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园风景 别样的风景——南京大学2017级新生报到素描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商学院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本新生“护照”,希望大一新生能够记录下大学四年生活的点滴。笔记本里还收录了以“南大四年”为主题的学生绘画及南大校园摄影作品,不仅能为2017级新生送去崭新的开始与对南大四年生活的美好展望,也能作为南大回忆留存于南大学子心中。陈校长说,今年是南京大学大类招生第一年,这意味着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要有所变化。在鼓楼校区,为了迎接在这里报到的部分研究生。

8月31日至9月1日,南京大学迎来9000多名新生,其中,约3260余名2017级本科新生和31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生在仙林校区注册报到,另外有约30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生在鼓楼校区注册报到。热闹的校园里正“秀”出一道道新的风景。

仙林迎新现场 (佘治骏 摄影)

鼓楼迎新现场 (王红兵 摄影)

镜头一:首次大类迎新 创意温情无限

秋雨过后,洗尽纤尘的南大校园以一片清凉温润迎接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新生。

今年的新生接待和教育管理采取大类学工组和院系学工组结合的管理方式,跨院系招生的七个大类由学工处统筹负责,并采用七个大类和六个院系集中迎新。

各个迎新点为了欢迎新生,都制作了别出心裁的小礼物。化学与生命科学类的迎新袋里装有精心准备的蝴蝶标本和叶脉书签。人文科学实验班(人文艺术传播类)是文史哲与海外新传的碰撞,礼品袋内“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短诗和志愿者文化衫上甲骨文的“人文”字样无不透露着君子之气。外国语言文学类不仅准备了用英语、法语、日语、韩语等七种语言写成的明信片,还专为新生设置了“时光机”,红色的邮筒里装满了刚来报到的大一学子对未来的期望。社会科学试验班准备的小礼物更是别具一格:以可爱的手帐形式制作的《一本政经》,用风趣的语言和精美的手绘图为新生带来南大生活指南。商学院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本新生“护照”,希望大一新生能够记录下大学四年生活的点滴。南大教务处则向每一位新生赠送了学生自己设计的悦读笔记本,倡导让阅读成为生活,记录成长。笔记本里还收录了以“南大四年”为主题的学生绘画及南大校园摄影作品,不仅能为2017级新生送去崭新的开始与对南大四年生活的美好展望,也能作为南大回忆留存于南大学子心中。

陈骏校长来到迎新现场慰问师生,每到一处接待点,同学们纷纷向陈校长赠送创意纪念品,他为同学们的创意竖起大拇指。

与新生交流 (佘治骏 摄影)

听同学做介绍 (佘治骏 摄影)

数理科学试验班迎新点迎来了广东的“南大之家”。程同学的父亲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生,母亲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们一直关注学校的发展,这些年本科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在名师大家的熏陶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陈校长对程同学的父母表示,今后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南大世家”,他感谢程爸爸程妈妈对母校的信任,请他们放心,孩子将会在南京大学茁壮成长。

来自台湾高雄的龙同学刚刚在工科试验班迎新点办理完入学手续,她向陈校长报告了报考南大的经历。陈校长亲切询问了她的生活情况,嘱咐她多出去走走,对一座城市的深入了解需要花费时间去感受和体悟。

在“绿色通道”处,陈校长亲手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送上爱心大礼包,和每位同学亲切握手并一一交谈。陈校长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他表示南京大学会及时了解同学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不让生活上的困难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将温暖传递,确保每一名南京大学的学生都能成材。

(佘治骏 摄影)

(佘治骏 摄影)

南京大学热闹的迎新景象也吸引了近日正在南京大学访问的丹麦皇家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Hans Thybo和Irina 。他们特意来到迎新平台,志愿者们为他们戴上南大纪念徽章。他们说,从孩子们青春洋溢的面孔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陈校长向他们介绍了近年来南大招生情况,并表达了对双方合作发展的期盼。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会见 (佘治骏 摄影)

镜头二:五对双胞胎齐亮相 校长亲切送祝福

在今年报到的新生中,三对学霸“小鲜肉”和两对双胞胎姐妹花成为新生队伍中的焦点。

管宇轩、管宇昂来自江苏淮安,分别被经济管理试验班、数理科学类专业录取。他们说,已经认真研究了南京大学培养计划、社团活动、课程设置等情况,对今后四年做了大致规划,希望能在南大优良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在擅长的领域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样来自江苏的许凯、许旋自上学以来就一直在同一个班级就读,如今又一起成为南京大学经济管理实验班的新生,双胞胎的缘分让两人在求学路上一直结伴同行。从未住过校的兄弟俩对未来的集体生活既有期待,也有忐忑。他们表示想在开学后加入辩论队和学生会。

贵州的陈于勤、陈于思兄弟俩表示,高中时便对南京大学心向往之,今年如愿考取了计算机类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希望能充分享受精彩纷呈的大学时光。

来自浙江的董悦尔、董听这一对“悦耳动听”姐妹花,分别考取了人文科学试验班和数理科学试验班。她们说,南京大学不张扬、不浮躁,又实力超群,非常适合自己。

来自镇江的刘玲馨和刘玲洁姐妹俩谈及未来的大学生活时,表示要多去尝试新鲜有益的事物,改善自我,开阔眼界。

陈校长与双胞胎们合影留念,并表示,双胞胎能够携手走进南大难能可贵,希望大家珍惜这份特殊的缘分,加强交流,分享成长历程的感悟和心得,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相互扶持,共同开启南大新生活。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陈校长说,今年是南京大学大类招生第一年,这意味着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要有所变化。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被动转向主动。“小学到中学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成长的,到了南京大学,离开了家乡和老师,人生的路要自己选择。”他表示,进入大学后,同学们应当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向。主动融入大学生活,融入社会。大类招生是一个重要的改革,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来适应这个变化。

镜头三:线上线下,无“微”不至

清晨,仙林校区的校门前已聚集着很多举着紫色学院名称牌的学长学姐们。

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周边及校园内设立了醒目的道路交通指示,并安排足够的安保力量疏导车辆。顺着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指示牌,就来到了教学楼前的“迎新平台”。

为了让新生安心、放心、暖心,营造“家”的感觉,学校将迎新工作的时间节点尽可能提前,充分组织筹备,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让新生来到南大之前耳闻南大之声,来到南大后心系校园之地。

(佘治骏 摄影)

在线上,学校各部门、院系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新生指南以及南大生存“宝典”,对南大的历史文脉、校园图景、就餐指南等进行介绍南京大学校园风景,图文并茂,生动详实,并提前发布安全提醒和防诈骗方面的提示。学校组织学工干部和辅导员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通讯方式提前联系学生,并且建立新生家长QQ群和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做到及时沟通,畅通无阻。

在迎新报到期间,志愿者们为新生提供报到引导、校园介绍、答疑问询等志愿服务工作。学校党委专门组织设立了学生党员先锋岗,共有十个院系的各年级学生党员三百余名分布在十个地点,包括校门口、新生报道平台、恩玲剧场、体育馆和教育超市等,负责答疑解惑,为同学办理报到和入学手续等各种问题提供指引。一部分新生已经迅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经济管理试验班组织了线上直播活动,来自江苏的伍同学主动请缨,担任新生主播,此前还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带领新生参观校园。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学校在校园10个点放置直饮水机和一次性茶杯,供新生和家长免费取用。后勤集团膳食中心的师傅为大家送来绿豆汤和菊花茶,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涌动着的温情。为方便同学们的校内交通,学校开通了从迎新平台到新生宿舍的校园巴士专线,方便新生往返。学生辅导员和物业部门员工逐一检查学生宿舍的床铺,排查安全隐患。

“这里是‘二源广场’,顾名思义即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这段讲解来自南大志愿者“导游”小张,这是南京大学面向新生组织的小蓝鲸畅游南大活动。线上通过微信推送,为新生介绍校园内的地标建筑及校园文化,线下成立学生志愿者导游团,依据报名情况,面向新生和家长,平均每两小时“发团”南京大学校园风景,游览校园。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在鼓楼校区,为了迎接在这里报到的部分研究生。校门口摆放的指示牌详细介绍了入学报到流程,指导新生完成报到、体检、医疗保险、预防接种、户口迁移、缴费、注册等相关手续。

迎新期间,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鸿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林,校长助理孙冶东也先后来到仙林校区慰问新生。(新闻中心 高雅 齐琦 黄芮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1897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7日 下午3:15
下一篇 2023年5月17日 下午3: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