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此次疫情对全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调查新冠病毒疫情对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影响,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本课题组在2020年3月26日采用谷歌在线调查问卷,进行了题为《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应对新冠状病毒疫情的调查问卷》的在线调查。这与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在各个渠道获得了较为丰富病毒防控知识、自我感觉感染风险不高和确实感染人数低有关,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提供援助。

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

课题组组长:

朱倩(科隆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系博士毕业)

课题组成员:

陆铭(科隆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系博士在读)

覃延佳(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执笔人:朱倩

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疫情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4月21日8时30分,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2,473,209例,累计死亡170,042例,除了美国疫情形势最严峻排在第一以外,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紧排其后,位列前五名。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德国,确诊人数已达147,065人。此次疫情对全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调查新冠病毒疫情对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影响,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本课题组在2020年3月26日采用谷歌在线调查问卷,进行了题为《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应对新冠状病毒疫情的调查问卷》的在线调查。

本调查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信息,第二部分是华侨华人所在国疫情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中国疫情防控信息及华侨华人向国内的捐赠。本次调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送、脸书、微信好友单独推送等方式散播,本调查得到德国侨胞防疫工作委员会的支持。截止到2020年4月21日,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数量592份。以下内容主要基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少量数据来自笔者近期对华侨华人的采访。

第一部分受访者信息

受访者中,87.25%居住在德国,7.39%在意大利,2.03%在澳大利亚,剩余的在欧洲其他国家。其中,华侨占比38.5%,华人占比18.92%,留学生占比41.05%,其他占1.53%,包括访问学者、刚毕业的留学生和持工作签证的工作人员。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受访者中,34.8%的人没收入, 7.77%的人每月收入在1000-5000元之间,35.98%的人收入在5000元以上,19.26%没有回复。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第二部分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所在国疫情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1.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受所在国疫情的影响极大

从0-10的选项中,39.53%的受访者选择了表示影响系数最大的10,11.15%的人选择了9,40.03%选择了5-8 项,这几项加起来占比90.71%。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而受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受访者所在城市有人确诊患了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97.97%人回答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人感染了COVID-19,其中59个受访者说自己周边有朋友、同学、同事、邻居或者家人感染了新冠状病毒。对于个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问题,显著的方面按选择的人数依次为:健康安全面临威胁(220人),没有治疗资源(156人),缺乏救助平台(125人),经济问题让自己不安全(116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82人),生活物资匮乏(66人),以及医疗保险没有保障(52人)。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至于对自己受感染的风险评估,3.04%的人认为没风险,42.91%的人认为风险较小,36.66%的人认为风险中等,13.68%的人认为风险较高,3.72%的人认为风险极高。可以看出,当前受访人士认为个人受感染的风险并不是非常高。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与此同时,由于当地社会和谐、治安好(238人)、亲朋好友互相鼓励、没有人被感染(327人),治疗费用由保险全部报销(267人),住在国的治疗条件较好(194人),有足够的救助平台、互助资源(75人),和疫情防控措施给力(61人)等原因,受访者表示自己担心的比较少。然而,只有61人(占总比重的11.4%)认为疫情防控措施有力令他们不用担心。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对于此次疫情是否对采购生活物资有影响,从0(没有影响)至10(影响极大)的影响系数中,73%的人选择了5-10的选项,说明他们认为采购生活物资受到了影响。在疫情期间,对于什么物品最难采购的问题,463个受访者认为防疫装备很难采购,115个受访者表示买不到药品,15人回答水和饮料难买,84人回答食品难买(主要是面粉和酵母难买),52人回答厕纸难买,个别受访者提到婴儿用品、水龙头和汽车零配件难买。这说明了受访者所在地的防疫物资和药品上存在不足的情况,并存在因为疫情的扩散导致居民购买比较多厕纸和面粉等物资的情况。有一个受访者反馈主要是超市难以控制客人数量,排队付款的时间很长。笔者对德国多地超市的调查发现,到4月中旬,超市的物资基本补齐,表现在面粉和厕纸补货及时,并采取了面粉限购,一人买一或者两袋(1公斤)的措施,防止恶意囤购面粉。

在对当地疫情防控措施的评价中,有6%的受访者认为完全不可控和不满意,几乎同样比例的人认为完全可控和十分满意,选2-5选项的占41.4%,选6-9的人占46.8%。可以看出,持乐观态度(53.4%)和持悲观失望态度(46.6%)的受访者基本各占一半,不过乐观的人还是比悲观的人稍多一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以德国为例,从3月16日开始实施严格的外出限制和社交隔离等管制措施,后被延长至5月3日。4月20日德国放松管制,部分州开始复学、复工,有的学校宣布戴口罩复学,而800平方米以下的营业场所允许营业,对于被疫情打击较大的餐饮业则把增值税从19%降低到7%(为期一年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从7月1日开始实施),与此相应,为了防止管制放松后的疫情反弹,德国各州从4月底强制戴口罩。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2.积极获得疫情防控信息

调查显示,93.24%的受访者每天关心所在国和所在地区确诊的新冠状病毒的人数。他们主要是从所在国的电视台(182人)、所在国的新闻网(311人)、当地报纸(91人)、社交平台(295人),和国内媒体(187人)和国内自媒体(107人)获得有关信息。社交平台的作用在疫情信息发布和防控措施宣传中的作用比较大。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此外、受访者比较关注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信息发布,82.43%的人表示自己关注使领馆发布的信息。这一方面说明了重大事件危机中,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更加信任使领馆,大家很关注正统的权威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说明了使领馆在危机期间的主动作为和积极应对措施获得了认可,包括定期公布德国官方的感染数据和各类措施,并建立危机应对微信群100多个,加大与留学生和海外侨胞的联系。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3.歧视问题及其反应

歧视问题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关心的问题。38.51%的受访者感觉因为疫情而受歧视,61.49%的人认为没有受到歧视。在受访者中,近80%的人出门戴口罩,其中,35.14%的人表示有因为带口罩而被歧视。三分之一的人因为疫情被歧视,说明种族歧视是存在的。戴口罩被歧视说明住在国的民众对病毒防控知识比较缺乏,也说明口罩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包括“口罩荒”和口罩价格上涨。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如果遭遇歧视、骚扰或攻击等情况,309个受访者选择报警,223人选择语言辩解,158人选择武力抗争,94人会告诉使领馆,而314人选择躲开,107人选择忍耐,91人选择向媒体揭露。“躲开”和“武力抗争”并不是解决歧视问题的最好办法,虽然有时候忍耐有利于自我保护,但也并不是值得推荐的解决办法。“报警”可能是比较理性的选择。可见,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如何正确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还是一个亟待深入讨论的问题。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对于2020年1月以来出现的污名化中国和歧视行为,本调查显示26.52%的受访者参加了反对污名化中国和歧视华侨华人的活动,大部分受访者没有参加反对污名化。这说明反对污名化的活动还是没有形成体系,仅仅是部分人在呼吁和参与,参与面比较低。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4.免费物资受益面需要提高

67%的受访者说没有收到任何免费的防疫物资,30%的人收到了免费的口罩,9%的人收到了消毒液、手套、中药等其他防疫物资,0.68%的人提出他们将会得到口罩。收到免费防疫物资的主要是中国使领馆和学联或学生会,国内政府、侨联和企业也会给留学生邮寄口罩,还有部分人从侨团获得口罩。34.29%的受访者提到在中国的家人、亲戚和朋友曾给自己邮寄防疫物资,而65.71%的人没有这种情况。这侧面反映了断航和航班减少等对正常物流等影响,此外,很多人反映从国内寄口罩需要另外交税,邮费上涨也是邮寄防疫物资不多的原因。2020年4月16日,德国大型超市Müller的一个N95口罩需要14.95欧元,一盒50个装的一次性口罩卖69.99欧元,价格很高。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5. 回国与否与风险系数高低有关

79.2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比所在国安全,53.44%的受访者表示有家人或朋友因为当地疫情严重回国,这说明了疫情倒灌的原因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住在国疫情恶化有关。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有关近期回国的打算,调查显示85.97%的受访者近期没有回国计划,89.2%的受访者认为回国的可行性不高。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不回国的原因主要是:行程中被感染的风险大(480人),出行成本高(341人),近期回国费用太高(240人),近期回国影响学业(194人),落地生根,家在这里了(114人),近期回国影响事业(92人),当地政府管控、无法出行(63人),其中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11人表示不回国增加国家负担。笔者认为,这是“居家是最好的保护”的宣传导向产生了作用,外加国内关于境外输入病例的隔离和治疗的费用自理等措施和当前出行成本高也是受访人考虑的重要因素,回国与否与途中感染病毒的风险高低密切相关。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此外,72.97%的人认同华侨回国需要自费隔离,只有50%的人认同华侨回国需要自费治疗,61.15%的受访者在国内没有医保。说明受访者认可国家政策,觉悟比较高。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6.支持中国对外支援问题

当前中国对全球不少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了援助,87.33%的受访者支持中国对所在的国家派遣医疗队和捐赠医疗物资。说明受访者感觉自己所处的环境存在感染风险,希望中国医疗队的救援能够带来更好的支援。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对于比较受侨联侨办推荐的远程问诊服务,91%的受访者回答没有使用过该服务,只有9%的人使用了远程问诊服务。69%的受访者认为中药有助于疫情防控。这与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在各个渠道获得了较为丰富病毒防控知识、自我感觉感染风险不高和确实感染人数低有关,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提供援助。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435人)获得中国对疫情期间回国人员的隔离和治疗信息,此外,部分人通过中国主流媒体(320人),中国驻外使领馆发布(287人),当地中文媒体报道(102人),国内亲朋告知(257人),190人通过所在国当地媒体获得信息。社交媒体,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对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了解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7.需求多元化,愿意参与住在国的抗疫工作的人较多

55%的人没有参与或志愿参与类似华侨华人自救委员会或者组织。针对住在国疫情恶化的趋势,部分华人华侨和侨团参与了住在国的抗疫工作,有19%的受访者已经参与华侨华人对所在国的捐赠,59%的受访者愿意在合适的时候参与。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至于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应如何应对疫情,449人认为当前华侨华人社区最主要的工作是服从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控规定,313人认为需要加强与使领馆的联系,321人认为需要全力保护华侨华人的权益,184人认为需要获得中国政府和侨乡的物资支援,142人认为需要尽己所能地为当地人捐物资,而134人认为国家需要帮助华侨华人从所在国撤离。

据了解,德国除了侨团社团向德国机构捐赠免费口罩外,不同地区的志愿者组织也在行动,据笔者采访和亲身参与,北威州市的上海籍华侨组织了“螺丝钉计划”,给当地的弱势群体和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养老院捐口罩,活动收到了27981.57人民币和1600个一次性口罩的捐赠,“螺丝钉计划”共捐出7110个口罩给5家超市,12家养老院及3家诊所,直接受益人超过千人。保护当地华人华侨的利益并不是一句空话,据笔者调查得知,由于德国前期受“群体免疫”和“放弃救治年纪超过65岁或80岁老人”等消息的影响,接受采访的年纪大的华人华侨表示非常忧虑。一位60岁受访者对笔者说:“如果我和德国人同时进入重症病房,那么德国医生会先拔掉谁的氧气罩?”同样的意思其他5个被访问者也提到,他们认为自己肯定第一个被放弃治疗的人,这对他们来说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第三部分中国疫情防控信息及华侨华人向国内的捐赠

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对中国的捐赠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被媒体关注。比如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在中国战疫的“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阶段对国内急需治疗物资的捐赠,这大大缓解了我国防疫物资的短缺困境。据海关统计,2020年1月24日至2月24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20.2亿件,价值65.3亿元,捐赠物资占16.7%,共计2.81亿件,价值10.9亿元,其中口罩1.84亿只,防护服509万件,护目镜130万副。本次问卷有以下发现。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1.参与捐赠的比例不高,捐赠对象较分散

根据调查,52.89%的受访者在中国抗疫过程中没有给武汉或中国其他地区捐款或物资。捐款的人中,8.06%的人捐款价值在100元以下,11.38%捐款价值在100-500元,8.93%的捐款价值在500-1000元,9.98%捐款价值在1000-5000元,8.76%捐款超过5000元以上。与调查第一部分关于受访者的收入联系起来可以发现,由于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经济收入不同,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捐款,捐赠超过5000元以上的比较很小。

至于捐款对象,捐赠物资由国内的指定医院接受的是13.3%,由当地红十字会接收的是6.8%,侨联或侨办接收的是14.2%,民间社团则占15%。捐赠的对象十分分散,这与受访者的收入,捐赠的途径、组织捐赠人的可信度、捐赠对象的可信度及接收捐赠地区、捐赠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关系密切。目前发现除了对武汉和湖北的捐赠外,海外捐赠主要是同乡会等侨团向自己侨乡的捐赠,此类捐赠也比较容易收到捐款。

2.捐赠与不捐赠的理由暴露危机处理的强项和弱点

捐赠的理由主要是:我是中国人,一方有责、八方支援,相应国家的号召。没有捐赠的理由主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158人),没人组织(70人),买不到物资(158人),没有找到接收机构(56人),不知道捐什么(23人)和国内疫情好转(59人),红十字会和骗子等负面信息也分别有几个人填写,其中可以看到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认同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为中国抗疫捐钱捐物,说明国家能够调动海外资源支援中国。从不捐赠的理由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公共危机时期,对于鼓励海外捐赠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海外侨胞主要以地缘性为主形成侨团社团,没有覆盖面广而有足够权威的组织单位,因为组织捐款的发动者更集中于平时活跃的侨领之间;另一方面,国内接受捐款的单位需要提高应对海外捐款的能力,捐款信息必须高效、透明,提高公共危机处理的组织信用,比如,红十字会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影响了海外侨胞捐款的积极性。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3.采购和邮寄医疗物资折射出的问题和“口罩荒”的原因

不少受访者也给国内的亲友寄过口罩和捐赠物资,如何采购口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55.54%的人没有给国内的亲友寄口罩,44.5%的人邮寄过价值不等的医疗物资。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和亲朋的社会,因此据笔者推测,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给国内捐款并不是因为受访者漠视亲情和友情,更多的原因是各国采取断航措施,航班少和德国邮政DHL停止了对中国的服务,再加上采购口罩困难造成的。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如何购买这些物资是当时采购的关键点。53.8%的人是从当地的药房和药店采购,26.6%的人是从超市采购,43.7%的人是网购,13.6%的人是厂家订购,此外,还有部分人是捐钱给校友会、同学会、同乡会来采购。很多人说买不到口罩,而有人则反映部分华人华侨囤积口罩并高价出售。

至于欧美市场上口罩荒的原因, 404人认为其成因是疫情初期华侨华人买空了当地零售市场的防疫物资。349人认为是疫情扩大,当地需求量大增,造成物资短缺。236人认为是有人囤积物资进行买卖,142人认为是所在国政府征调了物资进行统筹管理。312人认为所在国市场本身就没有足够的相关物资。这表明受访者中比例最大的人数认为是中国战疫初期海外华侨华人买空当地零售市场的防疫物资。另外也有不少人赞同当地疫情扩大了,导致口罩等需求量扩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有人囤积物资进行买卖也是口罩荒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对华人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的考察发现,自3月底至4月初,部分代购从业者还在微信朋友圈卖德国产的口罩,笔者采购了这些代购的口罩,这些代购的口罩价格为38欧元或40欧元一盒,每盒包含50个一次性口。而疫情之前这些口罩的价格在每盒18至25欧元,可见价格增长很多。当然,这与疫情成为全球问题后,各个国家的市场都没有充分的物资储备也有关系。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总结

本次在线调查发现,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总体上应对疫情时比较理性,不少人认为自己被感染的风险并不高。笔者的调查亦发现住在国除了防疫物资和厕纸在3月份和4月初短缺外,食品物资从来没有短缺。因此可见,疫情在受访者所在的国家并没有产生大范围的社会恐慌。针对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欧洲国家不仅从中国进口急需物资,本国的企业也开始大量转产,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同时,德国政府还号召居民自己生产口罩和调配消毒液,这大大缓解了口罩短缺的问题。此外,不少国家的侨团和华人华侨志愿组织向德国的部分养老院、超市收银员、医院、疫情严重的镇、市和州捐赠了口罩,获得了受捐方的好评和肯定。民间互动和多元外交有利于提升中国人在外国的整体形象.

获得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和科学的防疫知识对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十分重要。华侨华人和留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各种渠道了解国内疫情地的情况,他们比住在国当地人提前知道口罩的重要性,不少人也提前采购口罩等物资,同时国内部分侨联、企业和亲友的支援,再加上中国驻外使领馆免费口罩发放的范围从留学生扩大到华侨华人。基于以上信息可以合理的推测,华侨华人比住在国普通民众或者其他族裔持有更多的口罩。而使领馆连线国内、外著名的防疫专家和医生,对华人华侨防疫措施的指导和相关知识的回答,提高了华人华侨对新冠病毒防控的了解,提升了他们应对疫情的信心。全球战疫中,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提高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防疫抗疫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和驻外使馆、侨领也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展开对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的疫情通报、管理和防控工作。

调查显示,中国应对疫情防倒灌的措施有力。国家有关部门、驻外领事馆和侨团通力合作,推动瞒报病情回国会到受法律制裁、回国需要自费隔离和治疗的消息在海外微信群广泛传播。另外,国际航班少、价格贵、回国路程被感染的风险高。告海外侨胞公开信令侨胞们相信居家是最好的保护。这些举措都益于防止疫情倒灌。不少地方政府和侨联侨办还提高了应对海外输入病例的危机处理能力,比如浙江丽水市和青田县等都写了告海外侨胞公开信。同时,国内不同部门、组织和使领馆面向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的在线支援不断扩大,各种远程问诊,驻群医生,以及知名医生的防疫知识讲解,都安抚了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

调查发现,一方面,参与调查的采访者经济收入情况和参与捐款并不高,并非所有的海外华侨华人都参与了捐赠。另一方面,笔者从采访的德国几大侨团侨领得知,他们都是先收集侨胞的捐款,然后再去采购口罩,根据采访,几大侨团社团的捐款数额也是几万欧元不等,筹集资金和个人采购是否买空了住在国的物资,还是有其他的原因需要调查分析,比如根据德国媒体报道,越南籍德国人也有大量采购口罩的现象,此外,部分人囤积物资和正常的物流渠道受断航影响、国际口罩供货链受阻也成为口罩荒一个原因。有中文媒体报道和微信群的支援活动显示,即使部分侨团及时筹集了捐款、采购到了医疗物资以后,由于断航和航班大幅度减少,如何运输捐赠物资回国也成为问题。根据笔者对德国中文媒体的分析和对媒体从业人士的采访,德国对中国国内疫情的捐赠主要来自几个侨团社团、校友会和同乡会,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捐赠式采购可能并不足以买空当地的物资,所以网传的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买空住在国当地物资的情况可能是被夸大的报道。相反,可以肯定的是,海外侨胞积极的捐款捐物支援祖(籍)国抗疫。当前疫情在住在国恶化,侨团已经不断给住在国的不同组织、医院和政府捐款。

海外捐赠对中国在公共危机应对和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中国的慈善组织如何高效、透明的管理各类捐赠则对海外捐款有较大的影响。调查显示捐款对象分散,这侧面说明了中国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危机时期的国际捐赠信用体系,以便更好的集中调配和整合资源,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当前,欧美国家开始放松管制,复工、复学,而不少海外华人华侨对住在国这些疫情的防控措施仍然持谨慎的态度。比如,海外华侨华人聚集的餐饮业目前已经争取把增值税从19%降到7%,这项措施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一年。但是据笔者了解,截至4月23日,德国还没有中餐馆全部复工,有的小部分经营外卖服务。采访得知,部分餐饮企业主认为当前疫情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所以放松管制可能带来第二次的强制隔离,这反而会延长战疫周期,对经济的影响更大。

本报告刊于《中国华侨华人智库专报》第49期,系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社会科学调查研究应急项目“网络中国、华侨华人募捐/救助和公共健康危机的应对——德国华侨华人经历202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民族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NUXG-13)。

海外华侨是什么意思

主编:何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507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3年8月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