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学美景,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海洋大学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招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中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招生简章.

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与浙江海洋大学开展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合作办学,一同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学校概况

1.中职学校

“荷·和”丽职 品牌立校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创办于1969年,是丽水市首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职高、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特色国防教育学校、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试点单位、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中职30强、“浙江省中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首批省中职名校、浙江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美丽校园、浙江省级优秀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浙江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浙江省中职名校;确立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同年入选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名单。学校品牌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荷·和”丽职 专业强校

学校设施设备完善。校园总占地192亩,建筑面积86367.32平方米,资产13875.8万元。学校拥有省级示范性专业有中餐烹饪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共3个;为浙江省首批中职课改试点学校、浙江省第一批中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有山海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浙江省首批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餐旅服务实训基地共3个;市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浙江省一级心理辅导站1个。

“荷·和”丽职 大师兴校

学校共有80个班级,学生3151人,教职工264人,其中编外教师40人,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3%,本科及以上学历率为100%。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在读博士2人,省教坛新秀3人,市级教学名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人,市级德育名师1人、市级德育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学能手20人,市德育能手2人,市教坛新秀42人,市德育新秀8人,省级技术能手3名,市级技术能手13名。中国烹饪大师1名,“浙菜金牌大师”1名,“浙江烹饪大师”1名,市“五养”技能大师4名,市膳食养生技能大师1名,浙江省专业技能鉴定考评员61人。

“荷·和”丽职 德育活校

学校打造“荷·和”校园文化为背景,以立于信,强于技,达于和为校训、秉持以生为本,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坚持求真务实,自然宽和的校风、践行耐心施教,爱心育人的教风、弘扬我快乐,我学习;我学习,我快乐的学风,积极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荷·和”丽职 领创名校

学校以独特的区域优势,精准的办学定位、规范的学校管理、优良的师资队伍、优秀的专业品牌、一流的实训条件、畅通的就业渠道、多元的升学途径、优质的社会服务,赢得了丽水市全体人民的普遍赞誉,实现了丽水标杆、浙江一流、全国有位的目标。

2.本科院校

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两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坚持海岛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继续走艰苦奋斗之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出特色,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海洋大学美景,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4.9亿元。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学科、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094人;教职工1409人海洋大学美景,其中专任教师9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92人。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近5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70余项、省部级奖3350余项。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3亿元;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出版《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设有国家海洋出版社浙江分社。

学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确立了充分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面向关联产业的“浙江海洋大学+市内、市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浙江海洋大学特色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集体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海洋科技引智载体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

二、专业与培养目标

1.试点专业名称

(1)中职阶段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2)本科阶段

浙江海洋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

2.试点专业学制

(1)中职阶段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3年

(2)本科阶段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4年

试点专业中职与本科阶段学习年限合计一般为七年

3.培养模式

由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和浙江海洋大学有机整合教学培养计划,整体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由浙江海洋大学牵头统筹制定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共同实施七年一体化职业教育,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衔接为重点,推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调发展,提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水平与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

4.培养目标

(1)中职阶段

中职阶段教学由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负责实施,以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体验感知为主要手段,积累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旅游文化、现代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课程的学习,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

(2)本科阶段

本科阶段教学由浙江海洋大学负责实施,在中职基础上加强专业理论基础积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最终培养使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国际化、海洋特色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

三、招生计划与录取办法

1.招生计划

海洋大学美景

注:以上计划均列入中职学校和本科高校年度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数及大学阶段学费标准以省发改委、教育厅等部门正式批文为准。

2.招生对象

符合考生所在地2022年各类高中报名条件的初中毕业生。报考本专业还需符合下列条件:

(1)基本素质要求:普通话良好,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2)外貌要求:五官端正,体型匀称;

3.中考录取办法

中职招生纳入各市统一中考,根据当地中考成绩、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择优录取。录取工作纳入中考高中段提前批进行。原则上中职段的录取分数不低于各设区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中考总分的75%。考生一旦被录取,其他高中段学校不得再录取。

4.高考录取办法

三年后升入本科高校的学生须参加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上线方可录取。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合格者升入浙江海洋大学就读。具体转段升学遵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与浙江海洋大学制定的相关中职升本科考核选拔办法执行。

5.学籍管理办法

(1)中职阶段

学生录取后在中职阶段按照《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学籍管理,录入中职学生学籍系统。

(2)本科阶段

升入本科高校的学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学籍管理。未升入本科高校的学生,但达到中职毕业水平的,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四、学校地址及招生咨询电话

1.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地址:丽水市莲都区括苍北路15号(括苍路北端)

招生热线:0578-、0578-、0578-

2.浙江海洋大学

学校地址: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新城校区)

学校网址:

招生热线:0580-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中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招生简章.docx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3105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7日 下午6:08
下一篇 2023年6月7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