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考研科目,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分享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1浙大考研技术方向已拟录取,初试392,技术专业课147。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的复习经验。浙大建筑分为历史、设计、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其中设计和历史的专业课2考的是六小时快题,技术考的是三小时建筑物理。我英语备考的学习资料只有近二十年的真题,每一份真题都需要好好利用和思考。

21浙大考研技术方向已拟录取,初试392,技术专业课147。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的复习经验。浙大建筑分为历史、设计、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其中设计和历史的专业课2考的是六小时快题,技术考的是三小时建筑物理。三个方向统一划线,在复试时再根据各方向计划人数招生,大家在备考前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在快题方面还是在建筑物理方面有优势,来选择自己报考的方向。

21年计划招生人数

21年复试分数线

建筑学考研科目

21年初试参考书目(以当年学院官方发布为准)

政治:

1. 考试内容与题型

政治分为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四部分,题型为16道分值一分的单选,17道分值两分的多选,以及五道分析题。

2.对待政治的态度

政治是一门很多同学容易轻视的科目,认为放在最后突击背诵就行,想把时间留给别的学科,但其实政治的一分和大综合的一分没有任何区别,政治的每一分也值得认真对待。政治如果想拿一个较高的分数,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是一个性价比较高(70+左右)的分数,则只需要投入适当的时间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行。

3.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

政治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其他科目的复习进度适当调整,但不宜过迟。在进行前期的基础知识学习时,可以选择一位老师和他/她的配套教材跟课学习,每位老师的讲课风格和特点不同,可以倍速放几节课试听一下是否合自己胃口,每听完一节课我就会刷掉肖秀荣老师的一千题的对应部分作为知识的巩固。每天学习时间在两小时左右,这样大约到十一月初过完第一遍基础知识。

4.后期的背诵

由于时政热点的存在,所以前期不推荐做任何背诵,只需要对考点进行理解和相关选择题的练习。

后期背诵我用的两套资料是肖八和肖四,肖八的选择题每一题都值得去挖掘一下背后蕴藏的知识点,可以利用肖八来对自己前期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查漏补缺。政治大题的背诵我认为只用背好肖四的就行,背下关键词句,并用自己的话来串联起来,足以应对政治的主观题,如果后期时间充足,则可以买市面上别的老师的押题卷,只刷选择题部分,保持做题的手感。

英语:

1. 考试内容与题型

英语一的考试内容有完型、阅读、新题型(任务型阅读)、翻译、小作文(应用文)、大作文(图画作文),没有听力。

2.单词与长难句

单词和长难句是英语的基本,单词的积累越早越好,可以利用手机上的各种单词APP,单词书等,利用碎片时间来对单词进行记忆,背单词是一个长久且反复的过程。如果在长难句方面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网课。

3.关于阅读和真题

我英语备考的学习资料只有近二十年的真题,每一份真题都需要好好利用和思考。阅读方面,做久了其实可以发现出题人设置错误选项会存在一些套路,比如偷换主语或者宾语对象、改变时态、过度解读等,基本上每个选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出处,我的做题习惯就是每一题都要在原文中划出根据和出处,不光可以提高正确率,也便于之后对于错题的复盘思考。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篇真题阅读每一句我都要能看懂建筑学考研科目,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分享,做题时如果遇到没看懂的单词或长难句就先标记下来,在批改思考时对着参考译文再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并且把生词记录在自己的单词本上。

一刷完真题后可以进行二刷,如果后期有练手的需要,也可以用英语二的真题来进行练习。

4.作文

作文可以不用很早开始,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十月或十一月进行准备。我不是很推荐对于某些作文书上的范文进行全文死板背诵,我喜欢划出一些我觉得比较精彩或者可以灵活运用的句子进行记忆,并去思考如果我自己要写一个别的主题的文章时,可以去如何运用这些句子,作文一定要自己尝试去完整的写过,不能光靠背诵记忆。

建筑学基础:

大综合的分值分布为中外建史各三十分,城市规划三十分,构造四十分,建筑物理二十分。复习资料方面,以浙大建工学院官网上的推荐书目和教材为主,课外笔记和补充资料以及各种拓展论文为辅。建议在九月前能过完一遍各科的教材,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在九月之后配合真题来进行一个知识的延伸和记忆。

1. 中建史

1)考试内容与题型

中建史的题型在去年有较大变化,从往年的2-3道论述题变为了单选、多选、画图、简答的题型,考察知识从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并且在选择题中有一些较为细碎的知识点。而往年的论述题则主要考察关于各类遗产的保护、木构建筑的演变等。

2)复习建议

谁也不知道老师明年会如何出题,所以我认为不论是课内的基础知识,还是课外拓展的遗产保护等,都需要好好准备,只有具备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积累,才能从容去应对考场上的各种变故。

中建史的教材有潘谷西的《中国建筑史》,以建筑类型(住宅、陵墓、园林等)为线索来讨论,和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各个朝代为线索来讨论。两本书都很重要,可以互相作为补充,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前期也可以看一下《图说中国建筑史》和《华夏意匠》这两本书。对于遗产保护等课外知识延伸,则可以多去知网、各种公众号上搜集相关论文和文章进行总结。

建筑史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每一遍看书我都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上增添一些新的条目,有一些新的理解。在九月之后,就可以配合真题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于论述题,一定要尝试自己去写一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答题逻辑。

2. 外建史

1)考试内容与题型

外建史的题型同样有了变化,从单纯的论述题变为了单选、多选、和一题论述。考察知识以课本知识为主,较少有课外的知识,近些年在题干中出现了一些英文名词建筑学考研科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可以对相关知识多加注意。

2)复习建议

外建史的复习与中建史差别不大,还是以《外国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本课本为主,外建史的学习以时间线为线索,从古埃及一直到法国古典主义,再到近代。在复习建筑史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了解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往往是时代的缩影,以及要注重学习各个时期建筑的结构特点,结构的进步决定着形制的发展,历史上建筑的根本性大变化常以结构和材料的变化为条件,去年外建史的论述就考察了古罗马时期的券拱结构。

3. 城市规划

1)考试内容与题型

去年的题型较往年有些变化,为单选题和一道论述题,往年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为主,论述题大概率会考当年的城规热点,比如去年的国土空间规划。

2)复习建议

去年考察的选择题基本都是早年真题的复现,对于城市规划,虽然学习量很大,但在学习早起尽量也要过一遍书本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如果时间较紧,建议可以直接从真题入手,因为存在着重题的概率,所以早年的真题都要掌握。名词解释可以对着历年出现过的真题背,也可以背《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这本书上的,在后期可以多关注一下各类公众号上的城规热点,以及城市规划年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为论述题做准备。

4. 构造

1)考试内容与题型

去年以判断题和画图题的形式考察了基础知识,往年也有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但是考察的知识如出一辙,只是换了种形式。掌握好书本知识以及历年真题,构造的难度不大。

2)画图题

关于画图题,可以对着浙大本科课件、书本、学长学姐笔记等自己总结,将可能出现的图认真画几遍,并且要理解构造的基本原理,材料布置的层次等,出题时会给你一张剖面图/平面图,标注出几个节点,所以需要根据题目条件来画图,单纯的死记硬背可能在考场上无法变通。总体来说构造的难度不大,并且考点重复的比较多。

5. 建筑物理

1)考试内容与题型

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重题率高,并且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2)复习建议

建筑物理包括热工学、光学、声学三部分,前期还是以书本为主,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配合真题查漏补缺,如果时间不充裕,也可以直接从真题入手,返回去看书本上的对应部分,总体来说物理的难度也不大,而且变化较少,重题率高。

建筑技术:

1)考试内容与题型

技术的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热工和光学部分(90分),声学部分(60分),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早年也有选择和填空题。近年来光学的分值越来越低,只在名词解释和简答中偶有出现,热工学内容较多,并且分值较大,近些年对于暖通方面的知识考察也有所增加,复习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有所侧重,虽然光学部分分值较低,但是也不能有所懈怠,因为在建筑学基础的物理二十分中还是可能出现关于光学的题目,并且一些考频较高的名词解释也可能在技术的试卷上出现。

2)复习建议

建筑物理分为三部分,热工学、光学、声学。技术最重要的就是看书,技术方面的参考书目有张三明《建筑物理》和柳孝图《建筑物理》,两本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在看书时要带着“如果我是出题老师,我会怎么去出题”的想法,在书上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题型划出可能考到的各种知识点,整理成自己的一本笔记,简答和论述题可以分点概括书上的知识,便于日后背诵记忆和答题,第一遍看书是一个细致琐碎的过程,去年在声学部分的最后两题论述中都有要求作答时附图,所以建议在看书时也要多关注一下书上的配图,或者在整理笔记时多思考自己能否画相应的分析简图,技术方向的考点每年重复较多,所以掌握好书本和真题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3)背诵和真题

背诵和真题可以同步进行,由于技术的背诵量较多,所以我自己将整理出的知识点分成三种,第一种是真题中考过的考点,这些考点必须完全掌握熟练背诵,第二种是没有考到过,但是本科阶段老师有重点讲过且我自己认为也比较重要可能会考到的考点,这些考点我也尽量去理解记忆,第三种是根据书上知识整理出的一些较“冷门”的考点,对于这些知识我是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去讲述的程度就行,如果考到不至于完全答不出来。背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如果有可能尽量在晚上睡前将白天记忆的内容再在纸上或者脑内复现一遍,第二天开始学习前,再复现一遍。

4)计算题

技术方面的计算题不算难,基本就是公式的直接运用,没有太大变化,掌握书本上的例题以及真题中的计算题就没有问题。但需要注意一些单位的换算等计算细节,在平时练习中就以考试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计算和答题习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kemu/17149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7:59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7: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