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真题311,311教育学考研(低分飘过经验分享)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一、311教育学考研基本常识一、311教育学考研基本常识①近二十年真题,英语一、二都买(无论哪个老师哪个机构都行,只要它有答案和解析);后来考完试以后我对了答案(文都、新东方的答案),4篇阅读失误太大,总分40分,我只有可怜的16分或18分,一度绝望!

一、311教育学考研基本常识

二、考研=实力+运气

三、政治、英语及教育学复习建议

四、总结

不再说废话,直接开始吧

一、311教育学考研基本常识

1、311教育学属于全国统考。背后的意思是无论你考哪一所学校,只要它的招生简章写明考311教育学基础综合,那么你们做都是同一张试卷(类似于高考全国卷)。

311院校汇总

2、311有规定的参考书吗?没有!你可能会有疑问——不是说有6本参考书吗?对的,这6本确实是311的参考书,但它们并不是官方(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参考书,官方没有具体的规定参考书是哪些,但就参照历年311教育学考研大纲和真题,这6本书的契合度最高,所以江湖上一直以这6本书为311的参考书。换句话说,考试考的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核那五个科目,不是哪本参考书。(就拿高考地理举例子,有些地区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有些用的是湘教版的教材,但不管用什么教材,在最后考的是同一张试卷)

3、考核五个科目: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其中教育学原理大致占100分左右,中外教育史各约50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各约50分。

4、分值与题型:311整张试卷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3小时。题型为选择题45题(90分),辨析题3题(45分),简答题5题(75分),分析论述题2题(60分),选做题2选1(30分)。

5、既然是统考,改卷就是由省教育厅组织批改的(应该是从院校抽调老师来一起改),同英语政治一起,而不是像自命题一样在你报考的院校批改。

6、关于“压分”,我认为不存在这个概念,但是有每个地区改卷严格与否的区别。统考教育学主观题所占分值较大,由省里统一批改,大家都一个标准,你被“压分”别的同学一样被“压”,对你一志愿报考的没多大影响,并且很多学校也是有保护一志愿的政策,所以不用担心你报考的院校是否“压分”,也不用调剂来的不“压分”地区的同学分比你高,只要考就是了。

二、考研=努力+运气

或许在考研期间你会听到很多“只要努力,就一定行”之类的鼓励,看过很多二本三本逆袭985、211之类的帖子,但真实的世界是这样吗?可能不是……

2020年报考人数341多万(2021年377多万),按照往年的数据看,录取名额数据大约70多万。我们可以大概的算一笔账,除去掉划水的人,保守点300万人算是有在学习的,300万:77万,38.9%左右的录取率(实际报录比长期在3:1左右),意味着近2/3的人落榜,约250万左右。

成功的人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你看过的逆袭贴子大多是考上的人写的,我们算看过10个,70万里的10个人,那么失败的那200多万人哪里去了?你上哪里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又是为什么失败的?

近5年考研报名人数易得性启发判断:如果某些例证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现成可得的(如那些成功的例子),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其他类似的例证是常见的。

概率性忽视:我们为了小概率事件忧心忡忡,却忽略的高概率事件。如相比于汽车失事,飞机失事的报道会让你对乘坐飞机出行产生一定的惧怕心理,但事实上汽车失事的概率是远远高于飞机的。考研成功是小概率,失败才是大概率,这就是事实。

我们总是通过故事来认识世界,故事里总有一个主角,有一个主题,有一段冲突,最后有一个结局。但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真实的世界不是故事,没有主角,没有主题,冲突不断,没有结局……你看到了逆袭的人他们很努力很立志,他们是他们故事里的主角,但你也应该看到另外落榜的250万人里,肯定有更多的非常努力刻苦的人,可惜最后落榜了,他们已经很难受,没有心情写故事告诉你为什么会失败。那到底谁才是我们考研真实世界里的主角?结局到底是什么?不知道,或者说,没有。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把一张纸团成一团,根本不瞄准,随随便便往远处的垃圾桶一扔,就扔进去了。下次你想再这么扔一次,精确瞄准,百般努力,可是怎么都进不了。你为了准备一场考试,之前努力复习,在考前的前一晚无意间看到了一题,第二天考试居然真考道了这道题,之前复习的都没怎么考到,这样的情况下你说你和之前没有认真复习,考前也恰好看到这道题的同学,你们的最后成绩能差多少?这就是运气,它真实的存于我们身边。

考研=努力+运气,这个认知对我们整个考研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待考研这件事我们就会平和许多。

但话又说回来,考研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人是在“划水”,这就意味着只要你稍微努力坚持一下,你就可以“打败”很多人,不是吗?

加油!

三、政治、英语及教育学复习建议

以每天复习8小时(纯学习时间,除去睡觉吃饭)计算的话,各科复习大致时间分配建议如图所示

政治8月份开始,之前的时间分配给英语和专业课

后期(11、12月)可适当减少英语的复习,把时间用到专业课和政治上,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适当调整。

(一)政治

用书推荐:

必买:

①肖秀荣老师《精讲精练》《1000题》《冲刺8套卷》《终极预测4套卷》;

②徐涛《冲刺背诵笔记

选买:

肖秀荣《考点预测背诵版》、徐涛 “小黄书”。

关于政治的复习,8月开始就行,可以购买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书有配套的视频课,也可以看徐涛老师的视频(徐涛老师微博置顶有购买链接,不算贵,可以支持一下,免费的话找找B站,公众号什么的应该也有资源)。

跟着视频过一章做一章的题,当然也可以不看视频自己看书,我认为自己看书的效率是要比听课高的(如果看书自己能看进去的话)。

前期每天在政治上花1~2个小时就足够了,不用浪费太多精力,政治复习的大头时间我们放在11月底和12月份。

肖老的1000题一定做2~3遍(只做选择题)。

第一遍不要把答案直接写上去,你可以把答案写下一页或前一页上,比如你在做的是第11(左边)你可以把答案写在第9页,你正在做的第12页(右边)就把答案写在第14页,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在做第2遍的时候看不到之前的答案,不受之前答案的影响,保证做题的有效性和检测性。在做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写了。第一二遍都要全部做并对答案,第三遍你就可以只看之前做错的题了。

第一遍要在10月之前完成,第二遍因为不用再看视频了可以1个月内搞定,也就是在11月之前。期间可以买一本徐涛老师的《冲刺背诵笔记》,书很小,知识点全教育学考研真题311,翻阅、查找知识点比较方便。第三遍就只看错题了,11月份的肖八也是必须要买的,可以看肖秀荣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照着他说的做就行。到了12月份,拿到肖四以后就可以疯狂背诵了,这个时候每天得给政治3个小时的复习时间。

总之,差关于政治的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习(8~10月前),这个阶段就看视频,做1000题(只做选择题),每天建议不超过2小时;

第二阶段:复习(12月之前),看完1000题的错题,肖八要做完,大题适当记一记;

第三阶段:突击大题,疯狂背肖四,其他机构的选择题也可适当做一做。

(二)英语

用书推荐:

必买:

①近二十年真题,英语一、二都买(无论哪个老师哪个机构都行,只要它有答案和解析);

②作文书,推荐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作文》(红白封皮)

选买:

纸质单词书、其他

英语一般只需要两种资料——历年真题和一本作文。当然也需要一本单词书(随便哪个老师哪个机构的都可以),英语是一定要记单词的,一直记到考试结束,不能停。但更多的不是拿着单词书背,而是在真题里记单词,单词书只是辅助,如果你习惯用手机背单词的话,也可以不买单词书。

1、阅读

英语一和英语二是2010年以后分开命题出试卷的,近几年的英语一和英语二阅读部分的差别都不算大,所以无论是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你都需要将近20年的真题过3遍以上(越多越好)。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2002年~2011年,先只做阅读,一周2套,5周内完成(把答案写在别处,以免影响第二遍做)。做阅读一定要先看题目,在读文章,带着问题看文章效率是最高的。如果文章看不懂,那要知道到底是单词不懂还是句子懂,句子不懂的本质还是单词不懂(我们先不谈论语法,既是语法不懂,只要你认识单词,结合上下文,你也肯定能明白它说的意思),所以——查!把不懂的单词全部查出来,记在一本专门的本子上,这本子一定要随时看。

第二步,2012年~2021年(英语二),还是只做阅读,一周2套,5周内完成。不懂的单词查了后记到本子上。

第三步,2012年~2018年(英语一,最新3年的我们留着后期做模拟练习)方法同上。

第四步,第二遍2002年~2011年,这个时候离你第一遍做已经有两个多月三个月了,不要害怕你已经记住答案了(因为你肯定记得的不多,不影响做题),现在我们可以把完形和7选5加进来一起做,答案可以写在卷子上,同样是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到本子上。

第五步,第二遍2012年~2021年(英语二)完形+阅读+7选5,记下不会的单词

第六步,第二遍2012年~2018年(英语一)同上

第七步,现在我们做了两遍,单词也记得差不多了,如果说前两遍是以记单词为主的话,从第三遍开始我们就要以理清文章逻辑为主了。

第三遍可以从近10年的英语二和近7年的英语一开始,弄清楚文章为什么选A而不选BCD,选A是因为哪一句话,不选BCD又是因为哪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要弄清楚来龙去脉。

总的来说就这七步,后续的第四遍,第五遍差不多和第三遍一样,要弄清楚文章的来龙去脉,并且之前不认识的单词现在一个也不能再有了!我就不给具体几月完成到哪儿了,你可以根据我这个步骤结合自身情况规划一下。

搞定了阅读部分,接下来谈一谈翻译和写作。

2、翻译

关于翻译,其实在你之前阅读的时候就已经复习到了,区别只在于写没写下来。翻译的复习,可以只看近10年的真题就行,先试着自己翻译一遍,记住!一定要写下来!一定要写下来!一定要写下来!即使不会写,写得不通顺也要写下来,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

写下来以后先不去看答案,把你没翻译出来的单词先自己查一查,然后在对写出来的进行修改,最后修改的差不多了再看答案,和自己写的对比一下,修改纠错。总结来说就三步:

第一步,写,一定写下来!

第二步,查,查不会的单词,然后修改

第三步,改,对比答案,再次修改

3、写作

写作其实并没你想的那么难,只要你背过教育学考研真题311,311教育学考研(低分飘过经验分享),脑袋里有东西(语料),即使考试的时候和主题不太沾边,东拼西凑的你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想想我们在和别人闲聊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会说到“听我一个朋友说……”“我在书里看过,说的是……”“我也看过,是说……”类似的话,这些话就组成了对话的绝大部分,我们之所以能说出这些,是因为之前自己看过、听过、并记住了全部或片段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里,在对话的时候再对我们头脑里的片段进行组合、表达,完成一段对话。

对于考研英语的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增加头脑中的存量,脑袋里有话,到了考场上就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所以英语作文复习就一个字——背!至少小作文大作文各背10篇,当然越多越好。

选择王江涛的《高分写作》因为里面大小作文都按10篇不同的话题给出,拿到书可以看看序言,里面会给具体怎么使用这本书,怎么背。

不要担心这些情况,比如:我背的没考到怎么办?大家都背一样的考试出现雷同怎么办?只背就真的可以了吗?我用我自己举个例子,我在准备英语作文的时候这些顾虑都有,但后来我慢慢想开了,因为我自身英语也不是很好的那种,除了背作文好像也没别的什么办法了,就只能背了。

后来考完试以后我对了答案(文都、新东方的答案),4篇阅读失误太大,总分40分,我只有可怜的16分或18分,一度绝望!但最后出成绩时,英语居然有61分,我知道一定是作文帮我拉了很大的分,所以你只要背就是了,别想那么多,熟背5篇以后你就会有感觉了!

背作文可以在9月开始,刚开始会慢一点2天背一篇小作文,3背一篇大作文,背完后一定要不断回顾!再熟背个三四篇之后你就会对作文有一定的感觉了,这时候就可提高一点速度,1天一篇小作文,2天一篇大作文。这样差不多两个月到10月结束就背完了20篇作文,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复习、熟悉,研究哪一些句子、段落是可以相互借用的,哪一些是可以总结成自己的模板的。

11月来做回顾总结,12月以后你脑子里就已经有很多东西可以说、可以写了,那就试着找近几年的真题看看能不能写出来(相信我,只要认真背了就一定写得出来)。

4、小结

前期阅读、单词,后期作文。

进入12月份,把留着的3套真题用来进行模拟考试,在不写作文的情况下,2个小时做完完形、阅读、7选5、翻译,时间上一定控制好,心理上要尽可能的想象自己就坐在考场里考试,模拟出那种紧张感(也就是要有临场感,让自己紧张起来,这好像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但我不记得是什么了)。

具体的时间规划、执行你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

(三)教育学

推荐用书:

必买:

① 2007-2021历年真题(淘宝十几块钱牛皮纸包装一册一册的那种,比较好拿,一般只有近十年的,也就是12-21,07-11的可以百度找找,淘宝也有卖电子版的)

② 徐影《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应试题库》或高教版《大纲解析》《1000题》(应试宝典和大纲解析都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总结,两个机构随便买一个的就行,不要纠结,该纠结的我都替你纠结过了,买其中一个机构的,外加一本题库就可以。特别说一下这个宝典,我那年买的时候是50多一本,后来分为了四本,卖价变高了,最近我看淘宝如果买全套要300多,有点离谱,如果嫌贵的话可以去拼多多看看,我自己买了四册宝典,质量还行,主要是很便宜)

③《阿兵笔记》(311的框架式背诵笔记,专业课背诵一般都是背自己的笔记,如果不会自己做笔记可以买来参考着做,后期才准备时间紧也可以直接拿来背,比自己做节省很多时间,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④勤思的《311教育学考研最终模拟卷》(11月份左右能买到,后期模拟用,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选买:

六本参考书(7月份之前准备的建议买下,9月份之前开始准备,并且平常有看书习惯的话建议买,9月份之后开始准备就不建议买了,直接买必买的4种,然后开始背、做题)

专业课是我们整个复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自然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是还在7月之前,那么还是建议你看一下那6本教材。看教材不必从头到尾地看,你可以依据考研大纲,对照着书里的内容,和大纲知识点有相同或相近你就看,没有的就不看了。我现在手头没有书,但还记得教育学原理关于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部分不用看,外国教育史几乎都要看,中国教育史差不多也都要看,教育心理学后半部分的内容有些不用看,教育研究其实可以一本书都不用看(后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把它当做工具书查阅即可)。

这样算的话我们就有5本书需要看,每天花3个小时左右,两个月内5本书对于要成为研究生的你应该不可能是个问题。看书的顺序建议:教育史(中外先看哪本都行)——教育心理——教育学原理(两本也是,先看谁都行)。

看书一定要在7月之前完成,如果你在这之前没看过也问题不大,后期时不时翻阅一下,背书背累了当作课外阅读材料看看,参考书对考试来说不是必要的。

如果你问我现在7月以后了,还要不要看参考书的,或者说还要不要买参考书?我建议是——买吧,期间我们可以当工具书查阅。就算看不了多少,次年你也能以差不多的价格卖给学弟学妹,不亏的。

7月以后我们就得开始第一遍背诵了。下面来详细说一下怎么学、怎么记笔记和怎么背诵。

1、怎么学

“学”,无非就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理解和记忆其实就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看懂了、理解了自然也就记住了一点,应用就是我们平常的做题和最后的考试了。看完书以后你可以看视频,结合着视频做笔记,看一章,做一章,最好当天就把它背一遍。期间把历年真题买来,主要看主观题(文后有我整理的主观题资料链接),看考试题都是考的些什么,怎么个考法(它怎么设问的),看看书里、宝典/大纲解析哪些是它对应的内容。历年的主观题看下来以后你差不多就对主观题的考查有个大概的了解,更进一步,你对怎么学又多了一点体会。比如你在看书的时候就会有个大致的感觉,哪些知识点它是可能出题的,那就多看一遍,多理解一下,哪些不太可能出题,那么就看一遍就过了。这种感觉在后期你对知识点和真题越熟悉以后更为强烈。当然,也一定要记住一点,不像自主命题重点突出,311没有所谓的重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去看有关勾重点的任何资料,后期不要去买,去看任何“押题”“预测”有关资料!),考得很全面,考过的可能还会再考,没考过的不一定不会考!

2、怎么记笔记

一定记住,记笔记不是抄书,抄书是非常低效且愚蠢的学习方式!不要大段大段把书上的话抄下来,除了感动自己,别无用处。要学会记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关键词句来拓展成一段话。比如说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书上给了很多内容,在记笔记的时候就只需要向我下面这样记就可以了,但是你在看到关键词、句的时候一定要会拓展。

这是备考期间自己用思维导图软件()做的

笔记的形式按照你自己的习惯,可以手写,也可从用电脑,可以记成段落式的,也可以像我上面一样记成框架式的,总之就是你自己看着怎么习惯怎么来。千万不能忘记,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要过分追求意美观程度,自己能看得懂看得明白记得住就可以了!

不会做笔记或来不及自己做笔记的话,可以淘宝上买个《阿兵笔记》,也非常好用。

3、怎么背诵

要说怎么背首先就必须得说说背什么——背你记的笔记。

我们上面说了,记笔记不是抄书,记关键词关、句就可以了,我们背通过笔记上的关键词、关键句来拓展成一段完整的话(不必和书上一模一样,也没有必要一模一样),期间记不起来的再翻书、翻大纲解析参考。

大家都准备考教育学,那一定是知道这一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对的,几乎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方法了,当然对一些好理解但就是不好背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小的方法做辅助,比如:

①调整顺序。教原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于发展,它原来的顺序是教育的概念——结构与功能——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起源——发展,我们可以调整为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什么——哪儿来的——去到哪儿——能干啥”,即概念——起源——发展——结构与功能——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这种方法在记笔记的时候就可以运用。

②首字连词。教原教育制度那一章,终生教育的意义:观念上如何如何……目的上……制度上……环境上……内容方法上……师生观上……途径上……立法上……,关记什么什么上就容易记不全,这是我们就可以把它的首字连成“目容师途,观度环法”(慕容师徒在官渡这个地方进行环法自行车赛),这就很容易记住了。

③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个的话说起来还得占用很大的篇幅,并且能坚持使用这个方法的人并不多,所以感兴趣的你可以自己下一个艾宾浩斯曲线的那个表格试一试(文后链接有这个表格),还是多少有点效果的。

对于背诵,7月开始死差不多。在考前建议背个四五遍遍左右,下面我给个大致的规划

7~8月两个月的时间第一遍,每一科用两个星期左右,外教史有点多可以多用点,教研内容少就少一点时间

9~10月中一个半月时间第二遍,一个星期一科(原理、中教史、教心),外教史+教研用两星期左右

10月中~11月中第三遍

11月中~12月初第四遍

考前一周第五遍,一天一科

我这个规划是依据我个人的经历,可能前期有点松,后期有点紧,你可以按自己节奏做调整。第一二遍背书可能会有点慢,有点吃力,背了就忘,这个时候不要怕忘记,实际上你可能并没有忘记,因为我们对一些事物但记忆是外显的(能意识得到),对一些事物的记忆是内隐的(意识不到,就是大脑记住了但你自己意识不到)。

不要在一个地方卡太多时间,如果这个地方太难背,你就今天背一遍,明天花十多分钟回顾一下,后天再回顾,一天一天地反复回顾,一定坚持下去,这样到面的话就会很轻松了。

4、小结

怎么学:边学边做笔记

怎么记:不要抄书,记关键词、关键句,学会拓展成一段话(最终改卷老师看的是你有没有关键词、句,其它的你只要说得通就行)

怎么背:背笔记,做好规划,反复回顾

期间结合着题库做一做选择题,后期使用模拟卷做一到两次模拟(3小时内全部写完)

四、总结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整个考研复习阶段,一定要做好学习规划、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保证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不要为了争取多的复习时间而牺牲休息时间,万一生病了是极其不划算的,所以整个复习期间安排一些锻炼、放松时间也是很必要的。

有研究表明,睡眠可以帮助大脑巩固记忆,把一些分散的、看起来没有关联的信息给链接起来,另辟蹊径地解决某个难题。最著名的例子可能就是门捷列夫在睡梦中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了。

复习规划我在上面已经说了,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再做具体一点。

关于时间的规划,我自己在考研期间的安排给你做参考。

每天纯学习8小时左右,一周学6天。

上午

8:00~9:00

9:30~10.30

11:00~12:00

上午就顶多能学3个小时,中间会空半小时,要么是休息喝水,要么是刷手机不忍放下,所以上午理论上3个小时,但一般长期保持在纯学习2.5个小时左右,上午完了以后就吃饭午休了。

下午

13:30~14:30

15:00~16:00

16:30~17:30

还是3个小时,有时会多点,因为上午学的时间太少会有罪恶感,下午就多学一会儿。

晚上

19:00~20:00

20:30~21:30

22:00~23:00

大概也是3个小时。

这就是我考研期间的时间安排,虽然在具体执行中可能会有点出入,但基本都能保证每天8小时左右的纯学习时间,一周留一天出来休息,到后期的话就两周休息一次。

可以看出我时间安排的还是有点松的,中间总是空出半小时的时间去做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如果是你的话可再挤一挤,每天多学一点没有坏处,但还是不建议占用休息时间,每天10个小时顶多了,但千万不要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那样的规划看着非常厉害非常刻苦,但实际执行起来很难(“规划谬误”),考研是贵在坚持的。

关于休息,尽量不要用手机刷太多无关的信息来增加自己的认知负担,比如朋友圈、微博、抖音快手什么的,过多的接受无关的信息你觉得是放松了,但实际上是会给我们大脑造成认知负担,让我们很难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

所以在考研期间那些APP能不用就不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卸载了。我们可以在休息期间、饭后时间和同学一起散散步、聊聊天,调整一个好的状态和心情,我想这些你应该都懂,我就不再多废话。

还有,关于更具体的东西,比如做题时间分配啊,做题顺序之类的我没有写太多,在复习的过程中你也会从各方面接收到这些信息,所以我就不赘述了,否则这篇文章太冗长了,现在到这里都9000多字了。

希望我写的这些对你能有一点帮助。

河海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参考书分享考研真题分析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4)教育学综合

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学综合习题集》木糖版,2022

很多学弟学妹都比较好奇真题的命题规律,建议大家多看看河海大学教育学的期中期末试题,和真题风格很像,基本每年都有几道题是一样的。

教育学分为统考和自主命题,现在选择统考是各个学校的大势所趋了,因为在考研的统考卷子中,教育学的试卷含金量算数一数二的了。河海大学是自主命题,专业课考6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的是教原,中教史,外教史,教研,不考教心,题型就是主观题,参考书为以上五本。

答题技巧

关键性定义能带上关键词自圆其说。

那么什么是关键性定义呢?就是What的问题呗,就是是什么?

举个栗子,什么是教育,什么教育目的,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这些标题类的一级概念一定是要记住关键词的,不要完美主义,再完美你也能所有标点符号都背诵下来吗?先记住抓住采分点再说吧。你说那么多定义怎么背?我背不出来啊,那就找找共性与特性呗。

下面再具体举几个例子

学校教育的定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活动

德育的定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

美育定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认识美,发现美的影响,~~

共性: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河海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参考书分享考研真题分析,教育影响)

特性:德智体美劳的作用方式不同。

找到共性与特性后就成为算定义的关键词了,之后在组织语言答题呗。

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要看书,而不是看什么视频讲解,先做到把书全部看一遍。这个过程一定要有!当初我在看书上没有重视以至于长时间没有形成一个学科体系,感觉知识零散,没有逻辑。看书时建议每一遍都要有侧重点地看。比如,第一遍侧重看整本书的逻辑框架,看主要讲的哪几部分;第二遍,侧重看主要内容,每一章节目录讲的哪些知识;第三步,侧重找到每部分的重点难点,多加理解。看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的绝佳时机,能力的提升就是从自己看书学习开始的。因为考题灵活,内容涉及面很广,所以后期一定要注意整理真题,去琢磨真题是如何考察的,同时学习简答论述的答题方式,真题也有很多知识点是反复考察的,比如新学制、凯米斯的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一定要重视真题。

在备考前期,我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看书上面。一般是上午政治加上看专业书,下午英语加上看专业书,晚上接着看专业书。所以到后期我的基础知识很牢固,我想多半是得益于前期看书的努力。这些参考书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前面几章是重中之重,往往很难理解,但是一旦突破了前面几章,后面就没有那么难了。所以小伙伴们要坚持下来哦。

第二阶段:笔记,梳理全书脉络,写好全书框架。这个做笔记并不是抄写重点,而是自己梳理每一章节的知识框架达到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在这个阶段里,我整合书上的一些内容,做了很多便于记忆的笔记,获益良多,后来慢慢喜欢上这种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扩展思维的笔记。同时,我会经常合上书想一想,这一页到底讲了什么,回顾一些重要的知识,争取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来,把关键词句写在笔记上。后来发现这样记忆会比背书深刻很多。许多的逻辑就是那么串起来的。

第三阶段:做题,木糖版教育学习题集,结合这本习题我每天一章,很快就熟悉了出题形式以及命题思路。也对教育学这些参考书认识多了一层。

再一个就是研究真题,注意是研究不是做。真题研究的价值远远胜过于做,结合历年真题,将真题考察的章节在书中标注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到老师比较重点常考的章节在哪里,可以重点掌握,通过分析真题也可以体会老师的出题风格和喜好等。熟悉出题人思路。最后能找到一些出题规律,像特点类的,启示类的就会反复考,考的大多是某些章。研究真题之后,我把真题自己整理了一遍,后来经过补充,真题的答案变得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论文和教育热点。相关论文很多,热点也特别多。我把它们都打印了出来,厚厚的一摞,备考的后期河海大学教育学考研,我每天晚上看,通常每晚阅读加上整理可以完成三篇。每次整理完虽然很累但是总会收获满满,学习了前人的精华,感觉特别充实。到了11月份我感觉时间紧迫所以很多论文以及热点都直接在网上看,然后主要写框架,大量地看。后来证明我的方法是对的,考场上我确实思路比较多,可以写出一部分自己的见解来。每部分条理也很清晰,一目了然。我想这是有加分的。

第五阶段:大量的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很容易。加之我买了学姐的笔记,有一些内容直接背笔记就可以,帮我省了不少时间。背诵的时候我还会自己总结一些内容,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背诵笔记,至少背3遍。第一遍可能读都读不通,但是这是十分正常的,我当时也是这样的。第二遍背诵的过程中,你可能发现自己好像没有背过这些知识点。但是其实你的大脑已经开始熟悉这些内容了。第三遍你会发现自己背诵效率越来越高,这时你需要在知识点前后搭建联系。当你背到这个点,发散思考有哪些知识点与它有关联。

从备考到12月底考研结束,真的感觉经过了一个漫漫长征。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

最后,以上所有,纯属个人建议,请每个人根据自己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吸收。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祝大家考研顺利,加油!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复习自用的资料,包括期中期末试题在内的全部专业课资料均已委托在《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任何事宜,均可上木糖英语公众号咨询详情。

资料主要有:

1.木糖英语真题(英二原题+解析)

2.木糖英语真题(英一原题+解析)

3.木糖英语课程及讲义系列(单词、语法、长难句、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

4.木糖英语作文模板(千万别背那种千篇一律的作文,背这种小众专属的,我作文高分全靠它)

5.专业课命规律分析等5个文件(期中期末试题必看必做!!!)

6.《李凡政治新时器》系列

7.历年期中期末试题(年年有原题,必看)

8.专业课综合(真题+期中期末+资料+信息)

资料的链接:

/s/SLA

提取码: g72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16221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6:07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6: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