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华侨数量,「东盟研究」21世纪前期世界华侨华人的分布和数量估算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17世纪(1600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15万,其中82%分布在东南亚地区,16%分布在日本。到了1850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150万,95%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地区。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移民潮决定性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的分布和数量。美国是全世界华侨华人绝对数量增长最多的地区,但是这只是绝对量增长最多的地区而不是增长最快的。此外,东南亚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华侨华人增长速度最快。

【编者按】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许多海外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回国避难,这引发了学者对世界华侨华人数量的思考。本次东盟快闪特邀广西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和政治学博士生导师庄国土教授就华侨华人数量展开讲述。本次讲座内容文字稿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前言

本次讲座的主题起源于欧美新冠疫情引发很多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回国避难。进入3月份以后,新冠疫情高发地区已经从东亚转移到欧美地区。同时,欧美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不断回国也引发国内的担忧,甚至各种侮辱谩骂也波及华侨华人华人华侨数量,诸如“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送毒你最快”、“到外国捞金,回祖国治病”等。事实上,在中国处于新冠疫情高发期时,许多的华侨华人积极筹款筹物来支持中国抗疫。华侨和留学生也是中国国民,除非颁布禁令,他们回国避难在法理上天经地义,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问题是可能会有多少人回国?要评估可能回国的数量,就要大体了解世界华侨华人有多少,他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所处的国家疫情严重性如何?本次讲座就是评估当前华侨华人、在学留学生的数量和分布。

当前世界华侨华人约有6000万。其中,持中国护照身份者至少1300万以上。在学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约有150万以上。以上数据只是较保守的推估,并非是官方统计数据。迄今为止,没有谁能够准确的知道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原因有三:一是“华人”身份的认定问题(如印尼、秘鲁、泰国和菲律宾);二是华侨华人的流动性大(如加纳、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三是缺乏可靠统计数据(除少数发达国家有)。

二、400年来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变动(1600年—2017年)

17世纪(1600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15万,其中82%分布在东南亚地区,16%分布在日本。在这些华侨华人中,福建人和广东人的比重大约占90%,其中福建人占比为60%,广东人占比为30%,剩下的10%主要来自云南和浙江。到了1850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150万,95%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其中福建人占比为35%,广东人占比为60%。17世纪前后,福建人主导了海上的贸易。而后,到19世纪中期,泰国国王作为广东潮州人的后裔,大量招收潮州人到泰国,当时潮州人的数量在华侨华人中占据一半。这样就决定性的改变了福建人和广东人在华侨华人中的比重。1940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800-850万,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福建人占比33%,广东人占比60%。1950年-1953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1200-1300万,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福建人占比为32%,广东人占比为60%。1962年,华人华侨的数量约为1600万,90%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数量,福建人占比为30%,广东人占比为60%。1950年到1962年这段时间,华侨华人的数量主要是其后代数量的增加,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太被允许出国,国外也不接受中国人。1982-1984年,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和驻外机构的统计,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2200-2400万,8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福建人占比30%不到,广东人占比60%不到。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数量占比有所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前往欧美地区。1990年-1992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2600-2700万。其中东南亚地区为2400万,占比为88%,福建人占比为33%,广东占比为(减去海南)45%。这个时期,大量的福建人前往东南亚,所以福建人的比重有所上升。广东人比重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一些华侨华人划到了广西和海南。2007年-2008年,华侨华人的数量达到了4543万。其中,东南亚约有3348.6万,占比为73.5%,福建人占27%,广东人占43%。福建和广东的占比均有所下降,因为新移民和留学生主要是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几个省份。2017年-2018年,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5800万,69%集中在东南亚,福建人占26%,广东人占42%。

三、1950年代初华侨社会特点

一是,华侨高度集中在东南亚。1950年初,世界华侨总数约1200—1300万,90%以上集中在东南亚。其中,印尼(荷属东印度)超过350万,泰国约300万,英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共约310万,越南约100万,菲律宾和缅甸各约35万,柬埔寨约42万,老挝约5万,文莱约1万,日本和朝鲜共约6万,亚洲其他地方约2万,美国15万,加拿大3.2万,拉丁美洲约10余万,欧洲约7-8万人,非洲不超过5万,大洋洲约4万。

二是,祖籍地约90%是广东和福建,在当地出生的华侨占多数。大体上福建籍华侨约占全球华侨的30-33%,广东人(包括海南)约占55-60%,云南、广西、浙江等其他省份约占10%。由于福建人在东南亚定居的时间最长,福建籍土生华侨比重最高,约占70%。广东籍土生华侨也约占50%以上。大部分华侨的职业结构以劳工、工匠和小商贩为主,少数东南亚大华商在当地私营经济活动中占有优势地位。

三是,1950年—1980年代前期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基本中断。原因是国内不让出,国外不让进。这个时期有几次偶发性较集中的移民活动,但数量不大,港台留学生和少数其他类型移民,累计应有数十万。1950年前后部分国民党高官移民海外;1950年代初云南国民党残军退往缅甸,西藏达赖追随者前往印度和尼泊尔;1958年云南怒江人前往缅甸;1960年代初伊犁边民外逃;1970年代初云南知青前往缅甸;1970年代中期,中菲建交前期,福建晋江人经香港潜入菲律宾以便获得入籍机会;还有一些西南跨境民族迁徙等。

四、1980年代的印支华人难民

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末,影响世界华侨华人分布和籍贯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来自中国的移民,而是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支那难民涌入发达国家。

1978年以后,中越关系进一步恶化,越南政府和追随越南的柬埔寨和老挝当局借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改造之故进行种族清洗,大规模迫害和驱赶华侨华人。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到1985年2月,离开印度支那的难民人数高达153万。197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超过150万越南难民逃离越南。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最后定居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其中约有40-50%的难民是华人。

华人华侨数量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进入美国的印支华人难民应当有近60万。美国华人1970年有43.5万,到1980年,增长至81.2万,1990年更增长到164.5万,超过1/3的美国华侨华人应来自印支难民及其后裔。

五、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移民潮

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移民潮决定性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的分布和数量。

从1980年代初到2007年-2008年,华侨华人数量从2200-2400万增长到4500多万,25年间增长一倍。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新移民。到2016年-2017年,世界华侨华人数量约5800万,比1980年代初增长2.6倍。以下是这个时期华侨主要流入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美国从1980年代初的81.2万增长到2018年的508万;新加坡从1980年代初的185.6万增长到2017年的415万;欧洲从1980年代初的40.8万增长到2017年的约300万;加拿大从1980年代初的30万增长到2017年的约177万;日本从1980年代初的5.5万增长到2017年的90万;澳大利亚从1980年代初的15万增长到2015年的86.6万;韩国从1980年代初的3万增长到2017年的57万;新西兰从1986年的1.9万增长到2017年的20万。

由于港澳地区的新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华侨华人数量和比重迅速上升。以美国为例,其华人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81.2万增长到2018年的508万。美国是全世界华侨华人绝对数量增长最多的地区,但是这只是绝对量增长最多的地区而不是增长最快的。

在50万人以上的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中,华侨华人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韩国。1983年,韩国华侨华人约3万。到2007年底,激增到50万。到2016年,又增长至约57万,相当于1983年的19倍。在这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4万。数量增长速度第二快的是日本。1981年日本华侨华人数量仅5.56万,包括在日中国人和入籍者。到2017年,更增至76.6万。如果加上入籍后改日本姓名和所生子女,则日本华侨华人可能达90万,相当于1981年的16倍。

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华人华侨增长非常快呢?因为日韩与中国同文同种,他们的沟通成本更低,容忍度更高。观察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华侨可以发现,虽然通婚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比例却不高。这其中中国女性嫁美国男性较多,而中国男性娶美国女性则较少。但是在日本,中国男性娶在日本的中国女性不是非常普遍的。其次,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也是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较快的国家。分别增长5-7倍。

此外,东南亚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华侨华人增长速度最快。虽然近35年来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增长1300多万,增长了3.55倍,但华侨华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却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中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80年代初,拉丁美洲的华人华侨数量是30万、非洲是12万、中亚是8万、西亚是6万。到了2016年—2017年度,其华人华侨的数量分别为:拉丁美洲150万、非洲120万、中亚80万、西亚70万。

六、华侨华人籍贯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从17世纪初到1980年代初近400年,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地90%以上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其中,广东籍约占近60%。福建籍约30%,其他省籍约占10%。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五大帮群(方言群),即福建、潮州、广东、客家和海南,都来自闽粤两省。

到1990年代中期,非传统侨乡的各省以留学生为主的新移民开始大批出国,加上1987年海南岛从广东分出,独立建省,闽粤籍华侨华人占全球华人的比重下降到近80%。其中,广东籍或已低于50%,福建籍约占33%,海南、广西和其他省籍约占20-22%。福建籍比重的提升,源于福建新移民数量大大超过广东省。

当前在全球约6000万华侨华人中,广东籍约有2500多万,约占全球华人的42-43%;福建籍约1600万,占全球华人的26%。其中高度集中在东南亚的福建籍华侨华人,约有1200多万;其次是北美,约有近200万;其余100多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南籍华侨华人或有370万,约占6%;广西籍约有300多万,约占5-6%;云南籍约250万;浙江籍华侨华人约200万,占3%;台湾籍华侨华人应有190万,占全球华人近3%,一半以上集中在美国。山东、河南、新疆、江苏、上海、四川、湖北等省籍的华侨华人也都超过1%,各有华侨华人60-100万。其余省份也在数万到50万之间。

【主讲嘉宾/庄国土】

【整理/白燕、刘金萍、罗涵今、刘晓健、贺枝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10831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9日 下午6:04
下一篇 2023年9月9日 下午6: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