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侨职业,专家:百年厦大是华侨华人对中国教育事业贡献的写照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谈到为何华侨华人热衷在祖(籍)国兴资办学,庄国土表示,华侨华人一向重视教育,国民强则国家强,他们倾向于把资金等帮助投入教育领域,从而提升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比如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时候正是胸怀“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想,希望改变中国当时落后的状况。厦门大学的百年屹立是华侨华人对中国教育事业贡献的真实写照。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金旭 吴侃)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建校一百周年。厦门大学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广东省华侨职业,是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现代以来华侨华人通过捐资兴教、捐资助学等方式支持祖(籍)国和家乡教育,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表示,华侨华人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和帮助国家与地方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捐资办学活动涉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类型。

“华侨华人通过捐资或亲自参与建校等方式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庄国土举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倾资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缅甸华人吴庆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仰恩大学等。

庄国土说,近现代以来华侨华人在故乡捐资办学,创办了大批的学校,加快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对促进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华侨华人的捐资助学逐步走出家乡,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奕平认为,除了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资助外,华侨华人还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国内学校,这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搭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也指出,众多有海外经历的留学人员回国执教,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国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观念变革,使教育走向了个性化、平民化、实用化和科学化”。

谈到为何华侨华人热衷在祖(籍)国兴资办学,庄国土表示,华侨华人一向重视教育,国民强则国家强,他们倾向于把资金等帮助投入教育领域,从而提升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比如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时候正是胸怀“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想,希望改变中国当时落后的状况。

陈奕平表示,从捐资办学到设立帮扶贫困学子的奖学金,海外华侨华人对侨乡教育事业的支持来源于对故土的关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广东省华侨职业,最能诠释海外侨胞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回馈。”

张春旺认为,海外侨胞弘扬的是教育为本的中华民族传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厦门大学的百年屹立是华侨华人对中国教育事业贡献的真实写照。”(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6689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