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华侨村,台山市端芬镇东宁村:中国传统村落里的民居“样板”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连片成群、风格统一的东宁村民居。500米长的村子,38座风格统一的青砖民居,2块“村规民约”石碑,1间公共书馆,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民居建筑群,成为侨都大地上别具风格的一个村落,这就是台山市端芬镇东宁村。它是岭南民居建筑的“活标本”,也是江门近代乡村规划的“样板”,更是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与许多动辄几百年古村落相比,东宁村可谓是传统村落内的“新”村。

台山华侨村

青砖灰瓦的东宁村书馆。

台山华侨村

连片成群、风格统一的东宁村民居

台山华侨村

李长华的烈士证明书。

500米长的村子,38座风格统一的青砖民居,2块“村规民约”石碑,1间公共书馆,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民居建筑群,成为侨都大地上别具风格的一个村落,这就是台山市端芬镇东宁村。

由于规划统一,执行严格,东宁村把水乡地脉、气候条件与出洋的先侨带回侨居地的建筑风格融合一体,衍生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它是岭南民居建筑的“活标本”,也是江门近代乡村规划的“样板”,更是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文/林立竣图/林立竣张华炽

风格

38座民居风格统一

岭南三月朝暮雨,雨脚才收水流础。在一片绿秧广袤的田野里望去,烟雨迷蒙之中,灰黑色的房屋整齐划一排列,勾勒出一幅独具岭南特色的乡村水墨画卷,使得百年东宁民居更显沧桑。

走近观之,一式的青砖灰瓦高屋脊,房屋正面或门口上方的西式构件,朴实端庄中透着一股西方建筑文化气息。

“我们村共有38座布局一致的房屋,每间屋的高低、宽窄、门窗的方位、立面布局等统一规定,后一间屋比前一间屋高出两块砖,以利排水、观瞻,塘基、月池统一建造,排水沟流向村前的月池。”村中64岁的长者李石耀告诉记者。

李石耀带记者参观了几家民居,民居内部是正方形的对称设计,中央是挑高的大厅,两边是两层设计,一楼用作杂物间或厨房,二楼多是房间。横梁、房门随处可见精美浮雕台山华侨,充满了中西不同文化的元素,彰显房屋主人个性特点。

循着民居夹巷而行,仿佛走在民国年代,墙影幌幌,青苔留痕。方正厚实的青砖墙上,绿色琉璃花瓶构件色调素雅。花纹流畅的灰雕有了岁月的斑驳,两边墙角的花鸟图案寓意吉祥。门楣窗棂虽已褪色,木雕仍隐现精致刻工。结实的麻石墙脚在质朴淡雅的青灰色调下,凝重朴实中不失活泼轻巧,处处透出当年建筑的风格和艺术。

尤其特别的是,每间居屋门上有红红的大“福”字,但每间居屋门楣上四字一句的联语或门旁的对联各不相同,如“山川贡瑞,日月增华”“民权发达,国体光荣”“兰桂滕满”“竹报平安”“文明世界”“福自天申”“天启文明”“大振家声”“世界维新”“诗礼传家”“家政修明”等。

在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看来,东宁村建筑展现的思想文化方面,让人看到东宁人中华文化“根”意识的同时,又深深烙上近代西方文明的印记,强烈反映了东宁人对孙中山先生大力倡导的民主、共和、平等、博爱等理念的认同与向往。思想上东宁人与时俱进,满腔热情地去拥抱新世界,创造新生活,建设“家政修明”的新农村。

文化

两块石碑“建章立规”

东宁村建于1921年,整村坐西向东,朝迎旭日。先民们为祈福子孙后代康宁顺意,便把坐向与心愿结合起来,把新建的村子命名为“东宁里”(村)。东宁村尽管全村都姓李,但同姓不同族,故不设公祠,只称书馆。

书馆位于村庄的一头,旧时村中儿童读书之用,也是村民公共议事之地。这座于近年由村民筹资翻修的书馆同样青砖灰瓦,与整村保持着统一格调。书馆前墙镶嵌有一块黑色石碑,刻着民国十二年所写的撰文:“本堂所买海口地面,土名大王围,专系保卫东宁里新村而设,当经集各股友公议嗣后,该围之田递年收入,除费用外按股均派,不得藉占股多自行霸耕,更不得将田划股均分及私卖或按典与外姓致生轇轕,倘有意见或有参议,尽可公举值理或轮流管理,以固团体而卫村场,特此泐石,永资遵守。”

关于这块石碑而来的建村历史故事,李石耀娓娓向记者道来。东宁里建于民国初年,由先民李晨富主持建造。当年,李晨富的先祖在大果树村里盖了两间屋,随着人口的增加,已不敷使用,加上兄弟三人在古巴的积蓄益丰,于是萌生另择地建新村的念头,并得到李姓族人的支持。周边乡镇等地的李姓族人纷纷前来购地建屋,为此,李晨富立章定约,规定只有李姓人才能在这里购地建屋;实行股份制,一户一股,不许卖给异姓人;凡有经济能力的李氏族人,才允许在所规划的地段购地建屋,暂时未有能力的李氏族人,只能在村子后面划定的地区搭寮居住,待有钱时再进村购地建屋。

东宁村的先辈们尽管规划得十分详尽,并告知屋主和建造者,必须严格遵章执行,但在村子的发展过程中还是闹出过纠纷。在该村对出稻田上有另一块名为“台赤县法院布告”的石碑,记录着一件因土地纠纷而发生的司法案件。因历史久远,字体模糊不清。李石耀告诉记者,这一官司纠纷是在李仿南和李长蔼之间发生,纠纷原因不详,只知最后判决“遵照两造共有之大王围田不得分割,如须变卖应依约照时价由股内人承受”。

“如果说房子是他们留给我们看得到的财富,那么这些碑文所记录的就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看不到的财富。”有村民认为,无论是哪一块石碑,记录的都是东宁村的历史,“一块是前人立村定下的,要我们后人遵守的制度;一块记载了前人曾经发生的真实个案,守护着村子的整齐统一的建筑风格,传承着文化根脉。”

发展

打造“样板”擦亮品牌

书馆对外是两棵长得郁郁葱葱的榕树,一棵众多榕须盘结悬垂,一棵表皮光滑无须。这两棵立村时种下的树被村民称之为公婆树,它们见证了东宁村的百年发展历史。与许多动辄几百年古村落相比,东宁村可谓是传统村落内的“新”村。这个由华侨推动兴建的村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立足村子,发展海外”的侨都特色,也印证着一代代华侨漂洋过海的艰苦奋斗史。

东宁村创建者——李晨富兄弟三人,他们早年就赴古巴谋生,做点小生意,靠勤劳节俭积聚了财富台山华侨村,所以才建起了东宁村。其他村民的发展路径也大同小异,都是赴古巴、南洋等地谋生,后来才主要转赴美国谋生。

“现在我已算是留村中的年轻人了。”见证了村子过半历史的李石耀笑着告诉记者,东宁村户籍人口140多人,目前常住五十来人,多数人已到海外谋生。东宁村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古巴、南洋、美国三大地区,华侨华人人数约为户籍人口的两倍。

代代相传的东宁村曾出过几个名人。李龙启,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上世纪30年代任端芬东陵学校校长,对发展家乡教育颇有贡献;李龙启的两个儿子李国华、李国贤是黄埔军校学员,新中国成立后,在沈阳兵工厂当工程师,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李长华,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他的家里还保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

为了打造侨都近代乡村规划的“样板”,擦亮中国传统村落的品牌,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完成鱼塘边浇捣挡土墙、地坪与广场砖铺贴、草皮种植、竹篱笆护栏与护栏涂漆、“三线”改造、村道硬底化等基础建设提升,完善小公园、宣传栏、古灯、垃圾收集点、卫生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东宁村的景观风貌与宜居环境。

“东宁村是南粤古驿道‘海口埠—梅家大院’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中的重要节点,村池塘向东是端芬镇万亩水稻示范片,越过水稻田是缓缓流淌的端芬河。未来,东宁村将依托便利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种植’发展模式,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端芬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6633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