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清代华侨村 历经百余年风雨旧貌依然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近日,有市民报料称,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有一条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华侨新村——南芬里。南芬里建村有百余年历史,但现存的房屋并非全都建于清代,如南芬里十巷6号就是建于民国期间,是村中保存最完好的老屋之一。历经百余年风雨,南芬里至今仍保持旧貌。在吕兆村所住的房屋里,大门仍悬挂着写着“世界大同”、“家庭自治”的木刻对联。

近日,有市民报料称,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有一条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华侨新村——南芬里。3月11日,记者带着好奇心,走进了这条旧村落。

曾是大泽最漂亮村落

南芬里位于大泽镇往鹤山共和镇的一级公路东面。站在公路远望,南芬里一排排青砖老屋坐落于水田之间,古旧中透着神秘。走进村子,记者看到,村里的青砖屋差不多大小,大部分房屋保存完好华侨,每间房屋至少占地150平方米以上,巷道横平竖直,整齐有序,如今的古旧掩不住曾经的显赫。

据了解,南芬里又名南熏里,由东西两条自然村组成,现仍有清代古屋近100间,常住人口500多人。

“听老人说,这里曾是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在整个大泽,房屋也是最漂亮的。”提及南芬里,住在这里的村民有着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据村民介绍,村中的第一批居民都是姓吕,是由附近吕姓村庄迁居过去的,因家中有人旅居美国或加拿大,家境一般较为富裕和殷实。

南芬里规划周密、设计独特而且有个性。村中共有13条巷道,在村中间中间,又有一条较宽的路横村而过,将村划分为上路与下路。屋的外形基本相同,屋内设计则按各户的经济实力及需求而自行安排华侨村,但第二排房屋的高度必须比第一排的房屋高出3块青砖,照此类推。

民居最大特色是“六门朝厅”

南芬里建村有百余年历史,但现存的房屋并非全都建于清代,如南芬里十巷6号就是建于民国期间,是村中保存最完好的老屋之一。该屋占地160多平方米,青砖红瓦,正门是岭南民居中常见的“趟栊”拉门。

华侨村

经房屋主人吕兆存的许可,记者走入房屋,先看到两个门廊及天井,大厅对着天井。步入大厅,大厅的空间又高又大,光线充足。大厅两边分别有三个房间,每一个房间均可住人。这六个房间门口大小一致,整齐有序,构成“六门朝厅”的格局。在大厅的正面上方,则有一道窄窄的小门,通往2楼的阁楼,阁楼上对着大厅一面供奉着祖先的灵位,此外还修建了4个房间。

吕兆存说,这房屋原是他的伯父所有,因伯父全家在外国,自1984年以来,将房屋给他居住,他已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

记者发现,像吕兆存这间大屋一样,南芬里不少房屋都具备着“六门朝厅”的格局,“六门朝厅”成了南芬里民居最大的特点。

至今仍保持旧貌

历经百余年风雨,南芬里至今仍保持旧貌。因为第一批居民为华侨家庭,至今,南芬里仍透着华侨们思想开明、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吕兆村所住的房屋里,大门仍悬挂着写着“世界大同”、“家庭自治”的木刻对联。

此外,在吕仕林一家,大厅正门也都刻着“吉羊云集”、“气象日新”的木刻对联。据他们介绍,这些木刻对联都是当年张挂的古物。

不少老屋年久失修

由于年代久远,不少房屋开始日渐失修。已在南芬里住了40余年的谢婆婆说,由于屋顶是瓦面,每逢雨天,村中不少房屋都漏水,村中部分居民生活较为困难,没有钱维修。

记者漫步南芬里的巷道,发现村庄的面貌仍有待改善,尤其是明渠发出阵阵臭味。有村民表示,南芬里和村里的建筑,都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他们希望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资助,在改善村中环境的同时,尽量保护好每一间老屋。 (梁长其 冯瑶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5031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8日 下午9:06
下一篇 2023年6月28日 下午9: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 因为往南洋的人渐多起来南洋华侨,经理汇款渐渐变成有钱可赚的职业,于是批信局(批馆)就产生了。批馆大致是钱庄的一部分,其金融的周转及信用胜于寻常水客。大概言之,一个大规模的批馆有总馆及分馆,总馆设于南洋,分馆设在汕头或厦门,或其他市镇,大概是华侨家乡的相近地点。华侨汇款的手续大致如下:汇款者如在马来亚先到新加坡某批馆,缴款,批馆即将款折成华币,一面付给汇款者收据一纸,汇款者留下家信一封(如不识字,可请批馆代笔),信内叙述家事并声明汇款,封面上批明汇款数目,所以俗称“批款”。此信背面贴有长二时宽一时之薄白纸信封,外印有该批馆图章及批信号码,此小信封内备有三时宽五时长之白纸一张,预备收款人写回信之用。批信到了汕头,入该批馆的分馆,由该分馆着人分送南洋华侨,此人俗称“派批”。汇款者在新加坡,汇款时,批馆即时登记此人姓名、住址、职业及故乡的住址,并将此编号入簿,批馆即null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