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华侨,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的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二战结束后,随着大批华人移民涌入英国,英国华人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拟从英国华人群体规模、产业结构和社团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的变迁情况,分析变迁的原因,以期对当今英国华人群体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一、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规模扩大四、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变迁的原因这是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变迁的主要动力。

文案 趣事国际

编辑 |趣事国际

引言:

二战结束后,随着大批华人移民涌入英国,英国华人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拟从英国华人群体规模、产业结构和社团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的变迁情况,分析变迁的原因,以期对当今英国华人群体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一、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规模扩大

二战后,在英国开放的移民政策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大批华人移民涌入英国,使得英国华人群体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英国华人人口构成的多元化

(一)来源地的多样化

香港移民

二战前,英国华人主要来自香港和广东一带。1950年代,大量香港新界农民移民英国,成为当时移民的主体。原因是香港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农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批移民多没有技能,来英后从事餐饮业等工作。

东南亚移民

20世纪70年代,印度地区动荡导致大规模难民潮。根据联合国统计,英国接收了约20万难民,其中华人约12万,占60%。这些难民来自越南、柬埔寨等地,多是农民、渔民出身。

中国大陆移民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移民成为新增长点。其中包括大量留学生、高技能专业人才等,他们成为英国华人群体新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成分的多元化

劳动力

上世纪50-70年代,主要来自香港农村的无技能移民,成为英国华人餐饮业、制衣业的主要劳动力。

学生

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迅速增加,也有部分来自香港、东南亚的华人留学生。

投资移民

随着中国、香港经济发展,部分企业家、高收入人群移民英国,成立公司或投资移民。

专业人士

包括医生、会计、工程师等,他们拥有英国移民政策偏好的高技能专长。

(2)华人聚居地的广泛分布

(一)核心城市集聚度提高

伦敦成为英国华人最大聚集地,2011年人口达12.4万。利物浦、曼彻斯特等传统核心城市的华人数量也持续增长。

(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规模扩大,英国华人分布逐渐从核心城市向周边地区蔓延。如伯明翰、莱斯特等城市的华人数量迅速上升。到21世纪,英国华人已无显著的地域集中特征。

(三)行业背景决定分布趋势

餐饮从业者多集中在旧有华人社区。留学生和专业人士则向校园和商业区聚集。不同群体引领英国华人向不同地区扩散。

综上所述,二战后在移民政策和经济双重因素影响下,大批来自香港、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华人移民涌入英国,使英国华人群体规模在短时间内迅猛增长。

人口来源和社会成分的多元化,促使英国华人打破地域界限,向更广泛的区域分布和扩散,英国华人群体的扩大剧变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二、英国华人产业结构变化

二战后,在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下,英国华人的主导产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洗衣业的衰落

机械化冲击传统洗衣业

二战后,洗衣机的普及使得传统人工洗衣业受到打击。大批华人洗衣店倒闭关闭,仅有少数转型采用机械化洗衣技术的店面继续经营。

失去在职业体系中的独特性

过去洗衣业是华人几乎唯一的就业选择。机械化洗衣让这个领域对普通英国人也开放,华人失去了在其中的优势。

(二)餐饮业的崛起

英国社会吃出食习惯改变

二战期间食堂运动使得英国人逐渐接受外出就餐。战后女性大量就业也减少了家庭料理。

华人移民提供劳动力

大量来自香港乡村的无技能移民从事餐饮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成为最大的华人产业

到上世纪70年代,餐饮业已经成为英国华人的最大产业,并随着人口扩散而全国普及。

(2)多元化产业的发展

家庭经营的餐饮业

早期餐馆多是华人移民家庭成员共同经营的小规模店面。

大型餐饮集团的出现

随着市场扩大,逐渐出现了员工数量较多、运营专业化的餐饮集团。

传统型产业

餐饮业仍占重要地位,另外出现针对华人市场的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

现代专业服务业

金融、地产、医疗、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在英国华人中兴起。

高新科技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也成为英国华人就业的新选择。

(三)与主流社会经济的融合

产业链上下游渗透

英国华人饭店或投资英资食品工厂,与主流经济互动。

利用主流资源

借助英资银行的信贷支撑商业发展,和英资酒店进行业务合作等。

英国华人企业在品牌塑造和管理上借鉴英国主流社会的成功经验。

综上所述,在英国主流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英国华人亦实现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到多种行业并存的产业结构升级。这使得英国华人经济更好地适应英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之实现了更加紧密的融合。产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了英国华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三、英国华人社团向开放转型

二战后,随着英国华人群体规模的扩大和构成的多样化,仅仅依靠过去的宗乡组织已经难以满足新移民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华人社区,各类新型的华人社团纷纷出现,并逐渐与主流社会建立联系。这标志着英国华人社团开始从过去的相对封闭状态向开放的运行方式转型。

这一转型的主要表现有:首先,大量华人社区中心应运而生,这些社区中心不再仅服务。它们雇用专职人员,为广大华人提供生活咨询、就业信息、翻译及其他各类服务,帮助华人尽快适应英国生活。

许多社区中心还会举办文体活动,成为华人社交的场所。此外,这些社区中心开始与英国政府接触,申请资金支持,反映华人需求,成为政府了解华人的重要桥梁。

其次,为满足新移民子女的中文教育需求,大量中文学校建立起来,这些学校也开始改变只招收华人的做法,向其他族裔开放。通过提供汉语课程、中华文化活动等,中文学校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让主流社会对华人有更多了解。

最后,一些传统的宗乡组织也开始调整,除了维系内部关系外,也与主流社会进行交往,增进相互了解。综上所述,二战后英国华人社团的开放与转型是英国华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有助于英国华人融入主流,实现进一步发展。

四、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变迁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发生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重大变迁。这一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英国移民政策的调整

(一)战后开放的移民政策

二战结束后,英国为复员军人和重建经济,实行开放的移民政策。1948年《英国国籍法》规定,英国公民包括英国本土公民和英联邦公民,两者均有进入英国的自由权。

此时期英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大量西印度群岛和南亚移民涌入,华人移民也得到迅速增长。这为日后英国华人群体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二)限制性移民政策

20世纪60年代,英国社会要求限制移民。1962年英国通过《英联邦移民法》,增加了移民限制。此后移民持续增长的同时,移民构成也发生变化,大量来自香港和非洲的亲属移民成为主体。

这使得英国华人群体从原先以广东、香港船员为主,转变为来源广泛的多元群体。

(三)积分制移民政策

进入21世纪,英国移民政策转向积分制和吸引人才。这促进了中国大陆留学生和高技能专业人员的移民。新移民中不再以劳动力为主,企业家、专业人员比重增大,推动英国华人向多元化发展。

(2)英国华人祖籍地情况变化

(一)香港经济发展与移民

上世纪中期,香港进行经济转型,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他们通过亲友网络移民英国,从事餐饮业等工作。香港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则带来大批中产阶级移民,成为英国华人新成分。

(二)中国改革开放与移民

改革开放后,留学生和高技能专业人员成为中国到英国的主要新移民。他们推动英国华人向多元化发展,并促进英国华人融入主流社会。

(三)东南亚局势与难民移民

20世纪70年代,印度地区的动荡局势导致大量难民移民英国。其中60%为华人,增加了英国华人的多样性。

(3)英国华人自身融入社会的努力

(一)发展多元化经济

英国华人将餐饮业作为融入主流社会的途径,后又发展多种产业,积极适应英国经济发展需要,增强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二)重视教育,增强社会地位

英国华人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华人学生成绩名列前茅,有效提升了群体的整体社会地位。

(三)开展社区服务,联系政府

英国华人自发建立社区中心,开展对华人的服务与支援,成为政府联系华人的桥梁,推动华人融入发展。

综上所述,英国移民政策的变迁、祖籍地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华人移民英国的规模与构成。而英国华人自身的不断努力,使其由原来的封闭小群体,转变为积极融入英国社会的开放性多元群体。这是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变迁的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怀东,张良民著:《欧洲华人经济现况与展望》,台北:世华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

2. 陈锡祺著:《孙中山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 年版。

3. 方雄普,谢成佳主编:《华侨华人概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年版。

4. 郭见粱主编:《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华侨

出版公司,1990 年版。

5. 孔飞力著,李明欢译:《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

6. 来新夏编:《北洋军阀》(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7. 李明欢著:《欧洲华侨华人史》英籍华侨,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年版。

8. 李原,陈大璋编:《海外华人及其居住地概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1 年版。

9. 梁茂信著:《现代欧美移民与民族多元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年版。

10. 刘汉标,张兴汉编著:《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欧洲、美洲卷)》英籍华侨,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11. 刘彦著:《中国外交史》,台北:三民书局,1962 年版。

12. 毛起雄等编:《中国侨务法律法规概述》,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年版。

13. 潘翎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北京:三联书店,1998 年版。

14. 侨务工作概论编写组编:《侨务工作概论》,国务院侨办干部学校,北京:1994 年版。

15. 王赓武著,姚楠编:《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1987 年版。

16.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 年版。

17.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教育科技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年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12460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0日 下午10:28
下一篇 2023年10月10日 下午10: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