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有哪些专业,工商管理考学硕有用吗?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一、工商管理学术硕士,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区别。在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涉及“工商管理”字样的专业可以分两种。所以,你的问题“工商管理学硕”属于专业代码的问题。二、“工商管理学硕”专业代码,有用吗?所以,四川火锅是有用的……不,工商管理是学术硕士有用的!

先说结论:看你如何用,可以有用,可以没用。

具体需要进行问题拆解

一、工商管理学术硕士,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区别。

首先,我们必须引用官方的说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全国唯一一个研究生认证报考的平台。)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涉及“工商管理”字样的专业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学术型硕士,管理学门类下的,专业代码.另一种是专业学位硕士的,简称为工商管理硕士,可以直接称为MBA,专业代码.

所以,你的问题“工商管理学硕”属于专业代码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学硕”专业代码,有用吗?

回到刚刚回答的内容,看你如何用,可以有用,可以没用。那么我简单说明一下

(以下属于严重个人的主观意见,不客观学硕有哪些专业,工商管理考学硕有用吗?,不老实,不一定给你什么用,只能当个启发,毕竟你想到这问题,证明你成年人)

1、学术角度上,有用

为啥我强调了?因为是有重要的代码意义。因为这说明该学科属于一级学科。

但该专业涵盖的专业有:企业管理、金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打个比方:

工商管理就像四川火锅一样,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整体。

汤水(工商管理),配上辣椒(企业管理)、花椒(金融学)、牛油(财管管理)、色拉油(市场营销)、白酒(运营管理)、豆瓣(技术经济及管理)等等。

毛肚、牛心、牛肝、血旺、莲白、蒜苗……都是任何一种新方向。

比如,你弄个“创新”食材,

那么你就出了,“企业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市场营销创新”等论文题材。

而且,各题材总是有相关性。

这些相关性,正式工商管理理论的延展内容,所以你报的专业。

必须拥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刷火锅的火候经验),有一定专业学术前沿、学术动态(知道最近放牛肝、还是牛舌、猪肉、羊肉……),善于提炼科学研究问题(刷这个材料要多长时间),具备一定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弄广东蚝油好吃点,还是配着山东大葱好吃点?),能够开展本专业学术研究的人才(出锅了,你可以吃了)。

所以,四川火锅是有用的……不,工商管理是学术硕士有用的!

2、职场角度上,大概没用

之前看过几次某些知乎大V回答类似的问题时。

直接说,工商管理 = 专业硕士。直接说,工商管理 = MBA。又或者说,工商管理 = 有钱人的专业/买来的专业。每次我看到这些问题时,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黑人问号。是谁给他们“自信”回答这些问题。

也许是右下角的弹出窗口,让大家觉得,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到这学位。就好像知乎里的,年月百万,个个大佬985、211,刚刚从美国回来………………

当然,这种误解,更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媒体、培训机构等会把MBA这个吸金的培训项目,当作赢利机会点,告诉你们,报了他们就可以99.9%考上MBA,走上成功人生。但实际是,考上MBA的朋友,一部分可能是随便备考几个月、甚至几天就可以了。但大部分,备考了几年,才刚刚擦边才上…………

当看你认真看完,我上面“非加粗字体”吐槽的内容时,你会发现,我说,跟你回答的问题,无关。这些信息,我们习惯会用信息管理学中的“噪音”。

因为媒体、教育机构广告、学校赢利需求等等因素影响下,

那么,你用心良苦肝的论文、你锻炼好的学术技能。很可能,可能会面临各种 mini MBA、野鸡MBA、山寨MBA等信息冲击下,让人觉得,你读的是假学校、买来的假专业……

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每次回五、六线城市老家,一群初中没毕业的前辈总会说,我这学历是买来的、或者是没用的、假的。导致他们的认识,是因为他们看过我小学考试不及格,没有分清老家农田分地的村规则之类的事情。

他们会坚持己见,维持自已的价值高地。

互联网时代,也是这样。很多HR、职场老手。依然会直观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就是买来的、没有价值的,只要他们想报,想买,随时可以获得。他们会继续在“噪音”中坚持自已的价值高地,不会轻易改变。

那么,如果你报工商管理的的时候学硕有哪些专业,要想清楚,你可能会面临职场社会的毒打。

那么回到原点,

你报这专业的初心是什么?

自已未来做什么?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

那么,你就清楚,你应该报学术上的,还是职场上的了。

南京农业大学专硕和学硕区别,打算考会计学硕,想考南京的211,请问河海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哪个好一点啊?

蟹邀

河海商学院是可以的,这不假。

不过南农“商学院”也是可以的,这也不假。

其实个人也不太了解会计学硕的考试情况,在这里呢只能就两校的商科发展情况做一下简要比较(不作为会计学学硕择校唯一标准)。

先介绍一下南农的情况:其实南农是没有商学院的,商科主要分布在经济管理学院和金融学院这两个学院(南农另有公共管理学院,下设有全国顶尖的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学科,但与题主提到的会计差异较大,在此不赘述了)。2012年之前,金融学院下设的专业之前一直是在经管院内的,后来才独立成院。会计学专业现在就是在金融院内的。

金融院由于独立晚,体量并不大,以下摘自官网的简介:

金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40多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导9人,硕导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0.3%,拥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占32.2%,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术新秀”3人。学院目前共有重点共建基地14家,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银行、紫金信托公司、紫金农商银行、苏宁集团、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

会计学专业在2010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没能和金融学一起入选最近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过金融学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也是金融院的好消息。(补充:2020年会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

至于经管学院的情况就不拿出来说了,太多东西可能说不太完,这里简要提一句南京农业大学专硕和学硕区别,南农的经管院师资并不弱于金融院,由于农经学科的存在,大牛比较多,学术实力很强。虽然截至2019年5月,博士学历教师占比为88%(据我所知现在这个数据应该变大了),但顶尖人才并不比金融院差,甚至会强于金融学院。所以即使把南农的经管院和金融院合并起来,师资结构也不会变差。

再来看一下河海的商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11人。专任教师181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7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3%。

所以就师资结构来看,河海和南农的金融院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很遗憾,河海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13个专业中,也没有会计学或者金融学等商科的存在。(补充:2020年会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

接下来看一下两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

河海大学的工商管理取得了B+,虽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河海商科的实力。B+也算是“准A类学科”,竞争力是很强的。而且可能此次评估院内也集中力量进行过资源调整,由于不是河海的学生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不过我相信会计学的力量也能在这个B+中有所提现。

南京农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取得了A+,而公共管理取得了A。这个公共管理是比较纯粹的管理学,而且其下设的二级学科既不在经管院,也不在金融院,而是在公管院(经管类学科分设三个学院,可见南农还是比较看重社科发展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考虑它了。再看农经的A+,乍一看和会计也没啥关系,但是由于启动评估时金融院刚刚独立,是与经管院的农经和国贸两大专业打包参与了评估。因此这个A+里也隐隐约约有着金融和会计的影子。至于会计学科在这次评估中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我不得而知,但和河海的B+一样,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下面再粘一些两校商学院的介绍,方便对比:

河海大学商学院:

学院近年来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校内外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2017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1项;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铜奖1项。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1项;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1项。2017年,本科生严魏豪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2018年,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团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研究生王凯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20年,研究生庄远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学院在致力培养多层次、多类型高质量人才的同时,科学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学院各类科研经费累计1亿三千多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国家社科基金22项;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55篇,CSSCI论文7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2项。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教师依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中国金融和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财政金融研究所等研究平台开展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农业部、世界银行等各种省部级以上课题90多项,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会计研究》及国外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获得省部级等各种奖励30多项。

由于南农金融院开设学科远少于河海商学院,因此补充一下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情况:

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60余项。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SSCI/SCI论文100余篇、中文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研究成果获得中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20多项。

5个本科专业先后入选国家或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序列,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先后有3篇博士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博士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提名论文”;近五年,学生团队荣获包括“IFAMA国际案例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在内的国际性、全国性、省部级重要赛事奖励160余项。

讲道理这些东西有点啰嗦,但是比较的结果我觉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河海的商科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乃至校友发展方面与南农都是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的。我不知道河海商学院江苏第二的说法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何时兴起的,但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不过这么说也不是不行,毕竟按照我国传统,top1有两所,top2可能就有好多所了。更重要的是。。。南农没有商学院。。。啊这。。。好像明白了什么

河海是所好学校,而且个人感觉名字很好听——这是我高考前除了南大和东大唯一听说过的南京高校hhh。但南农也不差,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在省内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多说一句,我们两校的商科真的比南财和南审强,不要再问为什么要来南农和河海学商科了啊!不要只会看名字选学校啊盆友们!

这两天逛知乎看到一位河海的答主比较详细地写了“河海商学院江苏第二”的理由,斗胆贴在这里讨论一下。至于为什么不去该评论区讨论,是因为那个评论区里还是大内斗省传统艺能(不过只有南理南航和河海在),南农就先不掺和了,在这里“斗一斗”至少不跑题。

首先,关于学科评估,上面也提到过,商科范围内南农农经A+,公共管理A,还有一个拉胯的工商管理C,而河海管工B+,工商管理B+。1A+1A1C和2B+比起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吧。

至于商科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南农不止两个,分别有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其中应用经济学的博士点还设立于2011年,在时间上仅次于苏大和南大,与东大同年。而且应用经济学对于商科来讲,分量是不是比“技术经济与管理”这样的一级学科,更有商科内味儿呢?

关于博士后流动站,南农也是两个,农林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实力和河海比起来究竟差在哪里呢?不得而知。

当然,南农把商科分在三个学院里,再和河海庞大的商学院比看起来好像是有点欺负人。可是河海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自己的商学院“江苏第二”呢?是明知南农东大没有商学院,利用了一下语言的歧义吗?而就算不提南农和东大,苏州大学的商科实力也很强劲,难道东吴商学院不是商学院吗?

最后不针对河海,真的希望各大高校在宣传的时候可以实事求是,不夸大不歪曲南京农业大学专硕和学硕区别,打算考会计学硕,想考南京的211,请问河海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哪个好一点啊?,向学生传递最客观的信息。共勉。

最近江苏省下发了2022选调高校名单,非常有趣地按学特点和类别进行了分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河海被划分到了第三组里,与天大、华南理一起,定位主要是城乡规划与建设类;而南农被划分到了第六组里,和两财一贸一起,定位显然是财经类院校。这个真的还挺好玩的,贴上来给没有关注到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zhuanshuoxue/16070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30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4年3月30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