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教育,记录侨故事 | 钟荣彬:为华文教育传薪火,爱国爱乡不懈奉献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业余时间,他除了继续学习荷兰语,还参加了旅荷华侨总会,和侨胞们一起致力于爱国爱乡的事业。在服务侨胞、服务当地社会的同时,钟荣彬积极为祖国和故乡的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作为旅英侨领,钟荣彬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爱。同时,钟荣彬也在物色爱国爱家乡的接班人。

开栏语

深圳作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他们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办教兴学、捐款捐物,倾力支持家乡建设华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成为深圳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晶报社联合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市侨办、市侨联)推出“记录侨故事”系列专栏,通过挖掘他们的故事,展现广大侨胞始终心系故土、对祖(籍)国和家乡从未改变一往情深的眷恋之情,记录保存奋斗向上、启迪后人的宝贵记忆与精神财富。

本篇,我们将走近钟荣彬,聆听他的家国故事。

图片

人物简介

钟荣彬,1947年出生,深圳大鹏王母人。1958年到香港生活,1969年赴荷兰谋生,1978年到英国发展。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会长,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副会长,英国曼城华人社团联合会名誉会长,英国共和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海外交流协会海外名誉理事。1999年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海外优秀华教工作者”称号。

钟荣彬在荷兰和英国从事餐饮业和多种经营,同时积极参与侨团和华文教育工作。1982年在英国创办普雷斯顿中文学校,1989年、1994年分别创办兰开夏中文学校、黑池中文学校。2005年牵头成立“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推广华文教育,搭建文化的桥梁。钟荣彬积极促进中英教育文化交流和经贸科技合作,并筹集善款和物资,参与祖国和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

海外华侨华人一向有重视传统、尊师重教的风气,而中华文化的薪火传承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钟荣彬自己读书不多。像他这样的家长,更是希望子女能多读书。他当年和很多华侨华人一样,苦于孩子们没地方学中文。他觉得,中文学校可以帮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尽享两种文化的优势。所以,他不但创办了中文学校,还牵头成立了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为更多的中文学校提供支持。

他热心服务社区,促进中英友好交流。祖国和家乡有需要的时候,他发动侨胞的力量积极支援。

他谦虚地说,自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交朋友,所以很有兴趣做社团工作。

“创业成功不忘回报故乡,报效祖国是人生最高境界。”他这样概括自己的执着追求。

辗转荷英,创业有成

钟荣彬1947年出生于大鹏。他幼年时,父母已经在香港谋生了。他11岁的时候,就和弟弟跟随奶奶去了香港,与父母团聚。

钟荣彬有5个弟弟、2个妹妹,家庭条件不太好,他没有读完高中就出来工作了。据他回忆,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生活也比较困难,很多人都去外国工作。在这股热潮中,1969年,22岁的他只身去了荷兰。

初到荷兰,钟荣彬听说警方要抓没有居留证的人,就干脆跑去自首,被留了一晚。警察通过翻译问钟荣彬,有没有亲戚可以雇他工作。幸好,有一位大鹏乡亲在荷兰靠近德国边境的地方开餐馆,钟荣彬就去他那里打工了。洗菜、洗碗、拖地,什么都干。每天早上9点起床工作到晚上11点,工作强度这么大,他还是抓住每周休息一天的机会积极学习荷兰语。

1970年底,钟荣彬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工作,在餐厅当服务员。业余时间,他除了继续学习荷兰语,还参加了旅荷华侨总会,和侨胞们一起致力于爱国爱乡的事业。他积极参与华人社区的各种活动,弘扬中华文化,捐助公益事业,帮助华人融入荷兰主流社会。1973年,钟荣彬回香港结了婚,然后又回到荷兰。凭借辛勤工作积攒的经验和资金,1975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餐馆,第二年又开了第二家。

1978年,钟荣彬卖掉了荷兰的餐馆,带着妻子和4个子女去了英国。

这主要是因为钟荣彬的家庭观念比较重。父母和弟弟妹妹在英国,弟弟妹妹们在读书,父母年纪也不小了,只有父亲在工作。钟荣彬觉得,是时候去跟他们团聚了。

另一方面,去英国,也可以寻求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早在钟荣彬去荷兰之前,就有很多乡亲去了英国。

到英国后,钟荣彬在普雷斯顿落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给别人打工,了解英国的生活环境。1979年,他在普雷斯顿开办了自己的酒楼。1982年,因为城市改造,这家酒楼被拆掉了。1983年,他又跟弟弟合办了一家酒楼。

钟荣彬还开过中国货超市,卖过家具,做过进出口业务,当过哈尔滨啤酒的欧洲总代理商,到广东潮州开厂生产瓷器出口到英国,在广东清远跟人合作出口食用笋到英国(清远是钟荣彬妻子的家乡)。

钟荣彬的全家福

投身华文教育,方便身边侨胞

生活安定、事业有成的钟荣彬,开始为侨胞、为祖国、为家乡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开办中文学校,就是他做的大事之一。

他观察发现,很多华裔子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当地主流文化影响下更趋西化,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有限。他觉得,侨胞们的子女如果能学好中文,再加上流利地掌握当地语言,既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成为中国和当地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然,钟荣彬创办中文学校的直接原因,是当地缺乏学中文的机会,不光是他的孩子,还有附近其他华侨华人的子女,加起来有百来人,都找不到地方好好学中文。他和普雷斯顿几位志同道合的侨胞就决定自己办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孩子们学习中文、感受中华文化。

于是,钟荣彬在1981年牵头创办了普雷斯顿中文学校。这是他迈出的办学第一步,得到了当地侨胞的协助和当地政府的支持。香港地区驻英国的办事机构提供了一些中文教材。当地有些官员常去钟荣彬的餐馆吃饭,跟他比较熟,他就借机咨询办学的要求。最终,普雷斯顿中文学校借用了当地公立小学的地方。为了符合文凭方面的要求,还请来一位大学教授当名誉校长,并请这位教授的妻子担任秘书长(她有硕士学位)。

1989年、1994年,钟荣彬又相继创办了兰开夏中文学校、黑池中文学校。

目前,他仍在管理运营兰开夏中文学校,其他两所则交给别人了。

自掏腰包办学,亲自上阵讲课

曾有段时间,钟荣彬的中文学校申请到了政府资助,所以不收学费,还提供免费午餐,这一下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但也因此造成师资不足的问题,钟荣彬就自己上阵,教孩子们学基本的汉字和《三字经》。

后来,政府资助减少乃至取消了,学校就收些学费,但仍不足以覆盖成本,钟荣彬就自掏腰包给老师和工人发工资。

为了华文教育,他出钱出力出时间,不仅自掏腰包,亲自上阵,还跑到学校里帮忙看着上百名学生,守护校园安全。

学校初期教的是粤语,后来教普通话,这也贴合了时代的大背景。许木在《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11期发表的研究文章指出,早期,英国的华裔移民主要来自广东、香港一带,英国中文学校的课程教学以粤语繁体字为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汉语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通话简体字课程的发展。

图片

钟荣彬的中文学校教学情景

钟荣彬的3所中文学校一度达到300多名学生的总规模,其中还包括英国当地的孩子。“各种肤色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学习中文,朗诵我们的经典,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钟荣彬很是满足。

正是在责任感、成就感的驱使下,钟荣彬十分愿意抽出时间到学校去,跟老师、学生沟通,处理各种事务。他还教过孩子们舞麒麟。除此之外,春节时,学校还组织过舞狮活动和歌唱比赛,很热闹。深圳市侨办送过一套“狮子”给他们。看到中国文化在英国传播,钟荣彬满怀喜悦。

他的努力和贡献,也得到了祖国的认可。1999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他“海外优秀华教工作者”称号。

成立基金会,促进华文教育蓬勃发展

钟荣彬没有止步于自己办学校。2005年6月,他组织一群热爱华文教育的侨胞,成立了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由他担任会长。他们希望,通过这一代的努力,推广华文教育,搭建文化的桥梁,让下一代能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延续爱国爱乡的精神。

这家基金会联合了侨胞和企业家的力量,为英国的华文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并赠送教材支持教学,还举办研讨会等活动。

2006年11月,基金会组织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钟荣彬说,这类活动是为了向中文学校的校长们讲述中国历史、弘扬爱国精神。

2007年6月和2010年7月,基金会在曼彻斯特举办了两届欧洲华文教育研讨会,甚至收到了英国女王的贺信。深圳市侨务代表团专程赴曼彻斯特参加了2010年的那次研讨会,与来自全欧的华文教育代表们共商华文教育发展大计。

钟荣彬透露,累计有68所中文学校接受过基金会的资助,遍布英国四大地区——北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

众人拾柴火焰高。钟荣彬做的这些事情,也汇入了时代的潮流。在广大旅英侨胞的共同努力下,英国华文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

2011年有新闻报道,英国的周末中文学校有百余所,多数是由热心的侨领、社团、志愿团体等,以非营利形式筹办。

《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11期发表的研究文章也指出,英国大多数的华文学校是在华人社团的支持下开办的,经费和场所获得了社团协会的投资和赞助,包括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英国中文学校联合会、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等。当地留学生等团体也为华文学校及主流学校的中文教育贡献了力量。

这里提到的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是1993年成立的,钟荣彬也是创办人之一。会长伍善雄是1968年移居英国的,在纽卡斯尔发展。他曾经向媒体回忆过中文学校的筚路蓝缕:当初,老唐人街上的小补课班只有几个学生。

2014年5月,时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出席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慈善晚会时说,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侨社。“华文教育是保持海外华侨华人民族特性的根本保证,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与祖(籍)国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是一项‘留根工程’。”

服务社区,促进中英交流

除了为英国的中文学校提供支持,钟荣彬还为中英友好交流、为当地社区做了不少事情。

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多次选派华侨华人子女到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促成兰开夏郡的经贸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考察。钟荣彬还多次邀请中国各地政府和文化教育机构派人到英国考察,开展经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他促成下,兰开夏大学跟北华大学、重庆大学、青海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普雷斯顿跟青海省西宁市结为友好城市。

中国新年时,钟荣彬还邀请中国各地少年宫组织孩子到普雷斯顿进行艺术交流,参观当地主流学校,与当地青少年一起学习、建立友谊,了解英国文化。“这些孩子如果将来能到英国留学,那么,提前了解一下英国是很好的。”钟荣彬说。

他还说,自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交朋友,所以很有兴趣做社团工作。

他办了中文学校之后,认识的侨界朋友越来越多,他就跟普雷斯顿市长商量,又跟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沟通,想成立一个社团,可以举办嘉年华(狂欢节)等节庆活动,表演舞狮、舞麒麟等等。在各方支持下,1992年,他创立了柏德斯顿及邻区华联会。同年,他加入了英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后来当过副会长、执委。他曾经每年都组织华侨华人为普雷斯顿的市长基金筹款,为当地的智障儿童医院捐款。

爱国爱家乡,奉献不停歇

在服务侨胞、服务当地社会的同时,钟荣彬积极为祖国和故乡的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1992年,钟荣彬带着父亲,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大鹏。在钟荣彬印象里,那时的故乡还比较“落后”,从深圳市区坐面包车去大鹏,摇摇晃晃6小时,从深圳坐车去清远,大约花了9小时。“那时就想着,国家什么时候可以建设得更好。”

钟荣彬不光是盼着祖国和家乡加速发展,也为此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1993年,他为深圳大鹏华侨医院的建设捐出了4000英镑。那时候,英国当地人的月薪只有几十英镑。

1997年,他为清远市清城区职业中学(现为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建设募捐了8000英镑。

钟荣彬回忆,大约在2016年前后,他开始发现家乡大鹏有了很大的变化,令他感到十分欣慰。

在钟荣彬带领下,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还为中国的希望工程筹款捐建了小学,在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扶村小学、广州市海珠区芳村五凤学校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奖励老师和学生。

图片

2020年,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在

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扶村小学颁发奖教奖学金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基金会捐款1.8万英镑。钟荣彬还记得,那时,他拿着捐款箱在街上募捐了4天,筹到的大多是硬币,如果自己把这1万多英镑硬币拿去银行处理,是要扣手续费的。“我们把收到的纸币、硬币都按面额分类打包,交给了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由他们拿到中国银行处理,节省了1000多英镑。”

同一年,基金会又为青海玉树地震募捐了8000多英镑。

2020年初,中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支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钟荣彬组织筹集资金,向多家医疗保险公司预订了3万只N95口罩,但由于货源奇缺,采购计划落空,他又发动亲友与挪威、德国、法国等多方联系货源。他还通过中国的宗亲、广西玉林市侨联名誉主席、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荣誉会长钟雄组织采购了一些测温枪、KN95口罩,捐赠给吉林、辽宁、青海、广东、广西等地一些学校,总价值27万多元,这笔资金来自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基金会在荷兰、法国、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有名誉会长,有什么活动都很支持我。”钟荣彬说。

2021年夏天,河南郑州突遭暴雨袭击,造成洪灾。钟荣彬牵头组织柏德斯顿及邻区华联会的人士捐赠了2000多英镑。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钟荣彬经常回中国,到处走走看看,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华侨教育,受邀出席过1994年和2009年国庆观礼。他去过北京、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地,曾在多个省区的海外交流协会担任理事。

作为旅英侨领,钟荣彬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爱。75岁的他还在操持着社团事务。2022年11月底,他又在筹划一件大事:跟兰开夏郡政府商讨中国新年庆祝活动的安排。

同时,钟荣彬也在物色爱国爱家乡的接班人。他希望,海外的华裔青少年能爱国爱乡,了解中华文化。

他说:“只要地球在转,长江黄河的水在流,我都愿意为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力,为传承中华文化和爱国爱乡传统继续努力,并把这种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图片

钟荣彬和小孙子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钟荣彬提供。参考资料:《桑梓情深 赤子丹心——大鹏侨情口述史》《世界教育信息》、中新网、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侨网、深圳侨报、容县之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10369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4日 下午5:08
下一篇 2023年9月4日 下午6: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