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建筑特色,新作 | 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建筑规划设计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项目名称: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建筑规划设计

湖州建筑特色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外观,临水而建©吴清山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 杜春宇工作室对的分享

意 |

文化是一个乡村聚落的本质特征,文化积淀往往会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而被忽视、被淡化。然而传统的文化肌理和根脉不仅仅表现在有形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建筑形态等实物遗存,也表现在乡风、民俗传统、手工记忆等无形之间。而集体记忆相对不变不灭湖州建筑特色,需要形式去承载和诠释,所以新乡土公共建筑的介入,是一种‘唤醒’,当场所成为承载特殊情感和精神的载体时,便不再是抽象的地点,而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公共空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需要体现可达性高、可容纳合作与参与性的集体行动以及多元化使用的空间理念,在村域背景下能融合复合混杂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追求。所以根植于地域传统的设计,不但在空间及选址上勾勒延绵不断的文脉,更要结合实地衍生因地制宜的建筑逻辑,汲取本土化的构造元素才能引起共情与归属感,近乡情不怯更能画船听雨眠。

▼依水而建的村落和项目远景鸟瞰图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址 |

‘小村客厅’作为大竹园村的‘文化礼堂’坐落于 “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安吉。作为住建部省级农房试点村,肩负着尊重与复兴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使命。大竹园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然而经过历代的破坏、 改建和生长,如今村中历史最久远的仅剩下一堵清末的墙,但村落原有的肌理依旧清晰可见,其浙北民居的建筑形制和生活方式更是从各个角落显露出来。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习惯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和特色。古时候的村民,将水用于灌溉、浣洗、生活,往往通过家门口的水声和气味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而山水围合历史以来也被视为理想聚落的必要条件,与自然互为整体的时空观念也是传统以来的美学思想。“水、石、竹、田”等农民的生产要素的梳理和连通意在阐述现时的“竹喧归浣女,清泉石上流”,所以‘小村客厅’正选址在新老村的衔接处,不但步行可达性强,汇集人流的同时也强化了空间的交往功能;结合原有的水塘和交通节点设立公共配套,便捷服务村民的同时致敬历史传统和自然环境。

▼项目外观,临水而建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外观局部,玻璃立面在视觉上联系了建筑空间和水体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临水面夜景©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夜景外观局部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形 |

‘小村客厅’的概念起于乡村文化和现代生活理念的融合和重建,乡村建筑的作用更趋向于地域性的、社区文化性的记忆场所,所以新颖的建筑构建方式和空间传递的非物质形态(情感、文化、精神)缺一不可。设计师在长期的和村民相处、考察的过程中发现,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民间的文化来源除了农耕作为乡村主要的文化符号,泥塑、白茶、竹艺手工等都使得村庄的地域文化更加丰满和立体。

▼项目外观局部,采用竹制折窗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外观局部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由于传统的乡村的公共空间相对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相对单一湖州建筑特色,新作 | 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建筑规划设计,并没有明确的根据功能区分一个空间,所以‘小村客厅’不仅仅作为文化礼堂,它的公共空间需求和使用方法是非常多功能的,比如老人活动中心、农耕展览、图书浏览和乡村振兴讲堂等功能可充实农民群众的生活形态,一年一度的除夕长桌宴作为乡村民众的精神载体在有形的公共空间中实体化。尤其对于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视,小村客厅也被赋予了‘乡旅梦工厂’休闲产业的定义,给浸润在城市聒噪的人们带来青竹澈水的喘息空间,也为乡村产业带来了创收。

▼项目外观局部夜景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材 |

“新旧结合”的理念被运用于建筑材料之中,大部分采用从当地的传统材料,设计师原本考虑打造全竹制建筑呼应乡村环境,因防腐、耐久性的原因转而采用传统瓦片和竹材通过疏密有致的组合排布打造遮风挡雨遮阳的屋顶,造型波荡起伏意如江南水乡远山如黛、烟波浩渺;除此之外,设计师发现当地农民在旧时烧制夯土加以麦秸、竹面使之更加坚固、耐用,所以沿用相同工艺的夯土材料希望能打破时间壁垒使历史岁月感与农耕文化山鸣谷应;垒砌拼接的毛石墙、河边的卵石、以及地面的青条石完全就地取材来表达返璞归真却错落有序的淳朴景观。

▼爆炸轴测图

湖州建筑特色

▼垒砌拼接的毛石墙、河边的卵石、以及地面的青条石就地取材,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材料景观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外观局部,墙面采用加入了麦秸和竹面的夯土材料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传统瓦片和竹材通过疏密有致的组合排布打造遮风挡雨遮阳的屋顶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竹制折窗和玻璃幕墙与外广场和水系形成平衡中灵活随意的“模糊空间”,这种相对广而混沌、并非四面皆墙皆柱的空间体态反而让人能感受和自然、流水、绿意千丝万缕的对话关系。廊内朗朗欢声笑语,屋外潺潺流水。活动中心外的延伸空间,垒石围绕的树木给村民夏日乘凉、活动闲聊最惬意的一隅。

▼玻璃幕墙与外广场和水系形成平衡中灵活随意的“模糊空间” ©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整体夜景©吴清山

湖州建筑特色

▼一层平面图 © and

湖州建筑特色

▼屋顶平面图 © and

湖州建筑特色

▼立面图 © and

湖州建筑特色

▼剖面图 © and

湖州建筑特色

项目名称: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建筑规划设计

设计方: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工作室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6年 至 2018年

主创及设计团队:金凌骏,杜春宇,黄建云,双降喜,夏庆丽,徐志高,万华军

文字撰稿:金思彤

项目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大竹园村

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lvyou/12664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1日 上午11:12
下一篇 2023年10月21日 上午11: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