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考研推荐参考书,2022考研数学参考书选择与复习规划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首先声明各参考书评价以及复习规划主要来源本人一年下来的复习经历与感受,应该是目前大多数人的选择,仅供参考。目前考研数学的复习方法基本上都是用视频网课+参考书的模式,所以我也就分两部分来说

首先声明各参考书评价以及复习规划主要来源本人一年下来的复习经历与感受,应该是目前大多数人的选择,仅供参考。本来是打算放每本书的图片,结果有打广告的嫌疑被建议修改了。

数学分析考研推荐参考书

目前考研数学的复习方法基本上都是用视频网课+参考书的模式,所以我也就分两部分来说

第一部分:视频网课

首先是视频网课老师的选择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老师的优缺点知乎上分析的已经非常到位了,我的建议是获取每一个老师视频并不费力,有时间的话可以把感兴趣的老师的视频都稍微看一下,找一个适合自己风格的老师,就比如有人不喜欢汤老师那种传统老师的风格,时不时会脾气大一点,有人却恰巧喜欢;有人不喜欢宇哥的幽默认为应该好好讲课,相反有人觉得这样使自己学起来更轻松。

重点来了!!!不要全程只跟一个老师,否则思路会非常单一,而且目前考试的难度已经不是靠一招鲜就能拿下的了。我的建议是以一个为主一个为辅,另外再用其他老师查漏补缺。举个例子我的安排是:

主:高数武忠祥+线代李永乐+概率汤家凤

辅:高数汤家凤+线代方浩+概率余丙森

后期查漏补缺的时候专门听了方浩的级数部分以及卷积公式,王式安关于试卷命题规律的分析等等

所以大家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进行规划,个人建议必选的是武忠祥高数+线代李永乐+方浩概率,另外的大家可以自由搭配。

另外再说一下目前视频课的种类,基本上分为:

零基础课:适合前期打基础,配合大学教材使用,如果要听的话推荐两种,一种是大学公开课比如B站上乐经良老师的高等数学,一种是网课比如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李爷爷非常认真,把很多线代定理都进行了证明,难度不低,很适合打基础)以及武忠祥老师的高等数学(课时较长)

基础课+强化课:这个就是常规课程设置的主干,基本上每一个老师都会有配套视频,一般都是结合自己出的书来讲解,所以建议听谁的课就用谁的辅导书。

冲刺课+押题课:这部分课程就要看自己后期的复习情况来决定看不看了,冲刺课一般是带有脉络梳理的性质,押题课就不用说了。不要寄希望于押题课压中题目,目前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是很建议听押题课,不如多做一做模拟题。

习题课:这个一般都是附带的,就是老师讲解自己书上的习题,时间充足可以考虑,但是一定不要完完整整听,哪个题目不会就听哪个。

最后,不要沉迷于看视频,看懂不是真的懂,只有自己多动手才是王道,这个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想强调的。

第二部分:参考书

前面说过尽量听哪个老师的课就用谁的参考书,但是还有一些参考书非常经典也值得推荐,类似于辅导讲义这种就基本上按所选网课老师来就行,比如跟宇哥就用它的高等数学30讲、跟汤老师就用他的高等数学辅导讲义,每一本参考书买之前可以下载电子版大概看一下是否适合自己,能够节约不少钱,我大概说一下我用过的以及知道的部分习题集的优缺点以及打开方式,因为习题集不需要局限于跟的哪个老师,每本书我都会放上图片便于分辨。

基础阶段:

1. 《教材习题》:武老师推荐的,只需要写章末习题数学分析考研推荐参考书,2022考研数学参考书选择与复习规划,每一节的习题实在太多就没必要做,时间不够用;

2. 《汤老师1800题典》:这本书基础和强化阶段都可以用,有人爱有人吐槽,爱是在于体量大,锻炼计算能力,吐槽的地方在于答案跳步骤,题目设置没有按难度来,部分入门题完全不是入门难度数学分析考研推荐参考书,所以基础阶段做的时候不要被分类所迷惑,不会写的可以标记一下之后再来做。

3. 《宇哥1000题》:也是基础和强化都可以用,而分类难度更加规范一点,但是今年宇哥好像出了基础300题,那就意味着难度分类更加明确了。不得不说宇哥全套书的体系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完整的。

当然还有很多老师的书也不错比如杨超、方浩等老师,但是我本人没有用过就不做介绍了。

强化阶段:

1. 《李永乐660题》+《李永乐330题》:目前选择填空分值加大后必做习题集,之所以把660放到强化阶段是因为它要基础过关后再做,顺便提一句,660难的是高数部分可以放到强化阶段做,线代和概率基础阶段完全可以做,尤其是线代李爷爷都选的基础题。

2. 《李林880题》:李林在我心中是一个宝藏老师,题目质量非常高,确实是市面上最贴合真题风格的,880难度也有分类,非常值得做。

强化阶段确实要多做题,但是也别买太多书,基本上每一本辅导讲义还有课后习题,加上如果你用的汤老师1800题或者宇哥1000题是可以做两遍以上的,一般人应该做不到一遍就正确百分之八十吧(学霸当我没说),所以有这些题量是足够的,重点在消化吸收。

我没有提到的书不是不好!!!只是因为我没用过,不好评价推荐。

冲刺阶段:

1. 《李林108题》:这本书我认为最好的使用时间是在强化结束之后准备做真题和模拟题之前,作为和真题的衔接,全都是大题,而且重点分类突出,强烈安利。

2. 《各种模拟卷》:这部分就因人而异了,时间充足的再真题吃透的情况下可以可以多做一点模拟题,一是查漏补缺二是保持手感。一定要早点在预售的时候就下单,相对来说便宜不少,一般李林6+4必买,其他就各取所需,之后再出详细的分析。

最后插入一本《李正元复习全书》,这本是粉色的,而红色的是李永乐的,如果基础好这本书可以直接上手,基础不好一定不要一开始就用它,只有你复习到一定程度才能最好的吸收里面的知识,所以二战的更加值得拥有,整本书体系完整而且经过20多年的沉淀,建议大家后期查漏补缺的时候用这个来补之前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点。

数学分析考研推荐参考书

真题部分:

真题务必要认真研究,我自己是做了三遍真题,主要是用两本书,我觉得搭配起来效果非常好,《高教社历年真题》+《李永乐真题解析》我在下面放上图片方便辨别,高教社的有1987年到2020年的真题,还有最近十年真题按题型分类,李爷爷的只有最近15年的真题,答案是按题型分类的,我的使用方法是先用高教社的把历年真题做第一遍,答案两本书都可以参考,发散思维,第二遍把李爷爷的最近15年真题做第二遍,最后把高教社最近十年题型分类再做一遍,所以越近的真题做的次数越多。

先用这本

再用这本

个人部分数学学习方法:

1.做题的时候养成做标记的习惯,我用了四种标记,完全不会画正方形,粗心画黑点,有一点点思路但是没做出来画三角形,做出来了但是觉得题目经典有启发画五角星,第二遍做的时候那种第一遍就做出来的没必要再做,主要做标记的这些,第二遍做出来了就划掉标记,如此循环,不断重复筛选,比起直接做两遍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和精力。

2.考研数学一直是一个比较玄幻的科目,很难有人给出适合所有人的建议,比如已经说烂的词“吃透”,每个人对吃透的定义不一样,所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重在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多反向思考出题人的出发点,以及出题希望考察的知识点,我有几次做李林的题差点站起来鼓掌,发自内心觉得题目出的太妙了。

3.真题和模拟题按考试时间规定3小时来做,你可以不算分数甚至不在意分数,但是做的时候一定要掐时间,一套题目用5个小时做出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掐时间可以很好的检验自己的做题速度,这种情况前期复习的时候是不会在意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心态和取舍的能力,如果一套题目上来选择题就很难时自己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平静,又如何在取舍之间争取拿到最多的分数,这些都是要培养的能力,谁也无法预料在考场上会拿到哪种难度的题目。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如果大家还有问题可以私聊我,我是考经济学的,对经济金融更加熟悉,目前我只写了数学的复习规划,后面还会出英语,政治以及经济学专业课方面的,如果希望继续了解可以留意。

下面是福利时间,目前2021年的资料很齐全,2022年的电子书还在整理中,到时候会第一时间发消息告诉大家。陆陆续续会出各科规划,分享部分珍贵资料,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祝你上岸。

数学分析考研推荐参考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shuxue/16828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11:36
下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11: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