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薪火相传,传根铸魂,日本同源中文学校举行本校大楼落成典礼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就这样,日本第一所华侨华人周末侨校的雏形——同源中文教室成立了。因为在日本的土地上,除了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和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这样老的华文教育“根据地”以外,我们又多了一个同源中文学校这样新的华文教育的“根据地”。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隆进在贺辞中代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和东京华侨总会向同源中文学小表示了衷心地祝贺。从今天开始,伴随着同源中文学校大楼的落成,我们在日本华文教育的“双星”就要变成“三星”了。

红紫万千披锦绣,华章溢彩笑开颜 。冬雨虽冷心意暖,宾朋满座贺乔迁!

27年前的11月5日,在东京池袋租借的一所日本语学校的教室里,一位老师,带着十几位华侨华人孩子,朗读着自己复印装订的中文简易教材。就这样,日本第一所华侨华人周末侨校的雏形——同源中文教室成立了。整整27年,同源中文教室升级为同源中文学校,以专业的技艺,以专注的热忱,让一万多名在日华侨华人青少年在这里学习母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办华校名校,育龙的传人”,已经成为了同源中文学校的办学理念 。

日本华侨

11月26日中午,60余位华侨华人以及日本友人,冒着濛濛的初冬细雨,纷至沓来,共同见证和欢庆一个注定会写进同源中文学校校史、写进日本华文教育史的标志性事情——同源中文学校本校大楼落成典礼。

莅临本次庆典的主要嘉宾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詹孔朝总领事和程凡华领事,日本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贺乃和,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隆进,华文教育协会会长颜安,著名华人企业家源清田商事社长王秀德,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名誉校长张述洲,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张岩松日本华侨,《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等。

从“老根据地”到“新根据地”

詹孔朝总领事就任以来,始终热心推助华文教育。他多次参加同源中文学校主办的东京文化大乐园等活动。在同源教育大楼签约的当天,他带领馆员到现场办公,送来了中国大使馆最真切和及时的关怀。

日本华侨

詹孔朝总领事在即席致辞中讲到:以前,我听杨林校长说为了给孩子们找校舍,经常搬家,居无定所,非常心酸,所以,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我比杨林校长更开心!因为在日本的土地上,除了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和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这样老的华文教育“根据地”以外,我们又多了一个同源中文学校这样新的华文教育的“根据地”。这会给华侨带来信心、鼓励和凝聚力。

詹孔朝总领事语重心长地说:从生物学上来讲,人与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人与人之所以有区别,在于有文化,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在我们心中植入了中华文化,华文教育就是“留根铸魂”的千秋伟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从王毅大使到现在的孔铉佑大使,可以说历任大使都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并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扶持。今后,中国大使馆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华文教育。同时,詹孔朝总领事呼吁在日的一百多万华侨华人团结起来,为华文教育加油呐喊,添砖加瓦。他对同源中文学校的发展也给予了厚望,祝愿同源中文学校不断取得发展,越办越好!

走出万名会讲中文子女的学校

同源中文学校是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的会员单位。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贺乃和也是同源中文学校第一届学生的家长。贺乃和会长的祝贺辞因此有了更多父亲的视角和温度。他深情地回忆起27年前陪伴孩子到东京池袋接受中文教育的温馨场景,肯定同源中文 学校27年来为在日华侨华人培养了上万名会讲中文的子女,堪称意义重大。

日本华侨

贺乃和会长表示,华文教育对社团侨团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内专门成立了华文教育委员会和华文教育基金会,用爱心人士的捐赠来扶持华文教育的发展。他称赞杨林校长在同源中文学校发展中付出的艰辛,衷心祝贺同源中文学校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有了自己的校舍。他说,“这座新校舍,就是日本华文教育的一个新起点。”

同源中文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得到在日老华侨的关心和鼓励。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隆进在贺辞中代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和东京华侨总会向同源中文学小表示了衷心地祝贺。他说,华校是华人子弟爱国的基地,也希望在东京这片土地上早日建成全日制的中文学校,期望这个愿望也能早日实现!

日本华侨

日本华文教育协会会长颜安多次参加同源学校的活动,特别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艺展示中华文化的舞台,他在贺辞中指出,同源中文学校作为全日本第一所、也是学生人数最多的华文周末侨校,2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27年不忘初心的坚守,大爱的守望为在日华侨子女带来了一脉相承、并且可以无限延续的财富。同时,颜安会长对杨林校长所遇到的困难和努力表示慰问,指出这种坚持坚韧需要超人的毅力,这份执着也换来了今日的这份见证。感谢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导对所有华校的鼎力支持!华文教育的路还很长很艰难日本华侨,华侨华人应携手共同努力,开创华文教育的新局面!

期待培养高科技人才

日本新华侨企业家、源清田集团董事长王秀德情怀华教,为同源中文学校乔迁雪中送炭,为新校舍捐赠了全套桌椅。王秀德社长亲临会场,为同源中文学校的乔迁之喜送来祝福,也向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华文教师们致以崇高敬意!王秀德社长还谦虚地说企业家团体为华文教育所能贡献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华文教育是一项留根的工程,他呼吁将来有更多的华侨华人以及社团来关心华文教育的发展、关心华二代、华三代。

日本华侨

崭新的桌椅,明亮的教室,还有爱心人士捐赠的电视,每周孩子上课使用的时候,都会想到王秀德以及像他一样无私奉献、助力华文教育发展爱心人士为同源中文学校送来的这份实在关怀。不得不提一句的是,目前东京华校使用的全部教材都无偿地存放在王秀德社长的公司仓库里。

柏年基金会主席、著名的热心教育的慈善家王柏年在致辞中表示,华文学校应该引导和教育华侨华人子女胸怀更广大、视野更宽阔,要努力成为国际人才,成为高科技人才。他表示,将向同源中文学校陆续捐赠有关科技方面内容的书籍,期待在日华侨华人子女未来能够出现科学家。

“双星”将变成“三星”

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名誉校长张述洲早晨4点起床,专程乘座新干线列车从神户风尘仆仆地赶来为同源中文学校助力。作为当天第一位莅临的嘉宾,让老师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张述洲名誉校长在致贺词中提到,杨林校长是从零开始创办学校,和杨林校长认识十余年,了解她的心酸和不容易,一个团体,一份事业,有目标,就有奋斗的力量,有愿景,就有前行的方向,为同源中文学校师生在杨林校长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有了自己的家园,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有了自己的教学大楼感到高兴!预祝同源中文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中日友好的人才!

日本华侨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张岩松是国务院侨办聘请的华教专家。他在致辞中讲到:自己从事华文教育工作23载,认识杨林校长22年。他在幽默中激情地表示,日本华侨华人历来都把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和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称为是日本华文教育的“双星”。从今天开始,伴随着同源中文学校大楼的落成,我们在日本华文教育的“双星”就要变成“三星”了。他还表示,这座大楼背后有许多不容易的故事,这已经不仅是一份坚守,更是杨林校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情怀。这座大楼不仅是同源的,应该获得更多的华侨华人的帮助。

日本华侨

张岩松校长话音刚落,细雨初霁,阳光明媚,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华文教育在转型中发展

同源中文学校创始者杨林校长代表同源全体师生致辞,向所有到场和27年来支持同源发展,关心华文事业的人士送出心底最真挚的感谢!她说,我身边的这个花篮就是大家锦上添花而成的,我们视它为雪中送炭,妥善使用,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我们由此感受到教授中文,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血脉的“留根工程”,更是一个充满着温度、温情、温暖的“爱心工程”,它让我们从事华文教育者不感到孤单,它让我们内心中永远充盈着感动和感恩。

杨林校长还表示,同源中文学校今后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要发展、要还贷,我们这些“教书匠”,也要开始学习一点企业的经营与运营知识。我们要从传统的周末教学逐步拓宽——要开办半日中文教室、亲子中文、成人中文、日本儿童中文体验交流……把同源中文学校办成日本华裔非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的基地和乐园,要把华文教育从“重情怀型”教育转为“情怀与经营兼顾型”教育。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和支持。

日本华侨

嘉宾致辞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在现场所有贵宾朋友们倒数三位数的激动气氛中,各位领导用手中的金剪为同源大楼乔迁剪彩,剪开一条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之路!

27年,一代代的同源教师用热忱与希望辛勤培育华侨华人的下一代。近年来,国务院侨办命名同源中文学校为海外华文教育示范校,原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为同源中文学校题写了校名。未来,同源中文学校将组建理事会、家长会、校友会,将推出“百位华侨华人名家走进同源大讲堂”活动,将在学校的正规化、电教化、传承化上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在同源中文学校学习的孩子们有更多的在中日两国舞台上展现中文的机会,将在“传根铸魂”上迈出崭新的扎实的步伐。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5361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2日 下午4:13
下一篇 2023年7月2日 下午4: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 华侨华人蓝皮书. 6东南亚华侨华人社团的历史与现状 朱东芹 ∗摘 要: 东南亚华侨华人社团酝酿形成于 17 ~18 世纪, 19 世纪中期以后, 随着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趋向壮大和稳定, 华侨华人社团也进入成长期, 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一些大型的血缘性、 地缘性、 业缘性及全侨性社团广泛组建, 战前居留国宽松的政策使其表现活跃。 战后, 一方面,受冷战及双边关系的影响东南亚华侨, 出现 “亲大陆” 与 “亲台” 的政治分野; 另一方面,受民族主义政策影响, 社团开始当地化。 后冷战时期, 受各种因素影响, 社团发展呈现出当地化加强、 国际联系增强、 政治冲突淡化、 新移民社团引人注目等特点, 但是仍然面临诸如名利之争凸显、 后继乏人等问题。关键词: 东南亚 华侨华人 社团对华侨华人问题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 海外华侨华人社会 (简称 “华社”) 有“三宝” ———学校、 报刊和社团, 之所以被称为 “宝”, 就因为它们是构建海外华社的支柱, 承担着在海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保留中华民族特征的重任, 如果没有这 “三宝” 在海外维持华侨华人之 “本根”, 那么, 海外华社也将不复存在。 其中, 作为 “三宝” 之一的社团不仅是华侨华人和衷共济、 沟通情谊和辅助事业发展的平台, 而且是维系华人族群文化和族群特征传承、 推进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介, 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形成时间最早, 最为成熟, 人口数量最多, 经济实力最强, 相应地, 东南亚华侨华人社团的历史也最为悠久, 从目前的数量、 实力及影响力来看, 也颇引人注目。 本文在4 7 1∗ 朱东芹, 女, 湖北襄樊人, 历史学博士,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研究员东南亚华侨, 主要从事华侨华人问题和中外关系史研究。 […]

  • […] 我国是个侨务大国,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而且实力强大。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总数有6000多万,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仅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新移民就接近1000万人。新时代下,如何充分运用这一独特资源,在我国国际传播机制建设、传播内容方面积极谋划,借助这一群体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保障和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