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基金会,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义工团队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落下帷幕,“2018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同步揭晓。图为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于晓为欣欣教育基金会义工团队颁奖。令丁永庆欣慰的是,虽然欣欣教育基金会是无偿义工组织,但经过三代美国爱心华人接力,基金会有着严谨的组织构架和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义工团队,整个团队充满活力。

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落下帷幕,“2018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同步揭晓。

华侨基金会

图为颁奖典礼现场。

中国侨网陆续推出“年度人物”专访,敬请关注!

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欣欣教育基金会义工团队

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欣欣教育基金会义工团队 来源:中新视频

颁奖词

二十余年如一日

走遍中国乡村路

从“小而弱”到“小而美”

350多所学校焕新生

教育来自点滴助力

慈善贵在持以恒心

他们不是名流商贾

但以微薄之力汇聚成大爱无疆

颁奖现场,欣欣教育基金会义工代表,北京代表处工作人员许莹代表全体义工领奖。在获奖感言中,她说:“当中国的义工下午五点下班的时候,美国的义工还在凌晨时分继续工作,这是在工作中最感动的时刻。”

许莹表示,欣欣教育基金会22年发展历史中,有四代义工薪火相传,持之以恒助力中国农村教育发展。这份奖项是全体义工人的荣誉。

华侨基金会

图为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于晓为欣欣教育基金会义工团队颁奖。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此前,中国新闻社曾专访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丁永庆,说起欣欣教育基金会的各项工作,也谈及从事公益事业的初心。

硅谷华人精英投身乡村教育:“后半生和农村孩子在一起”

以55岁为界,丁永庆的人生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段。

抗战胜利之年生于重庆,幼年赴台,后赴美求学,一路打拼成为跨国公司副总裁,人生中的前55年,丁永庆是华人中的佼佼者、意气风发的硅谷精英。55岁那年,他从严肃的谈判桌、忙碌的生意场中转身,一头扎进了中国偏远农村,为孩子们修葺校舍、捐赠教具、培训教师……

华侨基金会

丁永庆接受采访。视频截图

“乡村教育”成为丁永庆人生后半场的关键词。2002年,丁永庆无偿加入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从义工到基金会理事长,他和同仁们致力于改善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条件,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16年间,他不仅付出了时间和金钱,更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责任。

“当我们走向生命尽头的那一天,反问自己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时,绝对不是做到某个级别的职位或是挣了多少钱,而是有意义的经历。”这是丁永庆投身公益事业的“初心”。而将精力放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不仅因为“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更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若农村孩子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中国的未来也会受到影响”。

2004年,丁永庆首次到中国农村访校。在辽宁铁岭一所乡村小学,校长一双粗糙开裂的手让他难忘。“老师们上完课还必须下地干农活,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岗位,让我非常感动。”为了招待客人,校长特意宰杀了自家养的鸡,这顿饭的滋味丁永庆记忆犹新,此行也更坚定了他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改善乡村学校教学环境、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却并非易事。丁永庆向记者介绍,欣欣教育基金会专注于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合相关部门协力改善其校舍条件,并开展师资培训、互联网教学、图书计划等项目,努力让乡村小学从“小而弱”变得“小而美”。

“最初我们将重点放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上,但目前我们更注重软件投入”,丁永庆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政府对乡村教育愈加重视,乡村小学的硬件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乡村小学在师资力量、信息化教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在学校也许不缺电脑、电子琴等设施,但能教孩子们的老师非常缺乏。”

华侨基金会

微软公共及法律事务公司事务总监王岭女士指导孩子们使用编程软件 图片来源:欣欣教育基金会官网

为此,欣欣教育基金会自2004年起启动教师培训计划,与国内高校合作对乡村教师进行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2014年,基金会开启农村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提升农村小学校长领导力和竞争力,推动农村教育创新。最近几年华侨基金会,基金会还开发了中美学生互动交流项目。

“如果给农村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我相信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具有同样的学习能力。”丁永庆说,基金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倾注大量精力,目的是希望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让农村孩子看到大山之外更广阔的世界,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我们希望有更多农村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入高中、大学,他们的人生也将有更多的可能。”

成立21年来,欣欣教育基金会已在中国偏远地区修葺了346所欣欣小学,两千多名乡村教师和校长受到培训,超过40万孩子从中受益。一些曾在欣欣小学念书的孩子长大后,又回到学校握起了教鞭,欣欣精神在一代代传承。

“教育绝不是蜻蜓点水,而是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关注。”丁永庆表示华侨基金会,会持续关注每一所进入欣欣系统的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我们的孩子,要负责养大”。

令丁永庆欣慰的是,虽然欣欣教育基金会是无偿义工组织,但经过三代美国爱心华人接力,基金会有着严谨的组织构架和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义工团队,整个团队充满活力。“欣欣秉持着长期、持续、关怀、传承的精神,继续耕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说。

也正因为在乡村教育领域做出的贡献,欣欣教育基金会今年被中国民政部授予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尽管家在美国,丁永庆每年约有半年时间在中国农村访校。年逾古稀的他热忱不减:“乡村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会止步。”(完)

丁永庆采访视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5657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5日 下午8:09
下一篇 2023年7月5日 下午8: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