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研真题和答案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国家结构形式(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2005年、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0年河北大学研)4政党的基本特征(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研)7政体(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研)9民族自决权(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2年河北大学研)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政党制度(2008年、2010年武汉大学研;2010年南开大学研;2010年四川大学研;2010年华东政法大学研;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研;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研)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

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规定,也可能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2国家结构形式(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2005年、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0年河北大学研)

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国家结构形式—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3民族的含义(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研;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

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一般来说,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作为生存空间和自然环境,是民族其他特征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共同经济生活是形成民族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也才会维系共同生活与生存空间。共同语言对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两者反过来又会促进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的发展,并突出地显示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性。

4政党的基本特征(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研)

答:政党的基本特征,是指政党的基本特点,这些特征构成政党的要素。政党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②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一部分人所组成。③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要发挥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系统将本党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本党的奋斗目标。④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即政见,它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政党之间的区别在一定意义上是政治纲领的区别。⑤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掌握政权是政党的主要目标。这是政党区别于任何其他社会组织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正是政党的这些特征,使它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区别开来。

5国体(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1年四川大学研)

答: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体现,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②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一类型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6政党(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研;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研;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研;2010年华侨大学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2011年四川大学研;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研)

答: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研真题和答案,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按照区分政党的阶级利益标准,可以首先把政党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

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③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④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7政体(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研)

答:政体是指关于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决定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基本原则,并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就人类社会的实践看,政体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根据君主权限不同分为专制君主制与立宪君主制;共和制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半议会半总统制。

政体的特征有:①影响政体选择因素的多样性。政体的选择由国家性质决定,但也受到政治力量对比的制约,还要考虑一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②政体的多样性。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政体;③政体选择的自主性。不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类似的政体,政体选择只能由那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人民自己来决定,只能由他们根据本国的国情独立自主的进行选择;④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国体并没有改变,而其政体形式可能发生变更。

8竞选(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研)

答:候选人依法进行的争取选民支持的活动。通常指资本主义国家在投票选举议员或总统之前,各候选人之间为达到当选目的而争取选票的活动。在宣布大选后,社会各政党。各党派政治力量先推出自己的候选人,由这些候选人在各自政治力量的支持下,组织竞选班子,筹集竞选费用,拟定竞选纲领,利用报刊、广告、电视、广播和在竞选地区发表演说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向选民讲解自己的政治主张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许下诺言以取得选民的信任,从而获得选票。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竞选时的诺言与上台执政后的实际行动往往不符。一些国家的竞选中,以行贿、欺骗等手段获取选票的违法行为屡有发生。

9民族自决权(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2年河北大学研)

答: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具体行使,则因特定条件的差异而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指被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人民取得民族独立的权利,也泛指一个民族不受外族统治干涉、决定和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利。一切民族都有自决权,根据这项权利,一切民族在排除外来压迫和干涉的情况下应自由决定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在现代国际法上,民族自决权是受国际法保障的法律权利。

民族自决权与社会政治总问题紧密联系。时代条件不同,民族自决权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①在存在民族奴役和民族压迫的条件下,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分离权。②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已被铲除的条件下,民族自决权就不再意味着分离,而是在承认民族差别、兼顾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巩固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10秘密投票原则(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2年河北大学研)

答:秘密投票亦称无记名投票,它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是指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亲自书写选票并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票方法。

现行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这就要求选举人在选举时只须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姓名下注明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或者弃权而无须署名,选举人将选票填好后亲自将选票投入票箱。这样,选举人的意思表示是秘密进行的,他人无权干涉。

因此,秘密投票作为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为民主选举提供了自由表示意愿的重要保障,使选民在不受外力的影响下,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他所信赖的人进入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11政府(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研)

答: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它泛指各类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订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机构,即通常所谓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狭义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纯无答案版,方便模考,怎么样14年的同学想不想再做一遍呀?15届考研的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考研的威力!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的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是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题 B.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意志决定的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C.实物补偿 D.增殖补偿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要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A.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A.辅助作用 B.决定性作用C.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发展新型文化业态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D.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11.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A.“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B.“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C.“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12.“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A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C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D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依法为民、公平公正、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A.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C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了严重的道德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A .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C .法律是道德的前提 D .法律是道德的支撑15 .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A.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C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 .为民务实清廉16.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A.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友好伙伴、相互尊重B .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C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D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流而下能到达下游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断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C.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D.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到,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结果B.杰出的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19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其主要表现是A.经济危机更多地发展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B.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C.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经不十分明显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1.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 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经济政策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A.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C.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D.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2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A.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3.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的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A.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B.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C.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D.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24. 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A.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B.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D.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zhengzhi/16111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上午9:02
下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