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旅游团建 国庆黄金周跟团游恢复60%,旅行社复苏之路,任重道远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旅行社熬过了疫情封冻期,在7月中旬迎来了跨省团队游开放,在这个“加长版”黄金周中,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分得旅游消费“大蛋糕”中的一块?一方面是业务显示市场复苏,一方面是消费者普遍显示了对旅行社服务的“又爱又爱不了”,旅行社日子难过;两者矛盾中显示出旅行社的困境。今年黄金周人山人海的国内游市场相当于一针强心剂,给旅游从业者很大的信心。不过,旅行社离业绩的彻底恢复仍旧任重道远。

跟团旅游团建

10月8日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国庆中秋8天长假的宏观数据: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整体行业数据显示行业已经逐步恢复生机。

旅行社熬过了疫情封冻期,在7月中旬迎来了跨省团队游开放,在这个“加长版”黄金周中,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分得旅游消费“大蛋糕”中的一块?

一个去旅行社中心化的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到来?

“疫情发生后,原先市场上那些热热闹闹的传统跟团游安静了不少。”旅行社从业者王静表示,疫情之下跟团旅游团建消费者也更担忧安全、健康、环境等问题,传统的跟团游隐患重重。

消费者在十一黄金周更倾向于选择短途游及省内游的行程,导致更不容易选择跟团游的形式。这些现象似乎都在说明旅行社在双节表现“惨淡”。

事实似乎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悲观。

根据金棕榈全国电子合同示范平台、全国旅游业务平台、全国导游及保险平台团队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获得:整体黄金周(10月1-8日)国内团队游比上半年有明显恢复,黄金周团队游整体出行恢复到去年同期60%;同时人均团费比去年略有提升,是去年同期的106%。

整体旅游特征上,通过金棕榈数据平台显示:

出行天数选择上,今年对比去年更偏选择2-3日的周边团队游,主要由于本年无法出境,同时疫情让出行人员更倾向周边“溜达”。而从旅行社单体业务情况来看,大型旅游集团、大型旅行社“回血”速度相对较快,承担了主要的黄金周业务“输出”。从游客习惯来看,疫情加速了在线旅游业务的发展,在线获得服务和旅游信息进一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中,黄金周8天团队国内游出行人数贡献top3分别为四川省、广东省 、上海市;在人均出行团费上,本年对比去年稳中有略微的提升,是去年同期的106%;国内游人均团费支出top3的游客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均团费4112元)、吉林省(人均团费4111元)、青海省(人均团费3220元);

黄金周期间出行游客偏好线路天数(最高的三个天数,分别占比),2日游19.50%,3日游18.79%,5日游15.18%。出行游客年龄层排名top3为,21-30岁占比23.04%,31-40岁占比17.62%,51-60岁占比17.46%。出行游客性别比例为:男性占比40% 女性占比60%。

“消费者对跟团游的需求不会消失,因为总有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不熟悉,且消费者希望旅途中是愉悦而放松的,谁愿意在行程中要一直照顾队员,拼命开车,注意安全呢?”春秋旅游的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春秋旅游国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人次同比恢复接近八成,而营业收入则同比微增5%。而携程线下门店数据显示,长假期间共有将近9万人从门店报名出游,同比恢复7成左右。

行业利好但旅行社日子却难过的“困境”

行业一直有两种声音,疫情以来尤其显著,一种是行业整体向好(现阶段是整体复苏情况良好)。整体数据来看,行业团队国内游在文旅部指导下,特别是在7月底放开省际旅游后,明显业务曲线回升,总体来看已经恢复到接近三分之二。

另外一种是一些旅行社觉得自身业务情况和整体情况矛盾,很多旅行社依然表示业务压力很大,特别是疫情之后,整体向好的趋势似乎没有“利好到自身”。

一方面是业务显示市场复苏,一方面是消费者普遍显示了对旅行社服务的“又爱又爱不了”,旅行社日子难过;两者矛盾中显示出旅行社的困境。

旅行社的困境很明显一部分是由于“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但旅行社和游客之间“爱而不得”也非一日之“冰”。

爱是离不开,想依靠;绝大多数游客是无法完全放弃旅行社的。旅行社特有的旅游资源,长期致力文旅服务的经验,可以解决游客出行各项资源选择和资源整合的问题,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服务包括小交通的一站式都让游客更省心省力。

“爱不了”是大多数旅行社停留在传统线路服务,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过场的看景点的线路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成熟的消费者需求。现有市场,即使是定制游也停留在生硬的把传统线路产品传递给客户,仅仅是小团出行;或者稍微改动其中的部分住宿酒店、机票等资源。对比全球信息在线化浪潮下,信息壁垒越来越少;同时景区等资源方也加大直达消费者的营销力度,消费者获取信息越发简单;同时随着消费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自己“选择”和“打包”资源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于是,导致在中低价格接受度的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发现自己整合资源更灵活且可控成本;在中高端价格接受市场,消费者发现,以自己能力整合的资源反而比和旅行社交涉节省精力和时间,同时能更好的满足出行需求。这样就导致不仅仅是国内游,很多出境游也有自由行的导向。

旅行社如何走出“困境”

在这种“供需矛盾下”确实有一部分旅行社“先行了”,通过同专业第三方合作实现服务在线化(通过业务系统升级、电子合同服务)、营销数字化(网络直播、当地玩家视频推荐);创新服务(目的地向导、小包团、小定制)等开始了稳定且逐步的探索和升级转型。但大多数旅行社还相对脚步慢一些,小部分甚至还是靠山吃山,靠关系政策、回扣、信息不对称等古老的方式生存,显然这种方式已经逐步被数字时代的消费者赶超,特别在今年这种“疫情”的特殊时间下,加速了对守旧的服务方式的“淘汰”。

如何解困。除了在同心同力解决疫情这个当前的直接痛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疫情下,需要国家和主管部门政策和福利支持

文旅行业今年的苦太多,对于很多旅行社企业来说,今年唯一的目标就是活下来。在艰难时刻,行业尤其需要国家和主管部门在政策导向和补贴等福利上进行支持,让大家渡过艰难时刻。

2、创新产品和服务碎片化

跟团游的模式可能将彻底发生变化,传统的跟团游模式在疫情之下难以为继,“大团游”向“小团游”转变,“私家团”不断涌现。一方面安全、品质成为游客出行的关注重点,另一方面出境游市场的高端消费群体回流。“私家团”、个性化定制、精品小团等旅游服务市场加速扩容,并在提供新体验、新需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逐步加强线路资源的灵活配置,一步步的接近和探索消费者的更高需求。

服务碎片化将旅行社能获取的资源进一步“细化、碎片化”跟团旅游团建,让其产生更多的结合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服务当地化

游客出游,想看的不是“自己人”,不管国内游还是出境游,最怕到哪都是“本国人的人海”。游客更希望去体验当地人体验的食物、风俗、服务体验。所以,针对此需求,可以在单项服务或者半自由行基础上叠加当地“一日游”、“车、导”服务;让当地的旅游达人带大家游览。

4、服务的在线化

如果说产品创新是一个长期需要探索且试错的螺旋上升的模式;服务在线化必须是一个需要尽早开始并持续的上升模式。产品创新可能有的对有的错,但服务在线化智能化一定是必然趋势。

信息在线化、交流在线化让大家感受到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生活离不开数字化、在线化工具,而旅游消费作为生活中必需品也必须拥抱在线化趋势。通过在线化的服务,更快更方便的触达消费者。

通过在线化服务和创新,把旅行社资源整合的优势升级加强。旅行社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整合的服务能力。传统的困境是由于传统的服务方式无法影响新时代的消费者。通过在线化服务,可以结合产品创新产生新的“火花”。

在线化合同签署,让游客的安全、隐私和权益获得保护;同时可以通过在线化的营销,将当地旅游达人的旅游体验、网红景点(食物等)快速传递给游客,帮助游客选择和刺激出行。

今年黄金周人山人海的国内游市场相当于一针强心剂,给旅游从业者很大的信心。

不过,旅行社离业绩的彻底恢复仍旧任重道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tuanjian/2048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0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3年5月20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