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很难吗,心理学考研有多难?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那心理学考研到底有多难呢?心理学考研也是一样,每年报考人数都在上涨。(3)心理学考研变难,二战的人越来越多此外,随着心理学考研的内卷,各院校对生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真题也在逐渐变难。随着心理学考研越来越卷,备考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四、那我要如何备考心理学考研呢?

大家好,我是晴天学姐!

考研复试很难吗

说到心理考研,大家的反应一定是:太卷了!好难!

考研复试很难吗

心理考研到底有多难呢?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说。

一、客观原因(绝对难度)1.报考人数越来越多

从2015年到2021年,考研人数一直在上涨,甚至直接翻了一番。而22年考研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400w+!

心理学考研也是一样,每年报考人数都在上涨。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 (1)疫情大环境下,出国留学不方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

✅ (2)随着国内心理学专业的普及与发展、就业方向增多、高校扩招等,再加上心理学不考数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跨考到心理学。

✅ (3)心理学考研变难,二战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说,未来考研的人肯定只增不减,而今年也永远是相对最容易的一年。

2.报录比高

反应一个专业考试难度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报录比。

报录比即报考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越高,就意味着难度越大。

心理学考研的报录比向来都是比较高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人工统计,仅供参考)

可以看到,大部分院校心理学各专业的报录比都达到了15+,甚至20+、30+,最夸张的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19年报录比为53.85,20年为68.09,21年甚至达到了106.83!

考研复试很难吗

虽然近几年各院校都在扩招,但扩招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报考人数的增长速度。

3.分数线高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心理学近5年来的国家线:

从17年开始,国家线就一直在上涨,短短五年,A区的国家线就从310分涨到了337分。

这还只是国家线,很多院校还有专门设立分数线,热门院校370/380也有可能被刷。给大家看看各312院校的21年考研的分数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400+的考生也是层出不穷,越来越“卷”。所以说,准备考心理学的宝子们,你们觉得自己可以考多少分?

4.参考书目多,内容多且杂

心理学考研分为学硕和专硕。其中学硕分为统考312和自命题,专硕则都是自命题347。

学硕312参考书目有7本:

而学硕自命题和专硕所用到的参考书则有可能会更多,比如北京大学347,就有14本,这么多参考书,光是把书看一遍就够难受了。更别说背诵了。好不容易背下来了,你回头一看,前面背的都忘了。所以在后期,背了忘,忘了背都是常态T T。

考研复试很难吗

(心理学专硕参考书目数量)

5.考试内容难

虽然心理学不考数学,但是!专业课要考实统测啊!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就是心理学的三大巨头,难倒了一大批人!这三科内容比较繁杂,且考查的方式灵活多变,重点在于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基础,对于很多文科生而言还是很有难度的。

重点是,这三科在真题中的占比还不低,我们以21年的312真题为例:

考研复试很难吗

如图,实统测三科考查的分数为130分,将近总分的一半!

至于自命题,实统测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以前不考实统测的院校也在纷纷加入考实统测的阵营中,这是心理学考研的大趋势。

此外,随着心理学考研的内卷,各院校对生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真题也在逐渐变难。

还是以21年的312真题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知识点考查变得深而广

一些很细很偏的点都会考到,而且考查深度更深了,要求更高了。

✅ (2)押题越来越难,规律性也越来越弱

✅ (3)纯识记类的题目越来越少,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要求对知识点不能仅仅停留在熟记的程度,要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考研复试很难吗

✅ (4)社会心理学考查的比重提高

和前几年相比,21年的试卷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导论、发教、实验、统计四科比重依旧是10:7:6:7,但实际上有一个大变化!即【社会心理学】这一科(属于心理学导论)占了30分(也就是第一个综合题),而往年社心大都是单选多选组合或简答,仅10分左右,这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6.复试难

好不容易克服以上困难挤进复试了,万万没想到,很多人还会止步于复试!

一方面,心理学考研的复试更强调专业素养,比起初试有确切的参考书目,复试需要我们做更全面更充分的准备。

另一方面,不少院校的复试比都比较高。复试比即复试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复试比越高代表着越难。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历年的复试比都将近1.7:1,广州大学接近2:1,而华东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20年有200多个同学进入复试,最终录取人数只有60多个,可以说是竞争非常激烈了!

考研复试很难吗

除了以上客观原因以外,也有很多主观原因给我们增加了心理学考研的难度。

二、主观原因(相对难度)1.备考时间

随着心理学考研越来越卷,备考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从以前的暑假开始复习到提前一年开始复习,甚至一年半、两年的都有。

像心理学考研参考书又多,实统测又难,早早开始复习肯定要比晚开始复习来得轻松,尤其是参考书十几本的同学,你光是看完第一遍参考书估计就得三四个月,更何况还要反复背诵,更是耗时间。早点开始,也能把基础打得更牢。

至于很多经验帖上说的四五个月就上岸的,宝子们,不是说这不可能,但毕竟这些人是少数,绝大部分备考时间短的同学都异常艰难,因为要学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

2.是否跨考

很多人光凭兴趣就选择了报考心理学,等真正学起来才发现,心理学很多知识晦涩难懂,多且杂。那你肯定需要比不跨考的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

还是以312为例,除了考纲给出的那7本书是必须看的以外,建议你也要去看看其他书作为补充。给大家推荐几本吧:

✅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通俗易懂,可以快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和概念,可读性强。

✅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

✅ 《行为科学统计精要》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

这两本统计的书要比张厚粲老师那本基础一些,尤其是第二本,深入浅出,针对零基础小白,七天入门统计不是梦,统计学得困难的同学务必看一看。

✅ 《实验心理学》朱滢

这本实验心理学感觉更符合大纲的框架,一些知识点也都是历年真题考过的,可以结合一些教辅资料看一看。

✅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罗杰·霍克

40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对理解心理学研究、实验方法、扩展知识面都大有裨益。

考研复试很难吗

当然,不局限于这几本,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要找更多的经典读物来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

3.报考院校

不同院校,难度肯定是不同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院校的排名

简而言之就是:985>211>双一流···

✅ 地理位置

越热门的地区就有越好的资源,所以即使是在一些热门地区的双非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北京。

✅ 报录比

有的学校会公布报录比考研复试很难吗,心理学考研有多难?,我们可以通过报录比来推测这所学校是否好考。

✅ 专业题的难度

各科目在真题中的占比如何?实统测考查比例大吗?题型变化大吗?考查深度如何?出题方式是否灵活?……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 专业热度

虽然有些学校的总体排名并不是那么靠前,但是心理学专业很强,就导致了每年报考人数飙升,报考之前可要注意了。

✅ 信息搜集

有些院校的信息公开透明,很好搜集,比如真题、历年报录比、参考书目、大纲等;而有些院校可参考的资料就比较少,备考起来就很迷茫。

✅ 参考书目的数量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有些学校参考书达到了14本考研复试很难吗,而有的学校参考书只有三五本。

所以说,择校真的非常重要!

考研复试很难吗

排雷!极具迷惑性的5大院校!

三、既然这么难,我还考吗?上岸的几率大吗?

考啊!

为什么不考呢?

这么多人都在喊难,难道他们就没考了吗?反而是考的人越来多。

考研复试很难吗

为什么现在二战和在职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考研很值得也很必要,读研会给你更多选择,赋予你的人生更多可能性。

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逐步重视,产品体验要求的不断升级,工作中自我觉察意识的觉醒,随之而来的很多岗位,像用户研究,用户体验,产品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不同职业,都十分欢迎心理学专业的同学。

✅ 至于上岸的几率,没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你的考研成功率,只能说它取决于你如何选择,以及你的努力程度。

考研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而是一段漫长又艰辛的旅程。如果你决定了考心理学,就不要再有任何迟疑,向着你的目标前进就好!

考研复试很难吗

四、那我要如何备考心理学考研呢?

放宽心,这一趴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都写好啦,包括择校哦,直接看这篇就行:

跨考的宝子可以看这个:

◆ ◆ ◆ ◆ ◆

考研复试看什么,关于医学考研复试,看这一篇就够啦

中综傲视宝典

专业课复试容易准备,踏踏实实看书做题即可,面试环节最不可控,有些同学甚至会倍感紧张,我们今天分享的是面试最可能的几个问题以及一些小技巧。

(1)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学校/专业?你了解这个专业吗?

回答要点:一定要事先去你报考学校的官网,了解一下你的学校和专业,例如:这个专业的资源建设、硬件设施、学校对这个专业的重视程度等等。回答分两点,体现出你对学校和专业了解程度很深,第二就是展现你自己的优势,例如:首先性格上具有坚毅、顽强、踏实可干、能吃苦的精神等等,其次学习能力强,表现一些你对这个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例如哪年哪年这个领域有什么突破性研究,现在的研究趋势,未来的研究方向等等。

(2)在学校规定的参考书目之外你还看过哪些专业书?/在你看过的书中哪本书对你影响最深?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问到,老师是想看你有没有专业功底和潜力。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把你说的那本书扎扎实实搞清楚,例如: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哪年写的这本书、这本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个作品对作者的意义、这这个研究领域的意义,以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对你的意义。但如果实在不会一定要老实,因为老师可能会跟你进一步探讨这本书,如果你不了解这本书打不上来,或是瞎扯乱说的话,可能会给老师留下你不诚实的印象。你可以这样说:目前的学习程度还有待提升,老师你所给予学生的指导考研复试看什么,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后再好好拜读一下,仔细研究,谢谢老师教导。

(3)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回答要点:回答你的优势的时候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要求来说,或是实习经验,如果以后想从事学术研究,可以说说你本科的成绩,从事过什么研究、参加过什么项目,看什么样的专业书籍、以及自己对这个的浓厚兴趣等等;如果想从事临床,可以谈谈你实习的经历,跟过什么样的手术,哪个科室让你觉得医生的重大价值,实习时遇见的意义重大的事情让你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等等。缺点的话请婉转的说一下,但一定不要说那种不能改变的缺点,比如性格方面或者人格方面的缺点。

(4)谈谈你的毕业考试。

考试的成绩,主要谈一下与报考有关的专业成绩,及相关的操作成绩等等,突显出优势。

(5)谈谈你的实习经历。

主要谈一下,在实习中跟过什么手术,在哪个科室实习过,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科室,遇见了什么事情,又有怎样的成长,对你又怎样的意义。

(6)如果你被录取,你的研究生生涯应该怎么过?

自己首先要准备一下近三年的研究计划,例如第一年要把本科期间没有学扎实的理论知识补全,第一学期重点研读课本,第二学期看看相关的拓展书目,再次基础上,能够小有所成的发表一两篇的相关文章;跟老师上手术,多学习临床经验,私下研读相关书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涉猎该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提高自己的研究敏感度,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研一主要任务是把基础能力提高上去,尤其是英语能力。研二、三主要是提高操作技能,增加临床经验,通过观看录像、书籍熟悉操作,在真正上临床的时候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7)如果你不幸被刷掉,你会怎么办?

回答要点:表示自己想上贵校研究生急切愿望,如果不幸被淘汰会继续努力,争取明年来贵校上研究生。切记一定要表示自己非贵校不上的决心。

二、以上问题最好中英文回答都要准备,除此之外,英文面试你还要准备几个话题:

— —

Where are you from?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there?

How do you like it? why?

Do you live near here? where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good about in this city?

——

Could you tell us sth. about you ?

What does your do for the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ith your ?

——

Do you have any ?

How did you in the ?

—Study/Work—

Why do you to study at our ?

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of a job?

What are your ?

What kind of job did you do?

Have you ever the ?

Why do you want to go back to study of going on with your work?

What are in order to do your job well?

What did you enjoy most about your life?

— plans—

What do you to your study if you are into this ?

Do you think is for your plans? In what is it ?

以上回答一定要注意:

①礼貌、谦虚,表情自然,面带微笑。

②每个问题最好控制在3、4句话之内,可以多说,但是千万别害怕讲错就干脆不说。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不要着急,自信坦然,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我确实不是很清楚,还请老师赐教。”

③注意语速。(人在紧张的环境之下语速会不自觉地加快,而语速太快的话你的思路赶不上你说话的节奏,容易语无伦次。)

④回答要逻辑清晰,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最后;

⑤回答完之后要加上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思考”,“谢谢老师”/“thank you”,以示礼貌。

三、约几个研友每天面对面作自我介绍、提问和回答

要知道自己在镜子面前说自我介绍和在别人面前讲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你练习,习惯被别人注视的感觉,你面试的时候是有很多老师一起注视着你。要监督对方是否爱有小动作、口头禅,表情是否自然,声音是否洪亮、清晰,眼神是否飘忽不定等等,这些细节虽小,但是在面试的时候会给老师留下不要的印象。所以你可以找你的同学、家长充当面试老师,练习面试时的状态。

考研复试看什么

一些面试小技巧

1、复试面试中的问题是不是都特别难?

考生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撇开学术问题,导师一般都会努力营造轻松的对话氛围,让学生放松下来,就爱好、兴趣等畅所欲言,考生只要语气自信沉着即可,过分紧张或故作成熟反而会适得其反。考研复试面试本质上是一次导师与考生之间的会面交流,所以可以适当紧张但不要过分紧张。

2、进入复试考场前会很紧张,怎么办?

面试紧张是很正常的反应,建议没有轮到自己复试之前,不要和其他考生谈论过多关于复试的事,因为这样会增加自己的紧张感,考生可以在备考室或离复试不远的地方看看所带的复试资料,或是也可以听点轻松的音乐,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消除复试前的紧张感。

3、进入面试考场时怎么做?

如果没有秘书带领,一定要轻轻敲门,待应允后再进去,进去后,一定要向在座的所有考官(导师)进行问好,如“各位老师好”、“下午好”等等,进行行礼,然后坐下。

4、复试面试时怎样着装才能给导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于现阶段的考研学子,我们是时代的代表,是潮流的代表,所以在复试时,衣着不要太个性化,虽然不一定完全要穿正装或是比较保守的服装,但不管你穿什么衣服,都应该做到整洁、得体、大方、朴素。男生最好不要留长发,女生不要穿吊带、高跟鞋,尽量不要佩戴首饰,而且千万不能涂指甲。“首因效应”很重要,所以考生要非常重视留给导师的第一印象。

5、如何在进门时就让导师喜欢上你?

想要导师喜欢,考生要在第一时间把握进门时机,通常情况下会有人通知轮到你复试了,如果没有人通知,即使前一位面试者已经结束,你也要在门外等待,不要擅自走进面试房间。进门前,敲门的力度要恰当,以里屋的导师可以听到为宜,敲两至三下是较为标准的。当听到导师说“请进”后,考生就可以开门进入了,开门尽量要轻,进门后将门轻轻合上,然后回过身来前倾30°左右向导师微微鞠躬行礼,面带微笑地问好,然后自报姓名。考生在面试中一定要态度端正,切不可现出一副无所谓或者满不在乎的样子,同时注意控制好回答问题的时间。

6、如何应对导师的各种微表情?

考生要学会看导师微表情所表达的内涵,如果导师对于你所阐述的问题有很明显的心不在焉或疲态时,要适时地刹住话题,不要再滔滔不绝,而要将话语的主动权交还到导师的手上。如果导师流露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你也不能得意忘形,而是要更加拿捏好语言的用词和分寸,要让人觉得你自信之余还很谦虚。同时考生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导师对你是大加赞赏还是表示很不在意,你都要做到宠辱不惊,不能因沮丧不自信而在当场暴露给导师。

7、如何克服因紧张而导致的手势过多?

复试面试时,考生配合恰当的手势,可以加大对答题内容的形容力度,并且加深导师的印象。然而,手势太多也会分散导师的注意力,让导师觉得你不够稳重。因此,手势的使用不宜太过频繁。因紧张、过于兴奋而导致不知道双手该放哪里时,可以适当将手固定在桌面上答题。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面试上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呦~

问题:今天这么多面试学生,和他们相比,你的优势在哪里?

推荐回答:我知道今天来面试的同学们,都是具备很高专业素养的佼佼者,但是我认为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一定会面临更多挑战。我的优势就是我对于不懂的领域求知欲很高考研复试看什么,关于医学考研复试,看这一篇就够啦,我愿意从零开始,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学习,并且我学习新东西的速度很快,适应能力很强,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生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fushi/15928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3日 下午12:01
下一篇 2024年3月23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