2021—2030研究计划法案》,优先资助包括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与大数据开放与使用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并将项目资助率由2016年的16%提升至2030年的30%。
除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大投入外,各国创新高地也促成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2022年8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1.04亿美元,由哥伦比亚大学等4所高校分别牵头成立4个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农业、医学等基础创新技术的转化。2021年12月杜兰大学化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等机构携手东京大学,依托其在光纤耦合量子光源上的基础研究成果,共同开发出了全世界首台可实现机架尺寸的大型光量子计算机。
3、政企产学研多元主体交汇的“立交桥”
深度创新最终是创新链与产业链密切融合的结果。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创新高地主体日益多元化,需要政企产学研多方主体形成积极互动,高等学校则是其中重要的交汇点。
近年来,美国高校与知名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例如,近期芝加哥大学和杜兰大学都宣布正在建立新的筹资机制,以提供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资金。其中,芝加哥大学将在未来十年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支持由教职员工、学生或校友在芝加哥创办的企业或使用大学知识产权的企业。而杜兰大学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0万美元支持新奥尔良地区的创新企业发展。美国大学的这些投资有效促进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2022年2月,日本政府发起“地区核心大学创新环境改善项目”则要求,地区核心大学要充分发挥中心作用,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推进创新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地方政府和产业界投资。在德国,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开展联合办学,有效应用大学研究成果,并针对性推动科学技术向产业转移。其中,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2022年建立的研究工厂,作为创意和创新的源泉,不仅加强巴登-符腾堡州作为创新高地的地位,还推动了相关公司的发展。
依托高等学校,创新高地中的政企产学研形成有机连接,实现优势互补,逐步汇聚成为完整的生态链。例如,日本筑波科学城作为政企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型代表,建立了企业、筑波大学及各类研究机构一体的独特产学合作模式,形成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2020年,筑波大学作为筑波科学城人才培养中心,也是产学合作的重要助推机构,以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导向,共计孵化企业146家,推动了科学城产业的变革。在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作为以技术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器和全球连接器,近年来通过催化和聚合初创社区杜兰大学化学,高校促进建设创新高地的国际经验,在新加坡本地和全球市场引领了创新变革。高校在创新高地中搭建的“立交桥”,促进了多方主体的创新成果,为创新高地建立起独特、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4、吸引和集聚顶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各国的创新高地通过会聚战略性人才和顶尖科学家,以人才驱动引领高质量创新。创新高地内的优质高等学校,往往通过多元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同区域的创新企业在人才招募上就可享受“近水楼台”的便利。例如,美国通过高等学校奖学金制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到美国留学,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学成后留美工作。2022年1月,美国政府推出了最新留学奖学金政策,用来吸引专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纽约、硅谷等创新中心,则依托其区域内著名高校的庞大优质生源,会聚了大量优质创新人才。
在法国,科学技术促进会设立校企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吸引创新人才通过公立高校实验室平台与企业导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20年,法国科学技术促进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该项目共有1450名博士申请成功,占到法国博士生入学总数的10%,项目开展的研究中18%的课题取得了技术突破性进展。又如,以色列依托大学布局,建设了包括人类疾病基因调控中心、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等16个卓越研究中心。通过这些高校创新平台,以色列吸引了大批美欧顶级科学家赴以从事前沿研究,国际合作的科研论文占比则从2000年的33.6%,上升到2021年的52%。
除吸引各国人才外,各国高校还通过创新激励、科学评价和优化服务等多种方式,为顶尖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其持续投入的积极性。近期,美国密歇根州通过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向多达350名顶尖科技学生提供高达10000美元的奖学金,以激励本州电动汽车人才留在本地,促进该州电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法国政府则通过推动建立独立评估机构“研究与高等教育最高评价委员会”,减少评价次数、简化评价程序、丰富评价指标维度,构建适合顶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生态和氛围。而在2022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推出“区域创新引擎计划”,计划未来10年向硅谷等五个创新高地提供1.6亿美元的现金奖励,通过高校平台优化拔尖人才所需的创新生态环境。
5、服务与承接国家战略需求的“主阵地”
创新高地内的高等学校和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是深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点战略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主力军。其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公立大学,往往依托其多学科平台,以及政府战略导向的科研拨款,成为服务与承接国家战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力量。
2021年11月,法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部长宣布,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入新阶段,计划引入20亿欧元的公私联合融资,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该项目第一阶段拟通过投入15亿欧元,促成高校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而下一阶段将以未来人才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支持高校创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网络,并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培训。在美国,林肯实验室是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也是美国政府依托波士顿创新高地,在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其基本使命就是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如何将高科技应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领域并解决危急问题。与美国许多其他国家实验室不同,林肯实验室专注于原始创新,研发先进技术以满足国家的关键需求。2023年以来,林肯实验室在量子系统、半导体、未来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同时,部分创新高地的高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汇集多学科优势力量,进行有组织科研,成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的“主阵地”。法国政府颁布的《法国-欧洲2020》科研战略规划,在创新高地中通过高校整合跨学科平台,支持涉及人文科学、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科研创新。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自成立以来,承担本国高校科研的公共治理职能,并有效引导高校创新与国家战略相结合。2023年,该理事会给478个创新项目共计提供了2.21亿美元资助,用于鼓励和帮助高校科技发展与社会迫切需求有机结合,更具针对性地推进创新突破。
(作者:崔盛,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申请美国杜兰大学研究生条件,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路径与挑战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管理硕士作为高端金融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路径与挑战,并分析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在其中的作用。
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路径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放松金融管制申请美国杜兰大学研究生条件,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下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几个关键路径:
1.逐步开放外资准入。中国政府逐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推动中外资金融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加强金融监管。中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挑战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挑战:
1.金融市场波动。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国际市场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给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金融监管难度增加。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金融业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这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3.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会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踏上金融之路,选择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
三、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的作用
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作为高端金融人才,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作用:
1.培养人才。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作为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者,为中国的金融行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才在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2.推动金融创新。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作为高端金融人才,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这些创新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金融理念和经验,推动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这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社科院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是你拓宽职场道路的最佳途径吗?等你来亲自体验!
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项目特色
中美名校强强联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杜兰大学充分代表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水平,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共识,两校首次合作举办金融硕士项目,充分彰显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社科院杜兰名师荟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财经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长期从事金融政策的研究和咨询,针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趋势设置课程体系,给予学生鲜活的理念、权威的知识和最新的资讯。
不出国门获国际顶尖金融学位
杜兰大学金融财务专业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名列前茅申请美国杜兰大学研究生条件,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路径与挑战,弗里曼商学院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开发商业培训项目及研究生项目,在金融财务研究领域声誉卓越。项目学员毕业可获得全球广泛认可的杜兰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全面掌握前沿理论与金融工具
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历来注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与把握市场波动能力的训练,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领域都形成深厚积淀,学员在充分把握前沿理论之余更能领悟金融工具的运用之妙。
全球化的金融界社交平台
遍及全球金融行业的杜兰大学合作伙伴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以来与金融机构建立的深厚关系共同汇成全球化的金融界社交平台,学员定可在这样的氛围中品味如鱼得水的学习与生活境界。
创造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均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金融管理硕士项目学员将成为两校的校友,通过全球校友网络平台,拓展人脉资源,迎来职业发展的新契机。
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帮你踏出一条通向顶峰的道路
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项目申请条件
1、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2、至少一年工作经验(在职);
3、通过入学测试(含英语)。
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作为高端金融人才,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和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兰大学化学,一起走进北大医学专业之医学检验技术
编者按
又是一年盛夏日,少年学子抉择时。或许你从小便向往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或为疫情中勇往直前逆行的背影所触动,亦或正站在人生岔路口深感迷茫。北京大学医学部推出【北大医学专业介绍】系列推送为你讲解北大医学的方方面面。从课程内容、培养方案、临床实践,到科研方向、就业去向,八大专业,各有千秋。专业的全面介绍、名师的深入点拨、学长的鲜活展示,帮助你深入了解北大医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期内容就让我们走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世界。
专业介绍
医学检验技术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和交叉专业;运用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实验技术,对人体的血液、体液等进行检测,以获得反映病原体、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实验资料;为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培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临床医学检验实际工作能力,有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临床检验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医学检验学系围绕本科生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师资培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科研沙龙、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在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整合和共享各类教学资源,促进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各临床学院、教学医院的整体协同发展。目前学系成员单位包括6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共建附属医院以及14所教学医院,承担医学检验技术方向教学的专任教师逾百人。
持续发展
北大医学现有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博士学位授权点杜兰大学化学,并可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方向博士后。本科生所实习的多家附属医院检验科是北京市检验医师/技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杜兰大学化学,一起走进北大医学专业之医学检验技术,通过医学实验室 认可以及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认证,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硕果累累。伴随2017年全国首批医学技术博士点授权单位获批(包括医学检验专业)以及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战略的提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主要课程设置
综合素质课程
大学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大学计算机、军事理论、生物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生物统计、医学心理学、医学技术史、医学导论等。
医学基础课程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要等。
检验专业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导论、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
生产实习及毕业课题
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等专业的生产实习以及科研训练等。
毕业前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领域广泛多元,主要包括:
(1) 医疗机构实验室从事医学检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 各级中、高等学校相关实验室从事教学、实验技术、科学研究;
(3) 各级卫健委、疾病预防及监督机构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行政管理;
(4) 医疗器械及试剂等相关公司从事技术支持、研发等工作;
(5) 国内升学(保研、考研)、出国深造等。
医学检验本科生各类去向比例(2019届)
主要就业单位及深造院校一览:
就业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民航总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等。
读研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
境外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伦敦大学、东京大学、杜兰大学等。
名师寄语
校友风采
学习生活集锦
课堂学习
实验课
生产实习
线上授课
主要实习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社会实践
科研沙龙
学术会议
教学督导
国际交流
精彩生活
共克时艰
2016级圆满完成线上线下毕业答辩
毕业时刻
医学检验期待你的加入!
结语
寒窗十余载,今朝始收获,愿君忆初心,思量细采撷。希望能够带你遇见最全面的北大医学,发现最真实的兴趣与热爱。期待九月与你相遇!以上就是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学科发展、培养模式和就业发展等方面的介绍。若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敬请期待下期英语(医学英语)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招生办官方微信平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dulan/21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