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满分是多少,重庆师范大学考研 | 学前教育学考研难度分析!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今天学姐给大家分析的是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的考研难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评估结果为B-,排名30%~重师学前教育学基本学制为3年,每年学费为6000元。录取的考生在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培养。学前教育学是学硕,近三年实际录取人数均在10+,招生人数比较可观。

哈喽(*^_^*),小伙伴们,我是文文学姐~

今天学姐给大家分析的是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的考研难度!

院校专业实力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评估结果为B-,排名30%~40%,在川渝地区认可度较高。

重师学前教育学专业属于教育科学学院,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教育学考研满分是多少,2个专业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1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2%,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7人。

历年招生数据

⭕招生人数

该专业23年计划招生10人,相比于前两年计划招生数有小幅扩招。近三年最后实际录取人数均在10+。

复试情况

21年一志愿复试人数10人,一志愿录取10人,复试差额比为1:1。

22年一志愿复试人数6人,一志愿拟录取6人,复试差额比为1:1教育学考研满分是多少,重庆师范大学考研 | 学前教育学考研难度分析!,另外招收了6个调剂考生。

23年一志愿复试人数4人,一志愿拟录取4人,复试差额比为1:1,另招收了8个调剂考生。

⭕总成绩计算方式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总分满分)×100×60%+(复试总成绩÷复试总分满分)×100×40%。

历年录取分数线

该专业近3年的复试线均采用国家线,复试门槛较低。

从录取分数来看,该专业近三年录取分数都不算高。大家可以把目标分数定在350分以上。

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

该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初试考试科目有三科: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1教育学专业基础。

三门科目均为统考,使用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

学制学费、奖学金、学习地点

⭕学制与学费

重师学前教育学基本学制为3年,每年学费为6000元。住宿标准为1200元/年/人。

⭕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20000元/年/人;

2、学业奖学金:3000—8000元/年/人;

3、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人;

4、其他助学金:每年通过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形式提供助学金4000元/年/岗位。

5、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奖学金:每年根据研究成果(论文、专利等)数量和质量以及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等级进行奖励。

⭕学习地点

录取的考生在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培养。

择校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实力较好,在川渝地区认可度高。学前教育学是学硕,近三年实际录取人数均在10+,招生人数比较可观。

该专业近3年的复试线均采用国家线,复试门槛较低。但是从分数来看,录取分数都不高,且近两年调剂考生占了总录取的一半,该专业有不保护一志愿的风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2022考研秋季备考指导

四、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关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考研报考条件、报考日程、联系方式、学制、费用 | 考研有哪些专业招生、各招多少人、考哪些科目等事项详见-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招生简章、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招生目录

五、考研大纲

关注华南师范大学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信息详见-华南师范大学考研大纲

六、秋季阶段如何备考

1. 第二遍通读教材,把握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保证知识点的理解贯通,了解教育学的整体框架,掌握每章重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由于教育学重理论性的性质决定了记忆在这门考试中的分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2022考研秋季备考指导,因此,要更加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2. 在重点把握和记忆第一阶段的难点,研究一部分的考研试题,以把握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

3. 有选择地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强化复习效果。

4. 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课的考试大纲及考点变化,购买最新的专业课辅导资料。

5.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有条件联系导师的话就最好了,没有的话也不必耿耿于怀,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

6. 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去参加辅导班,选择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严格筛选。

这阶段还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坚持完成一定的量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把备战的状态调出来。专心看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一定要保证效率。

>>点击进入【随堂练习】

以上就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2022考研秋季备考指导”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更多教育学考研备考指导内容尽在考研教育学频道!

教育学考研容易考的学校,普通二本考研西南大学难么?

考研复试一般采取差额形式,正常比例一般在 120% 左右。

⚠️提示:120% 差额复试的意思是,假如今年有 10 个名额,学校会让 12 名过线考生进复试,最终再淘汰 2 名;深圳大学是 150% 差额复试,也就是说假设有 10 个名额,15 人进复试,再淘汰五个。

有一些学校,可能名额就 10 个,他让 30 个人进复试,这就是差额比例过大了,你很难把控复试会发生什么。如果说比例过大,双非同学慎选,因为确实是有一些学校,复试线划得低,让多一点的人进复试,然后再从排名往后的同学当中挑一些本科学校排名靠前/复试表现好的考生上来。

复试的比例呢,你可以通过 2 种方式来看:

4、查找近两年调剂方案:

看院校历年调剂方案,能够察觉出该校的态度。我们可以从调剂公告中看学校是否更倾向于保护一志愿,还是更倾向于接收 985/211 本科的同学。

「更倾向于接收 985/211 生源的调剂公告」一般会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性文字:

注意:此学校比较欢迎 985 院校考生调剂

再来看看什么样的调剂公告是倾向于保护一志愿的:

注意:这所学校接收的是「校内调剂」,也就是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二、备考心态要避坑!

答主考研的时候,也很害怕会不会有学校歧视的问题。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本校有一个学长考上了,但备考过程中还是很忐忑,所以大家的担心答主非常能够理解。

说一下读研后观察到的情况,在研究生阶段接触的同学中,本科 211 和 985 的同学占多数,但是本科是二本的同学也比较常见。

考研初试是最公平、人为干预因素最少的环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有同学问自己是本科二本,担心被歧视怎么办。回答是:尽量把初试成绩考到前 30%。并且,不要让自己经历调剂,因为那里很少有逆袭发生。

通常我们听到的「歧视」最可能在三个阶段出现,分别是考研复试、考研调剂和导师选择。其中,在考研调剂中,「歧视」尤为明显。

先来讲考研复试:在考研复试中,不要担心歧视。如果你的初试分数很高,面试表现也还不错,一志愿的老师很难因为本科学校淘汰一个考生。越好的学校越不会这样做,一般的学校生源有限,也没理由这样做。所以,二本、三本的同学只要进入复试的排名不要太擦线,真不用不太担心。因为答主身边的例子很多,有双非学校考生复试表现好被捞上来的例子,也有 211 考生太飘被淘汰的例子。

再说考研调剂:如果一志愿没进复试,希望通过调剂这条路读一个 211、985 的,前几年会很难,但近两年教育部制定了一些规则,要求初试科目相同的专业,按照初试分数从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其实对本科不占优势的同学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如果你关注过前几年的调剂就会知道,因为学校自主权比较大,有些比较好的学校看到二三本考生的调剂申请,几乎一概拒绝,或者直接在调剂公告中写道:

有些(双一流)学校,它们对自己一志愿考生的本科出身可能不会歧视,但是对于调剂考生的本科学校,显然到了一种极其苛刻的状态。原因在于选择权,因为调剂的申请太多,在同等优秀的情况下,学校没有理由拒绝来自 985、211 考生的申请,去接受其他考生,这是现实。但是从去年开始就不太一样了,调剂的透明度比较高,确定复试名单最重要的因素不再是本科学校,而是初试成绩,所以这又告诉我们,初试成绩是王道,而它又是最公平的环节,所以我们还怕啥。

最后说一下本科学校在导师选择时的影响:首先,每个研究生都会有导师的(即使导师不愿意,也一定会有导师的)。其次,一般导师不会太挑学生的本科学校,但除了学院的热门导师,还是我们上面说的原因,因为选择太多了。反正考上了,这块也不再赘述,你就知道一定会有导师就好,放心。

三、复习方法要避坑!

1、专业课的复习可以先浏览专业经典教材,后阅读优质文献

第一轮先浏览报考专业的经典教材,留个印象就好。特别对于跨考的同学,刚开始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熟悉,阅读经典教材能帮你快速建立起知识框架,这些教材也是该研究领域知识的研究基础。建议去关注一下目标院校的本科生使用什么书,你也可以买来看一下。

在阅读教材之前,要先整体浏览目录,因为这是书籍的整体脉络结构,然后没读完一个章节,将章节的重点整理到脉络结构中,以此建立本书的逻辑框架。教材中会有很多理论知识,你要有意识的去思考这些知识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场景,也可以利用「费曼学习法」将每天学到的知识讲给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听,以此不断加深印象。

在专业课复习后期,一定要有意识的阅读专业文献资料,你可以去知网下载,也可以订阅专业的知名期刊,阅读文献可以拓宽你答题的视角,增加创新性。

2、不要跟别人比进度,要拼就拼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表现:每天都会制定满满的计划,像打了鸡血一样,但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制定目标,最终结果总是自欺欺人,没完成时心里就会升腾出浓烈的挫败感。我不行了,我太差劲,我效率怎么这么低…..导师后续动力不足。

经验心得:制定计划量力而行,可以以月为阶段性目标,分配到每周,但不建议每天制定精细化的计划,更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考研拼的不全是进度,而是考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只要知道每个月的目标,并分配到每周,把握每周进度就可以了。如果一本书 20 章,你原计划一天 4 章,5 天完成,但如果其中某一章特别长特别重要,就无需严格按照机械化的规定,因为书也要重要和不重要之分。把 80% 的精力投入至 20% 核心内容也是可行的。

3、考研专业课:不仅「学知识」,还要「算人」

考研专业课的阅卷教育学考研容易考的学校,普通二本考研西南大学难么?,其实很少有学校会「踩点给分」,分数更多的是凭借阅卷者对于试卷的一种「主观感觉」。如果你想拿高分,论述题、简答题建议模仿论文的叙事方法,开头怎么引出问题,中间怎么起承转合,结尾怎么提出展望或者解决方案,怎么谋篇布局,如何起承转合,这些都要有意识的去训练。这是接下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总之,要让答案凝炼在核心问题上面,不要散。

动笔前,最好在草稿纸上面简单列一下你要答那几个要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要能够提取各种知识并进行串联。这个答案在试卷上是对题干的回复,单拎出来它又是一个小论文。即使没有题干也让人看得懂你在讲什么。有时候,行文逻辑比你的内容更加重要。通常的情况是,背了无数知识,答题就像是知识的拼接,东一块西一块,也不知道知识之间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就要注意了。(形式和逻辑比内容重要,要给阅卷老师一种你在跟他对话的感觉)

老师比较喜欢有「创新性」的观点,但是每个老师的偏好不同,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试卷会分配给哪个老师。标新立异的观点有时候会让老师眼前一亮,考生获得出色的分数。但是大多数时候,阅卷老师都是以为考生在胡说八道。所以建议答案稳一点,保持客观是最好的。考研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都记住一句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一点真的很投机,但也最好用,最重要。见过其他科目分数贼高但就是专业课翻车的胖友。这种情况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没研究阅卷老师的喜好。通常教育学考研容易考的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都有不同的学术「派别」。你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院校是那一派的,学院老师都喜欢怎样的叙事方式,有什么样的观点?有时候过于坚定自己的答案,不考虑阅卷老师的喜好,就会被认为不是他们这一派的,分数就不会太高。

4、找到考研的原始动力:舍得付出,充满希望,愿意等待。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找一个能够支撑自己走下去的理由。答主考研时一直对自己说 12 个字,就是:舍得付出,充满希望,愿意等待。因为现在太多人看到明确的结果才去努力,如果得不到正向反馈就非常吝啬付出。这种情况就是还没有找到考研的理由。考研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如果觉得考研是基于家庭、学校、就业的压力被动选择,那整个过程就谈不上快乐可言,特别是眼看着当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花费这么多时间死磕一个不明确的结果时,内心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答主在 12 月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觉得每天过的可没劲了,但是一直在跟自己暗示,或者想想自己考上后的情景,内心又会注入一股力量。

所以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找到一个支撑点,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不需要很高尚,但是你要找到这个理由。

5、设置任务和完成时间

备考时我们肯定会感觉要学的东西太乱太多,不知道怎么下手。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两个事情:

第一、拒绝拖延。拖延类似于一种「上瘾」的感觉,它更像是逃避现实的温暖港湾,让我们体验到暂时的舒适。而调动大脑的意志力却要耗费大量的神经资源,特别当我们想象做这件事可能遇到的困难时,不自觉的就会刺激大脑中的痛苦神经。

但是有研究表明,当我们真正去做令自己恐惧的事情时,恐惧就消失了。就比如我觉得英语好难,看都看不懂太痛苦了!但真正去做真题时,其实就是翻译、理解、反复记忆的一个过程。看不懂就看解析和翻译嘛,然后把不认识的单词标记反复记忆,其实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意志力,但是大脑对抗恐惧本身,却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等我们真正去做事情时,意志力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当你感受到恐惧和痛苦时,别被它骗了,先去做!现在还没有完成择校很焦虑,那就现在那上拿出纸笔+电脑,查询院校数据;现在还没开始背单词,那今天就先从第一单元开始,不要贪多,只要你开始做了,就是最好的开端!

第二、制定好计划。作为一个跨度如此长的考试,考研需要我们合理的制定规划。规划能让我们宏观看到整体的任务量,进而去拆解任务,最终完成考研大目标。制定计划时,你必须要知道考试的偏好和重点,考研归根结底还是应试型考试,而这种考试肯定有规律可循的。你要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了解即可的部分。

制定计划不能太死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执行情况和所处环境及时做调整。比如你要求自己 6 月份之前学完专业课的第一轮,那你就要先汇总一下专业课参考书有几本,有无配套练习题,是否需要补充其他书目。这样把所有可能的任务量都写下来,再分配到每天,你就明确的知道自己每一天需要完成多少学习量。

制定计划时,要假设自己效率较低的情况(即最坏的情况),不要贪多贪快,因为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每天可以完成的量,如果制定的计划过多每天完不成基础的任务,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在这里建立你可以制定【基础任务】和【额外任务】,优先完成基础任务,学有余力再去做其他的任务是最好的状态。

最后,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借助免费的课程来系统梳理考研流程和整体规划,这样你能够节省很多自己查信息的时间。除了看写给大家的一些文章之外,还可以听一下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的训练营哦,对理解考研比较有帮助,可以进去领取。考研过程中要做一个会借力的聪明孩子,学别人证明过有效的方法!争取一战上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19504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