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报考指南 |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报考指南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招生专业介绍2006年10月,土木工程学院整体迁入厦门校区办学。福建省土木建造与管理课程群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福建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办学亮点

3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3个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评估/工程认证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福建省特色专业、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福建省重点学科

拥有博士、硕士(学术、专业学位)、本科完整的育人体系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拥有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HQU

学院概括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办学始于1964年春,是华侨大学最早创办的学科专业之一。2006年10月,土木工程学院整体迁入厦门校区办学。学院现辖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和实验中心等。

学院紧扣国家社会所需,坚持创新引领,现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和工程管理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首批入选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且均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评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同时是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学科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学院已逐步成为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和港澳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土木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HQU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大楼外观

办学体系层次完整,特色鲜明

01

专业设置

本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硕士: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土木水利、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点

博士: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02

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2022),会通中外、并育德才:“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特等奖(2020),多生融合的“专业·通识·社区”三线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特等奖(2017),根、学、爱、梦四位一体的港澳台侨学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2020),规范引导·观念引领——基于专业评估(认证)的土建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一等奖(2018),全程化精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华侨大学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一等奖(2018),“资源整合、多元协同”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2014),基于科教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2014),构建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2009)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强学院教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2005),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特色的研究与实践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潜心教育

01

师资概况

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人。

实验专技人员9人,其中:高级实验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云波,郭子雄,董毓利

全国模范教师

曾志兴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郭子雄,许斌,霍静思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

张云波、陈士海

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董毓利、许斌、常旭、孙伟

福建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曾志兴、张云波、郭子雄、周克民

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郭子雄、董毓利

福建省杰青

胡红松、刘阳、陈林聪

省级高层次人才入选者

郭子雄、许斌、霍静思、董毓利、付明来、高轩能、刘阳、常旭、胡红松、曾志兴、徐玉野、俞 缙、陈林聪、陈士海、侯祥朝、李海锋、蔡奇鹏、王晨、李飞、邹景、何春玲、李曼、刘洋、周建烽、胡弈博、蔡燕燕、刘小娟

入选省级及以上立项或荣誉的教学科研团队

福建省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本科教学团队

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与创新本科教学团队

福建省土木建造与管理课程群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

福建省组合结构与抗震防灾博士研究生导团队

福建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

福建省高校高性能组合结构与韧性提升科技创新团队

现代组合结构与抗震防灾创新团队(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福建省教科文卫体五一先锋号)

建筑结构抗火综合防灾创新团队(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城市水安全保障技术团队(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创新团队(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福建省五一先锋号)

办学环境条件先进,成果丰硕

01

学科特色和方向

工程结构抗震及抗火综合防灾

高性能组合结构体系及状态评估

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

城市水安全及固废资源化

土木工程智慧建造与管理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华侨大学董事长蔡达峰视察土木实验楼

02

学科平台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智慧基础设施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结构体系创新与智慧建造2011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与自动化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市市政与工业固废资源化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抗火综合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城市水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视察土木实验楼

03

办学条件

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大楼总面积1.3万平方米

国际一流的结构抗震和抗火实验研究平台

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69个、研究生工作站25个

04

近年来取得的部分标志性成果

主持纵向研究项目18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

授权发明专利117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573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79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技奖24项

获评国家级和福建省一流课程等13门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郭子雄教授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务实创新,成绩斐然

01

人才定位

核心精神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02

培养特色

认真贯彻“新时代高教40条”,扎实推进“双万”计划和新工科建设,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推进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和留学生导师制,指导本科生做好职业规划、致力培养工程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各级科技创新教育和竞赛活动平台,致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设“智能建造新工科实验班”,由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学生自主申请加入,在紧密结合现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在小学期开设全专家授课课程,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特色工程实践作为主要培养手段,培养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

03

办学规模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38人(本科生1865人、研究生373人),其中港澳台侨及留学生近200人。

已培养8500余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港澳台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04

荣获詹天佑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奖21人

吴汉明(2021)张晨阳(2020)

周默苇(2018)陈嘉清(2017)

杨 梦 (2016) 邓蓉欣(2015)

柳苏琴(2014)张林爽(2013)

徐智敏(2012)曾 盛(2011)

范 恺 (2010)吴见丰(2008)

孟凡兵(2007)杜耀峰(2005)

黄小雁(2004)卢少文(2002)

05

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获得者5人

李旸颖(2022)、陈元睿、杨哲瑜(2021)、王宝坤(2020)、林民国(2019)、 周蔚宁(2018)

06

全国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一等奖4项、最佳制作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科技创新大赛

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

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

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

特等奖8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项

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三等奖1项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三等奖16项、优秀奖59项

全国高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

二等奖5项

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

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最佳风采奖1项

全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科普创意大赛

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

荣获全国大学生房地房策划大赛特等奖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学生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交流

07

学生获得其他标志性成果

发表SCI、EI论文47篇,授权专利22项

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

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赴美国哈佛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等名校攻读学位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6%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翻转课堂智慧创新教学模式

“科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访问大学交流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授牌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校企合作交流会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校企合作导师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荣获福建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专业介绍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土木工程,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国家特色专业和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1997年首次通过,全国前18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工作,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HQU

工程管理,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福建省特色专业

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2005年首次通过,全国前13所)

为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2016年首次通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在水的开采、净化、输配、使用以及污(雨)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和再利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循环中,能围绕城镇智能水系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方面建设,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

本专业利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全面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训练平台,旨在培养具备扎实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掌握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数字地下空间开发构建、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拥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可成为行业领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2017年土木工程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复评)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2021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复评)

2021年工程管理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复评)

名师风采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土木工程系

郭子雄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防灾、新型组合结构和现代石结构等研究。

董毓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火和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研究。

许斌

曾志兴

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新型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等研究。

霍静思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结构抗冲击、抗连续倒塌和结构抗火等研究。

刘阳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杰青、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曾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现代石结构和村镇防灾等方向研究。

胡红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杰青、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结构抗震防灾研究。

工程管理系

张云波

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研究。

王晨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新加坡南洋科学院科研顾问兼高阶学者。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绿色建筑与节能,人工智能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秦旋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运筹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风险与风险管理、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叶青

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经济和项目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市政工程系

付明来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环境功能纳米材料在环境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李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研究。

廖晓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水处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研究)等研究。

周真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主要从事水环境修复与水污染治理、底泥综合治理及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研究。

邹景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与理论等领域研究。

岩土与地下工程系

陈士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成员。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石动力学、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俞缙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岩土动力学、岩土水力学及隧道力学等研究。

常旭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蔡奇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曾获福建省“向上向善育人工程基金”奖教金。主要从事岩土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等研究。

肖朝昀

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地下工程(隧道)结构与施工技术等研究。

蔡燕燕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等教学研究工作。

毕业去向

每年毕业生供需比均在1:10以上,近年来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学生就业单位中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占比超60%。

HQU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近3年,本科生升学率近30%,其中学生录取到清华、同济、东南、浙大等国内双一流高校继续读研的比例达到70%以上。出国出境升学比例约5%,录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HQU

福建省工程管理研究生

来源 /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图片设计 / 李晨曦

审核 / 孙瑞雪

监制 / 刘杭瑜

指导老师 / 谭昌榕 吴超

华侨大学招生宣传协会华宣工作室出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1109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上午10: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