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成功召开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苏州大学付晓渝老师进行了《景观都市主义的教学实践——以苏州大学学生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近几年苏州大学在国际设计竞赛中的丰硕成果,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的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思路,以及竞赛当中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表现方法。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2020年12月5日,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苏州大学顺利召开,大会主题为“一体化·特色化·跨学科·可持续”。本次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主办,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承办,《中国园林》杂志社、《风景园林》杂志社和《中国名城》杂志社等单位协办。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开幕式

主持人 翟俊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致辞嘉宾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陈重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李雄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芮国强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吴永发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陈重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到会,并对大会顺利召开致以贺词。苏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芮国强教授、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对与会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开幕式由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翟俊教授主持。

由于受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突破了传统会议模式,以“线下会议+云端直播”方式进行。截至5日下午,线上参会人员超3万人。

主旨报告

主持人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李雄

报告嘉宾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仇保兴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刘滨谊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王向荣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朱育帆

大会邀请了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刘滨谊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朱育帆教授,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主持了大会的主旨报告。

仇保兴先生在题为“迈向韧性城市的十个步骤”的视频主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城市面临的风险与未知性正在增强,传统方式不能应对新冠肺炎等诸多黑天鹅式的风险和挑战,由此,必须转变传统思维,开拓未来城市韧性基础设施设计的新途径,分析生命线工程脆弱点及治理成本,编制生命线工程分组团化改造方案。同时,在每个组团中补充建设“微循环”,利用信息技术协同各个组团和各类“微循环”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补足社区单元短板,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均考虑“平疫结合”“平灾结合”,布局建设具有“反磁力”的“微中心”,深化网格式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动“韧性城市”的发展,以在面对未来对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时,仍能维持城市基本的功能、结构、系统和特征,使城市具备转型力、恢复力和维持力。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刘滨谊教授作了题为“与古为新·融合引领——第四代风景园林及其教育的使命格局”的学术报告。报告以“三元耦合”“二元互动”“主客合一”的三元哲学思想为出发点,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中获得启迪,提出要用“与古为新”的理念、开创性的思维,来建设风景园林学科,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持续和谐;充分发挥风园专业的融合引领作用,逐步推动实现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走向成熟阶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中国园林》杂志主编王向荣教授以“中国风景园林史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作了主旨报告。“那些不能够也不应该忘却的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报告审视了古代山湖城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风景园林史研究应包括“园林史、聚落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史、区域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史”三个层次,将传统的造园的关注点拓展到了人文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的层面,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景园林体系,了解中国的人地历史演替和国家特征,从而为中国的风景园林研究建立合适的研究系统和路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朱育帆教授作了题为“真性流觞——设计与设计教育刍议”的报告,报告从设计和艺术本身出发,提出对场所的体察、人的注入是设计的关键,人是释放场所的天性的重要环节。报告同时提出“真性教育”是设计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师为匠”,老师需将对真性的感知和把握启发、传递予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的珍贵之处所在,以引导启发学生的前进方向,其中要注意尊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定不可将自然去魅。报告最后,朱教授借引文征明的《兰亭修褉图》,表达出景观设计教育应是对自然的真性流露,也应是文化和真性色彩的注入。

分论坛报告

大会下午的会程分为“风景园林学科前沿与热点”“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教学”“风景园林青年学者交流”三个分论坛同时进行。

分论坛一

主持人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杜春兰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韩锋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包志毅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韩锋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院长包志毅教授分别主持了分论坛一——“风景园林学科前沿与热点”的三个研讨发言阶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王云才教授主讲了《基金申报书的撰写与应对》,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和技巧的“七个方面八个点”。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郭明友副教授带来了《浅谈传统园林研究的一种视角与方法》,介绍了其对古典园林中天地人关系的探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余洋副教授带来了《街景重构——从建设实践到面向行业发展的实践教育》的主题报告,从实践出发,自下而上地推动设计教育,提供一种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独特城市街景设计方法英国风景园林大学,希望城市生活品质得以改善。苏州园林设计院贺风春董事长以雄安悦容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新时代中国园林的营造法式。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副教授提出了“拥抱谁”“服务谁”“承认吗”“怎么做”“教什么”的疑问,激发了关于风景园林学科内涵和外延的深层思考。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丁绍刚教授以基于数字技术的江南园林空间量化研究为例,介绍了驻点研究法的研究和应用。沈阳建筑大学朱玲教授介绍了《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居住区疗愈景观》英国风景园林大学,探讨了健康导向下的针对不同群体的住区景观设计,以期推广健康生活,实现居民健康管理,解放室内空间,增加景观价值。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竞红副教授带来了《外源亚精胺对芒颖大麦草苗期干旱胁迫缓解作用的研究》,分享了景观设计要素中草坪草的研究内容,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园林景观设计。苏州大学张一新教授带来了《SCI科学论文的写作——发表与策略》,以自身丰富的SCI论文写作发表经验,系统地介绍了SCI科学论文写作的全过程。

分论坛二

主持人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成玉宁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许大为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翟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生导师许大为教授、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翟俊教授分别主持了分论坛二“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三个研讨发言阶段,发言嘉宾围绕“学科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许大为教授通过《本源与拓展——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特色》的报告,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源起、发展、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德顺教授带来了《挖掘非全日制研究生潜质推动学科综合发展》的报告,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创新潜能的培养和典型案例,探索出发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系统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南京林业大学唐晓岚教授带来了《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团队知识共同体构建策略——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教学团队建设为例》的报告,提出学生多元基础、老师引领动力、师生知识共同体的模式,从而达到交互、共生、共创、共荣、共赢的目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田如男教授带来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申报》的报告,介绍了持续的教学研究过程和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并且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与申报的思路和方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金云峰教授分享了《基于风景园林实务的4000m²-100km²规划设计教学实践》,进行了具有专业特点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的实践探讨,进行了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风景园林专业新知识的讨论,探讨了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林广思教授带来了《风景园林基础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分享,提出了“设计是否可以被传授”、“设计教育方法论”“设计教育内容”的思考,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基于问题的研究型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北京林业大学郭巍教授分享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教学探讨——以北林空间构成课程教学为例》的报告,“析理以词,解体用图”,介绍了空间信息的感知和图示化探讨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国美术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曾颖副教授进行了《行走的风景——自然场地的认知和表达》的主题分享,分享了在教学中进入式的场地感知和知觉方法,强调绘制场地内在的关系和关联,提出从场地到区域到全球的跨尺度系统性思考。苏州大学付晓渝老师进行了《景观都市主义的教学实践——以苏州大学学生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近几年苏州大学在国际设计竞赛中的丰硕成果,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的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思路,以及竞赛当中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表现方法。

分论坛三

主持人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刘晖

金荷仙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郑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刘晖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兼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金荷仙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分别主持了分论坛三——“风景园林青年学者交流”的三个研讨发言阶段。

华南农业大学高伟副教授介绍了《善境营造:场地生态学的应对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分享,分享了他对场地生态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对景观生态学的尺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尺度的匹配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对王绍增先生的“营境学”理论与“善境”思想如何在华南农业大学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中进行落实和传承进行了思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带来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探索》的分享,介绍了课程所贯穿的“”“”知行之间的关系,强调学生而非教师在学习中的责任和活动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探索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华南理工大学冯娴慧副教授进行了《“种植设计”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与校企合作建设探索》的分享,探讨了如何建设好一门课程的过程、心得和经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进行了《基于数字技术的风景园林设计教学探索》的分享,结合案例探讨了依托数字技术的风景园林系统化设计思维以及联合数字技术的设计技能培养的过程。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系于冰沁副教授探讨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建构与“三阶+四化+三省”混合式教学真实性评价方法》,介绍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建设的缘起、建构、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方式评价检验的探索,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守护学生“自然性”的守护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胡一可副教授带来了《“设计—建造”一体化模式在风景园林教学中的应用——以三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为例》的分享,以三届北林国家花园建造节的参加经验为例,探析了“设计——建造”一体化模式,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邵继中教授进行了《疫情影响下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华中农业大学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过程回顾,介绍了跨学科跨校际的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相应交互式平台的操作要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袁旸洋副教授带来了《“金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研究》,介绍了风景园林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参数化拟自然水景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最后对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优势进行了思考。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罗丹老师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营造教学中空间体验和材料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第三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重庆大学作品为例》,首先介绍了重庆大学长期以来实践课程建构的内容,其次介绍了花园建造作品设计营造的思路和过程,作品的“入境”以及传达出的从现实到秘境转化的梦幻和想象,最后分享了其中的体会与思考。

闭幕式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本次教育大会闭幕式共分为三个议程,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主持。

首个议程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作闭幕式致辞与总结。李雄教授首先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对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在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背景下承办本次会议的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及各位负责老师与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座和在线的参会师生与高校单位一直以来的互相信任与协同以及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其次对本次大会的主旨报告、分论坛报告、学术研讨会及设计作品展在内的会议内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希望在本次大会的推动下,对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能进一步携手并肩、再接再厉,为推进中国特色风景园林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对今后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与教育大会表达了更高期许和展望。

第二个议程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许大为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分别对“风景园林学科前沿与热点”、“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教学”与“风景园林青年学者交流”三个分论坛的宣讲情况作概要介绍与总结。

第三个议程为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风景园林教研优秀论文颁奖典礼,大会共颁发教研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

英国风景园林大学

最后,闭幕式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再次对在疫情背景下成功承办本次教育大会的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表示感谢,对会务组各位老师与工作人员为克服种种困难与不确定因素所付出的辛劳工作表示感激,并希望各兄弟高校继续积极支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做出贡献。至此,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圆满结束。

会议同期,12月4日下午召开了“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三届六次会议”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1503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下午12:09
下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下午12: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 “中与外”、“新与旧”之间的关系,是风景园林教育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的山水美学和古代园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树之根”和“水之源”。同时也需承认欧洲等不同文明古代园林的重要价值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美国在近现代风景园林学科( )的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系统贡献。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