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团建干什么,学生缘何纷纷“钻”车间?暑期临近,民企研学基地旅行复苏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暑期临近,温州众多民企研学基地又迎来客流高峰。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温州市冠豪眼镜有限公司劳动实践基地迎来了潘桥二小的3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与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如今,基地拓展了研学市场,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育才课程资源包及研学设备整体输出业务,已为省内外诸多场所打造定制化研学基地。“民营企业开设研学基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选择,期待更多高质量的民企研学基地涌现。

潮新闻 共享联盟·温州中心 黄文盈 编辑 项锐

自动上料、配色、搅拌、熔融成型,然后由机械手自动取件,送到传送带……6月20日上午,在育才控股集团智能生产车间,一众学生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感叹:“原来椅子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近年来,温州越来越多像育才这样的企业打开大门,让学生走进企业、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与此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这也促使更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辟研学基地,拓展研学业务,形成一股民企研学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暑期临近,温州众多民企研学基地又迎来客流高峰。记者走访了多家独具特色的研学基地,体验将课堂搬进企业的魅力所在。

温州民企纷纷开设研学基地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温州市冠豪眼镜有限公司劳动实践基地迎来了潘桥二小的3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与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现场,孩子和家长们共同组装一副老花镜,享受亲子互动时刻。

说到打造研学基地的初衷,冠豪眼镜董事长郑志远说,前些年,企业一直通过户外大屏等渠道来宣传企业品牌,但收效甚微。为了推动眼健康科普,企业于2018年开始尝试开展研学活动,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群体的喜欢,还有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我明显感觉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更高了。”

尝到公益研学的甜头后,冠豪加大投入对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响应温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号角,对研学基地开展适儿化场景布置。截至目前,参与研学人数超万人。企业还成为温州第一批儿童友好企业创建试点单位、浙江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在位于红蜻蜓厂区的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内,一条古老鞋款到现代制鞋的嬗变轨迹呈现于眼前。红蜻蜓文化传播部负责人王隽华介绍,该馆由企业在2005年独资建立,历经三次扩建,如今展厅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藏有1500多件古今鞋履展品。“董事长钱金波热衷中国鞋文化的宣传推广,他认为将鞋文化融入企业基因,为中国鞋都寻找文化载体,有利于企业引领行业风向,驱动产业创新。”王隽华说,研学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入脑入心的体验,还帮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效应,值得一直坚持下去。

公司团建干什么

今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温州研学旅游逐渐复苏。面对省内外学校、团队纷至沓来的研学预约,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急对开放工厂和原有研学场所进行改善提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全新面貌迎接孩子们。

3月份以来,由康奈集团推出互动体验馆参观—定制馆智能量脚—数字化车间参观—皮鞋工艺体验系列研学活动,周均接待研学团队2-3场。记者来到康奈研学基地当天,恰逢来自新疆的研学团队在现场开展主题活动。大家近距离观察智能脚型测量仪,了解到30秒就能生成与脚型相关的52项数据时,纷纷惊叹:“温州制鞋技艺太优秀了!”

在康奈集团企业文化部经理王直看来,公益研学活动是企业展现品牌形象的一个窗口,为企业带来广告效益是无形的。

企业老总给孩子们讲创业故事

“从家庭小作坊成长为年产值5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终极梦想是打造一个‘未来教室’,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创成百年企业……”日前,在温州育才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育才控股集团董事长苏尚州正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育才控股集团推出的“小眼睛看温商”课程,课程内容还涉及章华妹、王碎奶、叶文贵等温商们的创业故事公司团建干什么,向孩子们传递“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

红蜻蜓的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专门设立品牌文化馆讲述红蜻蜓创始人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一步步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故事。浙江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防爆电气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设立专门的研学教室与物理实验空间。尽管创始人石碎标已是80岁高龄,早已将企业交给新生代掌管,但他还是经常来企业为研学的孩子们亲自教授“温商精神”主题课程。“世界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希望我的创业故事,能给年轻一代以激励。”石碎标说。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企业的研学基地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温商创业故事课程,让青少年更加深刻感受到温商创业的艰辛和不易。

“借力企业资源,学生们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从中了解温州创业故事,感受温州创新发展,更明白肩负的期望和使命。”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副校长虞晓敏说,学校与多家企业研学基地开展了研学合作,包括康奈集团、冠豪眼镜、鹿城农商银行等。

瓯海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鲁约认为,以研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温州民营企业,沉浸式学习“温商精神”,感受企业家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反哺社会的精神,让孩子自发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意义深远。

在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材中,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课程都添加了温州民营企业和温商行天下专题板块。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温商精神一直是作为课程主要理念之一,引导教育工作者展开教学工作。

温州市青少年研学旅行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温企纷纷开设的温商精神传承系列研学课程,让孩子有机会和教材里的人物面对面公司团建干什么,对于孩子们的价值观形成、职业规划教育大有裨益。

企业研学走上市场化发展之路

如果说,温州知名企业纷纷在厂区开设公益研学场所,是企业开展研学的初级版本;那么不少传统企业敏锐觉察到了研学旅行的市场空间,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展“产业+”,就是企业开展研学的进阶升级版。

诗画山水文化研学、改革创新社会研学、创意物化创客研学……连日来,育才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负责人程文贤正忙着对接来自各地的学校及研学团队,为他们“一对一”量身定制特色研学课程。目前7月份的研学日程已经排满,8月份仅有少量空余。

记者在育才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看到,基地内设生命科学探索中心、生活实践体验中心、人文艺术体验中心、科学数学创意中心、工程技术创意中心和未来研究中心6大中心,共开设50多门课程,包括米塑、纽扣、瓯陶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还有激光雕刻、编程机器人、无人驾驶AI模拟等益智拓展课程。据介绍,基地每一个新奇好玩的研学场景就像是育才产品场景化的样板间,70%以上的装备都由育才自己研发并投产应用。

公司团建干什么

“育才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是集团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是企业从装备制造向文化产业进军的全新尝试,是育才集团‘从硬件为王,向内容为王’的全面转型升级,更是育才新的核心竞争力。”程文贤介绍,基地室内场馆面积近20000平方米,宿舍及餐厅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配备30个实践活动教室、一次同时容纳700人就餐的食堂及600人住宿的学生宿舍。该基地先后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多项荣誉。

如今,基地拓展了研学市场,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育才课程资源包及研学设备整体输出业务,已为省内外诸多场所打造定制化研学基地。

电光科技同样看好研学旅行市场,联合多家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在风景秀丽的雁荡山打造了国际研学基地,推出九大特色场馆课程,包括蓝夹缬工坊、细纹刻纸工坊、黄杨木雕工坊等非遗课程,以及乐音清扬馆、山海文化馆、财商教育馆、人工智能馆等特色精品课程。

“暑期即将到来,我们基地为学生群体推出了单日或多日的定制化研学课程。”电光科技研学项目有关负责人郑永芳介绍,基地还在谋划带学生们走出去,与省内外各个研学场所开展交流合作,开拓研学市场更多新机遇。

除推出开放工厂外,浙江明春集团有限公司还打造云岚牧场主打农牧休闲度假区、乡村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板块,各板块依据各自优势推出的“小小农夫日,跟着秧苗下田去”“体验奶牛小帮工,与奶牛亲密互动”“小小甜品师,修习牛奶魔法学”“玩转大草原,跑进夏天里”等主题课程,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项目。“对‘牛奶+’的不断探索,正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叶侠鸶说。

温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温州教育和相关部门接连出台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政策举措,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学校主导、社会协同、家校联动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公益化、特色化、生态化、多元化发展,累计接待数760万人次,公益研学9万人次。

今年3月,市教育局印发的《中小学研学实践实施方案》明确,中小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每生1至2次研学实践活动。“民营企业开设研学基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选择,期待更多高质量的民企研学基地涌现。

【专家热评】

温州赋予研学旅行新内涵

杨平宇

温州商学院教授、科研与地方合作部部长、温州市两个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研学之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是发展研学的重要意义所在。2014年开始,我国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目的是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通过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以提升学生素质。随着人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断深化,研学旅行的参与者已经从狭义的中小学生扩展到全年龄段社会群体,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学旅行社会溢出效应也在不断发散。

近年来,温州众多知名企业依托自身产业、产品和技术特色优势,纷纷创立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为温州又增添了一张产业研学旅行金名片。笔者认为,温州创新性地将本土特色产业资源,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和课程知识,更加丰富了研学旅行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增强青年一代的温州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温州城市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温州过去有纽扣、拉链、打火机,是‘商业之都’,现在则在往‘科创之城’的方向发展,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产业蓬勃兴起,并不断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依托温州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企业的研学旅行,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在现实场景中体验式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更可以传递产业发展信息,让更多的社会群体感受温州产业发展的魅力,提升本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四千”精神,为温州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是一代代温州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是温商精神最好的概括。在“四千精神”的支撑与引领下,温州、浙江乃至长三角的众多创业者、企业家从小生意做起,凭着对市场的灵敏嗅觉,敏锐发现商机、善于把握时机、主动捕捉契机,将“小作坊”变成“大企业”。传承与发展“四千”精神对于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温州人的精神世界建设以及温州人精神的自我升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千”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直观现实和具有冲击力的物质载体搭桥铺路。显然具有温州特色的产业研学旅行模式,与温州“四千”精神的传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如红蜻蜓的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专门设立品牌文化馆讲述红蜻蜓创始人们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一步步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故事。

可以看出,温州的创新实践丰富和发展研学旅行的内涵,它在根植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核心目标基础上,赋予了温州精神文化传承和增添本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tuanjian/5682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6日 上午10:12
下一篇 2023年7月6日 上午10: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