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考试,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一、政治各科备考重点及比较:【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相关文章:考研政治备考复习的全程规划08-30关于考研政治备考复习完美攻略06-29考研寒假备考政治科目该怎么复习08-18考研政治第二章的复习要点08-24考研政治复习06-17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对于在2013考研中失利但又不放弃研究生梦想的同学而言,或许刘欢的这首《从头再来》既可以唱出自己的失落和悲哀,又能在心里给予再次出征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我们的网络课堂考研产品总监甘源老师表示,考研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坚强的毅力、充足的体力、正常的智力,而且需要备考的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凡事预则立,面对14年的考研,你准备好了吗?

下面,我们的考研政治辅导团队针对政治的备考做一下简单的说明,希望能对坚持梦想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对于已经有过一次考研经历的同学而言,或许大家更能够感受到打牢基础,抓住关键的重要性。从历年考研试卷的题目分布情况来看,六门课程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各不相同。

一、政治各科备考重点及比较:

1、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考研政治的基础,所以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把握很重要。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就知道出题人的侧重点在哪考研政治考试,而这些重点也都是在辅导课程中,老师会着重强调的知识。唯一不同的就是考查原理的`材料一年一换,但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备考时,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基本的原理,在记忆概念原理内容的同时要力求理解,学会分析实际。

2、政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考生最怵的一门了,但是近年来考查政经的难度已经降低。同学们只要结合老师的讲解,理解好重要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串联知识点并在习题中加以训练,得分是不难的。

3、毛概

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知识点较多,也是同学们经常混淆的部分。这就需要同学们多总结,或许在平时背书的过程中很难看出需要总结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对于错题予以重视。毛泽东思想概论前半部分的知识点是不变的,所以多做题多总结多记忆。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主要是考查理论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同学们结合辅导老师的讲课内容以及自己对时政敏感问题的关注等来把握。

4、思修和法律基础

思修和法律基础考查的内容相对简单,都是一些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需要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打好基础,准确记忆。

5、时政

时事政治考查的都是一定时间段内的重大国内国际事件,不需要同学们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时政的把握更多的应该是在平时对于新闻热点的关注,而此时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更多的与政治的其他知识点多加结合的思考。毕竟整个试卷中对于精准知识点的考查好多都是借助于时政事件来考查,所以,除了记忆之外,思考是政治考试必不可少的。

二、政治考试最应该注意的两点:

一是新增知识点。既然特意新增,必定有它的价值和原因,所以考生要加强对新增知识点的复习,并且要联系旧的知识点来复习和巩固,以应对新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考察。

二是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经常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等来出题,所以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学会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考研政治各科各有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状况以及之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复习思路和方法。打牢地基,抓住关键。

考研考研政治考试,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一个孤独而磨练自己的过程。失败后能够有勇气再次出征的你们,更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如此的魄力和勇气。现在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会塑造出更加坚强的自己。所以既然选择了,就不去考虑后果的努力奋斗吧,期待再次踏上征途的你们会在明年拥有最灿烂的笑容!

最后,祝大家二战成功!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强化阶段的复习要点09-11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的全程规划08-30

关于考研政治备考复习完美攻略06-29

有关考研政治复习要点的全面总结10-22

考研寒假备考政治科目该怎么复习08-18

政治考研注意要点08-21

考研政治第二章的复习要点08-24

考研政治复习06-17

考研数学复习要点06-14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题型,考研101思想政治理论的考试大纲是什么?

考研《101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题型,考研101思想政治理论的考试大纲是什么?,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题型,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 ”的战略思想。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

展的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zhengzhi/16079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31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年3月31日 上午9: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