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旅游吗,校址的故事第五十六期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大学有旅游吗校址的故事第五十六期

自1978年大学分校创立至今,在40年的办学历程中,因社会需求变化、体制结构更新等因素,分校及北京联合大学经历了多次调整整合,先后拥有过几十个办学地点,可谓变迁大、校址多。每一次变迁都牵动过无数人的心,每一处校址都发生过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如今,许多曾经的校址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已不复存在。我们本着抢救历史、缅怀前辈精神、激励后人的宗旨,挖掘并记载大学分校和北京联合大学校址变迁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试图从这样的角度记载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比较集中的发展历程,记录大学分校和联大人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挖掘和萃取联大精神、提炼和巩固联大特色,让广大师生员工从校址故事中体味学校从艰苦创业到发展壮大走过每一步的艰辛,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对学校发展的历史自信。

校址的故事第五十六期

东城区朝阳门吉市口潘家坡胡同1号(第二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校址(1978—1985)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校址(1985—1991)

大学有旅游吗

东城区朝阳门吉市口潘家坡胡同1号,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校址(1978—1985)。在这之前,是原北京市第七十三中学,现已不具原貌。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敞开国门,与国际接轨,需要大量的人才。1978年,为解决大量人才需求的问题及当年因文革而耽误上学的一大批青年的读书问题,经过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林乎加大力的倡导与协调,北京市建立了36所大学分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以下简称“二外分院”)便是其中一所。

1978年年底,二外分院成立。学院占地7亩,约4667平方米,有一个很小的操场和一个4层教学楼(教学和办公都在这个楼里)。1979年2月,学院正式开学大学有旅游吗,招收第一批学生,英、法、日三个专业78级学生490名,当年又招收了79级学生60名,共550名。教师队伍由少数骨干讲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约40人,普遍年龄25岁至28岁。机关工作人员由部分第七十三中学留下的人员与北京市委下派的、二外总院支持的人员一同组成,约30人。1980年初,学院经北京市委批准又聘请了13位外籍教师,其中英语专业教师6人、法语专业教师2人、日语专业教师5人。这13位外籍教师中,只有1位日语教师是男性,其余都是女性。女性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4岁。这些外籍教师有些是外国工商界驻京代表机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的妻子,有些是从国外来京的华裔、华侨家属。

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旅游知识的专业人才,因而发展旅游高等教育成为国家紧迫的任务。当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越然兼任二外分院院长,他曾任中央领导的高级翻译,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特别撰写了一份“申办旅游学院及旅游管理专业”的报告,提交给时任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

1980年春,申办报告得到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旅游学院及旅游管理专业的筹备工作开始了。第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制订办学方针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同年5月,李越然院长带领王洪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最早创办者)老师去南方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上海、杭州考察、学习。当时,我国北方和南方各有1位管理旅游业、经营饭店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代表人物。北方的代表人物是北京市旅游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饭店第一任总经理张忠实;南方的代表人物是上海市机关事物管理局副局长、锦江饭店总经理任百尊。通过拜访张忠实得知,从事现代旅游业的人,最需要的是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管理企业的实际能力。回京后,李院长和王洪滨老师带领团队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并参考美国、瑞士、德国和日本等国资料,设置了各专业课程,初步形成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第二个紧迫任务是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是聘请社会各界能人志士组成专职教师队伍。当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的办学条件差,校舍小,设备简陋,没有校园,重点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来,只能向社会各界招聘各路英豪。招聘条件要求人品端正、名牌大学毕业、有真才实学、热爱旅游教育事业。通过登门拜访,先后请到了刘振礼、刘德谦、张汝昌、岳祚茀、刘尔夫等多名专家,分别担任各门课程的专业教师。二是邀请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兼职教师队伍,以应急需。例如,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商业经济系教研室主任纪宝成同志来讲授旅游经济学课程;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郭来喜、杨冠雄等六位同志来讲授旅游地理课程;邀请北京大学陈传康、谢凝高教授讲授旅游资源的观赏和规划课程;邀请中国林业大学孟兆桢先生讲授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邀请建国饭店的四位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讲授饭店总体管理、餐饮管理、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课程;导游课则是邀请中国国际旅行社的著名导游来授课。他们讲课生动活泼、案例分析多、应用性强,学生们感到耳目一新,喜欢听,收获大。

1980年9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成立北京旅游学院筹备处,全国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正式招生。当年9月3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了开学典礼,廖承志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了“北京旅游学院”的校名,中国旅游高级人才的培养有了一个良好的、蓬勃发展的势头。

当年的在校学生年龄差异很大,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18岁。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有的则自由散漫。英语六班有个19岁男生,非常羡慕西方的自由化,在造句和作文中常以爱情为主题虚拟情节。老师发现这种倾向,多次和他谈心,后来这个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很大转变,外语的应用能力也有所提高。

有位女教师是美籍华裔,叫张渝君。她的丈夫郭大厦是联合国环境保护委员会中文翻译组组长。这位女教师34岁,非常热爱中国,为人极其热情,精力充沛,有时每周上课24节,还自己打字,自编教材,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她在京时,学院给了她一张第四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请柬,她观后激动的流下眼泪说:“这是我一生难忘的事。我要写信把亲眼看到的情景告诉给国外的亲友,让他们都感受一下祖国雄壮、振奋人心的气象”。

还有1位外籍女教师,是美国人,叫孔慧芝,她的丈夫黄砥石是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的翻译。夫妇二人特别热情,对学院帮助非常大。学院领导们把她当成自己的教师一样,每每遇到困难,都及时帮助她。有一次,她滑冰把手摔断了大学有旅游吗,学院派了一位女学生与她同住,照顾她起居,她很感激。每天早上六点多,她总是第一个上班车来学校,下午五点多又坐班车回住所,从不利用特殊身份坐出租车,给学院节约了不少资金。孔慧芝为人谦和开朗,比较认真,虽有种西方化的固执,不太通情理,但与学生打成一片,认为离开了学生就是“特殊化”,对学生很有耐心,在她的指导下,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很快。

1983年春天,学院第一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挑选了几名优秀学生,如高苏、刘艳华、唐苏明、曹芙蓉留校任教,又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

1985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组建北京联合大学,二外分院并入并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建设十分关心,北京市计委在京计科〔85〕第230号文中作出“关于建设北京旅游学院立项的批复”。时任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及有关领导亲自过问,北京市规划局已为学院选定了新址,在朝阳区大屯公社小营生产队界内,总建筑面积为39700平方米。1991年,学院搬离潘家坡胡同1号,迁入在朝阳区大屯公社小营生产队界内新建的校舍(后地址名称为北四环东路99号)。

大学有旅游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lvyou/11650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0日 上午9:01
下一篇 2023年9月20日 上午9: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