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侨中,华侨与乡贤|汕头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捐资办学那些事儿·汕头侨中、科技中专及澄海澄中篇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改革开放以来,市属的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林百欣科技中专以及澄海区的澄海中学,都分别得到海外侨胞和国内各界爱心人士的热心捐助,学校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三所学校得到海内外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兴学的资金分别是:林百欣科技中专约4000余万元人民币,汕头华侨中学约885.

汕头侨中、科技中专澄海澄中篇

改革开放以来,市属的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林百欣科技中专以及澄海区的澄海中学,都分别得到海外侨胞和国内各界爱心人士的热心捐助,学校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三所学校得到海内外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兴学的资金分别是:林百欣科技中专约4000余万元人民币,汕头华侨中学约885.5万元人民币,澄海中学约668.5万元人民币、230.6万元港币。

林百欣伉俪捐资4千余万兴建科技中专

汕头市侨中

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94年。学校现有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已建成科技大楼、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等大楼,以及包括300米跑道的运动场,并将于近期再兴建2栋教学大楼,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学校目前开设有智能制造、信息工程以及艺术设计和财经商贸类等共18个专业,其中:电子技术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为省课程改革试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为省“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为省内中职院校率先开设的专业。学校现有教学班80余个,在校学生达4000余人。

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是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在学校建立的过程中,得到了香港爱国同胞林百欣伉俪的鼎力支持。他们不仅捐资支持学校的建设,还多次亲自莅临现场察看学校的建设进展情况,以及学校建成后的办学情况。在学校建设之初,林百欣伉俪就捐资1500万港元投入学校科技楼的首期工程建设,接着又捐资1500万元投入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等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再捐资250万元建设学校的操场。学校建成后,他们又为学校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首期奖金为20万元;另外,捐资500万元建设学校的校园网工程,捐资20万元建设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再捐资400万元扩建学校的教学楼等。据不完全的统计,林百欣伉俪共为林百欣科技中专的建设和发展累计捐资4000余万元。

目前,林百欣科技中专已成为粤东地区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2003年5月10日,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1月12日,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12月,通过“国重”复评,成为汕头市唯一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1年4月,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

侨胞乡贤接力擦亮汕头侨中金字招牌

汕头市侨中

走进广东汕头华侨中学,只见环境优雅整洁,到处洋溢着一种向上、和谐的气氛。华侨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海滨师范学校,由祖籍澄海的泰国华侨黄勖吾于南洋泰国等地,向其父亲黄俊卿等华侨募捐近10万大洋建成的。

学校创立之初,就建立起由蚁光炎等爱国侨领组成的校董会。校址最初设在外马路长仁里一带,后来移至同益路1号。新校舍由泰国华侨萧佛成在南洋募款筹建,校园总面积9056平方米,有两层回形主教学楼1幢、群言堂横屋1座、科学馆1幢以及小礼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设施,共耗资13万大洋。1936年,学校改制为完全中学并易名为海滨中学。1950年春,泰国华侨归国参观团来汕访问,提出作为侨乡的汕头应有一所华侨中学,而鉴于海滨中学最初系由华侨捐资兴办的,遂于当年4月1日将海滨中学改为汕头华侨中学汕头市侨中,成为专门招收海外归国侨生入读的全国最早的公办华侨中学之一。

1991年,侨中泰国校友会建立,成为泰国第一个中国学校的校友会,建立的目的是要凝聚旅居泰国的校友力量,集资捐建学校新的教学大楼。在校友会成立后的半年内,泰国校友谢中民、秦荣、金晋煌、李建伟、刘锦庭、陈金苞等纷纷捐款,共筹集了200多万元支持母校的办学工作。1992年,楼高八层的新教学楼竣工,建筑面积11800多平方米,其中由泰国校友赠建的教室40多间、实验室17间。同年,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暨新教学大楼落成庆典,有60多位泰国校友亲临母校出席仪式,期间还捐赠了面包车和部分办公设备,国内的校友也同时捐资5万多元。据泰国校友会首任理事长金晋煌回忆,在这座教学楼的全部捐款里,1950年回国入学的泰国校友捐出的款项就占了90%。

为华侨中学的发展出钱出力的,还不止于海外的华侨,更有来自国内的乡贤。华侨中学于2014年秋落成的学校食堂,其建设资金380万元就源于汕头市龙湖区亿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璇的无偿捐助。这座新建成的食堂共两层,建筑面积551平方米,配备了一流的现代化烹煮设备,分别设有学生餐厅和教师餐厅。食堂的建成让长期存在的学校师生就餐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每天看着簇新的食堂,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在学校寄膳的老师和学生人人都笑容满面,广大的学生家长也不再为孩子的生活问题担忧。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黄伟璇真是为学校做了一件大好事。

汕头市侨中

侨中新建成的食堂

华侨中学建校90年来,始终秉承“志、严、实、美”的校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事业有成的华侨中学校友,也都不忘回报母校和回馈社会。2014年9月,1975届校友、北京国瑞兴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章笋向母校捐赠了200万元作为校友基金会的启动资金。2015年2月,1978届校友、汕头伊丽莎白医学美容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杰,为母校设立了奖学助学金,迄今已资助学校的优秀和贫困学生累计99万余元。从2014年以来,在汕头本地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泰国等地的校友,陆续以校友会或个人的名义捐资捐物回馈母校,在学校的校史档案中记录了陈茂怀、陈宏辉、陈志彬、陈国丰、钟通、黄祥泓、石逸武、姚楚江、许彦伟……等一大批热心校友的名字。

百年澄中系乡情

汕头市侨中

澄海是我国的著名侨乡。早在清代末年,侨居海外的澄海籍华侨就带回资金兴办学校,对促进本土教育的近代化起了极大的作用。创办于1915年的澄海中学,也一直离不开海内外各界热心人士的慷慨捐助。可以说,澄海中学的百年校史,就是一部华侨乡贤的崇文重教史。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海内外潮人的联系日趋频繁,社会各界对澄海中学的发展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不少澄海中学的校友也不断捐出款项资助澄中的建设。澄海东湖乡旅泰华侨郑俊英、郑俊南一直关心桑梓的教育事业,于1991年9月捐资70万港元为澄海中学兴建了1261平方米的“英南图书馆”。同年,郑俊英还先后两次捐资30万港元为澄中设立了奖学助学金。1993年3月,旅居香港的校友王树霖、许立椿、蔡克任、陈梦梅、郑振烈、杜伟忠等捐资32万元为澄中兴建了“春晖楼”。澄中建校80周年前夕,由海内外各地校友热心赞助建设的三座大楼相继竣工。1994年8月,旅居香港的校友王树霖、许立椿、蔡克任又各捐资30万元为母校建设了“泽芳楼”;同年11月,一贯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多次捐资助学的隆都籍侨胞林谦然捐资10万元,广州、深圳、汕头校友会捐资19.7万元助建了“三乐楼”。还有在香港从事出版业的校友邱卓恭,除将珍藏的大量典籍捐赠给母校图书馆外,还捐赠港币25万元用以购置图书充实学校的图书馆。在邱卓恭病逝后,其夫人林舜兰、儿子邱绍东秉承他的遗愿,捐款100万港元为澄中兴建了艺术馆。另据统计,自2002年至2015年1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澄海中学的各项资金总额达500万元人民币和6000元港币。

此外,澄中的各界校友还各尽所能,分别为母校作出各种大大小小的贡献。1979年,澄海中学的旅泰校友筹资帮助学校兴建科学馆。1980年,旅居泰国的温国英捐出7000元为学校购买了90对座椅。1982年,侨居泰国的校友刘国智等人捐资3.5万元助建教学大楼。1985 年,居住在香港的朱濬澄热心发动许立椿、袁仰愈、余煜深等人,一起捐资3.2万元修建学校的语音室及购买了2张乒乓球台;同年,旅居香港的陈家伟捐出7000元为学校购置了2台台式计算机。1989年4月,由香港校友捐资5万港元、澄海校友会捐款8000元装修了学校的离退休教师活动中心。1987年,泰国校友蓝健龄、张淑益和香港校友朱濬澄捐赠2.7万元,香港校友会捐赠 2.7万元,泰国校友会捐赠 2.5万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地方政府的关怀及海内外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支持下,澄海中学从1994年开始对校舍进行了全面改建,整个改建工程至 200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汕头市侨中,使澄海中学的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展,办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在,百年澄中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6596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上午10: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