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2023教育学考研 | 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备考指南(含真题)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生活中的大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过教材第一遍,看的快的过两遍也是可以的,看书顺序是: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每天3-5小时。九月开始进入背诵模式,背书顺序是:教育学、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心理学。

#1院校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

浙师大校训:“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2参考书目

333教育综合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杜成宪副主编(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李明德主编,张斌贤、单中惠副主编(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3真题分析

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a.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b.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c.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5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d.试卷题型结构: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材料分析题:1小题,共40分

综合应用题:1小题,共50分

2、333真题

一、分析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2.论述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育理论。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40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应予以摒弃;发现式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中小学应着力推广发现式学习,构建自主的课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1.请结合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2023教育学考研 | 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备考指南(含真题),评析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0分)

2.请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如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发现式教学的有机结合。(20分)

三、综合应用题(共1题,共50分)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1.请你谈谈对这一原则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这–原则。30分

2.结合课程改革?如何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请谈谈你的设想。20分

“生活中的大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掌握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感知生活中有大数,并了解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2022年)

#4复习方法

4-6月

过教材第一遍,看的快的过两遍也是可以的,看书顺序是: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每天3-5小时。每看完一章可以自己列一个框架,写上大标题和小标题那种,以方便记忆知识点。第二天再看新的章节之前结合自己的框架把前一章的知识点复习一遍。

7-8月

这两个月,把教材过了两遍,第一遍还是完整的把教材看了一遍,第二遍就是结合资料,有所侧重的在看,同时结合学姐讲的视频课程(因为之前事情比较多,就一直没有看直播的视频课),反复的听。平时晚上洗漱的时候就把视频课放在一旁听,就是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

9-11月中旬

九月开始进入背诵模式,背书顺序是:教育学、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心理学。刚开始背得很痛苦,很慢,但是等完全背过一遍之后,慢慢的就会发现很快了,前一个月,两本书第一遍都没有背完,但是到后面可以一天背完一本书,所以是完全来得及的。结合资料和自己的笔记,对不熟悉的知识点一定要回归书本。

11月中旬-考前

重点背诵冲刺资料,反反复复背了十几遍吧,反正最后那本资料已经被挼的像油渣了……必须的说,康康学姐的冲刺资料绝对是宝藏资料!你绝对要去拥有的!绝对让你蹭蹭蹭的十几遍。

#5考研交流QQ群

广州大学教育学考研,广州大学21研究生招生目录,教育学考研解读,20复试线,录取平均分

一、简介

广州大学溯源于1927年3月3日,陈炳权、金曾澄、王志远等人创办私立广州大学。近百年历史中广州大学教育学考研,广州大学21研究生招生目录,教育学考研解读,20复试线,录取平均分,几经波折,2000年4月24日,教育部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广州教育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等广州市属高校及教育资源,合并组建新的广州大学。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34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38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6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1人。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于2001年7月正式组建,由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原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等单位的相关教育学系、所、中心合并成立。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9人。学院拥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Ph.D)授予权和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招生情况

广州大学仅公布了21考研招生目录,暂不包含招生计划以及考试科目,推测应该会沿袭20考研。

学硕

专硕

三、院校分析

1、招生方向。广州大学20年招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5个学术型教育学研究生;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12个专业型教育学研究生。

2、考试方式。广州大学20年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考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即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3、招生人数。广州大学20年教育学研究生统招人数未直接公布,从已公布的20届考生拟录取情况与研招网20招生数量相比,各专业都有不同程度扩招,尤其是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扩招比例非常大广州大学教育学考研,21届招生规模如何,后期老师会及时跟进。

4、复试、录取情况,录取平均分。

广州大学20年教育学学硕考研复试线为A区国家线,专硕参照上表。

四、广州大学教育学考研特点

1、学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大学19年教育学考研专业课采用的是自主命题。

2、学硕招生专业少,专硕招生专业多,20扩招比例大

广州大学20年教育学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仅招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5个专业的教育学研究生,而专硕招收12个专业。

3、招生人数相对较多

广州大学20年教育学统招大约30学硕人左右,专硕318人左右。

4、学硕同等学力考生无额外要求,专硕多专业限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广州大学教育学学硕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且无额外要求,但是专硕很多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参见上表。

5、复试比例高,复试分数占比高

广州大学20年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复试比例为1:1.5,复试分数占比达到50%,可能出现低分进复试逆袭,高分进复试被刷的现象。

五、院校推荐报考指数:★★★(三星级)

广州大学教育学专业在最新一轮教学水平评估中得分为C+,与同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相同,排名居中。广州大学报考热度不高,过线容易,但是因为复试比例因素,上岸并不十分轻松。广州大学适合目标在华南地区工作,但是基础较差,冲击“985”、“211”高校信心不足的同学报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16194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4年4月10日 上午9: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