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侨网,缅甸华侨老故事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成为旅居海外的南洋华侨。外侨则华人和印度人最多。其时,二哥居住于经济繁荣的缅甸伊江三角洲渺名县英脉镇。苏郭先生快四十岁时,英脉镇新村乡的华商好友,给他介绍当地十八岁缅族女子,名叫马丹几。圈内均为华侨。苏郭先生不远万里,从中国到缅甸,在大佛坡村,成家立业,造福家人,发扬中华文化教育,促进中缅胞波友谊,力所能及的支助地方慈善事业。像他这样的缅甸华侨,千千万万,可歌可泣。缅甸伊江三角洲专区资料图

(苏顺路 洛杉矶)

缅甸华侨网

大佛坡村稻田风光(2011)

二十世纪初,中国身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弱民穷。东南沿海福建,广东不少人离乡背井,漂泊到南洋诸国谋生。成为旅居海外的南洋华侨。当时,东南亚各小国也深受英、法等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统治阶级普遍实行对外开放移民政策。中国人来去自由,定居受到法律保护。其中跑的最远的,来到东南亚最西部的缅甸

选择海路旅居缅甸华侨,分布缅甸东南西北中,各城镇乡村,南部沿海及中部地区,较为集中。仰光及伊江三角洲地区,尤为突出。伊江三角洲平原,大小江河纵横交错,城镇乡村星罗棋布,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稻田一望无际,鱼米之乡。经济比较发达。居民以缅族与克伦族为主。外侨则华人和印度人最多。华侨以福建,广东人占绝大多数。

缅甸华侨网

南洋诸国地里位置

华侨在所在国遵守法律,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遵重当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鱼水相融,深得当地百姓尊敬爱戴。

苏郭先生本姓苏,福建闽南人。四个兄弟排行老四。只因姑姑出嫁郭家无子。向其父请求领养老四。答应了,条件是孩子必须苏郭双姓。将来长大成人,结婚生儿育女,大儿子姓郭,以传宗接代。其余子女全归苏姓。

苏郭先生深得养母(姑姑)疼爱。长大结婚后得一爱子,取名郭水木。不幸,贤妻早亡。苏郭先生伤心之余,畄下养母和幼子。只身前来南洋,投靠二哥谋生。

其时,二哥居住于经济繁荣的缅甸伊江三角洲渺名县英脉镇。开一间杂货铺,挂牌"顺盛行"。苏郭先生幼时在国内读过书,能书会算。到英脉后,很快成为其二哥的有力助手。店内结算账目,出外办货业务,快手快脚,干净利落。常到周围乡村送货收银,深得其二哥重用。

缅甸华侨网

缅甸专区与邦区分布图

苏郭先生快四十岁时,英脉镇新村乡的华商好友,给他介绍当地十八岁缅族女子,名叫马丹几。因苏郭先生有本事,马丹几尊称他先生。马丹几肤色较黑,苏郭先生称她黑妇。他们成婚后,在英脉租房居住。圈内均为华侨。马丹几很快学会讲福建话,学做福建菜,过年过节,学会包粽子,拜天地过春节。第一胎得子,出生一个月即夭折。不久先后出生一女一男,金宝与顺源。可是爱女六岁大时,突然不明症状病逝,给父母沉重打击。特别是母亲,过度伤心之余,抽起烟,吃起槟榔。接着又生一个女儿,取名金治。父母得到很大的安慰。

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苏郭先生觉得光靠打工不行。就到新村乡大佛坡村开小杂货店,另立门户。同时修建仓库,秋收后向农民购买稻谷,运到乡里,辗米转售。修建猪圈养猪出售。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成为全村首富。期间马丹几连续生下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出生不久也夭折了。同时,国内的养母去世,把二十几岁大的大儿子郭水木叫出来。家里还扶养马丹几的年迈祖母。马丹几叫同父异母妹妹马葵来帮忙,协助她料理家务。

缅甸华侨网

缅甸伊江三角洲专区位置图

马葵年轻肤白,手灵口快,煮饭做菜,洗衣领孩。满口福建话,深得姐夫喜爱。少不了给她好衣服穿,金首饰戴。让她去仰光旅游,上栽梯尤奇石塔朝拜。

苏郭先生招用若开地区来的中年长工,人称大若开。他忠厚老实,力气过人。挑水劈柴,喂猪洗圈,接货送货。秋收季节,稻谷入仓,夜间帮守护,主要是防火。苏郭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按时发薪加薪,过年过节,分发红包,年终结账,分发红利,关心之至。顾主与顾员,和谐相处。

村里户数不多,没有固定街市。农民偶而田间河里捉到鱼虾。家中少量鸡鸭长大。菜地里种点蔬菜。清晨会到村中心摆摊一会儿。苏郭先生家里人多,马丹几常会去光顾。

缅甸华侨网

英脉镇"顺盛行"杂货铺旧址(2013)

又是一个秋收入谷季节。苏郭先生一早起来,埋头计账。马丹几照例去逛街。听到有人耳语,大若开挑一担谷子出售,急忙回家向先生通报。苏郭先生并没抬头,叫她去呼唤大若开过来。

回来的路上,马丹几告诉大若开,听说你私自将仓库里的谷子挑去卖了。你知道先生最恨偷窃,这次叫你过去,我看凶多吉少。大若开紧跟随后,沉默不语。出乎他们意料,见他们进来,先生问大若开是否家中老婆病了。之后将仓库钥匙交给他,叫他再挑一担谷子卖去,以应急用。吩咐他赶紧去新村乡找中医给老婆看病。告诉郎中是苏郭先生请他过来,看了病开了药后,麻烦他顺便过来取药费。一时间,大若开心情激动,却说不出话来。

之后苏郭先生告诉黑妇,大若开打工四年有余,从未出轨做错事。此次老婆病了,困难重重,心急如焚,可能是先斩后奏吧。你跟马葵,携带白米油盐,过去他家看一看。

缅甸华侨网

大佛坡村小杂货店旧址(2011)

马丹几回来说,大若开的老婆确实卧病不起,三个孩子还没吃饭。马葵已经给他们烧饭煮菜了。

下午郎中来见苏郭先生。病情并不严重,已开药吩咐熬服,不几天就会复康。苏郭先生这才放心。他叫大若开每天迟来早回,多在家照料家务事,照顾好老婆。

果然,约一个礼拜,大若开的妻子马维恢复健康,下床劳动了。大若开带着家人前来拜谢苏郭先生。马维还抱着一只母鸡相送。苏郭先生畄他们在家用午餐,吩咐家人备些好菜。餐桌上有鱼有肉。顾主和顾员缅甸华侨网,不分彼此,一起用餐。和睦相处,有说有笑。

苏郭先生告诉大若开一家,此时此刻,稻谷入仓,自已忙于业务,疏忽了关照你们,今后家里有何困难,要及时相告,一起克服。两担谷子和药费不用还了,当是我支助。谢谢你们有心母鸡相送。此鸡正是下蛋黄毛良种,杀了可惜,你们还是带回家养去吧。我每月按时发工资,每年分红利给大若开。其实我还有一部分红利记账畄存,四年下来数目可观。你们急需时,我会给你们动用。此事连黑妇都不知情。大若开夫妇惊喜之余,万分感激,敬佩顾主对顾员如此周到的关怀。

缅甸华侨网

作者重游大佛坡村出生地(2011)

苏郭先生努力做好生意,养活一家人,全家大小披金戴银,日子好过。妻子的近亲远戚有事,常来找他帮忙。每年抽空去仰光一两次,不忘带回燕窝,榴莲等珍贵食品给家人享用。每季去英脉看望二哥,帮助二哥为英脉华校募捐。村里的佛事,喜事丧事,少不了他的参与支助。按时寄钱到国内扶养恩母爱子,买地建房。他为别人做的事,多过为自己做的事。大家亲切地称他"胞波基"同胞长辈。

他平时生活过得十分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控制开支,精打细算缅甸华侨网,自己的饮食,着重营养,但是不大鱼大肉,特别是晚餐,经常只食红薯稀饭。在当时是最便宜的食物。他抽烟,唯一的爱好是晚饭时喝一点自己泡制的药酒。

缅甸有个成语,"弟大丙高聂大叨那乃",意为巨树支茂叶繁,容纳万鸟栖息。苏郭先生不远万里,从中国到缅甸,在大佛坡村,成家立业,造福家人,发扬中华文化教育,促进中缅胞波友谊,力所能及的支助地方慈善事业。像他这样的缅甸华侨,千千万万,可歌可泣。

缅甸华侨网

缅甸伊江三角洲专区资料图

他的二哥去世之后,他更积极参与英脉镇华校工作,1940年底,他前往英脉镇为华校筹款,期间得了伤寒病症,本身又有气喘,卧病不起,待到家人闻讯赶来,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不到六十岁,丢下身怀七个月男胎的爱妻,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广而告之*****

缅甸华侨网

缅甸华侨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11085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2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3年9月12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