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小吃,湖南这座宝藏小城,美味比长沙更热辣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壹德壹把店铺开到了长沙,店内使用的米粉和炒码子的原料依然全部从常德配送。常德小吃多,其中大街小巷最多见的莫过于酱板鸭和鸭霸王。在当地有“不吃常德酱板鸭,不懂常德真味道”的说法。▲擂茶点两杯擂茶,配上麻辣藕、麻辣肉、鸭霸王几样小吃,就是常德年轻人聚会时的最佳下午茶。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常德的小吃,游客如特种兵似涌入长沙,体会这座“不夜城”的鲜美火辣。

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地处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及其支流蜿蜒缠绕,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蔬谷水产丰饶;西倚湘西,北枕鄂西,常德作为“川黔咽喉,云贵门户”,在保留了湖南土菜特色的同时,又表现出兼容并蓄的开阔胸怀。

1、一碗米粉,常德人的日常

论起嗦粉,问一百个常德人,一百零一个都会放下筷子严肃地向你解释:首先,在长沙吃粉才有圆粉和扁粉之分,常德人说吃粉就指圆粉,扁粉不是粉,而叫作“米面”。

常德米粉在浸泡大米时要进行四天左右的发酵,再加入醪糟、淀粉打浆,蒸煮、压模而成,这样做出的米粉更柔韧,在汤里久泡不胀不化。

米粉通常都是由工厂当天凌晨制作,发往农贸市场或是各家米粉店,绝不过夜。

清晨吃上这一口新鲜的米粉,才能开启常德人的全新一天。

从清晨五点开始,挑着担儿的、推着“倒骑驴”自行车的农民小商贩便会在市场边的数条小马路边摆起地摊。只消在菜市场逛一逛,便能在心中描绘出常德人的风味地图来。

▲ 豆花摊

首先是辣椒,新鲜辣椒便有皱皮辣椒、软香辣、泡泡椒等八九个本地品种,又会被制成干辣椒、泡椒、剁椒、醡辣椒等多种日常调味料。水芹菜、香椿、嫩蚕豆、小笋等春野菜尚未落市,初夏的茄瓜已登场,其中最独特的湖南风味还得数紫苏叶。常德河道交织,莲藕、马蹄、鱼虾谷鸭等水产自然也成了餐桌主角。牛肉,这一米粉的最重要配角,散发着浓郁的肉脂香气。

常德的小吃

▲ 紫苏叶(左)香椿芽(右)

常德米粉的诞生,最早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当时实行的“改土归流”政策,新疆维吾尔族人的一支迁至今常德津市附近定居。回民原本爱吃面食,但当地不种植小麦,定居的回民便以米粉代替,创造了最早的牛肉粉。经年累月,常德本地食材逐渐被运用到米粉中,口味渐渐变重变辣,而种类也扩大到了汤粉、干腌粉、炖粉等,炒码更有红烧牛肉、酸辣牛肉、牛杂羊杂以及多种多样的各色小炒。

常德的小吃

百纺农贸市场附近的米粉店“杨永胜”,是家四十余年老字号,做的就是传统牛肉粉。汤底用牛骨,加上多种香辛料炖煮而成,站在门口远远就能闻见牛油混着红油的浓香。杨永胜的每碗米粉都用土陶碗,即常德人称“钵子”来装。钵子保温性好,米粉表面不易凝结成膜而过于油腻。

常德的小吃

最受欢迎的码子有三种:原汤牛肉、干腌牛肉、酸辣牛肉,根据喜好可选汤粉或拌粉。湖南人称吃粉的动作为“嗦”,其实很形象,米粉连带着汤汁被吸入口中,香、弹、滑同时都被品尝到。吃汤粉的时候,还要配一个“穿眼粑粑”才算地道。这种用米浆、黄豆浆与小葱混合炸制的小吃,单吃酥脆,泡入米粉汤中,吸了汤汁与牛油变得酥软。

常德的小吃

▲ 酸辣牛肉粉配穿眼粑粑

常德的米粉店足有上百家,对于本地人而言,最好吃的永远是小区门口的那家。

“壹德壹”和“闻湘月”算是当地两家最为常见的连锁店,除了米粉,凉拌菜、酱板鸭等小吃做得也不错。点几样拌苦瓜、拌莴笋丝、炸小河虾、炸泥鳅,配着牛杂炖粉吃,愣是将嗦粉吃出了吃席的感觉。

常德的小吃

▲ 炸河虾拼泥鳅 所谓“炖粉”,就是将牛肉钵和米粉合二为一,食客自行将米粉下入持续加热的汤锅中,烫熟后捞到碗中,再加入蒜泥、葱花、酸菜等调味料食用。

常德的小吃

▲ 牛杂炖粉

相比起炖米粉,炖米面的口感更软更韧,能蘸取更多香浓牛肉汤。壹德壹把店铺开到了长沙,店内使用的米粉和炒码子的原料依然全部从常德配送。对于许多在外打工的常德人而言,乡愁,只要一碗粉便能消解掉大半。

2、几只钵子,可装全程家常味

常德人口中念叨的“钵子菜”,这是一种将炊具和食具合二为一的饮食方式。

“钵子”特指土陶钵,将初步烹调好的菜肴放入其中,随炭炉上桌边加热边吃。陶器导热慢且均匀、保温性好,食材不会迅速凉透,而且还能在炖煮中更入味。

常德的小吃

被江河环绕穿过的常德原由一个个小渔村组成,湖区阴冷风大,人们便顺应环境发明了边加热边食用的钵子菜。在常德北部的城头山古城遗址,曾出土过五千多年前的陶釜和陶鼎,即钵子最初的形态。现如今,常德人聚餐别的可以不点,钵子是必须有两个。“不愿朝中当驸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一句老话足以倒出常德人对钵子菜的偏爱,以及安贫乐道的性格。

常德的小吃

钵子菜分为清炖、混炖、侉炖三种,口味上则分为浓味和清淡。食材选择上十分广泛,几乎所有食材都可入钵成为常德人的日常美味。花样迭出的钵子菜菜单中,排名第一的总是谷鸭。谷鸭即农家散养土鸭,在水塘稻田长大,谷鸭肉质紧实,颇有嚼头,干香突出常德的小吃,湖南这座宝藏小城,美味比长沙更热辣,进钵之前,鸭子先与干辣椒、姜、八角等香料煸炒后小火煨过,鲜、香、辣渗入其中。土鸡也爱用老鸡,加干辣椒与青辣椒同煨,香中带辣。

常德的小吃

▲土鸡钵子

肥肠与猪头肉的组合,也是标志性的常德吃法。肥肠清理干净,去除多余的油脂,猪头肉切薄片,再加上切成大块的青辣椒。刚上桌时,肥肠脆弹,带着一丝丝鲜辣,等到十数分钟后油脂炖出,此时钵内最好吃的主角已成了青辣椒,软、糯、甜、香。常德人冬天爱吃的腊肉也可入钵子,带皮土猪肉,柴火慢熏,脂肪香气被慢慢收拢起来,等到切薄片,与青红辣椒在钵中乍然相逢的瞬间,奇香充斥着整个房间,下饭配酒都少不了它。

常德的小吃

▲肥肠钵子(左)鱼杂钵子(右)

鱼是常德人百吃不厌的家常菜。就连鱼肠、鱼肚、鱼籽和鱼嘴这样的边角料,常德人也不舍得浪费,加上姜蒜辣椒炒香,加料酒炖煮,便成了一只“鱼杂钵子”。千万颗鱼籽在口中爆开,再嘬一口鱼脑髓,别说驸马之位了,就是当神仙也不换。

鳜鱼钵子的家常做法很简单,鱼洗净,与青辣椒共同炖出白里泛黄的鱼汤,常德人驱寒祛腥的秘诀除了辣椒,还要撒几片紫苏叶,汤汁里便会带一丝山野风味。

常德的小吃

▲鳜鱼钵子

鱼钵子吃到最后,一定要加点醡辣椒来糊,这是整道菜的精髓。醡辣椒是用糯米磨粉,拌上剁辣椒、封坛、发酵而成,加清水拌匀后,浇入鱼汤底中形成糊,鱼的鲜、醡辣椒的咸、香、辣,拌饭可谓一绝。

常德的小吃

▲ 醡辣椒糊

常德人爱吃钵子菜,因为其中承载的是家常味道和家的温暖,与朋友、家人围坐桌边,日子便像钵子一样,看似普通寻常,却有滋有味,越吃越火热。

3、街头小吃,香是皮肤辣入骨

常德小吃多,其中大街小巷最多见的莫过于酱板鸭和鸭霸王。走进店里才能搞明白:整只的叫酱板鸭,按鸭头、鸭脖、鸭翅、鸭肠等部位分开售卖的就叫鸭霸王。

常德的小吃

常德自古就有“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本地用稻谷、鱼虾放养的麻鸭,皮脂含量低、肉质紧实鲜嫩,是制作酱板鸭的上等食材。香料主要以野山椒、野花椒提味,再加入桂皮、八角、草果等多种香辛料,还有陈皮、当归等中药材共同制作卤汁。鸭子对半剖开压扁后,先腌、再卤,最后风干,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常德的小吃

在当地有“不吃常德酱板鸭,不懂常德真味道”的说法。这真味道是什么呢?外地人初次品尝恐怕只能体会到一个“辣”字!只有过了“辣”这一关,才能在咀嚼中慢慢品尝出数种香辛料与鸭肉交织的复杂香气,而正当你放松警惕时,辣味又从骨头里钻出来

常德的小吃

相比起酱板鸭,凉拌素菜也好吃。每年十月到来年五月是本地莲藕上市的时候,在卤水中煮熟切厚片,加红油拌匀即可食用,肥厚又粉糯。除了凉拌,还有“热卤”。卤味上桌前先在卤水中重新加热一遍,再加辣椒油和其他佐料拌匀。

常德的小吃

在长沙动辄排队几小时的“茶颜悦色”到了常德门可罗雀,只因本地人更偏爱传统“擂茶”。顾名思义,擂茶就是取一只陶制的擂钵,在其中加入绿茶叶,用擂棍舂捣,一边“擂”,一边加入生姜、芝麻、花生仁等原料混合成泥,称为“擂茶脚子”。再将其加水煮沸,可按个人喜好加入炒米饮用。

常德的小吃

据说,喝擂茶的习俗起源于东汉初年,当地人以此为药防治瘟疫,在常德沅水流域广为流传。老常德人讲究请客人上擂茶馆子,讲究其仪式感:每人面前放一只小碗,碗中放上半调羹擂茶脚子,茶壶高高提起冲下开水。擂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一丝生姜的辛辣和谷物的香甜。

常德的小吃

▲擂茶点两杯擂茶,配上麻辣藕、麻辣肉、鸭霸王几样小吃,就是常德年轻人聚会时的最佳下午茶。无论外来的网红食物风头多大,常德人心目中对于传统家常味的依恋和执着,久久不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lvyou/12579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6日 下午5:13
下一篇 2023年10月16日 下午6: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