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想学法是去五院四系还是去法学相对差的985、211?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有去你法学专业的分的学生,都够一个中等211的王牌专业了)。如果你懒,不想自己找资料,不想自己计算,那我建议你不要死磕法学,因为你不配,你完全可以套下面的一般公式:城市(能去上海就不去其他,除非离家近)>学校(能去985、不去211,能去211,不去双非)>专业(可以转,只要你后面足够努力)

想不到有不少回复和赞呢,逛知乎不多,这其实是我第一篇回答,还挺荣幸受到大家看好的。针对评论区里指正的问题,我进行更正。

近5000字长篇警告。

距离提问已经很久了,不知道你选择了什么,不过无论你选择了什么,相信这个回答会对你有所启发。同时这个回答希望后来人可以看到。

题主是个优秀的文科生,答主是西政卑微法学狗。

一、首先审题:

法学专业和985之间权衡。五院四系中,四系是指北大、人大、武大、吉林大学法学系。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即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而今仅华东政法、西南政法大学以及西北政法大学是双非。所以题主情况应该是这样:文科排名省前1%左右(非重庆户口),有志于法学,尚不足以选择武大人大法学院,分数尴尬,但可以去西南政法学法的同学(可怜的西北政法因地域尤其劣势导致分数线明显更低,相信题主也不想去西北;华东政法大学:???拜托对外地生正常一点好不好,招收的指标还没中政一半多,生在上海就是金钥匙吗?有去你法学专业的分的学生,都够一个中等211的王牌专业了)。所以我不会回答:“可以去五院四系里的985、211啊。”

然后我们分析问题:法律是权衡的艺术,这个问题也是权衡比较。

想要比较,我们得来看西政方面的情况,当然,我也只了解西政的情况。根据答主在西政的见闻,可以先说明对它的总评价:西政作为奇迹的遗迹,在新世纪的发展大潮中,西政已经举步维艰。

西政故事:(此乃绝密资料,我喜欢把当今与历史联系起来,寻找一切现象的形成原因,因为这样可以对现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请不尊重历史的碎片阅读者略过本段,因为我这段对急性子的人来说就是噩梦)西政之所以成为法学黄埔,更多的是一个历史上的巧合。西政的高光时刻是文化dgm结束的头几年。wg期间,政法院校全部停办,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连教学楼都难逃厄运,但是西政在师生的争取(游街拉横幅)下保留了教学硬件设施,仅仅停办,场地留着了,没有被拍卖,也没有被砸烂。因此恢复高考的元年,全国有77所高校招生,但只有北京大学和西南政法有条件开设法学专业的现实条件,结果那些现在可以去清华或武大的、又只钟情法学的考生,没条件去北大的,只能去西政,想想就知道会是什么情况了。好学校生吸引了好老师,好老师造就了好学校,好学校又吸引了好学生。西政异军突起,成为了改革开放来法学教育扉页中最浓墨重彩的传说。wg期间停滞的法治建设重回正轨,但改革开放前几年每年只有三位数的法学毕业生(现在嘛,,自己问百度吧,我不喜论现世之事),于是从最高法到基层公安抢着要人。仅仅提前于其他学校恢复几年,就可以创造奇迹,可见机遇是多么重要,先发制人是多么可怕。“成也吾也,败也吾也”,西政因为保护自己而兴,也因为保护自己而衰。由于种种原因,西政落选第一轮211,被计划并入新整合的985重庆大学,西政师生再次保护母校,拒绝合并(游街拉横幅)。于是,西政就再不见国家政策支持。(举个栗子:现在的校区都不是教育建设用地划拨,是西政自己掏钱得来的)西政就着几亿的年拨款,还要把法学专业建设得不亚于每年300亿左右的清华;如今北上深等大城市的吸血能力日益高涨,西政偏居一隅,日渐势微,这也是东北西北地区高校共享的伤心事;文科类双一流学科僧多粥少,法学专业寥寥无几的名额全部被更强势的学校的抢走了,加剧西政的窘境。

二、呈现西政现状:

西政丧失了许多机会,它和部属院校差距日益加大,种种因素导致它曾经的辉煌更多是昙花一现,是历史的意外事件。

资金:神兵未动,粮草先行。985、211已经称埃落定,资金对高校发展是首要的,但是西政现状堪忧,在前文已经描绘得很真实了。由于资金对紧缺,西政师资(如果兰州大学的师资流失可以再建一个兰大,那么西政流失的师资可以再造五院四系)、基建(西政有的地方叫“80花园”、“79香樟林”,一目了然:这是哪届校友捐赠的。请问政府拨款呢?)、奖学金(我兴冲冲地去领奖学金,却发现没有过1000的,它没有,没有。。。枯了)都越来越可怜。氛围:与君子同居,如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同居,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下发给西政都通知曾几何时是司法部签署的,如今是重庆市下发的。资金和地位的变化带来了学校氛围的大变。

在刑事案件中,自然定律和公理,众所周知的事实不需要举证。大部分985和211的资金和学习氛围不证自明,而这些是大学最重要的,因为关系最终学生能否获得真才实学。

3.其他: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A.校友和老师:的确很强势,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日渐式微,但是客观上瘦死的骆驼仍然比马大,西政校友和师资的强势是历史地形成的。顺带一提,现在校友,女生为主,已经男1:女2了

B.眼界局限:“朱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指出,法学尤其依赖其他学科的滋养。比方说,立法的时候,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你难道连生态学常识都没有你怎么立法;中外交流,比较研究,不懂意大利语,你看到的《犯罪与刑罚》都是二手的,不懂德语,无法比较德国立法和我国立法各自的特色。不仅法学,文科学生最好还是要有辅修来让自己升值,好让自己在这个时代的韭菜丛中显得更加突出。西政由于专业局限,辅修水平和种类极其有限,但仍然有学生觉得自己在中国法学第一梯队的牌子下受教育。”当然这些论断就题主问题没有参考价值,因为这是和武大等院校法学相比的,西政的法学规模和底子还是比末流985要好的。眼界和专业局限的问题,更多看个人。

C.毕业去向:由于法学专业特点,正常情况下西政毕业后读研究生,然后平凡的法官、律师、公务员、检察官、法务,主体在基层(公务员只有985才香,可以直接定向选调几年内达到省市级别,其他学校都是平等地考基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当公务员的话,只能送你一句话: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地域上西南和广东为主,收入较高,社会地位较高。厉害的可以成为学者教授、高官、律所合伙人。最后都变成一丘黄土或一堆骨灰,哈哈。

作为西政的学生,感叹一句:西政的学生确实为中国法律界付出了太多。当年没有法学稀缺的时候,西政培养的人才从高处推动了法制建设的发展;在法学生充足的情况下,西政的学生深耕基层,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至今,西政仍然是以拮据的经费维持全国法学规模最大的院校,为法治输血。

三、输出观点:

以上因素是西政的特点,至于你想选择985、211还是西政,你要自己加权计算。师资力量、学校名号、同学质量、地缘位置、男女比例、就业质量、保研比例等等,不同的人填报高考志愿的参考要素和权重不一而足。比如我重视老师和校友,我心中它占比20%,自己找资料具体了解后,我觉得西政在这方面得分90;我也重视薪资,然后占比多少……. 自己算加权总分,然后和你可以去的985、211比较高低。并且,每个要素还可以细分,eg:就业质量包含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又可以细分为上限与下限),从业地缘,转业难度等多个因素。不要说什么我列的不全,这是你自己要考虑的问题,不同人关注点不同,所以你需要列出的要素是个性化的,打分也是个性化的(男生扎堆报女生多的院校想撞桃花?你室友♂♂可不一定这么认为),这也是同分却不同去向的一个原因。

我在文章中对以上部分要素尽量客观地描述了,以尽量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西政现状。人们往往“看的”东西一样,“看到的”却不一样,需要什么自己最清楚,我对大家都价值就是一个窗口,一个可以窥见西政究竟是否和你要求的一个窗口。而你今后要买去哪个城市的机票,不是我一言堂说了算。

怎么样,看了这么久,发现都是废话,是不是很失望。但现实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人的基础和想法不一样,众口难调,无知的我必须承认没有给出统一答案的能力。

如果你懒,不想自己找资料,不想自己计算,那我建议你不要死磕法学,因为你不配,你完全可以套下面的一般公式:城市(能去上海就不去其他,除非离家近)>学校(能去985、不去211,能去211,不去双非)>专业(可以转,只要你后面足够努力)

四、结语:

我相信因果报应,如果有人把杨氏双缝实验夸大是因果律的崩塌,我会嘲笑像他差生做不出题目便声称题目无解。所以我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每个学校的分数线和性价比是呈正相关的。尊重往届的录取分数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想学法是去五院四系还是去法学相对差的985、211?,那是历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最后,无论结果如何,不要过分纠结你的选择正确与否,因为实际上,本科后同一高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比大众一直强调的学校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社会上,正因为天地不仁,所以必一视同仁。英雄不问出处,抓得到老鼠才是好猫,管你是花了多少万养出来的波斯猫还是会泡咖啡的加菲猫,抓不了老鼠通通爬。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到哪里去了,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不可忘本心;还有你大学要如何度过,不可虚度光阴;以及你毕业后是什么规划,不可摘埴索涂。始终切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祝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人,会不断更新自我,上下求索,终集大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tongdengxueli/zhongguozhengfa/16977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3:31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3: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