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讲座预告 | 发展中的景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系列讲座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本期风景园林专业冬季学期系列讲座由大师讲座、校友讲座和青年教师主题沙龙三部分组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数字景观技术、景观建筑设计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实践。

【系列讲座简介】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心已由“增量”转变为“提质”,高质量发展将是城乡未来的工作重点。在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解决城市旱涝痼疾、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是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景园文化、服务城乡环境治理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中的景观需要持续发力的重点方向。

本期风景园林专业冬季学期系列讲座由大师讲座、校友讲座和青年教师主题沙龙三部分组成。大师讲座“场景解构与生成”特邀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成玉宁教授,基于其三十余年的科研与实践积累,从场所景观的角度系统讲述场景解构与生成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校友讲座“景观行业前沿:业界学界师兄师姐说”特邀东大风景园林学科优秀毕业生曹隽、王一婧、王明燏,分别从业界(设计实践)、学界(学术科研)和考公(抗疫先进)的角度,分享其对景观行业前沿的思考与个人感悟。青年教师主题沙龙“回溯与展望:发展中的景观”特邀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5位优秀青年教师梁洁、周详、施佳颖、白晓航、袁旸洋,围绕“回溯与展望——发展中的景观”主题,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前沿思考。

【大师讲座】

成玉宁 |场景解构与生成

时间:02/25(周五),9:00-11:00

腾讯会议号: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成玉宁 教授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分委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主任,《中国园林》、《风景园林》杂志编委。

讲座内容提要:

现代景观设计是复杂的思维与表达过程。设计师通过对场所各要素的解构与分析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寻求设计的依据,结合设计构思,生成新的空间秩序与意义,具有相对特殊的逻辑属性。现代景观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在地性形成了区别于相关设计类学科的基本特征。场景的解构与生成系统讲解现代景观设计的思维特征,讲座从场景的意义、价值、属性、解构与生成五个方面,阐述场景理论的建构逻辑与方法,结合实践案例分享对现代景观设计的认知与感悟。

【校友讲座】

曹隽|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2021)漫谈

王一婧|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博士学习经验谈

王明燏|公考选调方向就业选择与备考经验分享

时间:02/21-23(周一至周三),14:00-17:00

腾讯会议号:

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2021)漫谈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曹隽

就职于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各类规划设计项目百余项,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等多个领域。获得国家、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项20余项。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2项。

讲座内容提要: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亲近的自然生境,不但构筑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更是承载“诗与远方”凝练复合的理想空间。伴随着城市由外延扩展向内涵集约发展的转变,绿色转型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和必然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公园协会5家单位共同发起了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2021)。围绕“绿色低碳的生态功能、多元共享的社会功能、诗意美好的人文功能”理解倡议,厘清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面对的新要求,通过实践案例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和大家共同探讨剖析城市园林绿化的更多棱象,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高品质园林绿化景观。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博士学习经验谈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王一婧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成环境学院访问学者,就职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景观及其技术。获得多项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项、省级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项。

讲座内容提要:

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研究是贯穿于“调研—分析—设计—建造—评价—优化”等各设计实践阶段的,例如设计前期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分析、设计中期的模型建构与模拟、参数化设计与智能建造,以及设计后期的物联传感与监控、绩效评价与优化等。研究内容应能解决设计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应能指导、引导设计生成与实现,且借助数字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有力手段。该讲座通过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三个科研与设计相结合的实践项目(成玉宁工作室:佛山绿岛湖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南京清凉山空间品质提升项目、南京明城墙赏樱风光带设计),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数字技术引导下的景园空间构成研究》的介绍,与大家分享、交流博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经验。

公考选调方向就业选择与备考经验分享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王明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加江苏省选调生考试,现就职于无锡市梁溪区。在基层锻炼中多次参与疫情防控、防灾防汛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获得无锡市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无锡市“先锋90后”青年党员、梁溪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提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背景下,公考的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尝试公考,为自己的就业多一份选择。选调考试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项招考,与普通公务员考试分开录取,作为党政机关储备力量进行培养,通常会分配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一线下沉锻炼,基层服务期满后再根据个人特质分配到不同机关任职。该讲座通过展现真实的基层工作状态让大家对选调生的基层服务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更多的考量。同时,讲座将主要讲解江苏省近年来的名校优生选调考试和选调生考试政策,分析主要变化,概述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为有计划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备考建议。

【青年教师主题沙龙】

主持教师:袁旸洋

梁洁|寄畅园的水系与景致

周详|数字足迹支持下遗产景观的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研究

施佳颖|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景观识别与分类——以日本东京桥区河流景观为例

白晓航| 景观变化分析——以温带草原退化机理探究为例

袁旸洋| 拟自然水景营造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02/25(周五),14:00-16:00

腾讯会议号:

寄畅园的水系与景致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梁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先后参加了10余项工程项目设计。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3篇。

讲座内容提要: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原为惠山寺沤寓房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无锡寄畅园自建园以来已近500年,期间发生了4次大的改建动作。本次讲座将聚焦其中的晚明时期改建,解读改建过程中的景致变迁及其水文动因,尝试在空间、审美的转变之外提出水文阐释的可能性。

数字足迹支持下遗产景观的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研究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周详

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硕士生导师、讲师,江苏省双创博士,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景观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及国土景观专委会青年委员、秘书,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委会秘书,南京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期刊执行编委。

讲座内容提要:

数字足迹叠加了用户的“意识权重”,“我在那里”这一类由用户生成的、包含有地理位置信息的数字足迹正迅速成为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并被广泛用于揭示用户的选择偏好与游憩喜好。由于这种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反映用户与场所之间相互关联的信息,因而成为一种研究城市空间的独特视角。挖掘数字足迹折射出的复杂情感和行为规律,并对新型数字信息的应用场景与创新前景进行剖析,可以促使城市空间研究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该讲座通过介绍数字足迹的概念、内涵、类型、成因,以及适用范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数字足迹在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感知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并对数字足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景观识别与分类——以日本东京桥区河流景观为例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施佳颖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国家公派日本千叶大学风景规划学博士,日本造园学会(JILA)会员,日本地球惑星科学连合学会(JpGU)会员,SCI期刊《 of and 》《》《》等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感知和评价、视觉景观及相关数字技术。

讲座内容提要:

对景观照片进行有效的分类是数据处理和环境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地理信息的收集逐渐采用众包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带有地理标记的照片,将人们对场所的感知与互动可视化,以此探究场所的美学、文化和游憩价值。近年来,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关键词匹配的效率,并实现了大批量照片的自动分类。本讲座介绍一种利用谷歌云视觉API和多层次聚类技术的半自动化分类器,可快速有效地识别和分类均质化河流景观照片,同时探讨该技术在未来景观评估与城市旅游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景观变化分析–以温带草原退化机理探究为例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白晓航

东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植物学、理论生态学、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分别刊登在 , and , 等学术期刊。

讲座内容提要:

景观变化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不同的景观变化驱动力使景观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动态变化特征,景观变化的动力既来自景观内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过程,也来自景观外部的干扰。掌握景观变化的分析方法,是对景观进行合理利用、科学保护、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该讲座从景观变化概念出发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介绍景观稳定性与恢复力、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常见的量化方法,最后,针对草地退化这一自然景观变化现象为例,分享科学问题的提出、要素的量化与方法的运用。

文化传承与数字化创新——拟自然水景设计研究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袁旸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数字景观技术、景观建筑设计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实践。近年来,主持并参加省校级教改项目6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建设国家级与省级一流课程各1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3项,获科技奖励2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奖1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30篇,获奖7项。

讲座内容提要:

古今中外,水景营造一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以营造山水相依的自然式景观,“水”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景园文化体系。水景观的营造之于风景环境在美学、生态学上均有着积极的意义。“拟自然”指通过人工营造有如自然一样的景观环境,具有外化的自然形态与内在的自然规律双重内涵。该讲座从中国传统水景审美观及拟自然水景营造要义出发,借助数字化的技术与方法,科学化解读自然水景生成规律、解析自然水景形态特征与几何指标,构建参数化模型,模拟自然形态与生态过程,探讨拟自然的水景观系统设计方法。

信息提供:景观学系党支部

点击关注“中大院”获得更多东南建筑信息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854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2日 下午2:06
下一篇 2023年4月22日 下午2: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 今天蔚蓝留学老师讲一下日本风景园林专业大学排名不错的学校,希望对计划去日本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哦。 […]

  • […] 秀艺(福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零九年,为融信中国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苗木种植生产以及绿化养护的一体化园林综合服务商。主要承接业务为住宅园林景观、商业地产景观、旅游地产景观配套、公共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等园林绿化相关的综合服务。公司总部设在福州,并设立了华南、华北、华东、西南区域公司,以及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等分支机构。随着融信集团的发展,园林公司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秀艺人本着用“专业心·做专业事”的信念,坚持追求高品质景观艺术的理念,在工程板块上树立起了一个又一个优秀标杆项目。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把员工的提升与发展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福建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并为员工提供了完善培养通道和美好的薪资福利。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