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的风景 【兰馨纪事】兰州大学校友纪实记忆文录13:我用照相机记录兰州大学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007年6月在重庆大学退休,工作岗位退休摄影继续进行,十多年来坚持拍摄学校和地方的建设,记录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为此我们决定征集、整理、出版《兰馨集——兰州大学校友诗选辛丑牛卷》(暂定名),以记录广大校友在这个特别时期里的感悟感怀,记录大家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悲壮情怀,以及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思,抒发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展望人类美好的未来!

我是兰州大学“文革”中招收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971年由陕西省气象局推荐进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气象专业学习,1974年毕业留校工作。我在读大二时(即1972年)就开始自学摄影,到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摄影的书籍兰州大学风景,正好我们班有位从新疆来的同学有台照相机——海鸥203折叠相机(附图1 ),有时向他借来学习,边看书边熟悉照相机,从1973年开始,自己就偶尔买只胶卷用同学的相机练习拍摄,逐渐就掌握了摄影技术。1975年地质地理系办公室主任姜德贤老师借给我一台公家的西德产的绿莱福莱120双镜头反光相机(附图2),不久又开启了“文革”中查封的暗室,

兰州大学的风景

附图1、海鸥203折叠相机

兰州大学的风景

附图2、西德产绿莱福莱双反相机

兰州大学的风景

附图3、美能达SD型相机图

兰州大学的风景

附图4、海鸥120-4A双反相机

并交给我管理使用。于是以后我就自己拍摄、自己冲洗黑白照片了。1979年我自己也购买了一台美能达SD型135相机(附图3),1981年又购买了海鸥4A型120双镜头反光相机(附图4)。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学校的校园风景,人物活动等。70-80年代,我拍摄了许多学校的校园景色、教学科研工作、外事活动、体育锻炼等内容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兰州大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兰州大学的辉煌。我于1988年调离兰州大学;离校11年后的1999年,我利用出差机会,又回到学校拍摄了几张校园照片;2018年,我回校参加气象77级同学入校40年聚会,用四天时间爬遍学校周围许多高楼,拍摄了新老校区和一、二分部的校园和家属院;2019年我回校参加气象71级同学聚会,采用了“高楼+相机+无人机”的方式,全面拍摄了校园风貌。现在从我个人所拍照片的有限角度,也可看出兰州大学近50年来校园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变化是显著的。

现在的兰州大学城关区天水南路校区,也就是在解放初期五十年代的兰州大学盘旋路新校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至江隆基校长开创出了一个兴旺时期,但突然遭遇“文革”十年浩劫而衰败。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兰州大学,中央任命著名教育家刘冰同志担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兰州大学校园才开始发生变化,短短几年就捷报频传,逐渐显现出辉煌!当时我是摄影爱好者,幸运地充当了学校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记录者。

首先看学校校门的变迁,“文革”中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校门毫无变化,门框上横幅写着红底白字的“兰州大学”(黑体)牌子,中间是两个柱子,右挂“中国共产党兰州大学委员会”牌子,左挂“兰州大学革命委员会”牌子(图1,1973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兰州大学校门1973年 宋明琨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地理系气象专业71级同学毕业时在校门口留影, 1974年

1974年拍摄的同学毕业留影照片,校门框上“蘭州大學”横幅字体变成了毛体草书(图2),这是短暂的过渡,下面柱头上还是那两块牌子,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宣告“文革”结束,工宣队撤离,“兰州大学革命委员会”牌子摘掉,校门才恢复成“文革”前的样子,也就是1978年我拍摄的校门照片(图3),校门只有“蘭州大學”(毛体)一块牌子。1984年拍摄的校门照片(图4),上面“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牌子是临时加的,这种校门一直持续到90年代。1999年修建新校门(图5),庆祝建校90周年,“蘭州大學”毛体草书四个大字横跨校门之上,气势雄伟,此校门至今巍然耸立。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 1978年拍摄的兰州大学校门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 1984年拍摄的兰州大学校门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1999年修建的兰州大学校门 2018年 宋明琨摄

再看校园中心——喷泉的演变过程,图6至图10是1975、1978、1979、1980、1982年我拍摄的5张照片,都是水池中央浇注的水泥假山喷泉,只有一根水管喷水。图11是1984年改修的多水管群喷,中心粗水管大喷高喷,周围多根细水管小喷低喷。此图是站在几个凳子上拍的,曾经爬到树上想拍鸟瞰图没有成功。图12是1985年改造的中心主喷,用不锈钢雕塑造型,也许水池里添加了彩灯,成为彩色喷泉。图13是2018年拍摄的喷水池照片,不知是什么时候把喷泉中心改成了不锈钢空心球的喷雾,水池中也有喷泉、喷线,水池里也许安装有彩灯,夜晚就是彩喷了。其余水池外围环境没有变化。图14-16,是2019年上半年把喷泉水池外围环境做了较大的改造,周围修建了一些小水池和花台,路面加宽了,大水池里的群喷设施未做变动。这里的整体效果达到了校园的亮点,成为校园景秀,在校园中轴线上一览无余。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1975年的喷泉

图7、 1978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 1979年拍摄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 1980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0、 1982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1、 1984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2、1985年的彩色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3、 2018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4、 2019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5、 2019年的喷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6、 2019年建校110周年时的喷泉片区 宋明琨摄

还有现在校史馆这块地方,过去是气象观测站(场),人工湖,也是师生常去的地方,现在这里景色变得更优美了,成了师生和校友们游览校园的打卡地。

下面讲述几个拍摄校园的小故事:

例一,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的刘冰上任不久(我记忆中他是1978年冬天来的),全校教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蓬勃开展,校园生气勃勃。1979年5月,校园春意盎然,我想拍摄一幅校园全景的照片,表现兰大欣欣向荣的景象。于是5月下旬,我就找到与兰大物理楼对着的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爬到大气所楼顶(当时是附近最高的楼),用120双反相机拍摄了6幅接片的所谓校园全景照片,展现了从药厂、化学楼、物理楼、盘旋路、校门的景色,照片刊登在1979年6月5日的《兰州大学报》头版头条,图题“欣欣向荣的兰州大学”(图17),实现了我的心愿。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7、 兰州大学校园全景1979年 宋明琨摄

例二,我调离兰大11年后,1999年8月我利用出差机会回到母校,当时正逢学校迎接建校90周年校庆,正在修建齐云楼(即盘旋路综合大楼)和贵勤楼,也正在修建新校门。于是我观察后就去校门对面联系修建黄楼的施工单位,经同意后爬到正在修建的黄楼顶上拍摄了这张兰大校园全景照片(图18)。齐云楼、贵勤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环境还没有配套治理,新校门还没有完工。从照片上可看到90年代校园里增加了逸夫科学馆、研究生公寓新建筑,整个校园其他原貌还清晰可见。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8、 迎接建校90周年,改造校园,修建校门 1999 宋明琨摄

例三,我离校30年后,因为我曾经担任过气象专业77级的班主任,2018年8月我应邀回校参加他们入校40年的同学聚会,我趁机拍摄了学校各校区的校园风貌。其中拍摄医学院校区时机位选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费尽周折进入住院部大楼,爬上最上面一层楼的一间病房的窗台上拍摄了医学校区的全景照片(图19)。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9、兰州大学医学区全景 2018年 宋明琨摄

还有在拍摄校本部家属院时,用了一个半天时间找了几座高楼都无法上楼顶,没有找到理想的位置,最后在家属院对面的中国市政西北设计院3号住宅楼上找到一个位置,开始这家住户的主人不同意我进去在她家窗户拍摄,当我说明情况后,或许是她被我这个兰大40多年前的老校友这么热爱母校的精神感动,就请我进门并主动打开窗户,让我慢慢拍摄,终于拍到了我满意的家属院全景照片(图20),我非常感谢这位年轻女士!2019年就没有这么麻烦了,我在家属院后门定西路的天桥上使用无人机,几分钟就搞定了,航拍了校本部家属院和老校园的全景照片(图21)。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0、校本部家属院全景 2018年 宋明琨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1、 校本部家属院和老校园全景 2019年 宋明琨摄

2018年我还登上兰山,拍摄了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包含盘旋路校区、医学院校区、一分部、二分部、老家属院等)全景照片(图22)。2018年底我把过去拍摄的老照片和2018年夏天拍摄的校园新貌110幅图片,编辑成《我的110献给母校110》相册,2019年1月1日在美篇发表。兰大110周年校庆后,我又编辑了一本《110里程碑——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掠影》相册,2019年10月6日在美篇发表,把母校的新变化和110校庆活动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校友,目前这二本相册的阅读量分别是1.3万次和4242次。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2、兰州大学城关区校区全景鸟瞰图 2018年 宋明琨摄

附部分图片集锦:

一、 70-80年代的校园风貌图片(15幅):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3、礼堂 1978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4、校园一角 1979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5、 物理楼 1979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6、图书馆林荫道 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7、体育馆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8、新文科楼 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29、校园夜色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0、 图书馆夜色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1、校园晨曦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2、校园雪景 1982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3、校园雪景吸引了新华社记者来采访 1982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4、同学们观赏雪景 1982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5、校园雪景 1982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6、校园春色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7、春色满园 1980年

二、校园活动图片(41幅):

1、教学、科研活动图片(10幅):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8、 气象专业77级学生实习气象观测 1978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39、 大气探测 1979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0、考上1981年赴美国物理学研究生的6名物理系的同学在一起讨论问题,其中胡青同学(站立者)获全国总分第一名。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1、考取1982年赴美国化学研究生的化学系的四名同学,其中倪锋同学(前左二)获全国总分第一名。1981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2、 校园大气探测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3、地理系师生探测大气 1986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4、生物系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识别植物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5、地理系绘图室利用阳光晒图,制图工程师菅玉芬老师指导年轻绘图员晒图。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6、外国专家举办地貌学与沉积学学习班结业留影,1980年。党委书记兼校长刘冰、老校长辛安亭、副校长陆润林参加合影,学员中有秦大河院士、姚檀栋院士等。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7、地理系部分教师合影 1984年。李吉均院士、陈发虎院士、艾南山教授、张林源教授、笔者等均在其中。

2、文体活动图片(16幅):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8、 学校纪念北大12.9学生运动45周年文艺晚会,校机关干部合唱歌曲。刘冰校长(前右二)、副书记刘众语(右一)、宣传部部长童若兰(前左一)等校领导参加,1980年12月9日。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49、 学校学生文工团的舞蹈爱好者 1980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0、课外活动时的篮球场上 1979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1、化学系七九级五班的同学在集体出早操. 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2、校长刘冰和副书记聂大江等校领导参加拔河比赛 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3、女子棒球比赛 1979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4、1983年兰州地区高校运动会在兰大举行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5、运动会100米竞赛起跑 1983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6、77级同学踊跃参加1979年全国重点大学田径通讯比赛,图为男子5000米长跑运动员终点冲刺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7、1979年全国重点大学田径通讯比赛我校运动会主席台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8、运动会女子长跑比赛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59、80年代的兰大春运会男子长跑比赛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0、运动会跳高比赛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1、80年代的滑冰场 1985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2、学生课外活动的排球场 1985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3、游泳池 1980年

3、校园活动图片(10幅):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4、 70年代拐角楼下的阅报栏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5、80年代拐角楼下的阅报栏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6、学生在校园里毕业签名 1986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7、80年代校园新建的老校长江隆基塑像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8、经济系同学打扫校园卫生 1979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69、70-80年代夏天的早晨,校园里经常看到管理科科长陈克信在给花草浇水 1978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0、刘冰校长陪同肖华政委劳动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1、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左)与原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右)在兰大打扫卫生。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2、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刘冰(左三)与经济系同学共同学习座谈中央有关文件 1981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3、同学们向救援大兴安岭火灾献爱心 1987年

外事活动图片(5幅):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4、校长刘冰和副校长陆润林接见德比希尔博士及家人 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5、 老校长辛安亭接见美籍专家潘毓刚与夫人 1980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6、副校长陆润林(右三)和艾南山(左二)接见德国自由大学沃尓克博士 1984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7、胡之德校长(前左一)陪同外国使节参观学校 1986年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8、 数十个国家外交官参观校园 1986年

三、旧貌换新颜图片(26幅):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79、 借用翻拍《兰州大学》画册图片.80年代的兰大校园及兰州医学院校园(陆生源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0、 90年代的校园,前景是学生公寓,跃进楼也改造成了学生公寓,一字楼、拐角楼,女生楼等老建筑均还在,1999年拍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1、建校100周年以后的校园,2018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2、 建校100周年以后的校园,2018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3、校友广场 2018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4、建校100周年以后的校园,2018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5、观云楼与贵勤楼2018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6、 建校110周年的城关校区盘旋路校园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7、 建校110周年的城关校区盘旋路校园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8、建校110周年的城关校区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89、 建校110周年的城关校区盘旋路校园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0、 建校110周年的城关校区盘旋路校园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1、110周年校庆时校友广场各学院的校友接待站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2、 新修的校友广场全景鸟瞰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3、 110周年校庆时的校友广场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4、110周年校庆时返校老校友观看校友墙上的各班学生名单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5、逸夫科学馆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6、 80年代的校园景观 1986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7、毓秀湖 1986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8、80年代的校园景观–烈士亭 1986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99、 80年代的校园风景1986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00、建校110周年的校园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01、建校110周年的校园 2019年摄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02、研究生第6-7号公寓(2018-2019),此处为原礼堂位置。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03、研究生第8-9号公寓(2018-2019),此处为原女生楼位置。

兰州大学的风景

图104、研究生第10号公寓(2018-2019),此处为原拐角楼地址。

作者工作简历:

宋明琨,男,汉族,1947.5出生,籍贯重庆万州,1966.2入党,1966.3参加工作,1971.10从陕西省气象局进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气象专业学习,1974毕业留校工作,在气象专业担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1981-1984年跟随李吉均教授参加青藏高原横断山冰川考察,1985-1988.3 兰州大学科技开发中心(兰大图片社)工作。1988.4-2000.5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后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2000.6至今重庆大学,2007年退休。

作者艺术简历:

宋明琨,男,汉族,1947年5月出生,籍贯万州,摄影专业高级实验师,副教授。197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曾任兰州大学图片社工程师和副经理、四川省教育摄影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建设报》、《环境保护导报》、《公用事业报》兼职摄影记者,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理事;视觉中国(CFP)签约摄影师,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1972年自学摄影,1975年开始摄影实践,1977年开始在报刊发表照片,1978年开始给学生上摄影选修课。1991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中心与香港摄影画报社联合举办的“国际摄影艺术交流”专业进修班,1994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中心与《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举办的“中国高级摄影专业研究班”。从事摄影及摄影教学四十余年,编著有《地理摄影》、《彩色扩印》、《彩色摄影与冲洗扩放》、《建筑摄影》等内部教材,曾在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大、重庆师范学院等摄影班担任过教学工作,曾在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担任摄影课程教学。先后有一百多幅摄影作品在省市、部级、全国影展中获奖或入选;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新闻照片或摄影作品数千幅。辞条入编《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摄影家全集》、《世界华人文艺界名人录》、《中国优秀摄影家大辞典》等辞书和《中国摄影家》光碟。2003年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2007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委会“第二届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2007年6月在重庆大学退休,工作岗位退休摄影继续进行,十多年来坚持拍摄学校和地方的建设,记录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欢迎投稿

【《兰馨集》辛丑牛卷】征稿启事

庚子以来,新冠肆虐,五洲震荡,全球抗疫,民事惟艰。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大事件背景之下,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面对天灾,医护人员舍生取义大爱无疆,民众向生而歌积极应对。在这场空前规模旷日持久的抗疫保卫战中,全球各地的兰大人同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体现了兰大人的责任和担当。

牛年伊始,万象更新,但是历史需要铭记,心理的历程同样需要记录。为此我们决定征集、整理、出版《兰馨集——兰州大学校友诗选辛丑牛卷》(暂定名),以记录广大校友在这个特别时期里的感悟感怀,记录大家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悲壮情怀,以及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思,抒发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展望人类美好的未来!

2021年是兰州大学成立112周年,全球兰大校友大会将在深圳召开,【《兰馨集》辛丑牛卷】将作为向母校112华诞暨2021全球兰大校友大会的献礼。借此展现全球兰大人在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依然保持的青春活力;用兰大人的诗歌展现兰大人的豪情壮志和风采雅怀;体现兰大人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正如1977级化学系校友吴云东所言:“聚兰大人之灵气,展兰大人之风采,写兰大人之精神,传兰大人之美名。”

我们诚挚地邀请海内外兰大校友,积极行动,同声相应,同气相和,不吝赐稿,共同玉成此礼!为方便校友投稿,现将有关稿件要求说明如下:

1、征集对象

本次征稿对象为海内外兰大校友,即在兰州大学有求学经历或工作经历的校友,亦包括正在兰大求学或就职的校友。

2、内容

除部分作品将从《兰馨集》公众号已推出的《兰州大学校友庚子诗词选录》的作品中选出。望广大校友从自己近一年多以来的诗歌作品中选出精品力作投稿,篇数不限。请标明各作品日期为宜。已在己亥年校庆110周年编选的《兰馨集》中收录的作品,本次不再重复选录。

3、体裁

作品以诗、词为主,书画为辅。诗包括古典诗词与现代诗。古典诗包括近体诗(格律诗)和古体诗。

4、格式

(1)古体诗或近体诗(格律诗)均应标明诗体,如未加标明,将一律视为古体诗;

(2)近体诗(格律诗)应基本合乎格律要求;

(3)词应依照词谱要求基本合律,除正体外其他体式应予注明。

5、韵

(1)词依词林正韵或新韵,新韵应予注明;

(2)近体诗(格律诗)依平水韵或新韵,新韵应予注明。

6、书画作品

书法、绘画作品一旦选中将作为诗集的插图使用。并视情况,作2021年校庆活动和全球校友大会中兰大校友书画展之用。

7、其他说明

(1)来稿必须是作者原创兰州大学的风景,作者应确保拥有其著作权,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编辑部公开发表;

(2)来稿请随附作者简介(两百字以内)及生活照一张,简历中应写明作者进校学习或者工作的时间及院系信息,及作者邮寄地址、联系电话。

(3)诗词作品请以WORD文档格式,投寄到编辑部指定邮箱;书画作品原稿寄投至编辑部联系地址和联系人。

8、征稿截止时间:2021年3月31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1008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下午5:12
下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下午5: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